当前位置:小联文秘网>范文大全 > 疫情防控 > 浅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6篇

浅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6篇

时间:2023-04-30 08:45:04 疫情防控 浏览量:

篇一:浅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新冠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及对策

  自2019年底以来,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对各国经济运行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将分析新冠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1.减缓经济增长

  疫情对整个社会活动造成了极大影响,出现了一部分行业受到影响停滞,包括酒店,旅游,娱乐等行业的营业额显著下降。同时,全球供应链也受到了影响,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大幅度下降。

  2.出现失业率上升

  经济不景气导致企业减少投资和招聘,因此经济活动降低无法支持劳动力的需求,什么都不做

  的人变得更多。全球性的失业率上升被推测要持续一段时间。

  3.减少消费力

  由于产生了社交隔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传播和消费模式均发生了变化。人们的购买行为发生变化,逛街消费意愿减少,电商平台成为首选,有些人甚至只购买了必需品。

  4.产业转型

  在疫情中,数字化技术帮助市场存活过来。此时,很多公司的失

  业率是高的,数字化技术被认为是进入新的消费环境的一种途径,通过新的方式积极变身来适应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二、对策

  1.政府支持

  政府的财政资政策是目前缓解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问题的常用手段。政府建立了专门的基金来进行经济和市场投资。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和个人都可以在岁月内享受到贷款利率的减免。企业需要及时聚集资源来防止暴跌,政府的刺激计划可以

  赢得了自由市场的信任,给予市场足够的信心。

  2.消费者信心重建

  为了刺激市场,需要重塑消费者信心。政府通过规划可用的环节来宣传消费者对市场的信任,同时在对公司的监管方面,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企业诚信经营。

  3.公共卫生措施

  面对新冠疫情的爆发,政府可以采取包括强制隔离、流行病学追踪、针对疾病传播进行的疫苗和药物研发、扩大病毒检测和提供疾病相关信息等多种公共卫生措施。

  在疫情中推动数字化技术发展,尤其是将其与生活、工作和商业整合,将有助于创造新的解决方案或故障排除办法,帮助企业适应新的市场需求。

  结论: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运行造成巨大冲击,各国政府需要采取措施来从大流行病的影响中恢复。政府需要改革政策,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在疫情的背景下强化卫生政策和限制政策,不断完善数字化技术,重建消费者的信心,从而早日恢复经济的增长。

篇二:浅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疫情初期,由于防疫措施加强,交通管制,企业停工停产等因素影响,一些地区和企业出现了人员短缺,物资供应不足等情况。这使得部分企业生产受到影响,物流链条中出现短缺、高昂的运输成本和长时间的等待时间,整个供应链遭受极大压力。旅游、餐饮、酒店等消费领域也受到较大冲击。然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来缓解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

  一方面,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促进企业生产,并协调内部生产资源,提高物资供应水平。另一方面,政策也调整了经济发展的重点,加强不同领域的监管和技术支持。此外,政府通过税收和财政支持等措施,对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实行了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政府促进消费支出,为消费者提供补贴,以营造更加良好的经济环境。

  在供应链上,政府通过建立一整套配套系统,包括物流、商务出口、货运等方面的服务来解决生产短缺、运输时间长等问题。同时,灵活运用各种资源,通过不同手段如紧急采购、加班加点生产等,保证货物的及时到达和供应链的畅通。政府也加快各种物资供应的速度和数量,以满足人们对基本物资的需求。

  然而,疫情对中国的一些行业带来了巨大影响,采取的对策对于恢复经济的影响仍需时间。因此,应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如加大对生产企业的支持,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以确保长效的经济稳定。同时,政府也应下大力气提升消费,提升消费者的信心。要为市场创造更多机会,以激发市场内部的潜力,让市场自主恢复发展。这将有效帮助中国经济摆脱疫情带来的压力。

  总之,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但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措施来有效应对。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持续蔓延和加剧,但中国政府已经做好了准备,对抗疫以缓解经济问题,期待着一个更加明朗、更透明的未来。

篇三:浅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在这场全球面对新病毒爆发的斗争中,中国作为疫情的中心,首当其冲,它必须为挽救疫情和稳定经济两大重要事项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显然,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防控疫情的需求,全国范围内的旅游业、餐饮业、电影业、游戏业等服务业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其次,工业企业被关闭或不能正常生产,特别是汽车业和电子业,这些产业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进一步影响了经济增长的是:封锁和隔离导致了供应链和物流系统的停滞和延迟,这反过来又侵蚀着各行各业的收益,包括那些没有直接受疫情影响的行业。

  为了应对这场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来减少疫情的传播和加快经济的恢复:早在1月23日,中国政府已经决定关闭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交通运输,并且宣布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包括加大对疫情监测的投入、尽快解决医疗物资短缺问题、延长假期、暂停各类大型聚会活动等等。政府还宣布将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和税收减免等支持措施,以支持他们在这个艰难的时期存活和恢复。

  随着疫情在国内和国际之间传播,中国政府已经开始将重点放在恢复经济方面:3月21日,中国国家发改委表示将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以支持电子商务、快递和集成电路产业等,以加快经济恢复,同时,政府还将加大投资,以补贴雇主、提供工资保险等措施以避免裁员和减少失业率等。

  最近,中国政府公布了一个新的计划,计划投入超过3.75亿美元用于支持小型企业,支持零售、邻里店铺、花店、书店、音乐厅和运动场等各种企业。此外,政府也表示将加快推进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的项目和改革计划,以巩固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接触。这些措施有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正常运营。

  在这场疫情危机中,中国的表现值得称赞。中国政府提前进行了预案、采取了果断的行动,使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变成了范例。与此同时,政府也在积极地采取措施挽救经济。人们期待这些措施能够成功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带给中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各行各业一个稳定的未来。

篇四:浅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经贸观察新冠病毒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杜雨润【摘

  要】新冠疫情的发生,对中国及至世界的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章从企业、社会保障、消费、经济发展、宏观调控、外贸六个方面阐述分

  析了本次疫情造成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关键词】新冠疫情;经济影响;对策分析2019年年底,新冠病毒疫情在我国二、社会保障方面突然发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起到疫情首先使得全社会的医疗保障体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目前,虽然国内疫

  系受到考验,这期间,大量的医疗患者

  情经过严防严控,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

  进入医院进行治疗护理,产生巨额的医

  到控制,但是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不

  疗费用需要医保体系和个人进行承担。

  容小觑,而且国外的疫情持续蔓延,有

  企业的开工复产率低,运营成本增大,

  愈演愈烈的态势。在疫情发生的几个月

  目标利润降低,从而导致社会保险资金

  里,中国经济受到重大考验,主要体现滞纳或断交,劳动者失业率提高,收入

  在以下几个方面:减少或中断,难以承担医疗支出和生活

  成本支出,社会救助群体增加,社会福

  一、企业层面利支出增加,影响社会的稳定,弓发严

  疫情对不同的地区和行业的企业

  重的社会危机,从政治、经济因素妨碍

  影响是不同的,如餐饮、旅游、娱乐业

  社会保障的稳定、调节、促进发展和互

  等行业受到冲击,而医药医疗、在线

  助功能,这点从美国最近这半年出现严

  产业等行业受益,但总体来说,经济都

  重的社会动荡不安可见一斑,而作为重要承受下行的趋势。企业作为独立的以

  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新冠疫情自发生

  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追求利润最大

  以来,中国充分体现了社会制度的优越

  化是其目标,面对销售市场出现萎缩,性,加大政府财政支出,建立全民疫情

  复产复工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开工

  防控体系,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疫情不足是较为普遍现象,从而使的营业收

  应对策略。入明显减少、运营成本增加、盈利全面下滑,于是影响企业的生产决策,导致

  三、消费方面投资行为减少,用工减少,创新行为不

  作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足,这其中中小企业尤其明显。消费需求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整体

  12ECONOMIC

  &

  TRADE

  UPDATE上升的因素之一,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的最终消费率处于较低水平。疫情的发生更使消费领域受损严重,如影视

  消费、酒店住宿和餐饮消费。由于经济

  发展活动往往伴随着人口的流动和聚

  集,为了防止疫情的大范围扩散,绝大

  部分地区都出台了限制人员流动、聚集

  的措施,在严格的社区管控情况下,除

  了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外,绝大部分的经

  济活动接近处于半停摆的状态。国民经

  济的发展,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四个环节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一循环

  中,任何环节发生障碍,都会减缓甚至

  堵塞循环,使整个经济循环运动失灵,而消费是改进和完善这一循环的指示

  器,它是承上启下,实现经济良性循环

  的一个关键要素。经济活动的减少使消

  费收入减少,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

  应,因为一部分行业收入的减少,居民

  和企业消费、投资的能力会受到限制,还会对其他行业产生间接影响。这就是

  说,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居民

  消费减弱,主要是合理消费水平降低,常常只维持基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最

  低消费水平,严重影响了需求导向型市

  场经济发展。但是由于中国有庞大的人

  口数量和相对较多的增长速度,消费的潜力始终存在,所以疫情期间,消费的网络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四、经济发展方面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应对疫情冲击下,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下行

  压力,但是由于中国具有的雄厚经济基

  础和显著制度优势,对国民经济中关系

篇五:浅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5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吴婷婷1,2,朱昂昂1(1.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2.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发展研究所,上海 201620)摘 要:本文以2003年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为切入点,梳理分析非典疫情对于我国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在传染范围、外部环境、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等四个维度的差异,分别讨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供给侧、需求侧、金融市场、产业链和供应链、逆全球化的影响,以此探究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爆发时期以及在全球蔓延时期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两次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的同时,积极有序地推进全面复工复产,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推动经济增长,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用,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逆全球化影响。关键词:新冠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防控;产业链;逆全球化中图分类号:F752,F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41-2020(05)-0003-09一、引言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迄今为止,国内疫情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得到控制,但国外疫情的蔓延仍在继续,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在这场疫情面前,中国首当其冲地遭受了国民生命安全和国家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本文对新冠肺炎疫情和2002-2003年非典疫情进行对比分析,按照新冠肺炎疫情先后在国内和全球蔓延的时间主线,分别讨论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范围和冲击程度。同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入手,剖析此次疫情对宏观经济以及主要产业的影响程度以及持续效应。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对我国经济发展做出长期展望,并提出刺激国内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收稿日期:2020-04-21作者简介:吴婷婷,女,博士、副教授,供职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和金融发展研究所;朱昂昂,男,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全球金融危机视角下的金融国际化与国家金融安全研究》(项目编号:16CGJ006)的资助。感谢匿名审稿人的宝贵意见。文责自负。3PAGE

  5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二、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非典疫情从2002年11月开始一直持续到2003年7月,总共历时约9个月。当时的世界经济关系缓和并逐渐明朗,美元开始出现贬值。在顺利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对外贸易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此期间,中国工业生产的速度稳步提升,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连续增长,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加速升级。总的来说,非典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造成的负面冲击相对有限,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2003年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周期性上行阶段,拥有巨大的人口红利,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空间充足。在我国经济强劲复苏阶段,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更多地表现为短期冲击,并未改变长期的增长趋势。在2003年一季度,非典疫情的冲击尚未明显,我国GDP增速高达11.1%,在部分地区、部分行业中甚至出现经济过热的发展势头。在2003年二季度,非典疫情的爆发显现出对经济的直接冲击,当季GDP增速为9.1%,环比下降幅度达到2个百分点。在疫情结束之后,我国经济增长开始稳步回升,2003年三季度和四季度的当季GDP增速均达到10%的水平。短期来看,非典疫情的冲击主要表现为生产侧和需求侧的减少,出口贸易的下降,社会失业率的增加以及物价水平的攀升;长期来看,由于政府及时采取对疫情的防控措施,我国经济逐渐恢复并取得快速发展。1.供给端影响有限,主要集中在短期非典疫情爆发期间,很多实体企业停工停产,资金链中断,劳动力供给减少,导致失业人数持续增加,工业生产量出现较大波动,工业增加值增速与疫情前相比出现明显下滑。2003年3-5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9.3%、7.7%、4.3%。但随着疫情的缓解,工业生产水平逐渐得到恢复,2003年6月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上升至8.3%,且全年累计同比增长为17.0%,较2002年提高了4.4个百分点。2.需求端所受冲击较大,但很快反弹从非典疫情对三驾马车的影响来看,消费受到的冲击较大,投资和出口受到的冲击较小。第一,消费的短期下降幅度较大。由于居民外出减少,给餐饮、旅游等相关行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波动幅度较大,2003年4月当月同比增速为7.7%,5月快速下降至4.3%,6月又回升至8.3%,此后逐渐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必需消费品和可选消费品两者的增速变化形势基本趋同,并且可选消费品增速的弹性更高,在疫情冲击下的增速变化幅度更大。第二,投资增速保持基本稳定。投资对于中国经济增速的回升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2003年第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保持在30%左右。从投资结构来看,制造业、房地产和基建投资三足鼎立,为稳定投资增速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房地产投资的月度平均增速超过30%,且全年增速较上年提高约8个百分点。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比重也有明显增加,我国全年的总投资额仍然处于扩张状态,社会总需求不断增加。第三,出口方面波动较小。非典疫情对2002-2003年出口影响较小,中国对外出口持续保持高增长的趋势。另外,外商直接投资受疫情影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滞后冲击,PAGE4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5外资使用规模出现了数月的负增长现象,但2003年年末开始转为正值。3.短期内失业率增加,但物价保持相对稳定在疫情的冲击之下,社会面临的就业压力变得更加严峻,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短期内,企业无法正常开工进行生产,严重时甚至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企业为缩减财务成本必然会减少人员的雇佣。另外,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现象也会更加频繁发生,这些都会导致失业率增加。同时,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增长,2003年物价水平出现好转,价格指数整体呈现稳定的上升态势,成功走出了2002年的通货紧缩区间。(二)对产业发展的影响非典疫情对三大产业均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第一产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农业和养殖业的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在短暂的下跌之后很快回升到正常水平;第二产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大,2003年二季度的产业增加值增速环比下降1.9个百分点,其中,建筑业下降1.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下降2个百分点,随后在2003年三季度回升至13.2%;第三产业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冲击时间更长,其中,住宿餐饮业和交运仓储在2003年二季度的增速较上季度分别下降5.4和3.6个百分点,直到2003年四季度才开始出现显著反弹。(三)对金融市场的影响1.股市短期震荡下挫,长期回升2003年第一季度,在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中国股市整体呈上升趋势,对非典疫情的反应并不明显。到了疫情中后期,随着对经济的负面预期主导市场情绪,股市开始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股票价格迅速反应并大幅度下跌。非典疫情得到控制后,随着经济恢复,股市逐步回升,股价波动趋稳。2.债券市场收益率短期走低,长期上行疫情期间债券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疫情前期由于债券供需失衡,市场处于牛市的行情之中。进入2003年第二季度之后,新债发行频率加快,加之市场受到疫情负面情绪影响,债券收益率出现下行趋势。疫情缓解之后,整体经济开始复苏回暖,市场对国内经济持乐观态度,债券收益率开始上行。三、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的比较分析(一)疫情的传染范围新冠病毒与非典病毒相比传染性更强,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正值春运的高峰期,因此疫情在全国范围内迅速蔓延,病例数超过非典疫情。2020年3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各国均难以幸免于难。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范围远远大于非典疫情,这也使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更加复杂多变。(二)疫情发生时我国的外部环境5PAGE

  5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非典期间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中国正处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的市场红利期,加之世界经济处于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恢复阶段,中国的出口产量大幅上升。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更加严峻,世界经济出现逆全球化的趋势,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美方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商品规模不断扩大,中美关系也由贸易摩擦逐渐升级到地缘政治、舆论、科技等多方位的博弈。(三)疫情发生时我国所处发展阶段非典期间中国经济整体上行,同时存在着较大的人口红利。外贸需求的增加推动相关产业链的需求上升,资本市场活跃,实体企业主动增加库存产量。同时,重化工业、地产行业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社会整体投资意愿高涨,产能周期出现向上发展的态势。当前中国经济处在增速换挡期,面临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经济结构转型,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房地产投资受融资收紧的影响处在下行通道,社会就业压力也限制消费回暖。(四)疫情发生时我国的经济结构与2003年相比,当前中国的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大大增加,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在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同时也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遭受的负面冲击也会被进一步放大。从需求结构看,2003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是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当前中国经济已过渡到内需消费驱动的阶段,国内消费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力。四、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同于非典疫情的外部冲击,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冲击中国经济,而且由于疫情在国外的蔓延,导致全球生产体系出现停摆,生产要素的流动受阻,产业链和供应链被迫断裂,经济活动放缓,甚至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间形成不利的负反馈循环,进而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这次影响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疫情在国内蔓延对于中国经济的第一次冲击,二是疫情在全球蔓延后给中国经济带来的第二次冲击。(一)国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第一次冲击1.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供给端看,疫情在一季度对工业生产带来了剧烈冲击。在疫情早中期,中央和地方制定了一系列防控措施,延长了整个春节假期,全国各地停工停产,企业复工复产比例较低。为了有效阻止疫情的大面积扩散,各地政府对主要运输路线实施封闭、禁行的政策,部分运输和物流体系陷入了停滞状态,给工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冲击。大部分企业由于推迟复工复产时间,再加上员工上岗前需要被隔离观察,因此企业面临较高的租金、贷款利息和薪资的成本支出,现金流紧张甚至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工业生产在短期内大幅度减少。从需求端看,短期内消费、投资和出口的下降幅度均在20%以上。消费方面,影视娱乐、旅游、酒店、餐饮和线下教育等行业收入明显下滑,在线医疗、网络购物和线上教育等数字PAGE6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5经济新业态紧抓发展机遇,快速占据市场。投资方面,部分基建投资受疫情影响投资进度不及预期,居民短期内购物意愿下降,减少了非必需品的消费,使得制造业企业的投资支出减少。进出口方面,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处于萎缩下行期,加之各国纷纷出台的旅行禁令减少了国际经贸往来,进出口贸易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2.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对第一产业的影响。种植业基本不受疫情影响,但养殖业受到了明显的负面影响。部分地区存在道路拦截、交通阻断的现象,大型交易市场停止营业,流通秩序混乱。各地人员流动被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第一产业尤其是养殖业的正常生产,导致其收入出现明显下跌。对第二产业的影响。由于疫情导致劳动力流动受阻,物流也受到显著影响,各地面临用工荒的问题,这种现象在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尤为明显。各地复工复产时间不一致、生产配套不健全、交通运输不便利等问题将影响部分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生产。由于制造业本身面临着较大的下行压力,再加上疫情的影响,产能增速大幅放缓,市场需求也减少,大部分企业的成本负担加重,增长压力更加凸显;由于房地产销售基本停止,房地产投资开发的步伐放缓,使得建筑业受到的短期冲击明显加大。在疫情的冲击下,大中企业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小微企业受到的影响会相对较大,因为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比较突出,在疫情冲击之下资金链断裂风险会更大。对第三产业的影响。新冠肺炎疫情在短期内对多数第三产业行业均产生较大不利影响。其中,交通运输行业运量下降幅度明显,从公路、铁路、民航和水运四个维度看,2020年的运输量均较上年有大幅度下滑。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客流量逐渐增多,同比增速不断回升;住宿、餐饮和旅游行业短期内遭遇重挫,但国内疫情结束后可能会迎来补偿性增长;线下零售行业受客流量减少影响较大,但新零售行业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会迎来强劲的发展契机;医疗健康行业在疫情爆发期间迎来新发展,医疗服务供需有巨大的缺口,为相关企业扩大医疗产品和服务创造了市场机会;互联网医疗在疫情期间为企业带来了大量新用户,整个行业有望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线教育行业在疫情期间以低成本获取大量新用户,未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远程办公行业加大了在国内外的普及范围和深度,互联网巨头的大批涌入加快了企业数字化的进程,推动数字化转型;生鲜电商行业在疫情的催化下大力渗透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部分电商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使得民众对生鲜电商的需求量激增。3.对金融市场的影响金融市场在短期会遭遇疫情的负面冲击,但中长期的态势则主要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股票的市场估值主要受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以及市场情绪的影响,疫情带来的短期冲击并不会改变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债券市场参与者的预期调整导致债券收益率短期内快速下行,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开始震荡回升,整体逐渐回归基本面。银行业短期内将改变信贷投放的方式,侧重于力度方面的调整,但加大信贷投放规模的方向在长期内不会发生改变。社会对信贷的需求将会增加,但由于疫情导致整体经济承担较大压力,加之政策性因素影响,利率在短期内将走低,这使得银行的息差收窄,部分借款者可能在短期内难以按期偿还欠款,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恶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保险和资管等行业的经营环境会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其线下销售活动在短期内7PAGE

  5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的活跃度会大大降低。伴随着实体经济的下行压力以及中小企业的经营形式恶化,非银行业的资产端会面临较大的资产减值压力。疫情提高了公众对于健康的风险保护意识,寿险业务将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二)疫情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第二次冲击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已经基本结束,但在全球的传播正在大规模蔓延。对于中国而言,疫情影响主要表现为输入型病例的回流。随着疫情在全球迅速扩散和蔓延,欧美主要经济体生产体系陷于停顿,产业链和供应链出现断裂,甚至陷入严重的经济衰退,这些因素会对中国经济产生负反馈冲击,使得中国全年经济增长作出较大幅度的向下调整。总体来讲,这个阶段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外的疫情形势和经济形势的双重演化。1.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下,世界经济必然会出现严重的下滑,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全球经济陷入大衰退的风险较高。虽然国内的生产生活逐渐得到恢复,但由于国际供应链受到严重冲击,加之企业面临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的局面,外贸订单出现严重萎缩,短期内我国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不可避免。2.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在疫情的国际蔓延下,中国与国外的经贸关系遭到了严重冲击,对三大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一产业的进出口双双下降。国内以居家消费为主,且全球农产品供应链的稳定性受到巨大冲击,国际农产品供求的不确定性增加,进口成本上升,从而减少我国对海外农产品的进口需求。虽然国内纾困政策效果显著,国内农产品供应链得到及时修复,但国外不少地区由于疫情蔓延而进入紧急状态,并相继实施贸易限制条款,国外对中国农产品的需求也大大减少。对于第二产业,部分国家和地区出于对疫情隔离的考虑减少或暂停从中国进口相关商品,这对中国的制造业出口带来较大的负面冲击。对于第三产业,交通、餐饮、娱乐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人员流动的限制使得国际旅游、出差和留学等活动遭受阻碍。3.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股市方面,疫情蔓延导致全球股市波动加剧,但由于中国股市与国外股市的相关性有限,在国外股市收益预期存在显著不确定的背景下,部分国际投资者可能重新配置资产,中国股市可以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债券市场方面,整体而言中国债券是违约风险较低的安全资产,国内疫情首先得到控制有助于吸引国外资金提高对中国债券资产的配置比例,这有利于提升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同时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外汇市场方面,人民币的汇率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预期的影响,疫情下的避险因素使得人民币出现了短暂的升值,但从长期来看,未来人民币的走势主要取决于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状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执行效果以及中美贸易博弈的发展态势。4.对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影响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的位置,疫情爆发导致中国产品在原材料、中间品和最终消费品环节受到一系列冲击。第一,环境冲击。由于疫情在国外迅速蔓延,大量外国企PAGE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5业停工停产,导致外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大幅度降低,交通管制也使得供应链流畅性下降。第二,供应冲击。国外受灾地区的物流枢纽受阻,导致材料运输中断,各种生产物质供应短缺。第三,需求冲击。由于担心公共场合交叉传染,购买者多采用线上方式而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这将减少许多商品的需求。第四,流程冲击。由于交通管制和各项隔离措施的实施,企业的生产调度不如平时灵活,使得生产流程可能出现断续。5.对逆全球化的影响疫情的大规模蔓延严重扰乱了全球供应链,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各国经济的稳定性。全球供应链维系着经济全球化的整体运行,但同时也使全球经济的脆弱性加大。在应对疫情危机时,部分国家不是采取密切合作的方式,反而实施了一些贸易限制令,使得逆全球化的声音有所增强。同时,疫情蔓延也迫使各国政府去独立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经济社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逆全球化的浪潮。图1以直观的形式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图1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经济的传导路径9PAGE

  5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五、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对策建议新冠肺炎疫情在给国内消费、投资和出口带来较大影响的同时,也冲击了国内金融市场,破坏了国际供应链的整体性。因此,有关部门应及时总结逆周期调节经验,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管理和推进企业全面复工复产的同时,充分利用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稳定金融市场,推动产业发展,既要完善产业链,又要正确应对逆全球化浪潮,促进我国经济稳步健康增长。(一)做好疫情防控的常态化管理目前,我国的疫情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疫情防控工作也已经从应急状态进入到常态化防控状态。但我国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加大,国内疫情反弹的风险始终存在,所以必须不断完善常态化防控机制。一是加快健全应急保障体系,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应急物资储备库,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的原则制定相关工作机制和应急预案,切实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做好专业机构防控工作的常态化,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专业机构的核酸检测能力,加强医护人员的自觉意识。三是保证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防控工作常态化,在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确保医疗机构、学校和监管场所等重点机构的防控措施落实到位,进一步扩大“应检”,鼓励“愿检”,同时也要加强对于老人和儿童的防护指导工作。(二)积极有序地推进全面复工复产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后,应及时推进全面复工复产,推动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第一,应分区、分级恢复各地的生产秩序。对于低风险地区,要从应急性防控过渡到常态化防控,及时取消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不相适应的防控举措,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措施,加快企业复工复产步伐。对于中、高风险地区,要根据本地区疫情防控形势,采取差异化管理办法,安全有序地实行复工复产。第二,推动全产业链复工复产。政府应聚焦重点产业链,通过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特别是配套中小企业协同复工复产,解决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整体效益和水平。第三,我国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发展新型消费形式,探索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新动能。(三)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推动经济增长在供给端,引导金融机构增加信贷投放,加大对实体经济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大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通过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进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一步释放经济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需求端,既要有效扩大内需,又要弥补外需的不足,帮助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有效应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可以通过发放消费券的方式刺激公众消费,同时加大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启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5G基站建设、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等“新”一轮基建。出台相关政策帮助企业恢复产业链和供应链,进而刺激出口,加速贸易中心向亚洲集中,推动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PAGE12020南方金融·总525期5(四)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用一是要加大逆周期货币政策调节力度,增加对制造业、民营小微企业等领域的金融扶持,支持企业全面复工复产;二是支持商业银行进行多渠道融资,通过发行可转债、永续债和优先股等方式增加资本金,增强吸收损失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三是推动商业银行加快金融服务的创新升级,充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银行既要提升线上金融服务,又要紧抓消费零售业的变革机遇,加快消费金融业务的增长。四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重大风险攻坚战,加强股市、债市、期货市场风险监测和应对能力建设,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五)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目前,全球的生产布局正在重新洗牌,我国应抓住这次变革机会,积极调整和进一步我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在国际分工体系中争取更多话语权。一是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高端制造业、数字贸易和人工智能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把我国产业链从中游环节向上游环节进行延伸;二是从全球布局角度出发,摆脱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走向多边市场和多边供应,保障关键性原材料的稳定供应,降低因个别市场设置贸易壁垒而导致出口大幅下降的风险。(六)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逆全球化影响在逆全球化思想有所抬头的现实背景下,我国要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方面的深度合作,加强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对疫情严重区域进行抗疫援助。积极宣传推广我国在抗疫中总结的经验,加强国家之间的民间交流,增进国民之间的相互理解。积极恢复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促进全球生产体系的正常运行,用市场化的方法支持出口,降低其他国家对于我国优势产业集聚的担忧,阻止逆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1]白永秀.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应对措施[J].区域经济评论,2020(2).[2]冯俏彬,韩博.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财政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之策[J].财政研究,2020(4).[3]梁艳芬.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20(2).[4]刘庆和.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当代贵州,2020(12).[5]任儒梦,金展颖.新冠疫情下国际资本市场走向探究[J].中国商论,2020(8).[6]孙久文.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初探[J].区域经济评论,2020(2).[7]田素华,李筱妍.新冠疫情全球扩散对中国开放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J].上海经济研究,2020(4).[8]王宇.全球金融市场:走过三月的惊涛骇浪[J].南方金融,2020(3).[9]尹响,易鑫,胡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应对新冠疫情全球经济冲击的中国方案[J].经济学家,2020(5).[10]赵红军.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启示[J].区域经济评论,2020(2).[11]智艳,罗长远.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思考[J].学习与探索,2020(4).(编辑:李锋森)11PAGE

篇六:浅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黑天鹅事件”,给全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到目前为止,国内疫情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得到控制,但国外疫情仍在继续蔓延。这场突发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分析了新冠疫情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主要影响

  1.对总供给的影响。就供给而言,新冠疫情在第一季度对工业产生了剧烈的影响。在疫情的早中期,政府为了防控病毒蔓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如延长春节假期,全国范围内停工停产,对国际国内的航空、铁路、公路等主要运输路线实行封闭禁运,部分运输和物流几乎停滞。再加之员工上岗前需隔离观察,这些因素给工业生产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使生产在短期内大幅减少。

  2.对总需求的影响。自新冠疫情以来,构成总需求的消费、投资、出口都出现了較大幅度下滑。就消费而言,我国是从疫情爆发的初期,就对疫情进行集中防控。防控政策使居民的外出减少,餐饮、旅游、交通、影视等相关行业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出现了大幅度下滑现象,且部分消费时效性较强,疫情过后补偿也很有限。相对于投资和出口,消费下降幅度最大。就投资而言,由于疫情及防控工作的需要,全国大部分地区延迟7个工作日复工,疫情最严重的湖北省推迟了11个工作日,其他省份推迟了2个工作日。在此期间,房地产、制造业和基建投资几乎全面停滞。即使复工,资金流、物流、人流等由于

  种种原因难以正常运转,大部分企业无法恢复到正常的生产水平。因此,自疫情爆发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

  疫情对进出口也造成明显的冲击。因疫情在全球蔓延开来,对某些国家的影响远远超过我国。为控制疫情而采取的“封国”“封城”等措施使全球贸易活动锐减。一旦持续时间过长,可能造成全球产业链的断裂,使我国进出口贸易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出口需求大幅减少。

  3.对物价的影响。在短期内,由于疫情防控对交通进行封堵,影响了农产品物流,致使农产品供应不足,加之群众囤积生活物资和寻求避险资产而发生的恐慌性抢购,导致多地物价普遍上扬。另外,疫情防控所需口罩、酒精、消毒液等由于需求暴涨,供给严重不足。这些因素必然会助推通货膨胀水平短期内上升。不过,政府很快开启了农产品绿色通道,制定平抑物价的措施,解决了农产品供应不足的问题。口罩等防护物品的供应缺口虽然短时间内难以化解,但由于口罩等行业门槛不高,加之我国制造业基础良好,很快上马相关医疗用品生产线,增加产能,满足了相应的需求。总之,随着生产和供应的增加,恐慌性抢购现象逐步消除,物价很快回到企稳的轨道上来。

  4.对收入和就业的影响。在疫情的冲击之下,企业经营效益下滑,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工资和奖金。其中电影、旅游、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受疫情冲击较为严重,员工的收入明显下滑。另外,不少行业和企业采用计件薪酬制,如外卖、快递、的士,他们的生活保障低,收入起伏较大。受疫情影响,企业无法正常开工,一些小微企业甚至破产倒闭,社会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加之服务业本是吸纳就业的主要部门,这次受疫情

  影响最严重的就是服务业。在企业停产甚至可能破产倒闭的形势下,企业为减少成本必然裁员,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失业率的上升。

  5.对产业的影响。对第一产业——农业的影响。种植业受疫情影响不大,但养殖业受到的负面影响却较为明显。由于疫情防控政策,交通阻断,物流不畅,一些大型交易市场停止营业。另外,由于本次疫情发生的源头很可能是野生动物,消费者自然心理排斥哪怕是家养的野生动物,种种因素致使养殖业陷入困境。对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的影响。由于疫情和防控政策的影响,各地开工时间均不同程度地予以延迟。加之口罩及防护物等医疗物资短缺,给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或多或少的干扰,产能难以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导致工业增长显著下滑

  。对第三产业——服务业的影响。前文已提及这次疫情对服务业影响最大。与居民消费有关的旅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受到的冲击堪称严重。另外,线下教育培训、线下零售交易等也受到不小的打击。不过,也有一些行业受疫情影响“因祸得幅”。如医疗物品制造与供应、网络医疗、病原体检测、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行业,预计将在本次疫情中受益。

  二、面对疫情的应对之策

  新冠肺炎疫情较之于历史上曾经的“非典”疫情对我国宏观经济冲击力度更大,负面影响更广。中国人民仍然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完成全年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其中,面对疫情的应对之策,最重要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疫情的日常防控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国的疫情战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疫情防控也已从应急状态转入日常防控状态。但我国还未从根本上打赢

  疫情这一仗,国外输入压力不断加大,国内疫情随时存在反弹的风险,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完善疫情的日常防控机制,努力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做好专业机构的日常防控工作。提高疾病预防机构和医疗卫生等专业机构的核酸检测能力,扩大检测范围,加强医生的自我防护意识;二是健全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建立口罩、防护服等物质储备库,按集中管理、统一调拨的原则制定应急预案,保证应急物资的供应,切实提高对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三是保证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的密切关注。落实防控措施,确保对学校、机场、火车站、医院等重点场所密切关注,防控措施要落实到位,扩大“应捡”,鼓励“愿捡”,加强对儿童、老人的防护。

  2.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体现在“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首先,适度提高政府的赤字率,减少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支出,在调整财政收支总量规模的同时注重结构的调整。其次,增大减税力度,普遍地阶段性地对企业减税降费,缓建企业的生存压力。再其次,对于湖北等疫情重灾区企业和小微企业,应给予更直接、更大幅度的税费减免;最好发挥国债的积极作用,一方面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增发国债额度,另一方面要引导国债资金流向与疫情相关的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确保疫情防控资金落实到位。

  3.灵活适度地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既要有普遍性,也要有针对性。首先,公开市场操作要以稳定市场为短期目标,以修复经济增长为中长期目标,中央银行在向流通领域释放流动性的同时,要通过专项贷款等工具加大对企业的定向支持,促进有关企业的复工复产。其次,掌握好降息、降准的结构和力度。降息、降准应以结构性为主,根据受疫情影响的不同程度,对不同的区域和行業实行不同的货币政策。具体说来,通过降息减轻湖北等重灾区、服务业和中小民营企业的压力。通过降准对珠三角、长三角等制造业密集区域提供信贷支持。无论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灵活有度的货币政策,其目的都在于刺激受疫情影响而趋于低迷的总需求。总需求增加,就业率就会上升,就业率上升,收入自然随之增加了。

  4.有效提升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种不可抗力因素,企业家们应积极应对,争取转危为机。首先,企业家们可主动与政府、员工、客户、供应商等相关各方沟通联系,化普通协作关系为共生共利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共同承担风险,渡过难关。其次,我们要利用疫情危机加快产业的升级换代,引导企业向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线上化转型升级,将生产要素从传统工业向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新兴产业转移,这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一次巨大挑战。再其次,企业家们需要密切关注政府的政策措施,主动寻求政府的政策支持,切实解决企业在疫情下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升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增加总供给,从而平抑市场物价。

  5.精准实施产业政策。针对不同产业受疫情影响的程度不同,精准实施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如前文所述,在这次疫情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工业和服务业。对于传统工业,面对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要加快部分领域机制改革,有序开放电力、汽车、能源等基础领域的市场准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消除对所有制的歧视,支持房地产刚需和改善型购房需求,强化住房的实体经济属性,弱化其金融属性,制定创新激励机制,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家的积极性。

  对于服务业,应着眼长远,化危为机,加快服务业恢复和稳定增长。加大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服务行业的税费减免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其拓展线上服

  务,适时出台加快服务创新的政策措施,着力完善灵活用工保障制度,鼓励服务业企业实施兼职、非全日制就业,共享员工等灵活就业方式,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及社保缴纳规定,服务业是容纳就业的第一大产业,恢复和发展服务业有利于提高就业率,增加居民收入。

推荐访问:浅析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肺炎 疫情 浅析

版权所有:小联文秘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小联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小联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皖ICP备180254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