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联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有效解决拆迁安置遗留问题思考6篇

有效解决拆迁安置遗留问题思考6篇

时间:2022-06-10 15:25:03 公文范文 浏览量:

有效解决拆迁安置遗留问题思考6篇

有效解决拆迁安置遗留问题思考篇1

  以三大批判著名的康德担任“教育学”教职(授课),这无疑表明教育学需要依赖更深厚的哲学根基,决定了我们可以逐渐深入教育的问题域。

  康德的“纯粹”取向,可能不同于伽达默尔的“融合”旨趣,也使得人们需要回眸康德的主题词对后世的影响,以及,我们使用这些语词所指向的事物,以意向性。

  人们最为熟悉的是他的“感性、知性、理性”存在,而笔者感兴趣的是境在性。

  其实,康德所在的大学,教授们必须轮流讲“实用教育学”,多少有些实用主义的旨趣。笔者也就感知到实用主义在各种文明的不同历史时期,作为“取向”,一直会延续下去。这会遭遇到苏霍姆林斯基的“科学”,与伽达默尔的“传统”,或黑格尔的“合理”,或某人的“历史”……

  在“实用”之维。康德的“教育学”重视“踏青”,这可以与我们看重的“文字知识”形成强烈的对比。而笔者更着重“语言游戏”的境在,但可以设法透视各家对教育活动的阐释——构成“教育学的”。

  死记硬背

  “反对死记硬背”,为什么成为人们的共同问题,从康德到苏霍姆林斯基,再到教师的当下举措,也表明“死记硬背”的永恒性是在抗拒中的力量存在。应该说,更多的教育者都在尝试着克服死记硬背的教学历程中的,也可以说,每学人都有不同程度需要“记忆”的帮助,需要“联想”能更好地“活”起来,“活”的有力。

  康德的解决方案又会是什么呢?其实,和教师们想的差不多,就是“用思考来减少死记硬背”,来获得别的效果。

  康德的比方并不具体,他仅仅说,“哲学是不可教的,我所讲授的,是如何进行思考”。[这句话中隐含了“讲”并不等于“教”】]这很容易被人们当作科学方法论的问题。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把哲学定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语言游戏,也使得人们只能这样了?

  就“思想和质疑”,成为我们的校训,这里也是无意吻合了康德的着重;也是笛卡尔的“我思”,但实际的思想面目还是在“我们”的语言交往的具体行动及背后的。(很多行动会有意无意地抑制或限制人们思考)

  康德为什么通过“自然地理知识”让人们了解人在世界中的位置,是让笔者不解的地方。也是笔者的根本的问题“主体地位落实”,是不能仅仅在“自然地理”上确实的,难道康德只是在“隐喻”?

  这就到了“人的存在的问题”,或者生命的价值问题了。康德的“理性存在者”等问题上来了。

  “理性存在者”

  “理性存在者”只是康德使用的一个词组。这在“教育学”的视界里可能是个概念对象,或还原为某种主体性的存在;在培养目标上,我们称之为“接班人”、“建设者”等等。

  出于对生命的看待,我们也从激情、兴趣、知识、功用、贡献、尊严等来看其“存在”。康德的话奇怪,说,“不要当作经验的对象”,而是要把人提高到“尊严的概念高度”。

  人在什么情况下被语言锁定在句子的“位置”中的?我们使用“国民”、“公民”、“平民”,哪些是经验的对象?哪些是可能性的被命名的对象?什么又是尊严的高度?是怎样的生存美学图景中的人?……诉诸于“家庭”、“国家”、“民族”、“人类”等概念是一回事;有资格用这些概念描述自身的世界是另一回事。康德可能基于觉醒的旨趣下,考虑“人,是否意识到诸多概念的存在,与可能性”;成为自律性的德道存在者。外在塑造与内在的禀赋,也是康德的二元区别,而看发挥。

  这个“发挥”,其最高的旨趣是“人的自由”,及人的精神性存在。在黑格尔看来,自由是精神的根本规定。【这里关系到我们如何看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语词,怎样根本】

  就人的精神性存在,在笔者看来,是人们感知的“精神事物”,并活在其经验世界(或对象)中的;从人们的“表达”中,可现其“心灵”之在。从“未完成的人”的角度,康德诉诸于“教育的艺术”,或“艺术品的人为性”,或可呼应笔者的“表达”。在经验世界中,“活”成了某种象征性的精神符号。【这里可以用“女人裹脚”的习惯性行动来看“自由概念”和“精神旨趣”;来看人的“位置”或结构性存在;何以美学的】

  康德此处用了“存心”,考虑到“根本恶”与“自我启蒙”,并以夏娃的“偷”,来挣脱。仿佛谁不裹脚,有意识地“松”。这个“松”何以“善”?文明的进程中,行为准则是怎样发生“替换”的。【在《邓小平》电视剧中,有一个使用概念的生活情形。养三只鸭子叫“社会主义”;养“四只鸭子称“资本主义”;人是活在怎样的“概念高度”的?语言游戏中,“概念”依然可能成为绳索】为什么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依然不克服文化的“恶性循环”?康德的“启蒙”方案是朝着“被启蒙”的努力吗?

  出于“信念”?

  我们的教育世界中有很多“信条”——“跪着教书”、“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熟读唐诗三百首”……

  人具有怎样具体的信念?这与信念、理念、理智究竟怎样一致,而不矛盾?或者实现“统一”?康德的“犹豫不决”,不像普通人总以为是明确的。归根人们直观的“外在对象的实在性”可能更加原初,好比“食”、“钱”,所具有的始“动”性;所以,声称“实实在在”地求更多的“知道”(知识)。

  感性存在者的原初体验始终像个教育的开端一样,康德期望“知性的客观”,来克服感性存在,进而到理性(概念)存在。在于“人的知性建构”【“建构”一词,这里像是基于知性的法则是客观,人可以主观地加以建构】

  康德“纯粹理性”,可能导致后来盛行的心理主义,尤其是早期的行为心理学的影响,没有考虑“日常语言”(中介物)所具有的传统文化基因。“给我物质,我就可以建构一个世界”,可以一见康德的“世界观”。也是他的“公民世界”的无根性。

  陈家琪《哲学地思考教育学问题》也只能面对“信念”、“信仰”主张,“我们不能回避冲突”,尤其是教育,离不开“神职人员”的努力。【从泛神论的角度看,是否就是,我们依旧在造神活动中,活着】

有效解决拆迁安置遗留问题思考篇2

  一、基本情况

  针对在具体工作中,部分干部职工缺乏责任心、事业心,对待工作不敢担当,不愿负责,见困难就退、见问题就推、见矛盾就回避,混日子,当“太平官”、“逍遥官”的现象,我局通过“自己找”、“领导谈心”等形式,及时解决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不良倾向和问题。

  二、整改措施

  (一)加强学习教育。在学习教育上,班子带头抓好“二个加强”:一是加强党的宗旨和党性修养教育,积极组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教育,深入领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和奉献意识教育;二是加强职业道德精神教育,积极开展文明科室、文明职工创建活动,提高荣誉意识。

  (二)加强管理考核。在目标任务管理上,明确目标责任制,积极开展行政服务“让群众满意”活动,实施并完善绩效考核管理,以岗位激励、职称晋升、评先表模为抓手,寓事业发展、责任落实于具体目标任务中。继续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首席代表制、限时办结制、超时默认和缺席默认制、责任追究制等八大制度,并跟踪问效,责任到人,到科室,让每个人都有压力,有动力。

  (三)狠抓争先创优,开展行风评议。在典型引路建设上,着力抓好行政服务先进窗口、先进个人的模范建设。同时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整风肃纪、提高效能、改善服务、优化环境”为主要内容开展服务大厅行风评议活动,进一步促进经办大厅干部职工强化纪律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做好主动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全面提升窗口工作服务水平。

  三、整改成效

  通过一系列的自查自纠,达到了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提质提效的效果,切实增强了机关工作人员对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工作态度、群众观念等方面的认识,牢固树立了农保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奉献意识,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正派、业务精湛、纪律严明、无私奉献、求真务实、执法为民的农保队伍。

  四、下一步打算

  一是进一步加强思想和组织建设,牢固树立理想信念和为民服务理念。继续深化学习教育,组织机关党员继续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深入领会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和奉献意识教育,激励全体农保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做理论学习的先行者,做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忠实执行者,做执政为民的实践者。

  二是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要求,把开展活动的成效作为推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创新完善机关党组织工作机制和机关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正气型机关建设为要求,以“担当文化”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切实增强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党组织和机关党员“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生机活力。

  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增强制度的执行力。结合农保具体服务工作,从加强理论学习、党性修养、思想道德建设和业务服务等方面,着眼建立担当目标责任、担当监督检查、担当效果奖惩、担当责任追究等方面的长效机制,积极地把教育管理机制向教育引导推进,促进机关党员干部增强意识和责任意识,大局观念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营造党组织和机关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勇于担当的生机活力,实现农保各项工作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四是推行机关工作“1234”工作法。在日常工作中,机关干部职工要做到“一个理念”: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是代表农保部门的形象;“两个原则”:群众利益无小事、农保工作无小事;“三有”:来访有登记、交办有回音、结果有反馈;“四不让”:即不让工作在我手中延误、不让差错在我手中发生、不让不文明行为和消极现象在我的身上出现、不让农保部门的形象因我而受到损害。提高干部职工的精品意识、细节意识,养成严谨高效、求实创新的良好习惯。

有效解决拆迁安置遗留问题思考篇3

  基层年轻干部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坚实基础,是落实党的政策、维护人民利益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不断推进,“为官不为”得到有效整治,但部分基层年轻干部依然存在“慢作为、不敢为、假作为”等行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大力发现储备年轻干部,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年轻干部,源源不断选拔使用经过实践考验的优秀年轻干部。”这为磨练和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指明了方向。2018年5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为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提供了支撑。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新时代敢担当有作为,是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环,是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一、部分基层年轻干部缺乏担当作为的表现

  (一)倦怠懒散“慢作为”

  一方面,“陀螺型”基层年轻干部对工作缺乏动力、热情不足。对上级安排的工作和任务拖沓应付,“上级抽一抽、下级转一转”,不管事情难易程度和紧急程度,按部就班走程序、墨守成规等指示,事情有没有进展全靠上级有没有催促,工作按最低标准完成,要求低、质量差,常存在漏洞和瑕疵。另一方面,“变脸型”基层年轻干部缺乏责任意识。对群众诉求敷衍拖沓,接待群众时热情亲切、笑脸相迎、让座端水,处理问题时“程序繁琐多盖章”“手续复杂多跑趟”“效率低下多等待”,甚至工作时间做与工作无关的事,谈到业余爱好精力充沛、面对分内之事无精打采。

  (二)瞻前顾后“不敢为”

  一方面,一些基层年轻干部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他们怕承担责任、怕触碰红线、怕触犯法律、怕影响仕途,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没有政策等政策、有了政策等试点、有了试点等经验、有了经验再观望”,一遇到棘手问题就躲闪回避,推脱不掉就向上级请示,上级怎样指示下级就怎样开展。为照顾领导面子和同事感受,对矛盾和问题不理会、不表态、无立场,毫无原则和底线。另一方面,部分基层年轻干部存在“本领恐慌”。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基层问题日益复杂、群众诉求日益增加。部分年轻干部工作经验

  不足,手揽“瓷器活”却没有“金刚钻”,缺少新知识、新方法、新模式,处理问题看不到本质、解决矛盾抓不住重点,缺乏工作思路、做事方法老套,工作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适得其反,面对问题有心无力,久而久之不敢想、不敢试、不敢闯。

  (三)装模作样“假作为”

  有些基层年轻干部对中央和上级的方针政策、文件内容、讲话精神“表态时一套一套、落实时一动不动”,每天有开不完的会、学不完的习、应付不完的检查,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原地踏步。工作浮于表面,热衷于“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习惯于下命令、作指示、搞传达,汇报听了一整天、办法一点都没有,材料看了一大堆、内容一点都不懂。群众反映问题、办理业务时搞花样、走过场,以“正在调研”“已经上报”“领导很重视”等理由搪塞,“口号震天响、行动轻飘飘”,动作看似不少、实际毫无进展。

  二、部分基层年轻干部缺乏担当作为的原因

  (一)理想信念缺失

  1.“官本位”思想浓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下形成的“以官为本”“以官为中心”思想观念与中国共产党践行的“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价值体系相背离。时

  至今日,“官本位”思想在一些基层地区仍然根深蒂固,部分基层年轻干部理想信念缺失,漠视人民公仆的责任和义务,仍然认为当官就是“人上人”,“只看领导眼色、不看群众脸色”,对领导指示和命令加紧完成、对群众疾苦和诉求不闻不问,甚至利用职务之便从群众身上谋取私利。

  2.。

  基层年轻干部效仿错误行为。“上有所好,下必趋之”,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为官不为”,却没有受到惩罚或惩罚较轻,甚至反而得以晋升。年轻干部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心里滋生“干不干都一样、到了年纪都提拔”的想法,纷纷效仿导致不担当不作为现象愈加严重。有些基层年轻干部看到其他年轻干部懒散懈怠、贪图安逸,担心自己雷厉风行、尽职尽责受到同事孤立排斥,为了维护“和气”、加强“团结”,一些想作为、能作为、敢作为的年轻干部无奈违心从众,逐渐变得不担当、不作为。

  (二)错误应对政治生态转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打虎”“拍蝇”“猎狐”成效卓著,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政治生态发生巨大转变。党中央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为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做人做事划出底线、亮出底牌;党中央制定并修订《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为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提供制度保障;《关

  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成为全体党员自我检查、自我纠错的“良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为解决当前党内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提供制度遵循。这本是好事,但在全面从严治党高压下,有些基层年轻干部认识和行为出现偏差,感到“权力缩水”,“灰色收入”大幅减少,发出“官路艰难”“为官不易”的论调,风气由“先收钱、后办事”转变为“不敢收钱、不想办事”。有的干部受“不干活用鞭抽、干错了用枪打,宁可被鞭抽、不愿被枪打”错误思想的影响,加上自己工作经验不足、本领不强,为避免出错后受到严厉的政治问责,只求无过、不愿作为。

  (三)激励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1.激励机制不健全。首先,“能上能下”的选人用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一些基层单位选任干部时依然存在“唯票当选”“唯分录用”“唯GDP提拔”等现象,部分基层干部通过人脉关系、权钱交易等晋升,只要不犯大错,干部就不必有“降职之忧”。其次,晋升空间有限。一些基层年轻干部受到按资排辈等条件限制,滋生“晋升等一路”“当官混一场”“基层熬一生”的消极心理,工作热情消减,出现“佛系干部”。再次,物质激励不足。绝大多数基层年轻干部级别较低、工龄较短、工资较低,加之工作绩效对收入影响不

  大,使他们产生了“干好干坏都一样”的错误想法。基层年轻干部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巨大压力下,房贷、车贷、日常生活、父母养老、子女教育等生活成本让他们感到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进而弱化了他们的干事热情。最后,过度激励。由于缺乏明确的激励机制,一些基层部门对中央精神和国家政策认识有偏差,虽然制定适合本部门的激励制度,但实施过程中没有把握适度原则,把激励当“激素”,落实措施简单武断、背离初衷。

  2.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一方面,对基层年轻干部的监督力量较分散,监督合力不足。监督机制从结构上划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包括党、政府、权力机关、司法机关、群众等多个监督主体,但是在一些地方各监督主体之间缺乏协调和配合,难以发挥应有作用。群众和媒体监督基层单位常常受到阻碍,一些基层单位为年轻干部遮掩、“打圆场”,群众和媒体未必了解得到真实情况,监督权利不能充分行使。另一方面,监督方面的法律制度不完善。由于缺少监督干部担当作为的法律制度,监督主体在监督过程中不知道应如何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问责、无法明确不作为的基层年轻干部应承担何种责任。个别地区基层年轻干部为了避免监督、尽可能少地暴露在“聚光灯”下,工作中过度谨慎。如: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过程中,部分基层年轻干部担心自己与企业有“说不清”的关系,减少与企业正常工作往来,导致“重清轻亲”,不干事的氛围逐渐形成并不断蔓延。

  三、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的路径探究

  (一)不断提升党性修养

  1.坚定理想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强化理想信念是激发基层年轻干部工作活力的内在动力,是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的力量源泉。对基层年轻干部而言,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道路上破浪前行,才能在面对新风险、新挑战、新困难时奋力向前,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要教育基层年轻干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定不移把对党忠诚放在第一位,拥护党的领导、紧跟党的步伐、听从党的指挥、践行党的宗旨,洗去心中杂念、褪去懒惰浮躁、守住干净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上的坚定、党性上的坚定都离不开理论上的坚定。”基层年轻干部要主动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细品原文、深悟原理,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增強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四个意识”决不改变、“四个自信”决不放松、“两个维护”决不动摇。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既要“常”又要“长”,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成果和感悟装进头脑、烙在心上、植入灵魂,从思想上真抓实干、敢于担当。

  2.学习典型案例。典型案例是提高基层年轻干部攻坚克难本领的“营养剂”,是指引基层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指挥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宣传正面典型,宣传党员干部身边可信可学的先进人物,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普及的好经验。要深刻剖析反面典型,以案例明法纪、促整改,发挥警示作用。”基层年轻干部要把先进人物作为激励自己担当作为的鲜活教材。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65年初心不变、奋斗不止,带领村民建立村办企业、治山治沟、发展旅游、植树造林,倡导并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把根牢牢扎在农村大地上。“全国优秀共产党员”黄文秀不辞辛劳挨家挨户调查情况、倾情投入发展种植产业、慷慨相助慰问困难群众,将最美年华献给扶贫事业。充分运用反面典型加强对基层年轻干部的警示教育。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原党组副书记、理事会主任刘士余,因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力为他人谋取私利、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不力、违规提拔他人、公开发表不当言论,背离初心使命、党性原则缺失等,最终被处留党察看两年、政务撤职、终止其党的十九大代表资格。XX省原副省长XX以权谋私、大搞权色交易、违规干预项目立项评审等,最终被开除党籍、政务撤职、终止其党的十九大代表和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资格。基层年轻干部要

  通过反面典型案例认清责任、补足短板、推进工作,主动担当作为、带头履职尽责,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二)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1.为敢于担当者担当。营造为敢于担当者担当的舆论氛围是增强基层年轻干部自信心的催化剂,是激发基层年轻干部创造性的推动力。一方面,上级部门要支持、鼓励基层年轻干部。一些基层年轻干部勇挑重担、敢闯敢拼、锐意进取,不可避免地触碰到某些人的利益,这些人给基层年轻干部“背后穿小鞋”“暗地里捅刀子”。此时,上级部门应当保护干部声誉、维护干部形象,“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不实反映的干部澄清正名、消除顾虑”。要“严查、澄清两手抓”,对信访举报甄别核实,严厉查处歪曲事实行为、严肃处理恶意信访举报人,及时为担当者澄清正名、消除影响,不影响提拔使用。上级部门为敢啃“硬骨头”、敢蹚“地雷阵”的基层年轻干部“发声”“撑腰”,有助于弘扬正气、压制邪气、鼓励实干、激励担当。另一方面,减轻基层负担。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针对基层情况明确要求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必须“注重减轻基层负担”。“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落实“基层减负年”各项要求,整治基层形式主义,做到“常减负”“长减负”,让基层年轻干部把更多精力用于服务群众、推动发展。营造为敢于担当者担当的舆论氛围有助于增强基层年轻干部的使命感和自觉性,形成积极作为的良好氛围。

  2.把握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媒体要加大对基层年轻干部的正面宣传力度,让群众了解他们是怎样工作的、工作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让群众消除心中偏见、配合基层工作。一方面,充分运用多种宣传方式。主流媒体要通过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记者深入基层调查真实情况,及时宣传真正敢于担当作为的年轻干部。重视新媒体的重要作用,主流媒体要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宣传基层年轻干部好作风、好做法,地方媒体要加强对本地区基层年轻干部的宣传。网民要用好自媒体随时随地传播正能量,把基层年轻干部为民服务的点滴小事记录下来并分享给网友,形成全社会为基层年轻干部“点赞”的氛围。另一方面,双向互动推动宣传。要消除宣传主体与网民之间的隔阂,鼓励网民客观、公正、不夸张、不渲染地评论、转发宣传内容,增强网民参与感、调动网民积极性。重视网友言论,接纳网友合理意见,不断创新宣传方式。正面宣传基层年轻干部,有助于他们获得群众认可、赢得群众信任、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增强责任感、荣誉感、幸福感。

  (三)构建完善的制度保障

  1.完善待遇保障体系。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告诉我们激励干部要立足干部差异,激励方式以干部需要为准。基层年轻干部收入偏低,还面临住房、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经济压力。因此,要把适当提高基层年轻干部薪酬福利待遇作为主要激励方式,认真执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把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资历贡献作为确定待遇的重要依据。优化工资结构,合理设置干部考核指标,探索“弹性工资制”,实现“有为多得、少为少得、不为不得”,适当增加津贴、奖金、体检、带薪休假等福利。从年轻干部中提拔“不唯上、不唯权、只唯实”的“棱角型”干部、“放开手脚大胆干”的“潜力型”干部、“先行先试”的“创新型”干部。在艰苦地区和乡镇工作的年轻干部薪酬福利和晋升比例要适当高于县级机关同级干部。同时,要从精神层面对年轻干部的成绩予以认可,公开表彰表现突出、履职尽责、任劳任怨、群众认可的基层年轻干部,激发他们的工作活力和凝聚力。二是完善反向激励机制。可以“评选落后”,让那些不求“争先”的基层年轻干部必须“恐后”。针对“坐、等、靠、要”的问题设置“陀螺奖”、针对推诿扯皮的问题设置“打太极奖”,针对“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的问题设置“变脸奖”、针对“装作

  很忙碌、工作无进展”的问题设置“蜻蜓点水奖”。“奖项”建议由群众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两个月评选一次,以确保评选全面、客观、公正。将评选结果向全社会公示,上级部门和群众监督“获奖”干部限期改正。如果连续两次“获奖”,给予他们降低工资、调离原岗位、降级直至辞退等处罚。通过反向激励倒逼基层年轻干部保持头脑清醒、勤于为民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及时关注基层年轻干部的心理动态。一些基层年轻干部来自城市或长时间在城市求学,他们离开喧嚣繁华、走向偏僻寂寥,在基层工作心理难免有落差,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乡镇工作的年轻干部感到各方面条件比想象的还要艰苦。党组织为基层年轻干部提供物质帮助的同时,应及时、主动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答疑解惑、调整心态。一些受到批评和处分的基层年轻干部意志消沉、萎靡不振,甚至“破罐破摔”产生逆反心理。党组织要给予他们必要关怀,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纠正错误、重拾信心。委托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为基层年轻干部定期做心理疏导和检测,增强他们对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使其积极工作、慎终如始。

  2.完善激励与约束并行机制。一方面,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基层工作辛苦、繁杂,年轻干部在谋求基层发展、服务人民群众过程中难免会犯一些客观上的错误。加快构建

  容错纠错机制,能为激励基层年轻干部担当作为注入“强心剂”。基层政府应制定各部门免责办法和容错范围,按照“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正确区分因为客观原因产生的“方法错误”“经验错误”和因主观原因产生的“政治错误”“道德错误”,严格划分“敢作为”与“乱作为”、“创新试验”与“知法犯法”、“好心办错事”与“故意办错事”的界限。把握容错适度原则,容错不是无底线的宽容,也不是胡作非为的借口。以下几种错误可以适用于容错机制:落实上级决策过程中出现失误,但没有谋取私利并且尽力挽回损失的错误;由于缺乏经验、无先例可循的探索性错误;因处理急难险重工作或项目、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错误;化解重大矛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错误;因法律或政策界限不明导致的错误。根据错误的性质和程度,选择恰当方式予以纠正。如果基层年轻干部犯了“小错误”“小过失”,轻微违纪,未造成较大不良影响或较大财产损失,不足以给予纪律处分,根据情况对他们进行为期三到六个月的重点观察,期间认识错误、表现良好、整改到位、将功补过,就不再追究其责任。基层年轻干部犯错受处分,量纪处理时要充分考虑他们的主观态度、工作成绩、平时表现,对尽力挽回影响、做出突出贡献、工作尽职尽责、群众认可度高的基层年轻干部从轻或减轻处分。另一方面,完善监督机制。完善监督机制是促进党与人民相互信任的基石,是确保基层年轻干部纯洁可靠的基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建立“三位一体”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合力。充分运用“自上而下”的监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上级对下级尤其是上级一把手对下级一把手的监督最管用、最有效。”上级党委、纪委监委要对基层单位进行巡视巡察、召开群众座谈会、暗访等,主动查处不担当不作为的基层年轻干部。建立基层年轻干部相互监督制度,每一位基层年轻干部既是监督者也是被监督者,一旦某一基层年轻干部出现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且造成严重后果,其他基层年轻干部如果没有履行自己应尽的监督职责,也应被追究责任。发挥群众监督和媒体监督优势。基层部门要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增强工作透明度,设立和开通电话、网站、微信、微博、邮箱等多种方式,为群众反映、举报和投诉基层年轻干部不作为问题提供便利。加快监督基层干部不作为法律体系建设。出台法律法规明确基层干部不作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处罚措施,法律法规要细致入微、表述清晰、主观空间小。从法律层面保障群众监督权,群众举报基层年轻干部不担当不作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阻拦。构建群众监督基层年轻干部的奖励制度、保护制度,确保群众监督取得实效。

有效解决拆迁安置遗留问题思考篇4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积极性,不断提升工作精气神。区委组织部就如何构建推动干部勤勉干事、担当干事、激情干事的动力机制,先后采取镇(街道)、部门单位领导班子运行调研、领导干部谈心谈话、召开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建议等方式收集情况,调查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一、定海在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方面的探索

  (一)建立完善正向激励机制。20xx年,区委出台了《定海区干部正向激励实施办法(试行)》,从五个方面提出21条具体激励举措,去年结合主题教育在全区各行各系统中选树了18名“定海区担当作为好干部”并进行集中表彰。在干部选任中,区委树立重基层、重实绩的工作导向,去年新提任基层及项目一线干部13人,对部分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打破“隐性台阶”。

  (二)探索实施容错免责制度。近年来,区委先后制定了《机关工作人员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和《定海区机关工作人员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操作细则》,进一步明确实施主体、认定权限以及认定程序,并向全区提供了改革创新容错免责决定书范本。区委组织部根据操作细则,在追责时对一名街道班子成员因分管工作时间短、下属未汇报而予以容错免责。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工作强度逐年增大。一方面,由于部分工作上级目标不明确,导致年初制订的目标任务经常变化,甚至目标任务在临近年底才制定,造成工作时间与工作任务不匹配、应急性工作任务增多的情况。基层在推进应急性工作中,为追求工作时效,一定程度上会规避公开招投标等需要耗时较长的程序,产生不规范现象。另一方面,科室一对多、身兼多职问题突出,科室人员少,业务力量薄弱,造成工作任务难以应付,比如区经信局2位分管领导分管的1个科室对应市里4个处室;盐仓街道1名“90后”干部身兼组织、宣传、团委、人大政协提议案办理等多项工作,分身乏术,基层干部反而有机关干部趋势。

  (二)追责范围扩大,标准不够明确。一方面,上级对镇街道各类检查、指导、调研、督查仍未减少,而各类检查、督查动辄排名,动辄约谈,让基层一定程度存在疲于应付,有反感心理。另一方面,随着区属部门职能下放,基层权责不一致和没有执法权现象现象较为突出,“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依旧没有解决,属地责任也成为基层被追责的主要依据,干部普遍对“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要追责”比较茫然。

  (三)关心关爱仍然不够。一方面,对党员干部的身心关心不够,有干部反映,每年领导干部的体检报告,虽然有详细的各类身体状况,但没有有效的身体调理、修养意见,不具有特别好的参考价值;也有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反映因为追责心里压力较大,整晚睡不着觉、白头发增多,组织的关心还有欠缺。另一方面,各级组织部门与干部“零距离”接触少、深入了解不多,在干部考察中,一定程度存在只看结果,不重过程情形,在干部考察提拔中,偶尔也存在提拔工作做的少、错的少干部的情形,挫伤了认真做事并且多做事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四)年轻干部干事激情不足。一方面,有单位反映巡察后年轻干部因为执行上级要求被问责处理后,遵纪守法意识得到提高,但工作的灵活性、变通性减少,导致按部就班、不敢担当现象较为普遍。也有个别纪委查处通报的案件,在全区有较强警示作用,但被追责的个别干部,存在主动辞去中层职务、不再担当情况。另一方面,当前年轻干部以“90后”甚至“95后”为主,条件优越,把工作当职业的多、当事业的少。同时基层也反映,把素质较好的年轻干部根据工作需要提拔到股级岗位后,有一些年轻干部工作积极性前几年还较为高涨,但在预见因为职数限制自己难以再次被提拔后,降低工作热情的多、耐得住寂寞的少。

  三、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几点思考

  (一)把握追责原则,细化追责方案。追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大环境下推进工作落实的有效有段,要充分发挥其警示干部、推进工作的正面作用,在进行追责中,要统筹好推进工作与处理干部之间的平衡,注重三个有所区别:要将违反法律法规与违反文件精神有所区别;要将出于公心和出于私心有所区别;要将企业群众负面影响大与负面影响较小或者没有有所区别。三个尽量轻处理:对可处理可不处理的,以谈话提醒、批评教育为主,尽量轻处理;对在招商引资、项目审批、深化改革、社会管理、应急处理、资金使用等方面直接或间接为了工作,犯了错误的,尽量轻处理;在区属部门和镇(街道)中,对基层工作中犯了错误的,尽量轻处理。要更加细化《定海区机关工作人员改革创新容错免责操作细则》,切实提供可供基层借鉴的容错免责案例,让基层知晓“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纪委、审计、组织等部门要加强沟通衔接,统一追责口径,防止出现“你免责、我追责”的情形。

  (二)强化关心关爱,敢于撑腰鼓劲。要在原有干部保健体检的基础上,及时增加心理调适内容,细化“一对一”的干部体检报告。要加强职务职级、工资福利待遇等涉及干部切身利益的政策文件的宣讲指导、贯彻落实,防止好政策在猜测中形成舆论,影响工作开展。各级组织部门要加强对干部家庭的关心,对外出挂职、重点工作较多、长期工作繁忙不着家以及受到党政纪处理的干部的家属要积极走访慰问,适时联合妇联等组织开展优秀干部家属评选、座谈等活动,适当借鉴一等功臣之家匾额送达等方式,将干部重要奖项、重大成绩及时送到干部家庭。同时,对在开展政策处理、接待百姓信访等工作中,在服务企业群众、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等工作中,在加强干部管理、推进能上能下等工作中,勇于担当、敢于出头的干部,要积极撑腰鼓劲,及时在一定范围内与干部进行解释说明、谈心谈话。

  (三)丰富激励手段,发挥干部积极性。在全区领导职数有限、激励手段乏力以及特别优秀干部能打破隐性台阶晋升的基础上,要建立一条从普通干部、业务科室股级副职、综合科室股级副职、2个以上业务科室股级正职、村(社区)主任书记、综合科室股级正职到副科级领导干部,小单位到大单位的提升路径,充分运用好岗位交流激励手段,让各级干部能清晰看见自己的进步台阶。要充分运用好公务员职级、事业人员职称晋升激励,细化公务员职级晋升制度,在干部简历、书面材料中,进一步凸显干部职级与职称。在提升区属部门工作指导针对性、镇(街道)工作贯彻全面性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区属部门和镇(街道)之间的干部特别是股级干部的交流,激励股级干部更好成长。充分发挥老干部推进工作、参政议政、政策处理方面的优势,探索建立覆盖全区、有针对性的老干部联谊会等社团组织,组织老干部开展各类专项课题研究。

  (四)加强正面引导,减轻基层负担。组织人事部门在发现干部有苗头性问题、工作上产生懈怠情绪时,要第一时间谈心谈话,防止负面情绪扩散化。要扩大“担当作为好干部”等先进典型的影响力,在不违反原则的基础上提高优秀典型选树力度,同时探索在主流媒体开设专栏,对影响恶劣、社会关注度高、具有代表性的不担当不作为干部及行为及时予以曝光。要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干部激励体系,落实村(社区)干部待遇提升等正面激励举措。要把村(社区)后备干部不足问题纳入干部培养大局,深化“第一书记”制度,创造条件将优秀的基层干部派往村(社区)主持工作。要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层层加重基层负担,文山会海突出,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问题专项整治,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基层干部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减少层层陪同现象,让基层将主要精力聚焦到经济建设。

有效解决拆迁安置遗留问题思考篇5

  有的年轻党员干部整天沉迷于网络,在虚拟世界中天马行空,在真实世界里无所作为。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防范年轻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等违纪违法问题的思考对策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近年来,年轻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不断出现,不仅毁了年轻党员干部的前程和人生,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在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应引起高度关注。

  一、年轻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现状及特点

  分析*县情况,年轻干部违规违纪和违法犯罪问题同样易发多发。*年*月至*年*月,*县纪委监委共查办案件*件*人,其中*后党员干部*人,占所查办人数的*.*%,*人中,*岁以下的*人,占*.*%;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占*.*%;党纪重处分*人,占*.*%,政务重处分*人,占*.*%;职务违法*人,占*.*%(其中贪污贿赂*人,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违法问题*人,占*.*%。这些违纪违法案件虽然涉案金额不似发达地方一样动辄几百万元或上千万元,但其性质与各地通报的案例情况基本相似,违纪违法人员大都“三观”不正,缺乏纪律规矩意识和政治责任意识,胆大妄为,所犯问题性质严重、手段恶劣,其中大部分不仅违纪,而且破法,低龄化突出,危害性很大。

  二、年轻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原因分析

  从近几年来*县查办的案件看,年轻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年轻党员干部自我要求不严,纪律规矩和法律意识淡漠,违纪违法低龄化现象突出。由于涉世不深,缺乏社会阅历,加之纪律规矩淡薄、法律意识淡漠,一些年轻党员干部在是非、风浪面前禁不起考验,遇到别有用心之人,很容易成为“围猎”的对象和利用的工具。如*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某中队“*”后辅警*,受他人利诱,盗用中队正式民警数字证,登录交通违法处理系统帮助他人处理各类车辆非现场违章记录,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多次收取他人贿送的“好处费”共计*万余元。

  二是目无纪法,见利忘义,把工作岗位当成为个人谋利的工具。个别年轻党员干部见利忘义、见钱眼开,通过非法手段谋取大额利益,违纪违法情节严重。如*县公安局*后辅警段某,利用自己在*县公安检查站查缉的便利,多次为他人放行拉有走私物品的车辆,*个月内多次收受他人贿送的财物共计人民币*万余元,平均每月收取近*元。

  三是缺乏社会责任感,权力集中或资金密集的岗位人员问题多发。有的年轻党员干部心思不在工作上,缺乏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法意识,而所在的岗位资源、资金富集,故只要违纪破法的口子一打开,便一发不可收拾,短时间内大量敛财聚财,最终走向犯罪的深渊。如*县*镇某村党支部党员*,利用在*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财务部工作的职务便利,通过虚开发票、收据等方式收取客户购房款*万余元,并占为己有。*最终被开除党籍,受到法律制裁。

  四是“三观”扭曲,思想道德严重滑坡。有的年轻党员干部整天沉迷于网络,在虚拟世界中天马行空,在真实世界里无所作为。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了问题,贪图享乐,贪慕虚荣,玩物丧志。如*县*镇某村党总支党员、村民小组原组长*,将*万余元集体资金非法占为己有,将本小组部分地块的经营权违规转让给他人骗取转让金*万余元,贪占、骗取的*万余元资金全部被其用于赌博、偿还网络贷款和个人日常消费,最终被开除党籍,受到法律制裁。

  五是缺乏严格的教育和监管。由于用人单位缺乏严格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监管,一些年轻干部入职后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不够,私欲膨胀,容易被不良嗜好和物质欲望冲昏头脑,甚至不惜以身试纪试法。如*县纪委之前办理的一个案件中,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某基层单位财务人员许某,采取虚列补助名册、模仿领导签名等方式,在两年时间内套取资金*万余元供个人日常消费,最终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受到法律的制裁。

  六是辅助性岗位、公益性岗位人员问题易发值得警惕。这些人员大都“非专业出生”,素质参差不齐,有的上岗之前未经过正规严格的培训,而用人单位对这些人员的管理相对滞后,提供的待遇也偏低,因此,面对监管漏洞和岗位权力的诱惑,这些人员极易发生违规违纪和违法犯罪问题。如*县公安局辅助人员王某,利用财务人员的职务便利,将该为同事上缴保险的*万余元费用占为己有,致使该参保的人员未按规定缴纳保险。

  三、防范年轻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几点建议

  针对年轻党员干部违纪违法的特点及原因,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抓好管理、做好防范。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年轻党员干部文化水平和专业水平相对较高,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即思想政治教育不到位,对国情、社情、民情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宗旨意识和为民服务情怀相对淡漠,关键时刻难以掌控自己。为此,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年轻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年轻党员干部传承好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努力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中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二是加强纪律规矩和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增强纪法意识。针对年轻党员干部工作时间不长、基层历练不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树牢,拒腐防变的能力较低,但却在重要岗位或者关键环节任职,极易出现问题的实际,加强年轻党员干部的纪律规矩和法律法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树牢纪律规矩意识,知敬畏、存戒惧、明底线、守纪律,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三是严把选人用人关口,从源头上做好防范。在人员招聘、干部考录中,在强调专业化的同时,把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格、行为习惯、个人修养、纪律观念等当作首要要求,严把政治关、思想观、廉洁关、素质能力关。同时,有针对性地抓好干部任前培训,让年轻干部带着政治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上岗,怀着敬畏之心入职,在职业生涯中扣好“第一粒扣子”,走好第一步。对于警务辅助岗位和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在招聘时要严格标准,在管理中要完善制度,督促他们依规依纪依法开展工作,发挥好作用。

  四是抓好日常教育监管,防患于未然。年轻干部大都思想活跃,用人单位和党组织要及时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决不能在日常监督上缺位。要经常开展交心谈心,将不良现象和苗头性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绝不能“只用兵不管兵”,为日后的违规违纪和违法犯罪埋下祸根。

有效解决拆迁安置遗留问题思考篇6

  粮食安全是永恒的话题。今年由于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引发粮食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强,使粮食安全的话题更富挑战性。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和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中国遇到的诸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打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充足的粮食总量和强大的粮食生产、储备、调运能力,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存在的基础,更是发展的前提,由此也决定了农业作为稳底盘的基础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牢牢把握粮食生产主动权,确保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事关重大。

  一、粮食安全要有底气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多来,农业上取得最大的成绩就是比较彻底地解决了吃饭的问题。2019年中国粮食连续16年保持增长态势,连续7年总量保持在6亿吨以上,连续5年增长在6.5亿吨以上,2019年达到6.64亿吨,人均474公斤,不仅远高于全球人均水平(350公斤),也高于人均粮食安全线标准(400公斤)。与此同时,2019年中国肉类总量和水产品总量分别为7759万吨和6480万吨,人均分别为55公斤和46公斤,均超过世界人均水平的12公斤和23公斤。中国用世界10%的耕地资源和6%的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提供了25%以上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而且,中国农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满足了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多元化需求,成绩令世人瞩目。

  当然,作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消费国,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2019年中国进出口农产品贸易额为230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791亿美元,主要包括蔬菜、养殖水产品、茶叶等特色农产品,进口额为1510亿美元,主要是大豆、棉花、油料等资源性农产品,农产品贸易逆差达719亿美元。尽管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但令人庆幸的是,进口农产品的目的是解决吃好的问题。包括玉米、小麦、水稻(大米)在内的谷物,年度间净进口最高未超过2000万吨,占比不超过中国粮食生产总量的5%。2019年玉米、小麦、水稻净进口810万吨,仅占粮食总量6.64亿吨的1.2%。而中国的口粮——大米、小麦,去年净进口330万吨,只占粮食总量的0.5%,中国“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观得到了充分体现。在吃饭问题上,靠中国供给解决中国需求,靠中国资源解决中国问题,这就是中国最大的底气。

  二、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只要粮食不出大问题,中国的事就稳得住。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人的饭碗必须装中国人自己的粮食。深刻表明,只要手里有粮,心里就不慌。在不稳定不确定性增多的外部环境下,确保农业基础牢固,稳定粮食总量,口粮不仰仗别人事关重大。农产品总量,特别是粮食总量保障,在今天体现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决定了应对复杂多变局面的底气,奠定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坚实基础。

  1.粮食安全体现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现代农业发展到今天,城乡居民对农产品的需求不仅仅表现出总量和数量的需求,同时也呈现多元、绿色、品质化要求,这本身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农业发展在中国的实践呈现出纵横两方面的变化趋势,从纵的方向观察,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但总量一直是衡量发展成功与否的最重要标志。1978年粮食总量只有3.04亿吨,2019年中国在粮食总量达到6.64亿吨历史新高的同时,畜禽、水产、果蔬产业的总量一直呈线性增长之势。1978年中国的水果产量只有657万吨,按当时人口9.6亿计算,人均不到7公斤;而2019年水果总量则达2.74亿吨,人均高达196公斤。其中,香蕉产量在1978年为8.5万吨,2019年达到1166万吨。农业各产业的数量增长,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城乡居民对食物的多元化、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需求,其基础来自粮食总量的稳定增长。从横的方向观察,正因为粮食有足够安全的总量保障,其他农产品产出稳定,农业的多重功能才得到充分释放,绿色成为新的发展理念。农产品加工业、观光旅游休闲业以及“互联网+”等各种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农工、农贸、农旅、农文融合的乡村产业发展才有了坚实基础。

  2.粮食安全奠定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坚实的基础。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尽管新冠疫情极大地增加了中国迈向现代化征程中的不确定性,但中国现代化目标不会有丝毫动摇,到21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要求不会有丝毫改变。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底线思维,从“六稳”到“六保”,进而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央对形势的把控思路十分清晰,为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确保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总量安全是促进新格局形成的最坚实保障。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央对农业的要求更加聚焦,就是增产保供,确保各种农产品充分供给。简言之,解决好生存问题,就有了发展的基础,除此之外,一起都是空言。

  3.粮食安全决定了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底气。不可否认,当前国际形势陡然变化,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不确定性会成为常态。应对不确定性,粮食是其解决的根本。从长期来看,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衡量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和权重都可以调整,但农产品产出水平,总量稳定增长,人均粮食和农产品消费能力要持续提高,确保十几亿人口吃饱吃好是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世界上真正强大的国家,没有软肋的国家,都有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的能力。美国是世界第一粮食出口国,也是农业最强国,俄罗斯、加拿大和欧盟等国也是粮食强国。这些国家之所以强,是同粮食生产能力强联系在一起的。所以粮食问题不能只从经济上看,必须从政治上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基础。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靠别人解决吃饭问题是靠不住的,中国如果口粮依靠进口,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况且,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世界各粮食出口国可能随时关闭或拧紧出口阀门,加剧全球粮食危机和市场动荡,导致全球粮食供需失衡。因此,国家真正到了最艰难的时刻,只有靠自己才靠得住,一是农业要提供最基本的食物供给,二是工业上要齐全不断供,前者保国家生存,活得好,后者保国家不断进步,发展好。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三、粮食安全具有挑战性

  尽管粮食连年丰收,较好地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对此,中国有足够的自信和底气,但无论从粮食产业发展的历史,还是考虑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呈常态化表现的趋势,基于中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农情,中国粮食供需长期处于紧平衡的基本态势不会有大变化,粮食安全具有挑战性。2020年中国夏粮总产量比2019年增产0.9%,但上半年,谷物进口1260万吨,同比增长33.9%,其中小麦和玉米分别进口335.2万吨和356.7万吨,同比增长90.3%和17.6%,这预示着粮食安全绝对不可以有丝毫的放松。事实上,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中国始终面临三方面的困境,一是资源困境。一方面农业资源禀赋短缺,总量不足,人多地少水缺的国情农情不会有根本改变;另一方面粮食生产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耕地、水资源在局部地区浪费还比较严重。此外,粮食生产后备资源严重匮乏。二是能力困境。粮食单产水平不高,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分别是世界先进水平的63%、65%、54%和52%。加之农业副业化,农民老龄化,人力资本不足,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50岁,发达地区为55~60岁,农业人力资本不足。与此同时,小农生产的基本格局短期内不会改变,农户户均耕地规模有限,农业劳动力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经营规模不足。三是市场困境。相对于农业资源大国,中国粮食生产成本高效益低,农民缺乏种粮积极性。粮食国内外价格差别大,农业缺乏竞争力。市场波动大,调控手段缺乏。

  以上三个方面的挑战长期存在,只是阶段性表现有强有弱。比如农业生产成本,早期是化肥农药投入成本,后期是人工成本,近年则表现为租地成本。至于粮食品种间国际国内价格差异有大有小,但中国粮食价格高于全球平均价格是长期存在的基本事实。

  特别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除了上述挑战性问题,源于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差异,表现在粮食生产以及供需格局上,诸多利益关系难以平衡。

  1.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平衡问题。一是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争夺土地和水资源的矛盾如何化解;二是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谁来种地”、“地怎么种好”的争劳动力、争人力资本问题将长期存在;三是有限的财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要素资源投放向农业和粮食生产倾斜难以做到。

  2.粮食总量平衡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平衡问题。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多元化,产品高端化、品牌化、个性化特征明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绩突出,但粮食总量平衡与结构调整矛盾无处不在。一是农林牧渔产业结构优化问题;二是粮食与经济作物结构优化问题;三是粮食优质品种与一般品种结构优化问题。总体上看,表现在一是种粮效益始终低于种植经济作物,保粮食总量有难度;二是不同粮食品种不能优质优价,提升粮食品种质量有压力。

  3.粮食生产布局与可持续发展平衡问题。一是粮食生产能力与资源禀赋之间的矛盾。“南粮北运”已转变为“北粮南调”。北方耕地资源占全国65%,但水资源仅为20%,资源配置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二是“两个资源,两个市场”与全球贸易不确定的矛盾始终存在。一方面,全球贸易一体化,要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粮食品种间贸易调剂是正确选择;另一方面,全球贸易一体化往往受非经济因素影响,短期国内粮食安全有保障,中长期供需平衡需要高度关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盛行,增加了全球化风险,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加剧了粮食供需平衡风险与危机。

  四、粮食安全要抓根本

  农业是安天下的基石,保生存的产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常识。没有粮食安全,所谓多元化的农产品供给就是一句空话,各类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就失去了前提,成为无源之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会失去方向。为此,中国需要在两个前置条件下优化配置各类资源要素,确保粮食总量稳定增长,一是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下,尽管可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但什么农产品靠自己来生产,来保障供给,什么农产品可以依靠国际市场来满足多元需要,平衡调剂产业产品安全问题十分重大,核心问题是谷物尽最大能力自给保供,小麦、水稻等口粮必须百分之百靠国内生产、国内供给,务必要做到绝对安全。由此,依赖国际资源、国际市场调剂的只能是粮食以外的其他农产品,包括油料、棉花、糖料等资源性农产品。二是绿色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保产业安全、总量安全要坚持山水田林湖草自然资源统筹兼顾,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但宜耕一定要耕,耕地要种粮食,生产小麦、水稻、玉米,这是原则,也是底线。在此前提下,充分释放一切积极因素,优化要素组合方式,统筹产业产品生产,确保产业安全,将总量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1.土地要素。要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把稳耕地、稳面积、稳产量作为重中之重。一是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要管长远,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逾越。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增加建设用地必须以盘活现有存量土地为基本原则,轻易不能在增量上打主意。二是确保粮食有足够的播种面积,特别是小麦、水稻等口粮播种面积,杜绝和减少常年或季节性撂荒现象,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增加双季稻播种面积,千方百计满足总量稳定增长的需要。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多元化的需求,要求农产品供给必须多元化,但这种多元化农产品供需平衡必须先满足吃饱,才安排吃好,这个秩序不能乱。三是确保土地产出能力可持续。必须加快农业领域补短板重大工程项目建设,重点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实施有利于恢复和提升地力的工程建设。开展土地整理,小块变大块,建设排灌设施,田间路网,提高工程质量。新基建要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统筹考虑。同时,清理废弃闲置农地,提高土地后备资源保障农产品产出,特别是粮食总量增长方面的潜力和能力。

  2.科技要素。在天赋资源既定的背景下,足够的农产品供给,特别是粮食总量供给要靠科技水平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在土地资源不断减少的前提下,中国粮食总量实现翻番,科技在其中发挥了最重要作用,这也是下一步保产业安全,保粮食总量稳定的不二法宝。为此,一是更加重视生物技术,包括杂交技术、基因技术的研发应用,特别是有利于提高小麦、水稻、玉米单位产量的新品种要强化研发推广,要抓紧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稳产高产的粮食新品种,提升土地产出效率,包括沙漠稻、海水稻在适宜地区的推广,最大程度地提升科技在增加产出总量方面的潜能。从源头保障产业安全和粮食总量安全。二是更加重视农业机械装备在粮食生产作业环节的应用,高度重视南方丘陵地区土地宜机化整治,增加可用于粮食生产的土地有效面积。更加重视装备机械在农产品生产、运输、储藏、加工方面的应用水平,降低产中、产后损耗,最大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三是更加重视节水、节肥、节药技术的转化应用,节约集约利用多种要素资源,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坚守绿色发展理念,在确保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四是更加重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遥感等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以数字技术为标志的智慧农业、数字农田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总之,要大力发展由现代生物技术、装备技术、绿色技术和数字技术集成的现代科技,建立和完善确保农产品产出,特别是粮食总量稳定增长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实现农业转型升级,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3.人力要素。保产业安全,需要提升人力资本,最坚强的保障还是组织基础。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米袋子”的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的市长负责制,相关要求要有约束性,提高政治站位,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监督,落实责任。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发挥他们在保产业安全,特别是保粮食总量安全方面的主力军作用。一是大力发展以粮食生产经营为主业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和农业企业。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运用“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订单农业”、“契约农业”等多种组织形式以及合约方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和分配机制,提升农业和粮食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绿色化水平,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保障产业安全和粮食总量稳定增长。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的耕、种、防、收等重要作业环节,通过土地经营托管、半托管的方式,为小农户提供省钱、省力、省心的解决方案,化解“谁来种地”、“地怎样种好”难题。三是大力发展职业化农民队伍。顺应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务农劳动力大量减少的趋势和农村劳动力分工分业的格局,培养造就一批有爱农情怀、有工匠精神、有创新意识、有社会责任感的职业农民,提升他们的人力资本和优秀品质。越来越少的人种越来越多的地,产出越来越多的农产品,越来越多的粮食,保障产业安全。

  4.政策要素。现代农业发展到今天,一方面需要强调基于国情要发挥农业的比较优势,提升农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正视大国小农背景下农业的弱质产业特性,特别是粮食产出效益低的客观事实,加大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支持保护力度,充分发挥各项政策的增产保供作用。一是加大对农业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实施一批有利于增强农产品产出,特别是粮食产出能力,包括实施宜机作业、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安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内的重大农业工程项目,扩大投资规模,健全投入机制,拓宽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环境。积极引导工商资本投资农业产业,特别是投资有利于粮食产能提升的项目。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资格局,补齐农业投入短板,夯实农业基础。二是加大对粮食产业的价格支撑作用。稳定释放价格引导产业发展的信号,要充分认识到价格的政策效应远远大于有限的各类补贴对生产经营主体的作用。因此,要不断提升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水平,增加种粮收益,传导市场信息,引领粮食作物价格趋向,提高普通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粮积极性。三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经营的奖补力度。公共财政要向保总量、保能力倾斜,包括加大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生产性服务业项目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力度,增加产粮大县奖励,充分释放相关政策效应。四是坚持农业对外开放的方针不动摇,充分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提高包括各种资源性农产品全球供给链的稳定性,缓解国内各类要素资源的供给压力。五是加快建设多层次的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充分利用金融、保险、期货、再保险、担保等政策工具,释放其在规避农业各种自然、经济、社会风险方面的功能作用。提高粮食储备、运输、加工、营销体系的安全可控性,保障能生产出来,并有足够的存储、调运、供给能力,关键时期要调得出来,能供给市场,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食物所需。建立健全多元农业风险管理体系,防止不确定性,减少传导性,避免灾难性,确保农业产业安全,确保粮食总量稳定增长,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推荐访问:遗留问题 拆迁安置 思考 安置遗留问题难解决的原因 拆迁遗留问题怎么解决 拆迁遗留户好的解决方案 拆迁安置存在的问题 房屋拆迁遗留问题 关于征地拆迁遗留问题的建议 安置房历史遗留问题 解决拆迁历史遗留问题 拆迁遗留户 主动解决拆迁遗留问题

版权所有:小联文秘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小联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小联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皖ICP备180254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