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联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在互联网 时代,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3篇

在互联网 时代,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3篇

时间:2023-04-29 16:50:04 公文范文 浏览量:

篇一:在互联网 时代,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教育”与“教育信息化2.0”的关系

  (一)“互联网+教育”

  不同研究者从不同侧面提出了“互联网+教育”的定义和特征。陈丽认为,“互联网+教育”特指运用云计算、学习分析、物联网、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新技术,跨越学校和班级的界限,面向学习者个体,提供优质、灵活、个性化教育的新型服务模式。余胜泉等认为,“互联网+教育”既可以实现传统教育所关注的规模,又可以实现优质教育所关注的个性化;既能够实现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公平,又能够实现跟每个人能力相匹配的高质量的服务。

  笔者认为,“互联网+教育”是为满足新时代对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教育事业深度融合,面向学与教主体,重构教育教学体系、教育治理格局和教育服务模式,形成以互联网理论与技术支撑的全新教育形态。

  (二)教育信息化2.0党的十九大提出“办好网络教育”,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入了全新的2.0时代。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信息化将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走在世界前列。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三)教育信息化2.0视域下的“互联网+教育”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教育系统各要素各环节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和谐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阶段,在教育信息化1.0基本解决了数字化问题之后,教育信息化2.0将重点探索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因此,“互联网+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等均是教育信息化2.0的不同

  表现形态。

  教育信息化2.0时代,“互联网+”与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融合将深刻影响着教育系统中的各个核心要素,能够有效提升教育系统效率、着力变革教育组织方式,将成为解决教育领域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力量。“互联网+教育”应当重点关注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质变,注重创新引领、生态变革。

篇二:在互联网 时代,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

  

  如何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

  浦东模范中学

  陈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乃至人们的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这不仅形成了对教育的严峻挑战,同时也为

  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在现代教育改革中,世界各国都在加快

  教育现代化的步伐,世界教育的基本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以计算机技术和

  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模式等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信息化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展和创新。

  首先,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教育信息化是现代创新教育所必须的。一、教

  育信息化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电子化课程知识更

  新快,相较而言书本上面有的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

  不仅如此网络信息化在资源

  交流、资源共享、教学反思方面的优势也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二、教育信息化有

  助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自主学习是二期课改中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之一。

  所谓自主就是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独立性——在学习

  的内容上、时间上、进度上,更多地给与学生自主支配的机会,给学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和自主承担的机会。过去的课堂是老师控制学生学什么,什么时间学,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过度控制压抑了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过程中的美好体

  验。而利用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信息化教学,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互动的、自主的学习环境和工具,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极大地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为他们提供可以自主探索、尝试和协作学习创造了条

  件。三、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加深课堂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

  模拟大量的现实情境,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使学生获得与社会较为接近的体验,激发学生对生活、学习的兴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然而,目前中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困难重重:

  1.我国当前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极

  不平衡,程度也不高。

  教育信息化的不平衡表现为经济落后地区和先进地区的硬

  件、软件以及网络设施等建设存在较大差距。

  一般乡镇中学基本上每个学校只有

  一个微机室,30—40台微机,只有一个老师负责全校的信息技术课。一周要上

  30多节课。这样的情况再结合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这个因素,使得老师根本没有

  时间去充电来更新、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当然,问题还有很多。因此,大力发

  展教育信息化,必须推进

  普遍服务,解决好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程度不高等

  严重的问题。所以,在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中,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任重而

  道远。

  一、加强信息化教育,首先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近年来,在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我国教育信息化已经开始进入全面普及的高

  速发展期。然而如何拉动需求、如何增加投入、地区发展平衡之与否等仍然是发

  展的关键,政府必须在解决这一关键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

  (1)建立促进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的良好机制,这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也已被国外一些成功经验所验证的。

  美国在当年发展第二代互联网时,提出用政府的5亿美元调动企业广泛参与

  的500亿美元,新加坡在实施教育信息化发展纲要第一个五年期间,准备投入

  2亿新元,由于政府鼓励企业参与,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政府实际开支还不

  到

  1亿新元。良好的企业参与机制必须是以公开、公平、择优为原则建立起来的。

  它反对任何形式垄断,特别是带有权力背景的垄断和不公平竞争。

  政府通过政策

  鼓励、委托权威性中介机构进行技术鉴别和公共信息服务等措施,形成全社会推

  进信息化的观念和机制环境。

  这将有利于在资金十分短缺的条件下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更有利于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2)要加大对农村、偏远地区的教育信息化的投入

  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一直是教育的薄弱环节。

  一些地方政府对加强教育

  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认识、对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致使有的地区

  多年来在学校教育信息化上没有投入,造成城镇与农村相比差距较大,导致农村

  中小学计算机教室建设档次低、不规范、不统一。

  同时农村信息技术教育教师不

  足且素质偏低,业务能力达不到要求。

  而且部分农村地区还出现了

  “重建设轻使

  用,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资源白白浪费。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乏力,缺乏整

  合和网络支持。

  这些问题和困难致使农村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滞后,城乡间教

  育水平逐渐拉大。所以,政府对不发达的农村、偏远地区应给予更大的支持。以

  缩小教育信息化的差距。

  (3)政府要借鉴国际上许多好的经验,制定并实施能促进教育信息化的方案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政府可以借鉴国际上许多经验和教训。美国在教育信息

  化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克林顿总统自

  1992年上任后,一直十分重视发展信

  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他说:

  “为了将信息时代的威力带进我们的全部学校,要求

  到

  2000年使

  每间教室和图书馆连通国际互联网(Internet);确保每一儿童能够

  用上现代多媒体计算机;

  给所有教师以培训,要求他们能够像使用黑板那样自如

  地使用计算机;

  并且增加高质量教育内容的享用。

  ”在

  1996年1月所作的国情咨

  文中,他又把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迎接信息社会对于教育挑

  战的重要措施之一。

  美国政府组织了几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例

  如由教育部发起的“明星学校”计划(1988-97年)使

  6000多所学校连通信息

  高速公路,并开发了

  30多门完整的信息化课程;由美国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全

  国学校网络试点项目”(NSNT)涉及

  153所学校和

  95个其它组织,联合进行多方

  面的教育改革试验。

  韩国的教育信息化始于

  20世纪

  80年代末。进入

  90年代,韩国确立了“国

  家信息化促进基本计划”,以此为契机,其教育信息化的开展更加具体化和系统

  化。到

  2000年末,韩国已完成了对所有中小学计算机的普及、因特网的链接等

  物质硬件设施建设以及教师培训等第一阶段的“教育信息化综合计划”。韩国的教育信息化,包括以提高国民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为基础,完善教育信息化的法

  律与制度,教师信息化进修,开发培养计算机软、硬件专业人才,促进教育环境

  的信息化。

  这一过程可分为中小学教育的信息化、大学教育的信息化和教育行政

  的信息化

  3个方面。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开放式教育并建立适应终身学习的教育

  体制,培养适应知识信息社会的创造性人才。

  外国教育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但在教育信息化方面还要不断去创

  新,找到适合我们特点的有效途径。

  二、加强信息化教育,要更新学校领导观念。

  要推进教育信息化,学校领导必须了解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同时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工具,优化,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最大化地体现教育信息化的优势。

  学校领导不仅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更要将这

  种理念付诸实施,出台相应的政策策略,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在教育信息化进

  程中学校要有意识的建设数字化校园、开发学校网站,更要积累了大量的校本资

  源,加强教学研究,促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加强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

  养,不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要从观念上强化创新,打破思想观念上的思维定势

  和某种框框,不断吸纳和强化与社会变革相适应的新观念,顺应时代潮流,总领

  全局,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三、加强信息化教育,要注重教师的培训。

  教育信息化是基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这就决定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

  平与素养将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程度。

  因此,必须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

  与信息技术的培训,营造一种信息化的工作环境,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

  和日常办公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落实

  到教学环节的关键,虽然许多学校已经配置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室,机

  房、语音室以及功能齐全的校园网等等,但是利用这些条件的教师还很少,设备

  闲置现象比较严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虽然很多教师都曾经学习过教育技术知

  识,但是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现代教学媒体的教师很少,绝大多数教师并不是经常

  使用教学媒体,还有些教师几乎甚至不使用教学媒体,许多教师只有在上公开课

  的时候会用,而且大部分都要在专业技术教师的指导下才可完成,所以,加强师

  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水平也是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的又一关

  键。

  (1)

  加强现代教育理念培训,更新观念。

  许多老师有个错误的观点,一提到教育信息化,很多教师认为这是信息技术

  教师的事情,以为就是上几节信息技术课或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几节课就体现

  出教育信息化了。

  持有这种肤浅的观念的在教师当中特别是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

  的地区学校的教师当中大有人在。

  是没有意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的重要性的表现。所以,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显得尤为重要,“思想决定

  行动”,有了正确的理念,才能更好的去实践。

  (2)

  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

  加强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技能的培训,要从内容、方法、培训形式等多方面着

  手,要以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础理论与多媒体课

  件的制作与使用,计算机网络应用等模块为主,注重教师的能力培训。首先,现

  代信息技术培训内容要具有先进性,适用性。现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开发升级

  快,所以培训要具有先进性;

  而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不同的培训阶段来选择培

  训内容的深度、广度,就会达到较好的培训效果。例如,针对老师的水平情况分

  层培训,针对不同学科培训不同的软件使用。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首先应培

  训那些具备较高信息水平且具有创新精神的骨干教师,这些人往往既有教学经验

  又有较强的教学设计能力,他们接受培训之后很快就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学科教

  学中去。在教学中起到示范作

  用。

  其次应对一般教师进行信息技术的普及性培训,使他们能够树立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的观念,从而具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

  教学进行整合的能力。

  (3)巩固培训成果,多实践多反思。

  经过一个时期的信息技术培训,是不是所有的培训者都能做到即时可用呢?

  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所以经过培训的教师,若要巩固成果,就一定要注意培

  训后的实践反思,很多教师经过培训后由于不能再继续学习,很快便忘记了,学

  校应为这些教师提供便利条件。

  如随时可到机房进行训练或与教师合资为教师提

  供笔记本电脑,让这些教师能将学习过的内容真正应用到教学之中,用到实处,那么,这些教师不用任何人指导,独立完成设计案例,从网上下载有关的教育教

  学资料等技能。

  从另一个角度讲,这样也减轻了学校信息技术教师或专业教师的负担。

  四、加强信息化教育,要切实落实信息技术教育课程。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中小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

  容。但是,不可否认,至今仍有不少学校并没有深刻认识信息技术课的重要作用,而是将信息技术课当成工具课,从而使信息技术课在学校课程中处于一种

  “说起

  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尴尬地位。为此,在发展学校信息化体系

  时,要特别注意开足并上好信息技术必修课。开足,就是要求从校长到教师、学

  生,都要有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正确认识,要把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作为

  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技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使信息技术课教学课时

  不减,内容不减;上好,就是要求学校要进一步明确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执

  行信息技术课的课程标准,改进信息技术课的评价方法,并通过教学检查手段,强化信息技术课的监督调控,从而使信息技术课教学有本可依,有章可循,能取

  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主动性,学校还可以借

  助“科技文化艺术节”、“信息学奥赛”、“数学建模”等载体,鼓励学生把信息技

  术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从而“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的吸引力。

  五、加强信息化教育,要运用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

  在现实生活中,虽然教育的信息化早在教育界乃至整个世界引起了轩然大

  波,多数教师也已在这其中产生了危机感,但是,仍有部分教师还抱着教师职业

  “铁饭碗”的态度,对现代的教育理念置之罔闻,对现代信息技术更是不屑一顾。

  那么,运用考核机制,加强教师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的作用是很必要的。

  如采用将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频率以

  及学生的评价等方面与教师

  的晋升,职称,聘用工作挂钩,针对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现代信息技术

  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级别奖给予一定的奖励等多种激励机制,来调动教师的学习

  积极性。

  六、加强信息化教育,要要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信息化教育一方面为学生接受信息、拓宽眼界、获取知识、表现个性、互相

  交流等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这对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无疑是非常

  有利的;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文化的多维性,中学生的生理与心理不成熟,故学生

  “触网”之后频频出现了道德偏斜与行为异化甚至违法乱纪等负面影响。

  据江苏

  网报道:江苏省中学生心理信息采集与分析中心近期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学

  生上网比例初中生已达

  39.3%、高中生达

  49.9%,其中近一成中学生浏览过成人

  网站。中学生在网上主要干什么?调查显示,大约只有

  29.7%的人上网主要是学

  习,23.3%的人主要是在打游戏,46.03%的人主要是在与网友聊天。在上网的人

  中,8.75%的学生明确回答“不止一次”浏览过未成年人不宜的网站。有

  57.78%的中学生结交网络朋友,并有

  14.3%的初中生、16.47%的高中生与网友见过面。

  令人担忧的是,有

  6.39%的学生每周上网都在

  10个小时以上,更有

  3.62%的学生

  在

  15个小时以上。这部分学生应该说“上网成瘾”了。而网络色情一直也是互

  联网上危害年轻人健康成长的“洪水猛兽”,近期在网络聊天中出现了“裸聊”现象。很多家长一提到网络,恨得咬牙切齿。调查显示,有

  13%的家长对孩子上

  网“坚决反对,发现了就训斥”,43.9%的家长则是采取严格

  “控制时间”的办法。

  这些调查、案例等不能不引起全社会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警惕与深思。

  因而

  采用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引导学生走上健康的轨道就变得非常迫切了。

  所以在

  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要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重视在网络环境下对师生的道

  德教育和法律教育,加强学校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学校网

  络与信息的安全管理。

  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不是一个短期的工程,也不是个别领导或教师个人

  的事情,它需要社会、政府及全体教师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具有现代教育信息化

  的氛围,并在其中互帮互学、资源共享、交流反思,不断地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体验终生学习的价值,并努力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推动信息

  化建设的进程,使教育信息化快速走向应用创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

  祝智庭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与特征》

  [2]

  李建军

  《对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的若干思考》

  《中国电化教育》

  2003.11[3]

  孙

  祯

  祥

  《学

  校

  教

  育

  技

  术

  管

  理

  者

  的责

  任

  与

  素

  质

  》

  《现代教育技

  术》

  2005年第

  4期

  2005-11-1

篇三:在互联网 时代,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

  

  K1+478~K1+5888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1部分??

  “互联网+”时代对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求

  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的能力,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为目的,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新型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环境下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能力。

  (一)“互联网+”要求更新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容

  “互联网+”把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融于一体,把优质的海量教学资源与线上线下学习活动聚合起来,不断催生新的教育形态,教学环境的革新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模式”“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综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探索未来教育教学新模式”。在此,国务院明确要求教师不仅能在新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而且要能够利用新技术开展教学创新。

  另外,以培养“具有学习掌握技术的兴趣和意愿”、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要求教师做好技术运用的表率,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践创新的能力。可见,要让中小学教师肩负起运用技术创新育人的新使命,必须不断更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容。

  (二)“互联网+”要求更新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评估的标准

  由于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内容具有不断更新的动态性特点,许多国家政府和专业机构,不仅研制和颁布了有关标准指导和规范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标准》、韩国的《教师ICT应用能力标准》等,并且还根据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变革,不断修改完善甚至颁布新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例如美国政府不仅发布了《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更新版(2008),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还颁布了《AECT标准(2012版)》,对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1页脚内容?

  K1+478~K1+5888段左侧片石混凝土挡土墙第1部分?

  中国政府一直很重视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中央政府多次要求“要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提高教学效果”。教育部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4)十年后,为了应对“互联网+”对教师能力的新挑战,又启动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制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2014),要求从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评估与诊断以及学习与发展等五个方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三)“互联网+”要求革新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方式

  面对我国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师资水平不均衡的现状,要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对身处不同地域、专业背景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千差万别的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有效开展全员培训,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难以满足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不同需要,必须寻求新的能力发展方式。

  “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人们学习提供了云端一体化的智能学习环境、互联互通的优质教育资源云服务,丰富多元的网络学习空间和即时便捷的泛在学习环境。“互联网+”对教育的变革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带来的新手段,不仅使中小学教师将云教育资源的应用与专业能力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二者的互促互动中创新学习方式,而且为每位教师获得适切的个性化培训和学习提供了新途径。

  然而,如同“信息化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力度有待加大”的信息化教育现状下,不仅许多身处智慧教室的教师,依然使用陈旧的方法和手段教学,许多培训机构也仍在用过时的手段培训教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首先要正视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面临的问题,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十你若真见过那些强者打拼的样子,就一定会明白,那些人之所以能达到别人到不了的高度,全是因为他们吃过许多别人吃不了的苦。这世上从来就没有横空出世的运气,只有不为人知的努力。

  2页脚内容?

推荐访问:通过教育信息化建设 互联网 信息化建设 时代

版权所有:小联文秘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小联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小联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皖ICP备180254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