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联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7篇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7篇

时间:2023-04-29 16:25:02 公文范文 浏览量:

篇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优化营商环境?作?案范?3篇医保局优化营商环境?作?案为深?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全?、客观、公正地反映和评价医疗保障局营商环境建设?作情况,调动和激发加强营商环境建设的积极性,推动我市营商环境迈?全省前列,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案。?、总体要求以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更快更好更?便服务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围绕放管服改??作,统筹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位和深层次变?,着?打造“宽进、快办、严管、便民、公开”的服务模式,努?打造?效的医疗保障经办业务办事环境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坚持以?为本、服务?众。坚持改?创新、上下联动。坚持问题导向、纾堵解痛。坚持对标先进、长抓不懈,促进医保从业?员素质全?提升,政务服务?作达到?流?平,营商环境再上?个新台阶。?、任务?标(?)落实便民惠民措施和放管服改?要求1、简政便民,简化流程(1)取消各类?必要盖章及证明材料。凡通过医保系统能够获取的信息,?需参保?员重复填报、提供。参保?员办理门诊慢性病鉴定、市外转诊转院、异地急诊报销、异地居住备案?续时,取消所在单位(学校、居委会)盖章或?必要证明材料。(2)简化异地就医备案程序。参保?员办理异地居住备案?续时,直接备案到居住地市(地级),不再选择具体医疗机构,备案有效期内可在备案就医地任意?家联?医疗机构就医结算。(3)规范异地?联?结算医疗费?报销材料。参保?员在市外就医?联?结算的医疗费?,先由个?全额垫付,出院后凭有效住院票据、病历复印件、医疗费?明细清单及《市基本医疗保险转诊转院审批表》(限转诊转院)到参保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报销。2、提速增效,缩短时限(1)缩短定点医药机构结算时限。各医保经办机构在审核定点医药机构按时报送的结算材料后,及时做好结算。结算时限由20个?作?缩短为15个?作?。(2)缩短医保个?垫付费?报销时限。参保?员报销暂缓结算、异地?联?结算费?的,经医保经办机构审核确认后,要及时将报销费?打?参保?员账户。个?报销时限由30个?作?缩短为22个?作?(涉及可疑票据需实地稽查或外地协查的除外)。(?)扎实做好医疗救助和医保扶贫?作1、贫困?员全部纳?医保覆盖范围。落实缴费财政补贴政策,积极组织贫困??参保;开展“五提?、?降低、?增加、五减免”,25种?病专项救治、意外伤害、特殊药品扶贫医疗保险政策。2、完善医疗救助体系。进?步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与22家救助定点医院完善服务协议,将符合条件的贫困??纳?医疗救助范围。3、落实?病兜底政策。结合“?病集中救治?批”,对经过新农合、?病保险、医疗救助报销后的个?负担医疗费?,通过财政出资设?的“?病兜底资?”再次给予补助,将贫困??住院医疗费?实际报销?例提?到90%、慢病门诊医疗费?实际报销?例提?到80%,确保绝?部分贫困??个??付医疗费?负担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三)切实提?协议管理服务?平1、合理确定总控指标。为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基?管理,规范协议管理医疗机构服务?为,保障参保?员基本医疗需求,按照“以收定?、收?平衡、略有结余、增幅调控”的原则,根据当年基?收?预算及上三个年度基?决算情况,在预留当年异地就医医疗费?、门诊统筹医疗费?和医疗保险费?控制风险储备?后,结合医疗机构级别和服务范围等因素,细化制定总控指标。2、强化监督管理,严格履?医保协议。通过开展定期与不定期检查、明查和暗访、举报查处等监管?作,加?对履?医药服务协议情况的监督检查?度,经办机构每年开展专项重点检查不少于3次,对每家医疗机构?少开展2次实地?常检查。(四)进?步扩?异地就医联?覆盖?将符合条件的?级医疗机构纳?异地结算管理范围,继续扩?联?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数量。积极落实“三个?批(简化备案纳??批、补充证明再纳??批、便捷服务帮助?批)”要求,切实解决我市参保?员异地就医和外地参保?员来我市医疗机构就医

  住院费?直接结算全覆盖问题。三、?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成?以局长、党组书记同志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为成员的优化营商环境确保放管服改?提质增效专项?动?作领导?组。同志为专职联络员。组长:副组长:成员:(?)落实?作责任认真贯彻执?专项?动?作?案,认真梳理排查问题隐患,设??作台账,将?作任务清单化、项?化,细化时间表,督促任务分解落实,确保不出问题。(三)强化督导检查组织开展?查?纠,进?步查缺补漏,着?解决医保参保?员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通过优化流程、减少材料、缩短时限、下放权限,全?为参保?员和定点机构提供?便快捷贴?周到的服务,努?提升医疗保险经办服务?平和社会满意度。?旅局优化营商环境?作?案为深?贯彻《中共市委市?民政府关于进?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件精神,优化城乡?化资源配置,进?步完善公共?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化软实?,优化营商环境,制定本?案。?、总体要求以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质量发展要求,践?以?民为中?的发展思想,集中?量攻坚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效率低等堵点问题,着?优化营商环境。?、?作?标优化城乡?化资源配置,持续推进基层综合?化服务中?建设,完成覆盖率超过95%的?标;实施?化惠民?程,提升群众?化获得感;加强?化交流合作,举办重??化交流活动,提升?化软实?与知名度,优化营商环境。三、主要任务(?)优化城乡?化资源配置。推进基层综合?化服务中?建设,到2020年底实现覆盖率超过95%?标。实施?化惠民?程,全年开展送戏下乡174场、送电影下乡2088场,推进公共图书馆、?化馆、博物馆、乡镇?化站免费向群众开放,进?步丰富群众?化?活,促进群众?化素质提升。(?)组织各类群众?化体育活动。结合地??化特?和节庆假?,举办好“端午节龙?赛”“农民丰收节?艺演出”“春节?艺晚会”等重?群众?化活动,提升?化影响?。(三)加强?化交流合作。围绕“七?名?”的宣传推介,组织开展?化交流活动,?持泗州戏演出团体参加国家、省、市展演?赛活动,?励旅游商品?产企业参与国家、省市各类展销活动,提升知名度。四、?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要?度重视,明确完成各项任务的时间表和具体安排,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各项任务。(?)强化督促检查。加?督查?度,不定期对?作落实情况开展督查,对?作落实不及时、不到位的单位,按有关规定进?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责任。(三)营造深厚氛围。各股室要结合???作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宣传营商环境建设的先进典型和?作成效,营造营商环境优惠的浓厚氛围。司法?为优化营商环境?作?案为深?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法治环境,提?执法?平的系列部署,加强?政执法?为对经济发展的保障?度,以规范?政执法?为作为切?点和主要抓?,按照省委《关于整顿规范执法司法?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以及全

  省整顿规范执法?为优化营商环境动员部署会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市?社局整顿规范执法司法?为优化营商环境?作?案如下:?、指导思想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贯彻落实在新时代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重要指?精神,优化平等、公平、服务、保障的法治优化营商环境,以?效能治理促进?质量发展,让企业发展活?充分释放,合理合法诉求充分实现,为全?推进现代化区域中?城市、?质量发展先??范区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标任务坚持依法规范,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坚持包容审慎,做到教育引导与处罚强制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以主动服务降低企业法律风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明执法司法,加强对执法司法?为的监督管理。三、主要任务(?)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按照国家、省优化营商环境标准,进?步量化、细化?政执法?由裁量权,规范?政执法?为,杜绝“??切”式执法。按照省依法治省办和省各?业系统的部门要求,各?政执法部门全?梳理权?清单,编制并公布?政执法“四张清单”:即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减轻处罚事项清单、从轻处罚事项清单、免予?政强制事项清单。(?)扎实推进“三项制度“落实。?是推进?政执法公?制度。结合政府信息公开、权?和责任清单公布、“双随机、?公开”监管等?作,根据法律、法规?改废和部门机构职能调整等情况,制定了明确的执法公?范围、内容、载体、程序、时限要求和保障措施等事项,完善了?政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公开机制。?是推进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在执法过程中明确通过?字、?像等?式,对?案、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等?政执法活动都有严格的纸质?书材料跟踪记录并归档,实现?政执法?为的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整个执法过程都阳光透明。三是执?重?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执?《重?案件集体讨论制度》《违法案件处罚(理)“三分离”制度》《案件处罚审批制度》《执法?员错案追究制度》等,从制度上保障执法的合法规范。(三)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员规范化管理?作。强化专业执法?员业务培训。通过不断强化执法?员的法制意识,规范执法?为,提?执法?平,使劳动监察执法?作?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执法部门要经常性开展法律专业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定期学习、案例探讨等?式,使执法队伍的政治、法律、业务素质进?步提?,执法?员的遵纪守法和严格、公正、?明执法的意识进?步得到增强。(四)集中整治?政机关被复议撤销案件、败诉案件。成??政机关被复议撤销案件、败诉案件?作专班,剖析发?被复议撤销、败诉案件原因,查找管理漏洞,制定改进措施;同时,开展“典型差案”评查活动,以案为鉴、以案释法,提升本系统?业?政执法能?和?平,并将“典型差案”评查情况上报市司法局。四、?作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成?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事涉科室为成员的市?社局整顿规范执法司法?为优化营商环境?作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局法规科,负责组织协调、阶段总结、督导检查等?常?作,明确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抓好抓牢抓实该项?作。(?)健全制度机制。修订完善?政执法?作?册,全?梳理权?清单,编制?政执法“四张清单”,制定?政执法流程图、?政执法服务指南、执法?书样本、重?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流程图等?书。(三)严格组织考核。把“整顿规范?政执法?为优化营商环境”活动开展情况作为2020年局?标管理的?项重要内容,并将活动开展情况作为?部职?奖惩的重要依据,确保整顿规范?政执法?为优化营商环境活动取得实效。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0好?章需要你的?励你需要服务吗?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了解详情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了解详情

篇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优化涉企服务,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效能,规范工作行为,持续推动工作进程。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的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1】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豫政〔2017〕30号)精神,做强我市现代流通产业,进一步拉动消费需求,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内贸流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

  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问题导向与超前谋划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法治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治理体系,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内贸流通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规则健全、竞争有序、监管有力、城乡一体、内外融合、畅通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和统一开放、创新驱动、稳定运行、规范协调的内贸流通体制机制,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流通主体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完善,流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更加突出,战略地位更加重要。

  三、工作任务

  (一)统筹规划全市流通网络。将内贸流通纳入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好流通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的衔接工作。统筹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各类用地指标,保障流通业发展用地。市、县(区)制(修)订相关规划时要征求当地流通主管部门意见,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时要与商业网点规划相衔接。探索建立跨区域流通设施规划编制协调机制和相关部门之间规划衔接机制,推动规划对接、政策联动和资源共享。加强市级商业网点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县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启动县级以下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加快城乡流通网络一体化,统筹规划城乡商业网点的功能和布局,提高流通设施利用效率和商业服务便利化水平,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渠道。整合商务、供销、邮政等各方面资源,加强农村地区商业网点建设。加强对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市场建设的支持,保障居民基本商业服务需要。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各辖区政府,责任单位排第一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力争在“十三五”末期建成立足信阳、服务鄂豫皖的区域性电商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区域性家具家居与小商品行业区域性物流组织与服务中心,把信阳打造成为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依托区域网仓和便捷的铁路、空港、公路等综合交通条件,创新流通模式,积极发展铁路快件、空港快件和公路快递业务,深入挖掘周边地区城市和农村电商市场,实现线上商流与物流联动发展,打造立足鄂豫皖的区域性电商物流,建成全国电商区域网仓和快件物流分拨中心。依托本地和周边地区庞大的农产品资源,在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和冷链仓储中心,大力发展果蔬、生鲜、医药等冷链物流,设立农产品冷链产业发展基金,拓宽冷链产业融资渠道,打造立足鄂豫皖的区域性冷链物流示范区。依托家居小镇产业园生产与贸易基地建设和金牛产业集聚区义乌小商品加工与贸易基地,探索“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流通”新模式,配套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加强大型物流节点和公共物流配送设施系统性布局、协同性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坚持“双核驱动、轴带(三轴两带)联动、多点互动”的发展布局(“双核”指两大核心发展区,即信阳市区中心、潢川县次中心;“轴带”指

  “三轴两带”,即沿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沪陕高速沿线三大发展轴),在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站场、机场、港口等区域布局物流园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仓储设施;“多点”指根据功能定位不同,将物流节点按产业聚集区、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节点四级进行布局,突出各节点差异化发展和节点间互联互通。以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潢川物流产业集聚区、信阳空港物流园、淮滨港物流园四大综合服务型物流节点为重点,以羊山、工业城和上天梯物流中心三大物流中心为补充,构建信阳市域物流节点空间布局。加快构建县(区)、乡镇、村物流节点网络,探索城乡一体化配送模式,建设服务连锁经营和网络销售的跨区域配送中心,逐步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物流管理中心、市商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供销社、各辖区政府

  (三)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以信阳市城区为中心,以罗山、光山、商城等县为支撑,构建覆盖全市、联通周边省市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

  批大型农产品流通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直销配送,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农批零对接。完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开展农产品冷链标准化示范工作,支持预冷、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设施建设,形成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分级、包装等产地集配中心,加快农产品零售网点企业化经营、集群式发展。推进全市农产品市场电子结算工作,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各辖区政府

  (四)加快基础性流通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便民菜店等建设。落实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政策。落实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10%的政策,优先保障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和家政、养老、再生资源回收等设施用地需求。对因城市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需拆除的菜市场实行“拆一补一”政策。依法加强流通业用地管理,禁止以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等名义圈占土地,防止土地闲置浪费。实施“两个服务中心”工程,到2020年,实现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中

  心和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全覆盖。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房产管理中心、市商务局、各辖区政府

  (五)构建开放融合一体的流通新格局。鼓励企业在境外建设商贸物流型经贸合作区,支持和鼓励企业构建自有国际市场营销网络、渠道,建立商品城、商品销售中心等,重点扶持具有一定规模实力、品牌优势和市场基础的大型企业集团、行业骨干企业、出口创汇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贸易公司、建立和开展其他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提升互联网信息服务国际化水平。支持具备条件的流通企业整合进口和国内流通业务,经营代理国外品牌消费品,建设自营销售平台,繁荣高端消费市场。进一步提高内贸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水平,鼓励外资投向共同配送、连锁配送以及鲜活农产品配送等现代物流服务领域。更加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商业模式,吸引跨国公司在信阳设立采购、营销等功能性区域中心。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外汇管理局、信阳海关

  (六)大力发展流通新业态。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进社区试点建设,整合供给渠道和服务资源,涵盖网订店取店送、代购代收代付、智能收取、生活服务预订等个性定制功能,搭建居民消费、社区服务的网上通道,实现居民生活需求快速响应、自动衔接。

  整合商务、邮政、供销、烟草、新华书店等系统农村服务网点资源,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大型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建设改造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双向流通体系。积极实施“互联网+外贸”,以与武汉网来云商合作为引领,支持零售业企业线上线下结合,发展跨境网络零售。抢抓我市成为中国(郑州)跨境电商综试区第二阶段推广实施城市的机遇期,引导企业主动对接全省跨境电子商务“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发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全力服务信阳保税物流中心(B)型仓创建工作,加快明港机场的投入使用,推动跨境B2B、海外O2O、跨境海外仓、跨境B2C一般模式和保税模式等全方位、多模式、多层次的探索和尝试,提升我市

  外贸进出口水平。鼓励传统商贸企业依托现有实体网点、货源、配送等商业资源,全面“触电上网”,实现采购、库存、销售、配送等全流程商业活动的电子化。鼓励专业批发市场和日用消费品交易经营户依托实体产业和资源优势,在广大第三方平台上全面铺开,实现实体市场与网上市场无缝对接,推动实体市场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各辖区政府

  (七)推广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模式。倡导绿色流通、循环消费,落实商贸流通领域环保标准、绿色商品认证制度和标准。引导流通企业与绿色低碳商品生产企业(基地)对接,扩大绿色商品采购和销售规模,推广绿色包装和绿色物流,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加快包括废物回收、再制造再加工、报废处理等内容的逆向物流体系建设。支持节能设备设施、废弃物回收、冷链物流、智能配送等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工艺及装备在流通企业推广应用,培育一批绿色市场、绿色商场和绿色饭店。鼓励旧货市场规范发展,促进二手商品流通。支持二手车交易市场、报废车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加快老旧汽车淘汰进程。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市环境保护局、市旅游局、市公安局

  (八)增强内贸流通创新支撑能力。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强对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和初创期成长型中小流通企业创新创业的支持。鼓励流通企业通过股市、债市等资本市场融资。大力发展适合商贸流通行业特点的互助担保融资、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以及动产、仓单、商铺经营权质押融资,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依法合规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支持利用创业担保贷款扶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引导融资租赁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落实国家对中小商贸企业的融资性担保保费和内贸信用险等财政支持政策,充分利用金融业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对小微商贸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债务融资工具且符合奖补条件的,给予一定比例的发行费补助。健全支撑服务体系,推动现代物流、在线支付等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为电子商务创业人员提供场地支持和孵化

  服务,加强校企合作、商学结合,探索实训式、公司式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引进电子商务人才。完善创新成果交易机制,积极发展各类商贸服务交易平台。鼓励各类投资者参与国有流通企业改制重组,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非公有资本和国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推进内贸流通领域混合所有制发展。按照主体自愿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

  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

  (九)加大创新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加大对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强化执法维权机制创新和执法协作,组织专项执法打假行动。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力度,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和法律咨询服务。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公安局、市农

  业局、市林业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十)丰富现代商业文化内涵。弘扬诚信文化,加强以诚信兴商为主要内容的商业文化建设,推动现代商业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扩大品质消费。促进传统节庆、民俗文化消费,培育健康文明的消费文化。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促进民族特色商品流通,鼓励商品创意设计创新,提升消费品附加值。加快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培育和发展品牌消费集聚区,提升商业设施和商业街区的文化底蕴,有条件的县区要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培育一批商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品牌商业街区,形成一批多功能、多层次的现代商品交易市场集群。打造一批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商业综合体。到2020年,培育10家品牌消费集聚区,力争年经营总规模达到100亿元。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十一)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分析。探索利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运行的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提高公共信息服务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推进部门间信息资源交换与整合,加快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开放,建立政府与社会紧密互动的大数据采集机制,形成高效率的内贸流通综合数据平台。夯实内贸流通统计基层基础,扩大典型企业覆盖面,完善考评制度,稳定统计监测队伍。完善行业统计监测制度,建立完善电子商务、服务消费等统计调查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内贸流通行业中介组织研发大数据公共服务产品,服务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和大数据产业发展。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

  (十二)完善市场应急调控机制。健全突发事件市场应急保供预案,制订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情况下市场应急保供预案和措施,建立基本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保障机制。构建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商品应急储备体系。建立生猪活体储备基地,健全冬春蔬菜储备机制。完善储备

  商品定期检查检验制度,确保储备安全。推广商业储备模式,推进商业储备市场化运作和储备主体多元化。建设应急商品数据库,及时掌握相关应急商品产销和库存情况,保障信息传导畅通和组织调度科学有序。实施应急保供重点联系企业动态管理,保持合理库存水平,增强投放力量,合理规划设置应急商品集散地和投放网点。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政府应急办

  (十三)建设重要商品追溯体系。研究制定加快推进我市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以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特种设备、危险品、稀土产品以及其他对消费者生命健康有较大影响的商品为重点,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逐步增加可追溯商品品种,保障基本消费。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属地管理的原则,建设重要商品追溯体系,推动跨部门、跨地区追溯体系对接和信息互通共享,形成上下一体、协同运作的管理体制。加大重要商品追溯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化应

  用力度,发挥商品追溯信息在事中事后监管、行业发展、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作用。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十四)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及河南省流通领域各项法律、法规,强化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促进等法律制度落实。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法律的配套法规制度建设,规范市场竞争和监管执法行为。对内贸流通领域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现行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及时予以修订或废止。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市商务局

  (十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商务领域市场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坚持常态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推进商务领域综合执法,加强市、县级商务综合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监管重心下移,执法力量向监管一线倾斜。严格落实执法人

  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健全举报投诉服务网络,完善受理、办理、转办和督办机制。全面实施商务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规范监管体系运行。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实现市、县信息共享平台互联互通,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案情通报和案件移送、执法办案协作和区域联动机制。完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和流通企业信息公示制度,相关信息在“信用中国”“信用河南”“信用信阳”及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加强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监管执法中的应用。加强市场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商会、专业机构的合作,引入社会监督力量。创新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健全消费者维权和交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对网络商品交易网站和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监管,依法打击电子商务领域侵权假冒、网络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十六)加强流通标准化建设。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实施力度,鼓励参与制定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居民生活服务等重点领域省级地方标

  准和经营行为规范。建立政府支持引导、社会中介组织推动、骨干企业示范应用的内贸流通标准实施应用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和企业参与制定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推动建立经营场所服务标准公开公示制度,引导流通企业以标准为依据规范服务、交易和管理行为。建立重点标准实施监督和评价制度,加强标准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准入、执法监督等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

  (十七)加快流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行政管理信息共享机制,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推动流通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并纳入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在行政管理中依法使用流通企业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对商业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企业经营异常名录、诚信建设“红黑榜”发布制度及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依法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建立市场化综合信用评价机制,推动批发零售、商贸物流、住宿餐饮及居民服务等行业完善信用记录和信用档案,建立以交易信息为基础的企业信用评价机制。

  引导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园区以及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建立入驻商户信用评价机制,鼓励按照信用级别向入驻商户提供差别化的信用服务。支持建立第三方信用评价机制,加快发展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保险、商业保理等信用服务行业,创新信用产品和服务。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建立会员企业信用档案,推动具有上下游产业关系的行业协会商会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商务局

  (十八)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破除各类市场壁垒,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禁止实行地区封锁,禁止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排除竞争的行为。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关系,禁止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收取不合理费用或强制设置不合理的交易条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取消和下放涉及内贸流通领域审批、备案等行政职权,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流程、简化环节,推行行政审批“一个窗口”受理。推行内贸流通领域负面清单制度。公布并实时更新内贸流通涉企收费目录清单。规范对内贸流通

  企业的检查和各类年审、年检,制止各类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等增加企业不合理负担、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鼓励先行先试,开展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全市流通现代化进程。

  责任单位:市物价办、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商务局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市政府成立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副市长李正军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杰、市商务局局长王亚玲任副组长,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应急办、市政府金融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物价办、市统计局、市科技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市畜牧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工商局、市旅游局、市质监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房产管理中心、市供销社、市物流管理中心、信阳海关、人行信阳中心支行、市知识产权局、市外汇管理局、市“双打”办、各辖区政府(管委会)相关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王亚玲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严格落实相关法律制度。严格落实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促进等法律法规及流通设施建设、商品流通保障、流通秩序维护、流通行业发展和市场监管等基本制度,规范相关参与方行为,推动建立公平、透明的行业规则。

  (三)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大对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支持,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更多投资流通创新领域。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流通企业融资渠道。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等行业作用,支持创业担保贷款积极扶持符合条件的中小流通企业。

  (四)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商务主管部门要履行好内贸流通领域综合统筹职责,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内贸流通领域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落实支持和鼓励内贸流通领域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加快发展,提升行业服务和管理水平,发挥其在加强行业自律、服务行业发展、反映行业诉求等方面的作用。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参与相关行业规划、行业标准制定以及行业数据统计等事务。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要强化属地责任,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内贸流通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出台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2】

  为深入贯彻《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7〕95号)精神,进一步拉动消费需求,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内贸流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流通的要求。加快法治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实施“商贸活市”战略,以流通产业和互联网融合促进流通信息

  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全面提升我市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商贸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和先导性引领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化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促进流通主体公平竞争,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坚持转变政府职能,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能力。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推进信息公开和共享。

  坚持创新转型,增强企业竞争力。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创新发展模式、营销方式和企业组织形式,加快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动线下线上融合发展,提升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保障发展。健全内贸流通地方性法规、规章、标准、信用等制度体系,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依法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加快建设法治市场。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规则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畅通高效的内贸流通体系和比较完善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完善统一开放、创新驱动、稳定运行、依法经营、协调高效的内贸流通体制,商业流通网络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在流通领域广泛应用,培育5—10个核心竞争力强、业态先进、具有一定实力引领内贸流通加快发展的企业集团,引进3—5家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入驻我市,以新的发展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促进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在精准扶贫和经济转型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重点任务

  加快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政策衔接争取,推动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任务的全面落实。

  (一)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内贸流通市场体系。

  1.加快融入全国流通网,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1)积极融入大流通网络建设。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国家推进大流通网络建设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市场一体化有利时机,积极融入西安—兰州—成都—乌鲁木齐流通产业集聚带,充分发挥天水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的作用,着力提升消费集聚、产业服务、民生保障功能,构建生产流通相互促进发展,把天水内贸流通

  业打造成联通全国、面向世界,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开放型、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区域商贸中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完善流通网络布局。按照《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依托陇海兰新沿线流通大通道,紧紧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开发和省上实施交通建设“东部大会战”等战略机遇,按照“规划大交通、建设大通道、构建大枢纽、发展大流通”的思路,加快提升县区流通网络连接功能,提供基础服务,推动全市流通业发展。依托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科学合理布局我市与周边城市农产品流通网络,形成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周边城市网络与我市区域网络相结合,实体网络与虚拟网络相结合,批发网络与零售网络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建设局、市农业局等)

  2.破除地区封锁,降低流通成本。

  (1)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快清理不必要的证照和资质、资格审批,为内贸流通企业降门槛、除障碍。凡没有市政府明确规定必须由市级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下放到县区,坚持“非禁即准”、“非限即许”的原则,支持外地商品和服务以及经营者进入本地市场,对已设有甘肃总部的连锁企业,如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在我市从事经营时不再注册独立法人。加强跨区域合作事项沟通协商,探索建立区域合作利益分享机制。(责任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

  (2)加强反垄断执法,强化日常监管,严厉查处经营者通过垄断协议等方式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健全举报投诉办理和违法行为曝光机制,强化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禁止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排除竞争的行为。全面贯彻落实零售业、供应商公平交易行为规范及相关制度,禁止以任何理由收取不合理费用或强制不合理的交易条件,规范零售商和供应商交易关系。(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等)

  3.努力促进流通网络建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1)加快城乡流通网络一体化建设。积极推动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公益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重点抓好“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等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县乡便民市场建设。围绕商品配送中心覆盖到县区,农贸市场覆盖到重点乡镇,农家店和村级综合商贸服务社覆盖到行政村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县乡流通网络建设。加强城乡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和修编,完善商业网点功能和布局,提高流通设施利用效率和商业服务便利化水平。整合商务、供销、邮政等各方面资源,加强农村商业网点建设,保障居民基本商业服务需求。加大快递下乡的扶持力度,利用政府补贴,支持快递公司在边远乡镇设立网点,为群众提供便利优质服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建设局、市农业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等)

  (2)创新现代服务业规划实施机制。科学编制全市内贸流通总体规划。各县区政府要将内贸流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与本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相衔接,确保依法依规推进流通设施建设。商业网点的新建、改扩建以及改变现有商业网点用途,必须符合城乡规划。对公益性批发市场、现代物流项目及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规划、流通基础设施规划中要予以支持。将流通体系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规划,切实保障建设用地。在制修订相关规划时应充分征求本行政区域流通主管部门的意见。(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

  (二)健全完善开放的内贸流通发展体系。

  1.构建开放融合的流通体系,打造内外贸发展平台。

  (1)进一步扩大内贸流通领域对外开放。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放开商贸物流等领域外资准入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内贸流通领域吸引外资的环境,鼓励外资投向共同配送、连锁配送以及鲜活农产品配送等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自主物流服务品牌。注重引进消化和吸

  收国外先进的商品流通模式、经营服务方式、经营管理经验、商业模式和知名品牌,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采购、营销等功能性区域中心。鼓励我市企业利用外资进行改组改造,改善经营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等)

  (2)加快向西开放步伐。立足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以沿线国家为重点,支持我市流通企业投资建设境外营销、支付结算和仓储物流网络,推动流通渠道向境外延伸,打造跨境供应链体系。支持市内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流通企业到境外开店设场,培育国际化品牌。鼓励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联合“走出去”,积极建设“海外仓”,促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提升互联网信息服务国际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人行天水市中心支行等)

  (3)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加快内外贸流通企业重组和合作,把内贸企业的经营设施、网络渠道、客户资源,经营管理人才等优势与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优势有机结

  合,逐步形成连通国内外市场的流通网络,促进我市优势特色产品出口。尽快设立天水海关,建立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场所,鼓励我市流通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设立采购中心、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享受海关特殊监管区优惠政策。开展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的流通企业,可优先享受培育龙头骨干流通企业的扶持政策,各项促进流通业发展和外经贸发展的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等)

  (4)创新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鼓励支持发展名优新特产品展会,培育农产品专业展会,构建多种类型的国内外合作桥梁和纽带,努力将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花牛苹果展销会等重点展会打造成内外贸结合、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展平台。合理布局建设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把天水商贸城打造成与国内外接轨的高端商品交易市场,建设一批连接国际国内市场、运行规范有序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促进国内外市场互联互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旅游局、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兰州海关天水监管组、市国税局、天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人行天水市中心支行、相关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

  2.完善流通设施建设管理体系,加强流通领域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1)创新基础性流通设施建设模式。加快天水商贸城建设和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用足用好中央支持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初步建立起覆盖重要集散地、销地和产地联通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在探索建立公益性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资保障、运营管理和政府监管等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利用3—5年的时间,实现公益性市场建设县区全覆盖。探索采取设立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基金、政府参股等模式,强化公益性功能的约束机制,发挥公益性流通设施和骨干流通企业在满足消费需求、保障市场稳定、提高应急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供销社等)

  (2)进一步落实微利经营的流通设施建设保障制度。落实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10%的政策,优先保障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和家政、养老、再生资源回收等设施用地需求。加强大型物流

  节点和公共物流配送设施系统性布局、协同性建设,提升物流配送的集约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委革、市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等)

  (3)改进市场化商业设施建设引导方式。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开展城市商业面积监测预警,定期发布大型商业设施供给信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引导大型实体和网络商品交易市场建设,避免盲目重复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建设局等)

  (三)提升内贸流通创新驱动水平.

  1.强化内贸流通创新的市场导向。

  (1)推动新兴流通方式创新。积极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加快流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突出主体创新,培育壮大本土电商特色平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本地纳税模式,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狠抓应用创新、引导电子商务企业拓展服务领域,在工业、农业、商贸、金融业、旅游业、物流业以及文化教育等重点领域,积极鼓励本地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引导本地优势企业以自主品牌为支撑,发挥营销网络优势,积极入驻网上交易平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平台手段拓宽采购、销售渠道,创新经营方式,优化供应链。落实全市电商扶贫计划,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支持县区和电商企业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链,开辟农产品流通新渠道。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以县区电商中心为支撑,以乡镇电子商务站为载体,培育发展多元化的农村电子商务,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服务网络,依据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采取“企业+基地+网点”或“协会+合作+网点”的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网络经营和订单农业,拓展我市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大特色农产品销售规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农业局、市扶贫办、市供销社等)

  (2)推动传统流通企业转型模式创新。鼓励零售企业改变引厂进店、出租柜台等经营模式,实行深度联营,通过集中采购、买断经营、开发自有品牌等方式,提高自营比例,鼓励流通企业通过兼并、特许经营等方式,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探索“互联网+”传统百货业模式,鼓励流通企业发挥线下实体的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支持流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提供网订店取、网订店送、上门服务、社区配送等各类便民服务。推动流通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供应链管理,鼓励向设计、研发、生产环节延伸,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协同,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引导各类批发市场自建网络交易平台或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经营,推动实体市场与网络市场协同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智慧物流,支持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建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车源、货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高效匹配,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高物流社会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等)

  (3)创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模式。鼓励绿色商品消费,引导流通企业扩大绿色商品采购和销售,推行绿色包装和绿色物流。鼓励旧货市场规范发展,促进二手商品流通。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与垃圾清运处理网络体系融合,促进商贸流通网络与逆向物流体系(商品废弃后,经消费端回到供应端的活动及过程,包括废物回收、再制造再加工、报废处理等)

  共享。对列入国家推广目录的内贸流通领域节能节水和环保技术、产品等给予支持。引导流通企业加快设施设备节能环保改造。(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农业局、市扶贫办、市环保局等)

  (4)创新文化培育传播形式。强化以诚信兴商为主的商业文化建设,加强对内贸流通领域传统技艺保护,支持中华老字号创新发展,促进民族特色商品流通。鼓励商品创意设计创新,支持消费类产品提升新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以创意设计增加消费品附加值。提升商业设施的文化内涵,引导流通企业在商品陈列、商场装饰、环境营造等方面突出创意特色,增加商业设施和商业街区的文化底蕴,推动现代商业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扩大传统节庆、民俗文化消费,培育健康文明的消费环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旅游局等)

  (四)进一步增强内贸流通创新支撑能力。

  1.完善财税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中小企业发

  展基金和相关项目资金支持,切实做到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将国家服务业发展资金和省级商贸流通业发展资金重点投向建设和改造公益性流通设施,农产品市场及农村流通体系等重点大项目。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更多投资流通创新领域。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流通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流通企业上市融资、开展动产、仓单、商辅经营权等质押融资,积极发展园区融资、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等新的融资业务,完善流通企业融资模式,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挥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典当等行业作用。支持创业担保贷款积极扶持符合条件的中小流通企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等)

  2.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强化支撑要素。

  (1)推动现代物流、在线支持等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和引进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整合全市特色品牌和优质产品资源,配套发展仓储、物流等服务业,力求做到“市有园区、县有中心、乡有门店、村有点”。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优化物流配送布局,进一步促进物流基础设施建

  设,结合乡镇配送中心建设,逐年规划符合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结合万村千乡店建设和重点社区建设搞好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点,发展与电子认证、网络交易、在线支付协同运作的物流配送服务,有效支撑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展发革改委等)

  (2)加强专业化物流信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物流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数据库系统的互联互通,增强物流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协同性。鼓励现有物流企业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增强供应链协同保障能力。鼓励支持邮政物流企业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推行到村入户服务体系,采取运费补贴等方式,加强对农村网店的物流保障和支撑。鼓励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为电子商务创业人员及快递企业提供场地支持和孵化服务,加快建设天水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和天水市众创空间暨电子商务中心,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区),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创建工作。(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区政府等)

  (3)支持发展校企合作、商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把引进培养商务高端人才与培养技能支撑人才有机结合起来,在落实现有各项人才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针对电子商务人才特点,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电子商务培训工作方案》,加强与淘宝大学(甘肃)、天水市电子商务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以培养电子商务实际操作人员为重点,通过建立基地、联合办学、长短期培训等各种有效方式,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管理和实训操作培训,加速形成学用结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利用社会力量探索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学校开展网上培训,建立后备人才储备库,支持专业化创新服务机构发展,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天水师范学院等)

  (4)完善创新发展交易机制。大力发展各类商贸服务交易平台,支持县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定位清晰的天水特产网上销售平台。规范发展团购,引进知名团购平台,将全市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知名特色店和风景区纳入平台,让境内外消费者享受团购优惠消费。选择应用电子商务规范化水平高和强的骨干企业,研究推广成熟运作模式,带动市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高管理水平,规范经营行

  为,推动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文化旅游局等)

  3.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

  打破地域、行业界线,消除行业垄断,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以资本为纽带,加快发展内贸流通领域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资本和国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支持外地企业和外资参与我市传统流通产业升级改造。支持有条件的流通企业走出去,通过新建、并购、参股、增资等方式,在东部发达地区和海外建立物流网络、营销中心和展示中心。按照主体自愿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加强培育一批实力强、规模大、竞争力好的龙头流通企业集团。(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等)

  (五)增强内贸流通稳定运行的保障能力。

  1.强化重要商品市场监测和调控。

  整合商品市场运行信息、统计数据资源,健全预测预警体系,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支持有条件的流通企业发展冷藏保鲜设施,建立土豆、白菜等大宗鲜活农产品“旺吞淡吐”调节机制,促其科学生产、均衡上市,有效防范市场风险,带动农产品增值。建立市县两级肉菜应急储备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肉菜储备项目,通过动静态结合的储备措施,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及突发性事件所引发的市场异常波动,保障生活必需品平稳供给。(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局等)

  2.健全信息服务体系。

  (1)增强大数据在内贸流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在完善全市商务系统市场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和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利用大数据加强市场运行分析,提高市场调控和公共信息服务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利用内贸流通统计基础,完善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协作机制和行业统计监测体系,建

  立健全电子商务、服务消费等统计调查制度,切实加强统计监测。(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信委、市统计局等)

  (2)促进内贸流通行业中介组织开展大数据的推广应用。利用政府采购、服务外包等方式,鼓励行业中介组织深入挖掘和研发公共服务产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服务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和大数据产业发展需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等)

  (3)鼓励流通企业开展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引导流通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进市场开拓、精准营销和优化服务,带动商业模式创新。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数据应用机制,坚持用信息化改造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县、示范基地项目,抓住国家政策支持机遇,加快我市电子商务发展。鼓励各类批发市场、大型日用品配送中心、工业品销售中心、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综合性物流园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建立或委托第三方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线上交易和线下服务,整合现有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加入网上交易、网上采购、网上结算。支持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渠道。加快推广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在我市流通领域各个环节的科学运用,全面提升流通信息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等)

  3.创新市场应急调控机制。

  (1)完善突发事件市场应急保供预案。细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情况下市场应急保供预案和措施。根据突发事件对市场影响的范围和程度,综合运用信息引导、企业采购、跨区域调运、储备投放、进口组织、限量供应、依法征用等方式,建立基本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保障机制。应对全市范围和跨区域市场异常波动由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应对各县区域性市场异常波动主要由县区政府负责。(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

  (2)发挥价格调节作用,完善商品应急储备体系。建立市级储备与县区储备、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商品应急储备体系,利用价格调节基金,做好牛羊肉、猪肉和白菜、萝卜、马铃薯等冬春蔬菜的储备。建立储备商品定期检查检验制度,确保储备安全。推广商业储备模式,推进商业储备市场化运作和储备主体多元化。(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各县区政府等)

  (3)加强市场应急保供能力。建设应急商品数据库,及时掌握相关应急商品产销和库存情况,保障信息传导畅通和组织调度科学有序。实施应急保供重点联系企业动态管理,保持合理库存水平,不断加大投放力量,合理规划布局应急商品集散地和投放网点。探索利用商业保险稳定生活必需品供应机制,推动重要生活必需品生产流通保险产品创新。(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等)

  4.构建重要商品追溯体系。

  (1)加快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以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酒类、肉类以及其他对消费者生命健康有较大影响的商品为重点。建设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逐步增加可追溯商

  品品种。不断扩大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应用范围,加大商品信息在事中事后监管、行业发展促进、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力度,提升追溯体系综合服务功能。加快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卫生计生委、市农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食药监局等)

  (2)加强重要商品追溯监督管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属地管理的原则,整合现有资源,建设统一的重要商品信息服务体系。推进跨部门、跨地区追溯体系对接和信息互通共享,强化日常监管,建立商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等)

  (六)健全内贸流通规范有序的规划体系。

  1.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流通法律制度。

  严格落实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电

  子商务等法律法规及流通设施建设、商品流通保障、流通秩序维护、流通行业发展和市场监管等基本制度,按照国家立法与地方立规相结合的要求,加快制订全市内贸流通各行业领域的地方性办法和行政规章,规范相关参与方行为,推动建设公平、透明的行业规则。(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相关部门等)

  2.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1)强化监管执法整治。充分发挥商务执法的作用,加强流通领域执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执法力量,严格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健全举报投诉服务网络,完善受理、办理、转办和督办机制。根据国家和省上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建立信息共享、案情通报和案件移送制度。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加快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切实将相关工作纳入统一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商局等)

  (2)创新市场监管方式。依法履行各级商务主管部门的执法职责,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治理相结合,推进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和流通企业信息公开,加强市场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商会、专业机构的合作,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网络商品交易监管,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行为,建立平等和谐的零供关系。加快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信用、信息采集、利用、查询、披露等制度。积极推进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建立案件曝光平台。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群众生活及生命安全商品的流通准入管理,形成准入、监管、退出全程化管理机制。创新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发挥信息化管理优势,健全消费者维权和交易争端解决机制。创新企业产品质量执法检查方式,积极推进建立肉类、蔬菜、水果、酒类、农资、农产品、中药材等重要商品的流通可追溯体系,推行企业产品质量承诺制度。(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等)

  (3)推进流通标准实施应用。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互配套、相互补充的内贸流通标准体系,建立政府支持引导、社会中介组织推动、骨干企业示范应用的内贸流通标准实施应用机制。推动建立经营场所服务标准公开公示制度,倡导流通企业以标准为依据

  规范服务、交易和管理行为。加强标准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准入、执法监督等行政管理中的使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质监局等)

  3.加快流通信用体系建设。

  (1)全面建立市场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分步实施、分级共享”的原则。推动我市建设流通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并纳入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建立健全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及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依法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在行政管理中依法使用流通企业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对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管理,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具有信誉搜索,同类对比等功能的综合评价。(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等)

  (2)引导建立市场化综合信用评价机制。在商品零售、居民服务等行业推动建立以交易信息为基础的企业信用评价

  机制。引导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园区以及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建立入驻商户信用评价机制,鼓励按照信用级别向入驻商户提供差别化的信用服务。引导企业开展商品质量、服务水平购物环境等内容的消费体验评价。(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商局等)

  (七)完善内贸流通协调高效的管理机制

  1.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加强内贸流通领域全国性法律法规、战略、规划、政策和标准的贯彻实施,进一步强化本行政区域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信用建设、公共服务、应急保供、依法管理特殊流通行业等方面的职责。要严格依法履职,结合国家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推行内贸流通领域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内贸流通行政管理权力清单、部门责任清单等制度,公开涉及内贸流通的行政管理和资金支持事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许可审批流程。(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

  2.完善部门间协作机制。

  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商务主管部门要履行好内贸流通工作综合统筹职责,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逐步形成内贸流通领域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大流通工作机制,鼓励整合和优化内贸流通管理职责,加强对电子商务、商贸物流、农产品市场建设等重点领域规划和政策的统筹协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

  落实支持和鼓励内贸流通领域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加快发展,提升行业服务和管理水平,发挥其在加强行业自律、服务行业发展、反映行业诉求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各类专业人才到行业协会商会创业就

篇三: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创造力、驱动力。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1】

  为认真贯彻落实《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沙河口区优化营商环境方案》,规范行政执法活动,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实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目标,根据法制办职能和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0年)》,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实施《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抓手,为政府在法律的框架内优化营商环境,提供解决方案和智力支持。促进我区营商环境的优化和发展升级。

  二、方法步骤

  依据区委、区政府落实《沙河口区优化营商环境方案》部署要求,结合工作实际,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环境自##年3月开始,至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3月中旬)召开办公室全体会议,认真学习传达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环境活动精神,并结合实际制订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分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环境宣传月”活动,制定宣传计划,并抓好落实。

  (二)组织实施阶段(3月下旬至11月底)各科室根据职责分工和岗位特点,以问题为导向,认真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发展环境各项任务落实,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明确提升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扎实推进活动开展,各科室每月底前要将阶段性工作小结报综合科汇总,由综合科上报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总结验收阶段(12月1日至12底)各科室要对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结合新的情况完善措施,进一步巩固扩大工作成果;要将规范执法、优化服务、转变作风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归纳梳理,“固化”下来,坚持下去,形成长效机制。12月20日前,各科室将活动总结报综合科,由综合科汇总上报区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

  1.严格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落实对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制度。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做到有件必备、有错必纠。保证出台的规范性文件合法,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确保不损害企业利益。(责任科室:行政复议应诉科)2.建立规范性文件清理常态化机制。落实年度清理计划,为简政放权和各项改革有序进行提供法制保障。向社会公布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和文本。(责任科室:行政复议应诉科)(二)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3.编制并公开年度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对各行政执法部门拟定的行政执法检查计划进行审核后,报区政府批准,并向社会公开行政执法检查计划,明确检查对象、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时间、检查方式。(责任科室:行政执法监督科)4.严格审核联合执法检查。对各行政执法部门对同一企业行政执法检查严格审核,明确一个行政执法部门实行联合检查,并报区政府批准后,方可组织实施。(责任科室:行政执法监督科)5.严格行政执法程序。借鉴国务院试点单位沈阳市、调兵山市等地经验,积极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总结工作经验。制定《沙河口区行政机关重大行政执法法制审核实施细则》。(牵头科室:行政执法监督科)6.指导并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对全区行政执法部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依据进行检查指导规范。(责任科室:行政执法监督科)7.建立行政执法评议和日常监督机制。编制并执行《##年度全区专项执法监督计划》。区政府法制办采取定期或不定期对优化营商环境行政执法检查的监督检查,会同区工商联选择10家不同所有制企业作为涉企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十二月底前对全区行政执法部门涉企执法情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纳入依法行政工作年度绩效考核并向社会公布。(责任科室:行政执法监督科)8.落实行政执法检查备案制度。每年十月底前对全区行政执法部门落实行政执法检查备案情况进行检查,对不按规定及时向法制办备案检查计划实施情况和专项检查结束后30日内不备案的单位通报批评,并向区政府提出行政执法监督建议。本年度对涉及企业的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查达到80%以上。制定《沙河口区行政机关重大行政处罚和行政执法检查备案审查实施细则》。(责任科室:行政执法监督科)9.加大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力度。区政府法制办采取到各部门实地评查的方式,对全区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处罚卷、行政许可卷、行政检查卷及监督检查记录本的记录情况,每年不少于2次全面评查,提出评查意见,并跟踪检查整改情况。(责任科室:行政执法监督科)10.规范行政执法主体,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区政府法制办将对行政执法主体进行清理规范,严格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制度,落实执法主体资格及职权范围的法定化和公开化。(责任科室:行政执法监督科)11、强化行政执法培训。举办一期全区行政执法培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执法水平。(责任科室:行政执法监督科)(三)加强行政复议工作。

  12.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监督作用。进一步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健全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加大公开听证、实地调查审理力度,有效发挥行政复议纠错和监督作用。优先审理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的行政复议案件。坚决纠正在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行政执法活动中侵犯合法权益的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责任科室:行政复议应诉科、执法监督科)(四)加强合法性审查。

  13.对区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报审的各种承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合法性审查。(责任科室:行政复议应诉科)四、工作要求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法制办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李久新主任任组长,肖艳波副主任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按照责任分工具体实施,确保取得实效。同时,还成立了信息报送组,负责编发工作动态,进行工作总结。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广泛宣传发动,引导人民群众参与监督;要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地宣传报道活动成效,及时推广在规范执法监督、优化服务、转变作风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强力推进、务求实效。对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要紧抓不放,跟踪督办,直到企业、群众和社会满意为止;对在活动中马虎应付、敷衍了事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顶风违纪行为,要从严处理,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2】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换届发展两不误”的指导要求,有效应对经济新常态,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困难,营造良好的企业投资发展环境,增强共克时艰的信心和决心,根据中共长泰县委办公室、长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精准帮扶企业”活动的通知》(泰委办[##]13号)文件要求,经区党委、管委会同意,决定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精准帮扶企业”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精准帮扶走访对象

  区内106家规模工业企业。

  二、走访内容

  1、进行涉企惠企政策宣传、辅导。

  2、了解企业存在的资金、人才、用工、市场等问题,以及制约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瓶颈问题。

  3、要求填报长泰县规模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表(附件2)和长泰经济开发区##年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附件3),汇总企业需帮扶的有关事项。

  4、结合做好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保检查,并指导企业做好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环保等工作事项。

  三、任务分解

  1、成立帮扶小组。经济开发区成立2个工作组,第一组组长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xxx担任,副组长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xxx担任,成员xx等人。第二组组长由县人大副主任王xxx担任,副组长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xxx担任,成员xx等人。由叶链成具体承担走访安排、问题汇总和材料报送等工作事项。

  2、人员分组情况。共25人,分成2大组,具体为,第一组:

  第二组:3、任务分解情况。每组53家规模工业企业,具体见附件4、附件5。

  四、时间安排

  1、##年4月10前制定活动方案,完成动员部署工作。

  2、##年4月11日至5月10日,对全区106家规模工业企业,通过走访了解、发放调查表等方式,掌握企业发展动态,摸清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需要帮扶的关键问题,建立表格式问题清单。

  3、##年5月10日至6月5日,根据摸底情况进行梳理汇总,认真研究解决困难的对策措施,按照“一企一策”的要求,制定精准帮扶计划,细化分解企业困难帮扶的解决时间表、路线图、确保责任到人、任务到边,务求企业反映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4、##年6月5日至8月25日,各帮扶小组要对开展精准帮扶企业活动情况进行总结,及时将工作总结报送区活动办。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帮扶小组要切实增强帮扶企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组织了;领导,明确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举措,确保行动取得时效。

  2、力求真实有效,掌握好第一手调研资料,为开发区的工作部署和决策提供有利的参考。

  3、遵守工作纪律,做到团结协作,轻车简从,切实深入企业进行走访调研。

  4、讲究工作方式方法,做到工作具体、到位,不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5、加大对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精准帮扶企业”活动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帮扶企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为推动。“优化营商环境,精准帮扶企业”活动顺利开展创造良好舆论氛围。

  更多

  1.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2.乡镇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3.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4.##年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

  5.##年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6.##年社区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7.##乡镇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8.##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9.##营商环境实施方案

  -

  9-

篇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印发《xx区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xx区优化环境领导小组《关于印发xx区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2021年工作要点》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研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商务工作贯通城乡、联通内外,涵盖内贸流通、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商务执法等领域,在以“六保”促“六稳”、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要求各股室紧紧围绕商务中心工作,以优化企业服务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全面依法行政为保障,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弘扬服务市场主体“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确保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明显提升,为提升优化商务营商环境做贡献。

  二、工作任务

  (一)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全面清理违反市场准入管理规定的政策文件,做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与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的衔接,推动“非禁即入”原则落实。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推进重点外资项目落地。建立健全外商投诉工作机制,加强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

  (二)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联动。积极开展商务部业务系统平台与省政务服务平台信息联动共享,让企业和群众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的便捷服务模式,更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

  (三)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应对疫情影响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若干措施的通知》,实现xx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一站式”全覆盖,发挥出口信用保险和广交会、“x贸通”平台作用,全方位支持外贸企业发展。学习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业务知识,组织企业加入国际营销服务平台(亚马逊、阿里巴巴、中国制造)体系,扩大国内外市场营销,大力推动“双循环”活动,精心组织参加第四届进博会,春秋广交会及境内外展会,落实中央、省、市、区外经贸发展奖励政策。推广应用中国(湖北)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保持“全覆盖”。提高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保持货物申报、舱单申报、运输工具申报等主要业务100%使用“单一窗口”办理。

  (四)提升商务执法水平。成品油市场监管有条不紊,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巡查持续深入,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汽车销售市场管理稳步推进,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正式启用,完成了“一单两库”的建立。及时公平公正处理各类投诉、咨询。

  (五)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全力做好汉江禁渔工作、固定资产投资工作、镇级菜市

  场建设工作、集贸市场创文工作、巩固消费扶贫工作、组织企业开拓市场,开展产销对接会。消费者维权工作、二手车市场新建申报指导工作。

  (六)提升商贸流通实力。着重线上商贸企业培育工作,抓好社区和商贸网点建设,促进消费,全面抓好商贸流通企业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抓好商贸企业文明指数达标工作,大力推动和引导我区餐饮住宿行业开展“绿色饭店”创建工作,提升企业节能减排能力。

  (七)进一步推动电商产业进展。大力推进电商产业园建设,积极引进运营服务商,创新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加快网点建设,不遗余力推动复苏,积极对接京东、淘宝、邮乐网等多家电商平台,组织企业参与直播带货活动。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对电子商务、交易场所等领域开展了非法集资和电信网络诈骗的专项排查工作杜绝发生非法集资等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

  (八)安全监督检查。做好商务系统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贯穿商务工作始终。

  (九)落实惠企政策。进一步宣传落实商务领域各级惠企业政策,组织、指导企业开展项目申报,协调相关部门及时兑现等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领导。成立xx区商务局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局长康向阳同志任组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xx同志任副组长,xx为成员。领导小组办

  公室设在外贸股,负责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二)开展“连促”活动。组织开展“商务干部联系企业、服务企业、促进企业发展”活动,加强上下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定期走访联系企业。

  (三)建立长效机制。把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作为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纳入考核内容,列入督办事项,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商务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措施见效。

篇五: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优化营商环境方案

  为全面落实202X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精神,按照《XX市打造最

  优营商环境行动方案》部署,落实文体行业监管责任,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明确监管主体,落实监管责任

  1、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坚持“全面覆盖、规范透

  明、问题导向、协同推进”原则,切实做到监管到位、执法必严,进一步

  营造公平竞争的文体市场环境和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2、文体行政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本部门“三定”方案明确的职责,依法开展监管工作,推进文体领域事中事后监管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文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依法监管,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分级分类、科学高效、寓管于服。

  4、文体行政部门依法依规做好本行政区域内各类文体市场主体的监管

  工作,把更多精力放在加强对文体市场活动的公正监管上,维护良好市场

  秩序。

  5、文体行政部门对从事包括文体赛事活动、文体健身休闲、文体社会

  培训、文体场馆经营以及其他文体市场经营活动的各类主体一视同仁,公

  平公正进行监管,做到监管全覆盖,依法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二、梳理监管事项,完善监管制度

  1、市文体局按照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有关要求,依据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制度性文件赋予的职责规定,认真梳理文体行

  业监管事项,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管主体,确保事有人管、责有人负。

  2、针对文体行业监管事项,统一规范监管措施、设定依据、职责分工、处理方式等内容,形成文体行业监管事项责任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

  3、公开文体行业监管事项责任清单。通过政府及其部门门户网站、新

  闻媒体和各类公开载体,向社会公开,方便文体市场经营主体、群众和社

  会组织查询、监督,提升监管有效性。

  4、各类文体市场主体要在安全生产、质量管理、营销宣传、售后服务

  等方面加强自律,履行法定义务。经营滑雪场、游泳馆、漂流等涉及公众

  健康和安全的文体市场主体要建立完善内控和风险防范机制,落实专人负

  责制度,强化员工安全教育,加强安全管理。

  三、创新监管方式,形成监管合力

  1、建立信用约束制度。进一步推进“黑名单”管理应用,将有严重违

  法行为的企业列入文体市场“黑名单”,对相关经营主体和从业人员实施信

  用约束。

  2、综合运用行政处罚、联合惩戒、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等手段,对监管

  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惩处;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同时,灵活运用约谈、警告、责令改正等措施,及时对不当行为予以纠正。

  3、建立协同监管制度。通过各部门监管信息共享,实行“一家发现,抄告相关,协同监管”。主动与其他执法部门沟通,积极协调文化、市场等

  监管部门,通过委托执法、联合执法等方式,会同本地区同级相关综合执

  法部门查处文体市场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

  4、建立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制度。按照行业分类培育示范性社会组织,引导行业协会规范发展;加快培育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探索实行辅助监

  管服务社会化;发挥行业协会的自律功能,强化对文体市场主体违法失信

  行为的社会监督。

  5、对涉及经营文体项目的市场主体,全面实行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

  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的监管措施,不断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相关配套制度和工作机制。

  6、对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如航空文体、健身气功、游泳、攀岩、潜水、滑雪、漂流等重点项目、重点领域的赛事活动和场馆

  设施,依法依规实行重点监管,严格落实各环节质量和安全责任及疫情防

  控措施,实行跟踪监管、直接指导、定向服务。

  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1、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制度。将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

  法规、国务院监督设立的文体领域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确保纳入清单管理,编制文体领域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以下简称“清单”)。清单动态调整、及

  时更新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2、文体行政部门在清单之外不得违规限制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农牧

  民专业合作社)进入文体领域,企业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自主开展经营。

  3、依据现行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规定,市本级行政审批

  事项5项,旗县级文体部门行政审批事项28项。对下放到旗县区的行政审

  批事项,市文体局负责指导旗县区文体行政部门依法开展监管工作,确保

  权责统一。

  4、对清单中的审批事项,均按照优化审批服务的方式推进审批制度改

  革,一是推广全程网上办理,尽快实现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的跨越,方便申请人办事;二是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节约申请人时间成

  本。

  5、”举办文体竞赛活动的许可(仅指经营性、商业性竞赛活动)”按照

  直接取消审批方式推进审批制度改革。

  6、文体行政部门对已取消的经营性、商业性竞赛活动仍承担监督管理

  职责,制定事中事后监管方案。

  7、积极办理经营许可。在为企业办理经营许可时,积极主动接收政务

  服务部门推送的需申请许可的企业信息,依企业申请及时办理相关经营许

  可,并将办理结果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推送至市场监管部门。

  8、严格按照“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的原则,加强审批

  与监管的衔接,健全监管规则和标准,压实监管责任,创新监管举措,坚

  决纠正“不批不管”、“只批不管”、“严批宽管”等问题。

  五、聚焦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监管服务效能

  1、加快建设高素质、职业化、专业化的监管执法队伍,扎实做好素质

  提升工作,大力培养“一专多能”的监管执法人员。

  2、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

  三项制度,将本部门行政执法职责、依据、程序、结果等全部向社会公开。

  3、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依照有关规定进行问责,促进文体

  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履职尽责,廉洁自律,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4、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管理结合起来,最

  大限度地减少对诚信守法企业的检查次数,做到“进门一次,查多项事”,减少对企业的上门打扰。对首次轻微违规经营行为并自觉整改且没有造成

  危害后果的,免予行政处罚。

  六、畅通沟通投诉渠道,持续完善营商环境优化长效机制

  1、建立常态化的与企业沟通联系机制,完善文体行政部门与相关企业

  对话沟通制度。

  2、利用政务服务专线,畅通政务服务咨询来访投诉渠道,及时回应企

  业和群众诉求,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热点问题。

  3、加强与企业协会、商会的常态化联系,加大营商环境投诉维权处置

  力度,持续推动涉企权益保护工作。结合执法检查走访企业,查看文体产

  业政策措施落地的实际效果,倾听企业群众的真实感受。

  七、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全县文体优化营商环境工

  作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调度处理,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确

  保各项改革整体推进。

  2、强化统筹协调。各股室及二级部门要协调联动、主动作为,提优化

  高营商环境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跨部门、跨领

  域的重大问题。各股室、二级部门部门之间要互相协作,共同推动工作落

  到实处。

  3、强化宣传引导。各股室及二级部门要围绕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政

  策措施、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宣传方案,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开展宣传,进一步营

  造优化营商环境浓厚的社会氛围,推动形成竞相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局面。

  4、强化督查问效。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定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通报工

  作进展、抓问题整改。对督查中发现工作落实不到位、不作为、乱作为,影响我局考评的,将进行通报和督办。

篇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优化涉企服务,转变政府职能,提升行政效能,规范工作行为,持续推动工作进程。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的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1】

  为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豫政〔2017〕30号)精神,做强我市现代流通产业,进一步拉动消费需求,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内贸流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

  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问题导向与超前谋划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法治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治理体系,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内贸流通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规则健全、竞争有序、监管有力、城乡一体、内外融合、畅通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和统一开放、创新驱动、稳定运行、规范协调的内贸流通体制机制,流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流通主体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加完善,流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更加突出,战略地位更加重要。

  三、工作任务

  (一)统筹规划全市流通网络。将内贸流通纳入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好流通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的衔接工作。统筹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各类用地指标,保障流通业发展用地。市、县(区)制(修)订相关规划时要征求当地流通主管部门意见,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时要与商业网点规划相衔接。探索建立跨区域流通设施规划编制协调机制和相关部门之间规划衔接机制,推动规划对接、政策联动和资源共享。加强市级商业网点规划修编工作,完成县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启动县级以下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加快城乡流通网络一体化,统筹规划城乡商业网点的功能和布局,提高流通设施利用效率和商业服务便利化水平,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渠道。整合商务、供销、邮政等各方面资源,加强农村地区商业网点建设。加强对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市场建设的支持,保障居民基本商业服务需要。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各辖区政府,责任单位排第一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力争在“十三五”末期建成立足信阳、服务鄂豫皖的区域性电商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区域性家具家居与小商品行业区域性物流组织与服务中心,把信阳打造成为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依托区域网仓和便捷的铁路、空港、公路等综合交通条件,创新流通模式,积极发展铁路快件、空港快件和公路快递业务,深入挖掘周边地区城市和农村电商市场,实现线上商流与物流联动发展,打造立足鄂豫皖的区域性电商物流,建成全国电商区域网仓和快件物流分拨中心。依托本地和周边地区庞大的农产品资源,在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建设冷链物流信息平台和冷链仓储中心,大力发展果蔬、生鲜、医药等冷链物流,设立农产品冷链产业发展基金,拓宽冷链产业融资渠道,打造立足鄂豫皖的区域性冷链物流示范区。依托家居小镇产业园生产与贸易基地建设和金牛产业集聚区义乌小商品加工与贸易基地,探索“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流通”新模式,配套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加强大型物流节点和公共物流配送设施系统性布局、协同性建设,提高物流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坚持“双核驱动、轴带(三轴两带)联动、多点互动”的发展布局(“双核”指两大核心发展区,即信阳市区中心、潢川县次中心;“轴带”指

  “三轴两带”,即沿京港澳高速、大广高速、沪陕高速沿线三大发展轴),在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站场、机场、港口等区域布局物流园区,高标准规划建设仓储设施;“多点”指根据功能定位不同,将物流节点按产业聚集区、物流园区、配送中心、末端节点四级进行布局,突出各节点差异化发展和节点间互联互通。以金牛物流产业集聚区、潢川物流产业集聚区、信阳空港物流园、淮滨港物流园四大综合服务型物流节点为重点,以羊山、工业城和上天梯物流中心三大物流中心为补充,构建信阳市域物流节点空间布局。加快构建县(区)、乡镇、村物流节点网络,探索城乡一体化配送模式,建设服务连锁经营和网络销售的跨区域配送中心,逐步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物流管理中心、市商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市供销社、各辖区政府

  (三)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以信阳市城区为中心,以罗山、光山、商城等县为支撑,构建覆盖全市、联通周边省市的农产品流通网络。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一

  批大型农产品流通骨干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直销配送,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展农批零对接。完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开展农产品冷链标准化示范工作,支持预冷、加工、储存、运输、配送等设施建设,形成农产品冷链物流集散中心。支持农产品主产区建设分级、包装等产地集配中心,加快农产品零售网点企业化经营、集群式发展。推进全市农产品市场电子结算工作,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各辖区政府

  (四)加快基础性流通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便民菜店等建设。落实和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城镇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政策。落实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低于10%的政策,优先保障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和家政、养老、再生资源回收等设施用地需求。对因城市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需拆除的菜市场实行“拆一补一”政策。依法加强流通业用地管理,禁止以物流中心、商品集散地等名义圈占土地,防止土地闲置浪费。实施“两个服务中心”工程,到2020年,实现城市社区综合服务中

  心和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全覆盖。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房产管理中心、市商务局、各辖区政府

  (五)构建开放融合一体的流通新格局。鼓励企业在境外建设商贸物流型经贸合作区,支持和鼓励企业构建自有国际市场营销网络、渠道,建立商品城、商品销售中心等,重点扶持具有一定规模实力、品牌优势和市场基础的大型企业集团、行业骨干企业、出口创汇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设立贸易公司、建立和开展其他形式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提升互联网信息服务国际化水平。支持具备条件的流通企业整合进口和国内流通业务,经营代理国外品牌消费品,建设自营销售平台,繁荣高端消费市场。进一步提高内贸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水平,鼓励外资投向共同配送、连锁配送以及鲜活农产品配送等现代物流服务领域。更加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商业模式,吸引跨国公司在信阳设立采购、营销等功能性区域中心。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外汇管理局、信阳海关

  (六)大力发展流通新业态。积极开展电子商务进社区试点建设,整合供给渠道和服务资源,涵盖网订店取店送、代购代收代付、智能收取、生活服务预订等个性定制功能,搭建居民消费、社区服务的网上通道,实现居民生活需求快速响应、自动衔接。

  整合商务、邮政、供销、烟草、新华书店等系统农村服务网点资源,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大型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建设改造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双向流通体系。积极实施“互联网+外贸”,以与武汉网来云商合作为引领,支持零售业企业线上线下结合,发展跨境网络零售。抢抓我市成为中国(郑州)跨境电商综试区第二阶段推广实施城市的机遇期,引导企业主动对接全省跨境电子商务“单一窗口”综合服务平台,鼓励发展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合作。全力服务信阳保税物流中心(B)型仓创建工作,加快明港机场的投入使用,推动跨境B2B、海外O2O、跨境海外仓、跨境B2C一般模式和保税模式等全方位、多模式、多层次的探索和尝试,提升我市

  外贸进出口水平。鼓励传统商贸企业依托现有实体网点、货源、配送等商业资源,全面“触电上网”,实现采购、库存、销售、配送等全流程商业活动的电子化。鼓励专业批发市场和日用消费品交易经营户依托实体产业和资源优势,在广大第三方平台上全面铺开,实现实体市场与网上市场无缝对接,推动实体市场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各辖区政府

  (七)推广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新模式。倡导绿色流通、循环消费,落实商贸流通领域环保标准、绿色商品认证制度和标准。引导流通企业与绿色低碳商品生产企业(基地)对接,扩大绿色商品采购和销售规模,推广绿色包装和绿色物流,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加快包括废物回收、再制造再加工、报废处理等内容的逆向物流体系建设。支持节能设备设施、废弃物回收、冷链物流、智能配送等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工艺及装备在流通企业推广应用,培育一批绿色市场、绿色商场和绿色饭店。鼓励旧货市场规范发展,促进二手商品流通。支持二手车交易市场、报废车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加快老旧汽车淘汰进程。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市环境保护局、市旅游局、市公安局

  (八)增强内贸流通创新支撑能力。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强对流通企业兼并重组和初创期成长型中小流通企业创新创业的支持。鼓励流通企业通过股市、债市等资本市场融资。大力发展适合商贸流通行业特点的互助担保融资、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以及动产、仓单、商铺经营权质押融资,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依法合规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支持利用创业担保贷款扶持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引导融资租赁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落实国家对中小商贸企业的融资性担保保费和内贸信用险等财政支持政策,充分利用金融业发展专项奖补资金,对小微商贸企业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中小企业私募债等债务融资工具且符合奖补条件的,给予一定比例的发行费补助。健全支撑服务体系,推动现代物流、在线支付等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为电子商务创业人员提供场地支持和孵化

  服务,加强校企合作、商学结合,探索实训式、公司式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引进电子商务人才。完善创新成果交易机制,积极发展各类商贸服务交易平台。鼓励各类投资者参与国有流通企业改制重组,吸引民间资本进入,非公有资本和国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推进内贸流通领域混合所有制发展。按照主体自愿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

  责任单位:市国资委、市金融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质监局

  (九)加大创新保护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加大对反复侵权、恶意侵权等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健全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体系,强化执法维权机制创新和执法协作,组织专项执法打假行动。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力度,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和法律咨询服务。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知识产权局、市公安局、市农

  业局、市林业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十)丰富现代商业文化内涵。弘扬诚信文化,加强以诚信兴商为主要内容的商业文化建设,推动现代商业与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扩大品质消费。促进传统节庆、民俗文化消费,培育健康文明的消费文化。支持老字号创新发展,促进民族特色商品流通,鼓励商品创意设计创新,提升消费品附加值。加快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培育和发展品牌消费集聚区,提升商业设施和商业街区的文化底蕴,有条件的县区要建设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培育一批商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品牌商业街区,形成一批多功能、多层次的现代商品交易市场集群。打造一批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商业综合体。到2020年,培育10家品牌消费集聚区,力争年经营总规模达到100亿元。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旅游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十一)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分析。探索利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运行的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提高公共信息服务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推进部门间信息资源交换与整合,加快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开放,建立政府与社会紧密互动的大数据采集机制,形成高效率的内贸流通综合数据平台。夯实内贸流通统计基层基础,扩大典型企业覆盖面,完善考评制度,稳定统计监测队伍。完善行业统计监测制度,建立完善电子商务、服务消费等统计调查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鼓励内贸流通行业中介组织研发大数据公共服务产品,服务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和大数据产业发展。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统计局

  (十二)完善市场应急调控机制。健全突发事件市场应急保供预案,制订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情况下市场应急保供预案和措施,建立基本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保障机制。构建中央储备与地方储备、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商品应急储备体系。建立生猪活体储备基地,健全冬春蔬菜储备机制。完善储备

  商品定期检查检验制度,确保储备安全。推广商业储备模式,推进商业储备市场化运作和储备主体多元化。建设应急商品数据库,及时掌握相关应急商品产销和库存情况,保障信息传导畅通和组织调度科学有序。实施应急保供重点联系企业动态管理,保持合理库存水平,增强投放力量,合理规划设置应急商品集散地和投放网点。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政府应急办

  (十三)建设重要商品追溯体系。研究制定加快推进我市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以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特种设备、危险品、稀土产品以及其他对消费者生命健康有较大影响的商品为重点,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逐步增加可追溯商品品种,保障基本消费。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属地管理的原则,建设重要商品追溯体系,推动跨部门、跨地区追溯体系对接和信息互通共享,形成上下一体、协同运作的管理体制。加大重要商品追溯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化应

  用力度,发挥商品追溯信息在事中事后监管、行业发展、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服务作用。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十四)健全法规制度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及河南省流通领域各项法律、法规,强化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促进等法律制度落实。加强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法律的配套法规制度建设,规范市场竞争和监管执法行为。对内贸流通领域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相适应的现行地方性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及时予以修订或废止。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市商务局

  (十五)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商务领域市场监管体系,创新监管方式,坚持常态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推进商务领域综合执法,加强市、县级商务综合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监管重心下移,执法力量向监管一线倾斜。严格落实执法人

  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健全举报投诉服务网络,完善受理、办理、转办和督办机制。全面实施商务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规范监管体系运行。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实现市、县信息共享平台互联互通,完善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案情通报和案件移送、执法办案协作和区域联动机制。完善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和流通企业信息公示制度,相关信息在“信用中国”“信用河南”“信用信阳”及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加强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监管执法中的应用。加强市场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商会、专业机构的合作,引入社会监督力量。创新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健全消费者维权和交易争端解决机制,加强对网络商品交易网站和第三方交易平台的监管,依法打击电子商务领域侵权假冒、网络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

  (十六)加强流通标准化建设。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实施力度,鼓励参与制定商贸物流、电子商务、农产品流通、居民生活服务等重点领域省级地方标

  准和经营行为规范。建立政府支持引导、社会中介组织推动、骨干企业示范应用的内贸流通标准实施应用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和企业参与制定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推动建立经营场所服务标准公开公示制度,引导流通企业以标准为依据规范服务、交易和管理行为。建立重点标准实施监督和评价制度,加强标准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准入、执法监督等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

  (十七)加快流通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行政管理信息共享机制,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推动流通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并纳入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在行政管理中依法使用流通企业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对商业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管理。建立健全企业经营异常名录、诚信建设“红黑榜”发布制度及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依法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建立市场化综合信用评价机制,推动批发零售、商贸物流、住宿餐饮及居民服务等行业完善信用记录和信用档案,建立以交易信息为基础的企业信用评价机制。

  引导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园区以及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建立入驻商户信用评价机制,鼓励按照信用级别向入驻商户提供差别化的信用服务。支持建立第三方信用评价机制,加快发展信用调查、信用评估、信用保险、商业保理等信用服务行业,创新信用产品和服务。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建立会员企业信用档案,推动具有上下游产业关系的行业协会商会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商务局

  (十八)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破除各类市场壁垒,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禁止实行地区封锁,禁止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排除竞争的行为。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关系,禁止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收取不合理费用或强制设置不合理的交易条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取消和下放涉及内贸流通领域审批、备案等行政职权,对保留的审批事项,进一步优化流程、简化环节,推行行政审批“一个窗口”受理。推行内贸流通领域负面清单制度。公布并实时更新内贸流通涉企收费目录清单。规范对内贸流通

  企业的检查和各类年审、年检,制止各类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等增加企业不合理负担、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行为。鼓励先行先试,开展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发展综合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加快全市流通现代化进程。

  责任单位:市物价办、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商务局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市政府成立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副市长李正军任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杰、市商务局局长王亚玲任副组长,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应急办、市政府金融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环境保护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物价办、市统计局、市科技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邮政管理局、市畜牧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工商局、市旅游局、市质监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国土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规划局、市房产管理中心、市供销社、市物流管理中心、信阳海关、人行信阳中心支行、市知识产权局、市外汇管理局、市“双打”办、各辖区政府(管委会)相关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王亚玲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严格落实相关法律制度。严格落实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电子商务促进等法律法规及流通设施建设、商品流通保障、流通秩序维护、流通行业发展和市场监管等基本制度,规范相关参与方行为,推动建立公平、透明的行业规则。

  (三)完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加大对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支持,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更多投资流通创新领域。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流通企业融资渠道。发挥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等行业作用,支持创业担保贷款积极扶持符合条件的中小流通企业。

  (四)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商务主管部门要履行好内贸流通领域综合统筹职责,加强与有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内贸流通领域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

  (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落实支持和鼓励内贸流通领域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加快发展,提升行业服务和管理水平,发挥其在加强行业自律、服务行业发展、反映行业诉求等方面的作用。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参与相关行业规划、行业标准制定以及行业数据统计等事务。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意义,增强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切实抓好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各县(区)政府(管委会)要强化属地责任,切实加强对本辖区内贸流通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出台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2】

  为深入贯彻《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内贸易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7〕95号)精神,进一步拉动消费需求,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内贸流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建设大市场、发展大流通的要求。加快法治建设,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实施“商贸活市”战略,以流通产业和互联网融合促进流通信息

  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全面提升我市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增强商贸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和先导性引领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化改革,增强企业活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促进流通主体公平竞争,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坚持转变政府职能,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宏观调控能力。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推进信息公开和共享。

  坚持创新转型,增强企业竞争力。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创新发展模式、营销方式和企业组织形式,加快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动线下线上融合发展,提升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保障发展。健全内贸流通地方性法规、规章、标准、信用等制度体系,提升监管执法效能,依法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加快建设法治市场。

  (三)主要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规则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监管有力、畅通高效的内贸流通体系和比较完善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完善统一开放、创新驱动、稳定运行、依法经营、协调高效的内贸流通体制,商业流通网络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在流通领域广泛应用,培育5—10个核心竞争力强、业态先进、具有一定实力引领内贸流通加快发展的企业集团,引进3—5家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现代流通企业入驻我市,以新的发展理念和先进的管理手段,促进流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在精准扶贫和经济转型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重点任务

  加快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体制机制创新,加强政策衔接争取,推动内贸流通现代化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任务的全面落实。

  (一)进一步完善统一的内贸流通市场体系。

  1.加快融入全国流通网,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1)积极融入大流通网络建设。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国家推进大流通网络建设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市场一体化有利时机,积极融入西安—兰州—成都—乌鲁木齐流通产业集聚带,充分发挥天水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的作用,着力提升消费集聚、产业服务、民生保障功能,构建生产流通相互促进发展,把天水内贸流通

  业打造成联通全国、面向世界,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开放型、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区域商贸中心。(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列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2)完善流通网络布局。按照《全国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依托陇海兰新沿线流通大通道,紧紧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开发和省上实施交通建设“东部大会战”等战略机遇,按照“规划大交通、建设大通道、构建大枢纽、发展大流通”的思路,加快提升县区流通网络连接功能,提供基础服务,推动全市流通业发展。依托全国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科学合理布局我市与周边城市农产品流通网络,形成公益性与市场化相结合,周边城市网络与我市区域网络相结合,实体网络与虚拟网络相结合,批发网络与零售网络相结合的农产品市场体系。(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建设局、市农业局等)

  2.破除地区封锁,降低流通成本。

  (1)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快清理不必要的证照和资质、资格审批,为内贸流通企业降门槛、除障碍。凡没有市政府明确规定必须由市级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下放到县区,坚持“非禁即准”、“非限即许”的原则,支持外地商品和服务以及经营者进入本地市场,对已设有甘肃总部的连锁企业,如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在我市从事经营时不再注册独立法人。加强跨区域合作事项沟通协商,探索建立区域合作利益分享机制。(责任单位: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

  (2)加强反垄断执法,强化日常监管,严厉查处经营者通过垄断协议等方式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健全举报投诉办理和违法行为曝光机制,强化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禁止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排除竞争的行为。全面贯彻落实零售业、供应商公平交易行为规范及相关制度,禁止以任何理由收取不合理费用或强制不合理的交易条件,规范零售商和供应商交易关系。(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等)

  3.努力促进流通网络建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1)加快城乡流通网络一体化建设。积极推动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公益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重点抓好“十三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等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县乡便民市场建设。围绕商品配送中心覆盖到县区,农贸市场覆盖到重点乡镇,农家店和村级综合商贸服务社覆盖到行政村的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县乡流通网络建设。加强城乡商业网点规划编制和修编,完善商业网点功能和布局,提高流通设施利用效率和商业服务便利化水平。整合商务、供销、邮政等各方面资源,加强农村商业网点建设,保障居民基本商业服务需求。加大快递下乡的扶持力度,利用政府补贴,支持快递公司在边远乡镇设立网点,为群众提供便利优质服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建设局、市农业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等)

  (2)创新现代服务业规划实施机制。科学编制全市内贸流通总体规划。各县区政府要将内贸流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与本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相衔接,确保依法依规推进流通设施建设。商业网点的新建、改扩建以及改变现有商业网点用途,必须符合城乡规划。对公益性批发市场、现代物流项目及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规划、流通基础设施规划中要予以支持。将流通体系建设纳入新型城镇化规划,切实保障建设用地。在制修订相关规划时应充分征求本行政区域流通主管部门的意见。(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市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

  (二)健全完善开放的内贸流通发展体系。

  1.构建开放融合的流通体系,打造内外贸发展平台。

  (1)进一步扩大内贸流通领域对外开放。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放开商贸物流等领域外资准入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内贸流通领域吸引外资的环境,鼓励外资投向共同配送、连锁配送以及鲜活农产品配送等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自主物流服务品牌。注重引进消化和吸

  收国外先进的商品流通模式、经营服务方式、经营管理经验、商业模式和知名品牌,鼓励跨国公司在我市设立采购、营销等功能性区域中心。鼓励我市企业利用外资进行改组改造,改善经营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等)

  (2)加快向西开放步伐。立足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以沿线国家为重点,支持我市流通企业投资建设境外营销、支付结算和仓储物流网络,推动流通渠道向境外延伸,打造跨境供应链体系。支持市内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流通企业到境外开店设场,培育国际化品牌。鼓励流通企业与制造企业联合“走出去”,积极建设“海外仓”,促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走出去”,提升互联网信息服务国际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人行天水市中心支行等)

  (3)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经营。加快内外贸流通企业重组和合作,把内贸企业的经营设施、网络渠道、客户资源,经营管理人才等优势与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优势有机结

  合,逐步形成连通国内外市场的流通网络,促进我市优势特色产品出口。尽快设立天水海关,建立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海关特殊监管场所,鼓励我市流通企业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设立采购中心、分拨中心和配送中心,享受海关特殊监管区优惠政策。开展内外贸一体化经营的流通企业,可优先享受培育龙头骨干流通企业的扶持政策,各项促进流通业发展和外经贸发展的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供销社、市邮政管理局等)

  (4)创新内外贸融合发展平台。鼓励支持发展名优新特产品展会,培育农产品专业展会,构建多种类型的国内外合作桥梁和纽带,努力将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花牛苹果展销会等重点展会打造成内外贸结合、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大型会展平台。合理布局建设大型商品交易市场,把天水商贸城打造成与国内外接轨的高端商品交易市场,建设一批连接国际国内市场、运行规范有序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促进国内外市场互联互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旅游局、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兰州海关天水监管组、市国税局、天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人行天水市中心支行、相关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

  2.完善流通设施建设管理体系,加强流通领域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1)创新基础性流通设施建设模式。加快天水商贸城建设和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用足用好中央支持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初步建立起覆盖重要集散地、销地和产地联通的农产品流通骨干网络。在探索建立公益性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投资保障、运营管理和政府监管等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利用3—5年的时间,实现公益性市场建设县区全覆盖。探索采取设立农产品流通产业发展、基金、政府参股等模式,强化公益性功能的约束机制,发挥公益性流通设施和骨干流通企业在满足消费需求、保障市场稳定、提高应急能力中的重要作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供销社等)

  (2)进一步落实微利经营的流通设施建设保障制度。落实新建社区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得低于10%的政策,优先保障农贸市场、社区菜市场和家政、养老、再生资源回收等设施用地需求。加强大型物流

  节点和公共物流配送设施系统性布局、协同性建设,提升物流配送的集约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委革、市建设局、市国土资源局等)

  (3)改进市场化商业设施建设引导方式。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开展城市商业面积监测预警,定期发布大型商业设施供给信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引导大型实体和网络商品交易市场建设,避免盲目重复建设。(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建设局等)

  (三)提升内贸流通创新驱动水平.

  1.强化内贸流通创新的市场导向。

  (1)推动新兴流通方式创新。积极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加快流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突出主体创新,培育壮大本土电商特色平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本地纳税模式,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狠抓应用创新、引导电子商务企业拓展服务领域,在工业、农业、商贸、金融业、旅游业、物流业以及文化教育等重点领域,积极鼓励本地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引导本地优势企业以自主品牌为支撑,发挥营销网络优势,积极入驻网上交易平台,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平台手段拓宽采购、销售渠道,创新经营方式,优化供应链。落实全市电商扶贫计划,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支持县区和电商企业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链,开辟农产品流通新渠道。大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以县区电商中心为支撑,以乡镇电子商务站为载体,培育发展多元化的农村电子商务,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服务网络,依据全国农产品商务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采取“企业+基地+网点”或“协会+合作+网点”的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网络经营和订单农业,拓展我市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大特色农产品销售规模。(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农业局、市扶贫办、市供销社等)

  (2)推动传统流通企业转型模式创新。鼓励零售企业改变引厂进店、出租柜台等经营模式,实行深度联营,通过集中采购、买断经营、开发自有品牌等方式,提高自营比例,鼓励流通企业通过兼并、特许经营等方式,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探索“互联网+”传统百货业模式,鼓励流通企业发挥线下实体的物流、服务、体验等优势,与线上商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实现优势互补。支持流通企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创新服务模式,提供网订店取、网订店送、上门服务、社区配送等各类便民服务。推动流通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供应链管理,鼓励向设计、研发、生产环节延伸,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协同,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引导各类批发市场自建网络交易平台或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经营,推动实体市场与网络市场协同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和智慧物流,支持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建设物流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车源、货源和物流服务等信息高效匹配,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高物流社会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等)

  (3)创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模式。鼓励绿色商品消费,引导流通企业扩大绿色商品采购和销售,推行绿色包装和绿色物流。鼓励旧货市场规范发展,促进二手商品流通。加快推进再生资源回收与垃圾清运处理网络体系融合,促进商贸流通网络与逆向物流体系(商品废弃后,经消费端回到供应端的活动及过程,包括废物回收、再制造再加工、报废处理等)

  共享。对列入国家推广目录的内贸流通领域节能节水和环保技术、产品等给予支持。引导流通企业加快设施设备节能环保改造。(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农业局、市扶贫办、市环保局等)

  (4)创新文化培育传播形式。强化以诚信兴商为主的商业文化建设,加强对内贸流通领域传统技艺保护,支持中华老字号创新发展,促进民族特色商品流通。鼓励商品创意设计创新,支持消费类产品提升新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以创意设计增加消费品附加值。提升商业设施的文化内涵,引导流通企业在商品陈列、商场装饰、环境营造等方面突出创意特色,增加商业设施和商业街区的文化底蕴,推动现代商业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扩大传统节庆、民俗文化消费,培育健康文明的消费环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文化旅游局等)

  (四)进一步增强内贸流通创新支撑能力。

  1.完善财税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中小企业发

  展基金和相关项目资金支持,切实做到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将国家服务业发展资金和省级商贸流通业发展资金重点投向建设和改造公益性流通设施,农产品市场及农村流通体系等重点大项目。引导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更多投资流通创新领域。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流通企业融资渠道,支持有条件的流通企业上市融资、开展动产、仓单、商辅经营权等质押融资,积极发展园区融资、商圈融资、供应链融资等新的融资业务,完善流通企业融资模式,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挥小额贷款公司、融资租赁、典当等行业作用。支持创业担保贷款积极扶持符合条件的中小流通企业。(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等)

  2.完善配套服务体系,强化支撑要素。

  (1)推动现代物流、在线支持等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和引进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整合全市特色品牌和优质产品资源,配套发展仓储、物流等服务业,力求做到“市有园区、县有中心、乡有门店、村有点”。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优化物流配送布局,进一步促进物流基础设施建

  设,结合乡镇配送中心建设,逐年规划符合电子商务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结合万村千乡店建设和重点社区建设搞好电子商务物流服务点,发展与电子认证、网络交易、在线支付协同运作的物流配送服务,有效支撑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展发革改委等)

  (2)加强专业化物流信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物流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与物流企业数据库系统的互联互通,增强物流基础设施的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协同性。鼓励现有物流企业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增强供应链协同保障能力。鼓励支持邮政物流企业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推行到村入户服务体系,采取运费补贴等方式,加强对农村网店的物流保障和支撑。鼓励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为电子商务创业人员及快递企业提供场地支持和孵化服务,加快建设天水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和天水市众创空间暨电子商务中心,积极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区),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创建工作。(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邮政管理局、各县区政府等)

  (3)支持发展校企合作、商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把引进培养商务高端人才与培养技能支撑人才有机结合起来,在落实现有各项人才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针对电子商务人才特点,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电子商务培训工作方案》,加强与淘宝大学(甘肃)、天水市电子商务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以培养电子商务实际操作人员为重点,通过建立基地、联合办学、长短期培训等各种有效方式,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管理和实训操作培训,加速形成学用结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机制。利用社会力量探索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学校开展网上培训,建立后备人才储备库,支持专业化创新服务机构发展,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天水师范学院等)

  (4)完善创新发展交易机制。大力发展各类商贸服务交易平台,支持县区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定位清晰的天水特产网上销售平台。规范发展团购,引进知名团购平台,将全市星级以上宾馆、酒店、知名特色店和风景区纳入平台,让境内外消费者享受团购优惠消费。选择应用电子商务规范化水平高和强的骨干企业,研究推广成熟运作模式,带动市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高管理水平,规范经营行

  为,推动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文化旅游局等)

  3.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

  打破地域、行业界线,消除行业垄断,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以资本为纽带,加快发展内贸流通领域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资本和国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支持外地企业和外资参与我市传统流通产业升级改造。支持有条件的流通企业走出去,通过新建、并购、参股、增资等方式,在东部发达地区和海外建立物流网络、营销中心和展示中心。按照主体自愿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加强培育一批实力强、规模大、竞争力好的龙头流通企业集团。(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工商局等)

  (五)增强内贸流通稳定运行的保障能力。

  1.强化重要商品市场监测和调控。

  整合商品市场运行信息、统计数据资源,健全预测预警体系,完善信息共享机制。支持有条件的流通企业发展冷藏保鲜设施,建立土豆、白菜等大宗鲜活农产品“旺吞淡吐”调节机制,促其科学生产、均衡上市,有效防范市场风险,带动农产品增值。建立市县两级肉菜应急储备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肉菜储备项目,通过动静态结合的储备措施,有效应对灾害性天气及突发性事件所引发的市场异常波动,保障生活必需品平稳供给。(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局等)

  2.健全信息服务体系。

  (1)增强大数据在内贸流通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在完善全市商务系统市场公共信息服务体系和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探索利用大数据加强市场运行分析,提高市场调控和公共信息服务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利用内贸流通统计基础,完善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协作机制和行业统计监测体系,建

  立健全电子商务、服务消费等统计调查制度,切实加强统计监测。(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信委、市统计局等)

  (2)促进内贸流通行业中介组织开展大数据的推广应用。利用政府采购、服务外包等方式,鼓励行业中介组织深入挖掘和研发公共服务产品,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服务流通企业创新转型和大数据产业发展需要。(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等)

  (3)鼓励流通企业开展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引导流通企业利用大数据技术推进市场开拓、精准营销和优化服务,带动商业模式创新。建立社会化、市场化的数据应用机制,坚持用信息化改造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积极申报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县、示范基地项目,抓住国家政策支持机遇,加快我市电子商务发展。鼓励各类批发市场、大型日用品配送中心、工业品销售中心、农产品流通龙头企业、综合性物流园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建立或委托第三方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线上交易和线下服务,整合现有资源,支持小微企业加入网上交易、网上采购、网上结算。支持流通领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渠道。加快推广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在我市流通领域各个环节的科学运用,全面提升流通信息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等)

  3.创新市场应急调控机制。

  (1)完善突发事件市场应急保供预案。细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情况下市场应急保供预案和措施。根据突发事件对市场影响的范围和程度,综合运用信息引导、企业采购、跨区域调运、储备投放、进口组织、限量供应、依法征用等方式,建立基本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保障机制。应对全市范围和跨区域市场异常波动由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应对各县区域性市场异常波动主要由县区政府负责。(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

  (2)发挥价格调节作用,完善商品应急储备体系。建立市级储备与县区储备、政府储备与商业储备相结合的商品应急储备体系,利用价格调节基金,做好牛羊肉、猪肉和白菜、萝卜、马铃薯等冬春蔬菜的储备。建立储备商品定期检查检验制度,确保储备安全。推广商业储备模式,推进商业储备市场化运作和储备主体多元化。(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各县区政府等)

  (3)加强市场应急保供能力。建设应急商品数据库,及时掌握相关应急商品产销和库存情况,保障信息传导畅通和组织调度科学有序。实施应急保供重点联系企业动态管理,保持合理库存水平,不断加大投放力量,合理规划布局应急商品集散地和投放网点。探索利用商业保险稳定生活必需品供应机制,推动重要生活必需品生产流通保险产品创新。(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等)

  4.构建重要商品追溯体系。

  (1)加快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以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酒类、肉类以及其他对消费者生命健康有较大影响的商品为重点。建设来源可追、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信息链条,逐步增加可追溯商

  品品种。不断扩大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应用范围,加大商品信息在事中事后监管、行业发展促进、信用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力度,提升追溯体系综合服务功能。加快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项目建设进度,力争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信委、市卫生计生委、市农业局、市畜牧兽医局、市食药监局等)

  (2)加强重要商品追溯监督管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属地管理的原则,整合现有资源,建设统一的重要商品信息服务体系。推进跨部门、跨地区追溯体系对接和信息互通共享,强化日常监管,建立商品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责任单位:市商务局等)

  (六)健全内贸流通规范有序的规划体系。

  1.严格贯彻落实国家流通法律制度。

  严格落实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电

  子商务等法律法规及流通设施建设、商品流通保障、流通秩序维护、流通行业发展和市场监管等基本制度,按照国家立法与地方立规相结合的要求,加快制订全市内贸流通各行业领域的地方性办法和行政规章,规范相关参与方行为,推动建设公平、透明的行业规则。(责任单位:市政府法制办、市政府相关部门等)

  2.提升监管执法效能。

  (1)强化监管执法整治。充分发挥商务执法的作用,加强流通领域执法,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执法力量,严格落实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健全举报投诉服务网络,完善受理、办理、转办和督办机制。根据国家和省上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建立信息共享、案情通报和案件移送制度。完善案件移送标准和程序。加快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切实将相关工作纳入统一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商局等)

  (2)创新市场监管方式。依法履行各级商务主管部门的执法职责,坚持日常监管与专项治理相结合,推进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和流通企业信息公开,加强市场监管部门与行业协会、商会、专业机构的合作,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监督。强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网络商品交易监管,规范零售商、供应商交易行为,建立平等和谐的零供关系。加快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完善信用、信息采集、利用、查询、披露等制度。积极推进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开,建立案件曝光平台。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群众生活及生命安全商品的流通准入管理,形成准入、监管、退出全程化管理机制。创新电子商务监管模式,发挥信息化管理优势,健全消费者维权和交易争端解决机制。创新企业产品质量执法检查方式,积极推进建立肉类、蔬菜、水果、酒类、农资、农产品、中药材等重要商品的流通可追溯体系,推行企业产品质量承诺制度。(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质监局、市工商局等)

  (3)推进流通标准实施应用。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相互配套、相互补充的内贸流通标准体系,建立政府支持引导、社会中介组织推动、骨干企业示范应用的内贸流通标准实施应用机制。推动建立经营场所服务标准公开公示制度,倡导流通企业以标准为依据

  规范服务、交易和管理行为。加强标准在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市场准入、执法监督等行政管理中的使用。(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质监局等)

  3.加快流通信用体系建设。

  (1)全面建立市场监管信息共享机制。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分步实施、分级共享”的原则。推动我市建设流通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并纳入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建立健全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及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依法向社会提供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在行政管理中依法使用流通企业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对企业实施信用分类管理,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具有信誉搜索,同类对比等功能的综合评价。(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商局等)

  (2)引导建立市场化综合信用评价机制。在商品零售、居民服务等行业推动建立以交易信息为基础的企业信用评价

  机制。引导商品交易市场、物流园区以及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等建立入驻商户信用评价机制,鼓励按照信用级别向入驻商户提供差别化的信用服务。引导企业开展商品质量、服务水平购物环境等内容的消费体验评价。(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工商局等)

  (七)完善内贸流通协调高效的管理机制

  1.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加强内贸流通领域全国性法律法规、战略、规划、政策和标准的贯彻实施,进一步强化本行政区域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信用建设、公共服务、应急保供、依法管理特殊流通行业等方面的职责。要严格依法履职,结合国家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推行内贸流通领域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内贸流通行政管理权力清单、部门责任清单等制度,公开涉及内贸流通的行政管理和资金支持事项。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许可审批流程。(责任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

  2.完善部门间协作机制。

  按照部门职责分工,商务主管部门要履行好内贸流通工作综合统筹职责,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合力,逐步形成内贸流通领域政策制定、执行与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大流通工作机制,鼓励整合和优化内贸流通管理职责,加强对电子商务、商贸物流、农产品市场建设等重点领域规划和政策的统筹协调。(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等)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

  落实支持和鼓励内贸流通领域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加快发展,提升行业服务和管理水平,发挥其在加强行业自律、服务行业发展、反映行业诉求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各类专业人才到行业协会商会创业就

篇七: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认真贯彻落实XXX精神,结合XXXX实际,现就进一步优化我XX营商环境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坚决破除各种不合理门槛和限制,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一)进一步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限制。1.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配合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和全国统一的清单代码体系,实现负面清单事项网上公开查询。2.规范有序加快推进XX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建设,建立能进能出动态管理机制。3.消除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XX采购过程中对不同市场主体设置的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

  (二)着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持续推进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促进金融活水流向中小微企业。健全正向激励机制,积极使用再贷款、再贴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发放小微企业贷款、办理小微企业票据贴现力度;创新金融产品,拓宽抵质押物范围,探索开展知识产权、仓单、合同能效管理未来收益权、排污权等抵质押融资业务。搭建推广“银企桥”融资服务平台,提高信贷资金供求信息透明度,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等问题。组织开展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专项行动,推行千万贷款培育“名录”式管理、小微企业扶持“清单”式管理,加强银企对接,有针对性地对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和产品。编印

  —1—

  《XXXX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政策、产品及案例汇编》,加强金融政策、产品宣传解读。清理规范银行服务收费,坚决取消各类违规手续费。

  (三)清理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行为。认真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认真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政策文件,组织各部门对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情况进行自查并向社会公示。

  (四)加强诚信XX建设。建立健全以信用承诺和信息公示为特点的新型监管机制,不断提升各级XX诚信行政水平和XX诚信履职意识。将XX诚信建设纳入对XX级各部门、各乡镇人民XX考评体系。进一步规范各级XX招商引资行为,认真履行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和签订的各类合同、协议,不得以XX换届、有关责任人更替等理由毁约。加大XX欠款清偿力度,限期完成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

  二、持续提升审批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

  (五)进一步简化企业投资审批。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推行投资项目审批一次性告知和服务承诺制。推动将消防设计审核、人防设计审查等纳入施工图联审。统一全XX审批流程,实现“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一个系统”实施统一管理、“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单”整合申报材料、“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积极探索试行新批工业用地“标准地”制度。

  (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减并市场监管、税务、刻章、社保等流程,在XX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企业开办综合服务窗口,推行“一窗通办”。

  —

  —2全面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坚决克服“准入不准营”现象。对“多证合一”改革涉企证照事项实行动态管理,将目录以外符合整合要求的证照事项分期分批纳入“多证合一”改革范围。破解企业注销难题,进一步精简文书材料、优化流程,强化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企业注销网上服务专区,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

  (七)进一步压减行政许可事项和提高公共服务事项服务水平。1.对现有行政许可事项逐一深入论证,除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项目外,能取消的坚决取消,能下放的尽快下放,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不再保留行政许可。清理各类变相审批,严厉整治以备案、登记、注册、目录、年检、监制、认定、认证、专项计划等形式变相设置审批的违规行为。开展现有行政许可的成本和效果评估试点,充分听取企业、公众、专家学者意见,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完善有关许可。2.梳理规范XX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并实行动态调整。不断提高云南省政务服务平台应用效率,大力推进“一部手机办事通”,实现网上办理、手机办理,不断提升公共服务事项服务水平。

  (八)加快制定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统一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标准,制定统一的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和业务手册。梳理编制企业开办、投资项目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等主题办事目录清单,全链条优化关联事项办理流程。办事指南、业务手册和主题办事目录清单实行动态调整。

  (九)积极推动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建立健全

  —3—

  标准规范、安全保障和运营管理等体系,逐步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同,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及国家安全、秘密等外,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平台运行和管理,推动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

  (十)深入推进“一部手机办事通”应用运行。大力推进“一部手机办事通”运用推广,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供给能力,打造“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的政务服务环境。围绕教育、就业、养老、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缴税等重点领域,围绕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突出市场监管、税务、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推动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掌上办”“指尖办”。

  三、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十一)清理物流、认证、检验检测、公用事业等领域经营服务性收费。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推动降低过路费用,治理对客货运车辆不合理审批和乱收费、乱罚款。认真贯彻落实货车安全技术检验、综合性能检验和尾气排放检验“三检合一”政策,全面实现“一次上线、一次检测、一次收费”。开展交通运输行政处罚、行政检查和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自查和清理工作,形成清单并公示。开展普通货运车辆异地综合性能检测,实现就近检测。加大对认证机构监管力度,督促合理收费,提升认证、检测“一站式”“一体化”服务能力。整治公章刻制领

  —

  —4域行政垄断案件,坚决纠正和制止垄断经营、强制换章、不合理收费等现象。

  (十二)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整治中介机构乱收费行为。规范中介收费,坚决取消违法违规收费,依法整治“红顶中介”。加强对教育、医疗、电信、金融、公证、供水供电等公共服务领域收费的监督检查。建立涉企收费常态化监管长效机制。继续抓好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清理规范工作,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商会乱收费投诉举报和查处机制。深化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改革。将中介超市服务覆盖范围由投资审批扩大为各类行政审批。规范中介服务管理,中介服务机构零门槛、零限制入驻,中介服务选取实现网上展示、网上竞价、网上中标、网上评价。强化中介服务监管,全面开展中介服务信用评价,建立健全中介服务机构退出机制。

  (十三)降低涉企保证金和社保费率,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贯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严格执行国家、省、州及我XX公布保留的涉企保证金目录清单,禁止非法新设立保证金项目。稳步推行银行保函替代现金缴纳保证金制度。加快推进在全XX工程建设领域开展综合保险工作,降低工程风险和企业交易成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政策,稳妥处理好历史欠费问题。

  四、聚焦企业关切,强化要素保障

  (十四)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支持有关工作,为引进人才分层次、分专项提供经费资助、落实配偶就业、职称评聘等方面的服务保障,并为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绿色通道、特设岗

  —5—

  位、住房保障等服务及支持。进一步健全人才服务体系,制定完善引进人才子女就学、医疗等方面的优惠措施,落实优惠待遇。加大对民营企业家培训力度,全面增强民营企业家通晓有关法律知识和惠企政策的能力。

  (十五)强化用地供给,降低用地成本。积极落实企业按照规定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配建等方式使用工业、旅游等用地政策。落实区域内土地开发成本综合、动态平衡政策,完善工业用地基准地价调整措施。支持企业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关政策利用自有土地、厂房、仓库转型升级,落实使用土地过渡期的有关政策。支持旅游产业用地采取点面结合方式供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采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展经营活动。重点支持深度贫困地区充分发挥本地旅游资源优势,依法使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创业发展。

  (十六)强化不动产交易登记服务。深化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加强部门协作和信息互联互通。不动产登记、交易、纳税业务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不动产登记、交易、纳税综合服务窗口,实现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一站服务、最多跑一次”。严格依法依规编制房屋交易和不动产登记材料申请目录、登记流程并向社会公布。要对部分登记业务实行即时办结,设立企业服务专窗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服务。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作用,降低地籍测绘、权属调查服务等费用,杜绝违规收费行为发生。

  (十七)优化水电气通信报装服务。优化水电气通

  —

  —6信报装流程,简化办理环节,压缩办结时限。没有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强制标准要求,一律不得以各类许可、备案、证明等作为企业获得水电气通信供应的前置条件,不得向用户强制指定水电气通信工程设计、施工、设备材料供应单位,确需指定的必须以清单形式公布,并列明指定事项、法律法规依据。

  五、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十八)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在依法监管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协同监管、信用监管、大数据监管、“告知承诺+事中事后监管”、包容审慎监管等新型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切实减少对企业的干扰。以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等为依托,建立和完善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严格控制重点检查事项数量和一般检查事项抽查比例。

  (十九)坚决纠正“一刀切”式执法,规范自由裁量权。加强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及时纠正以环保检查等为由“一刀切”式关停企业的做法,并严肃追责。依法精简行政处罚事项,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指导各乡镇细化、量化行政处罚标准,防止执法随意、标准不一等现象。重点针对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等领域,认真规范执行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办法和执行标准。将XX、乡行政执法机关办案经费纳入预算管理,严格禁止将罚没收入与行政执法机关利益挂钩,对违规行为进行整改和问责。

  六、大力保护产权,为创业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7—

  (二十)加快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商标注册全程电子化,压缩商标注册审查周期和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对侵犯商业秘密、专利商标地理标志侵权假冒、网络盗版侵权等违法行为开展集中整治。推进“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引导电商平台运用“互联网+”高效处理侵权假冒投诉,在进出口环节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中推进线上信息共享、办案咨询、案件协查。积极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的援助。

  (二十一)加快落实各项产权保护措施。继续加大涉产权案件的审判力度,公布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涉产权纠纷案件。坚决依法惩处各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完善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正确适用惩罚性制度,解决知识产权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问题。

  七、推动外商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增强对外开放保障能力

  (二十二)切实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公平待遇。复制推广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对未纳入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行业、领域,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实施管理。进一步落实以在线备案为主的外商投资管理制度,认真落实省级升级改造云南省外资企业管理服务平台的相关工作安排。

  (二十三)进一步促进外商投资。积极推进重大外资项目建设,做好外商投资项目储备工作。健全完善督导机制,聚焦外资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推进成效,对各乡镇、部门、园区及企业开展督导服务,督导结果作为年度引进外资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督促各乡镇及部门

  —

  —严格执行外商再投资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政策,适用范围从鼓励类外资项目扩大至所有非禁止项目和领域。落实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投资优惠政策。按照民族区域自治原则,用好投资优惠政策。采取促进外资增长的措施,扩大引资规模、提升引资质量。

  八、强化组织领导,营造良好氛围

  (二十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主体。各级XX和XX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责任主体,XX级成立由XX长任组长,常务副XX长及其他副XX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将各项工作明确到部门,责任到个人。各乡镇、各部门比照XX级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研究制定落实具体措施。

  (二十五)组织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将营商环境工作纳入XX级部门、各乡镇综合考核和领导班子综合考评体系,全面广泛听取企业、群众意见建议,积极推行第三方评估机制,强化考核评价结果运用。

  (二十六)加强营商环境监督检查。各乡镇、XX级部门要加大营商环境监督检查力度,XXXX等部门要予以配合,形成监督合力。建立健全营商环境监督体系及工作机制。依托“XXXXX”热线电话和“一部手机办事通”平台,整合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坚决纠正或者限期改正损害营商环境各类问题。

  (二十七)严肃查处损害营商环境行为。对损害营商环境的违法违规违纪问题“零容忍”,依法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强化责任追究,对营商环境

  —9—

  考核评价不达标、营商环境恶劣且长期得不到改善、发生严重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件的乡镇和部门,要约谈其主要负责人,并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主要负责人要向XX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承诺整改措施和期限,必要时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

  (二十八)强化政策宣传解读和舆论引导。各乡镇、XX级各部门要采取在XX门户网站开设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宣传解读专栏等形式,对已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及时跟进解读,并向企业精准推送各类优惠政策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树立优秀企业典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利企便民的创新典型做法,借鉴吸收有益经验,推动形成竞相优化营商环境的良好局面。

  —10—

推荐访问: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优化 环境 工作实施方案

版权所有:小联文秘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小联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小联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皖ICP备180254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