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联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和对策的研究8篇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和对策的研究8篇

时间:2023-04-29 17:15:02 公文范文 浏览量:

篇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和对策的研究

  

  探究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分析和对策

  其中在对湖北、河南两省的在职幼儿老师进行的心理健康评定中,发觉有20.8%的幼儿老师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在人际交往和心情状态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在江西省的11个地市中进行的心理健康症状的自评中,就发觉了有轻度症状反应的人占了总人数的24.2%,中度症状的人数占了11.2%,症状反应偏重的人数占3.6%,反应症状严峻的人数占1.8%。以上数据,应当引起对幼儿老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

  许多人都认为幼儿老师不是应当活泼、开朗、布满童心的吗?怎么会有严峻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我认为主要可以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这两方面来查找缘由。

  一、外部因素:

  1、来自社会的压力。

  尊师重教在我国已被提倡多年,老师在社会已有肯定的地位,但社会对幼儿老师的定位却难以令人接受,家长和社会对幼儿老师的普遍熟悉就是每天哄哄孩子,和孩子玩玩嬉戏,让孩子好好吃饭,关心孩子穿好衣服,不要让孩子出事就好了。许多人提起幼儿老师,就会觉得这是个既简洁又轻松的职业,不怎么重要;而有子女正在接受幼儿教育的家长,又会对老师提出许多过高的要求,既盼望老师像高级保姆一样,又盼望老师像个教育专家。他们都没能真正了解幼儿老师的作用,忽视了现代幼儿老师的独特性、重要性、多样性。

  2、工作的负荷重。

  幼儿老师工作是特别辛苦的。首先:1、班级人数多,《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小班每班人数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但据调查发觉,目前大部分幼儿班级有超标现象,如今在幼儿园里,中班普遍有30多个幼儿,大班则40多人,有的地方幼儿园人数则还要多,这样班级人数过多,必定增加老师的工作量。2、案头工作多,幼儿园除了要开展园本课程的讨论,要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外,还有一大堆的任务:课件制作、技能竞赛、教育笔记、幼儿成长档案、家园联系册、写各种反思、写论文等等,案头工作挤占了老师很多休息时间,这是导致老师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的直接缘由。3、教育对象是3到6岁的幼儿,此时幼儿年纪较小,不少地方不能自理,又对于许多事情、问题似懂非懂,奇怪

  心重。这么一来,老师所承受的负担就特别重了,小到吃饭、睡觉、上厕所……,大到户外活动、出门游玩等到处都布满担心全的因素,老师一旦没留意就可能消失问题,这给老师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3、特别的环境,特殊的人际交往。

  幼儿园是一个特别的工作环境,其主要组成的人员是女性老师。女性工作往往很细心,对待小孩子会有一种天生的耐烦和责任感,但是女性往往喜爱攀比,争强好胜之心比较强,而在竞争过程中,女性表现往往又是含蓄的,不擅长表达,因此大家互相间往往简单产生猜疑、嫉妒的心理,这无形中又加重了幼儿老师的心理压力。

  4、不完善的老师评价。

  每个学期都会有评优、评先进、考评的事情,幼儿老师往往都

  是独门独户的工作,最了解她们的唯恐只有幼儿了,然而参加评比的却是在工作方面互相了解不多的同事,同事评比的时候往往凭的是人情、关系,因此许多时候是不公正的,一些踏踏实实工作的老师并不肯定能得到应有的荣誉。尤其是年终的末尾评比制,就算大家工作都不错,还是要有一个末尾进行流淌,实在是一个不公正的对待,忽视了大家的辛勤劳动。

  5、劳动酬劳低。

  幼儿老师的工资普遍不高,而老师们经常感到自己极度付出却收获甚微,同时又要支出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这使得老师心理感到不满。

  二、内部因素:

  1、自身的心理素养和心理压力。

  测查中说明,“焦虑”、“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是普遍存在于该省幼儿老师中的主要心理问题。同时,老师抗教育焦虑的力量普遍较差,遇事简单紧急、神经过敏,产生恐惊心理。在行为上,表现出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墨守成规和苛求自己等特点。

  幼儿老师的社会角色比较多,一方面是老师,一方面又是一个妻子、母亲、女儿,两者之间的冲突较难处理,极易产生过多的忧虑和自责,这一切使得幼儿老师的心理压力剧增。

  2、身体压力。

  由于工作的压力太大,很多幼儿老师身体状况不良,声带疾病

  在幼儿老师中特别普遍,在长时间的工作中,老师的声带得不到休息,声带的负担越来越重,许多才30岁的老师,有的甚至30不到嗓子就变得嘶哑了。与此同时,不少幼儿老师还有听力障碍,由于幼儿园里孩子的喧哗声极大,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发生听力障碍是在所难免的。这些身体上的疾病给幼儿老师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三、幼儿老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外部环境:

  首先全社会都要为幼儿老师营造重视幼儿老师工作、支持幼儿老师职业的社会气氛。全社会通过宣扬、制定政策等措施,让全部人来了解、接触幼儿教育工作,知道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冗杂性,为幼儿老师制造一个理解、融洽、温馨、主动进取的工作环境,提高幼儿老师的地位,减轻他们过重的`心理负荷。依据调查,影响幼儿老师心理健康的第一位因素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因此,全社会都要树立“尊师重教”的良好气氛,不断提高幼儿老师的社会地位,敬重幼儿老师的劳动,理解他们的苦衷,提高待遇和福利,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各种困惑。

  其次,幼儿园要为老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关心老师确定自己的目标,供应老师学习深造的机会,建设民主、公平的幼儿园精神环境。作为领导,要擅长看到每位老师的亮点,擅长和每位老师沟通,鼓舞每位老师进行创新,给每位老师适当的嘉奖,充分发挥老师的潜力,并妥当解决老师间的冲突。

  不管是政府还是幼儿园,都应当努力建立“老师心理健康询问

  室”,定期为老师举办各种关于心理的讲座,让幼儿老师有倾诉、发泄的场所,并能得到适时的指导,关心老师健全心理。

  同时,健全考核制度。幼儿园应抽出一段时间,让老师相互观看、了解其他老师的工作状况。并发放家长问卷,让家长无记名的为老师打分。在考评时,让每个人参与〔在编老师、自聘老师、保育员阿姨〕,而每个人的配班老师和同班的保育员打的分数在总分中占较高的比例。在全园合格的基础上,取消末尾流淌制,对于最终两名老师,要对其问题进行分析,让老师更好的提高自己工作力量。

  2、老师的心理保健:

  一要喜爱自己的职业。调查发觉,喜爱幼教工作的老师百分之百的都认为自己能胜任幼儿工作的,而对幼教工作缺乏热忱的老师中有33%的人觉得工作有点力不从心,有11.5%的人觉得工作很吃力。幼儿老师应当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正确、理性的熟悉,知道幼儿教育这个事业是重要、长远的,不要局限于目前的环境,老师应当保持一份欢乐的心情去面对这份工作。

  二要转变工作方法

  。由于幼儿老师时时面临教育对象、内容和情境的差异和改变,所以我们可以把幼教工作当作一项制造性的工作来做,也只有把幼教工作当作制造性的工作来做,这项工作才会有吸引力,才会布满乐趣;相反,把日复一日的幼教工作当作单调不变的、机械的重复,一个教案十几年、几十年不变,这当然会使工作变得乏味而无生气。

  整合、简化案头工作。幼儿园老师有很多案头工作,其实有些

  案头工作可以整合和简化,比方教学反思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区域观看与个案观看记录相结合,教养笔记、教学反思等与自己讨论的课题相结合等,这样既可以削减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也可以提高工作实效

  另外,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努力形成自己的职业特长。在调查中发觉,那些对工作总是布满热忱,并有剧烈的职业骄傲感的幼儿老师,有75.3%是由于她们在幼儿教育工作方面有自己的特长,比方有些老师在语言、计算、美术、音乐等教学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长;有些老师则在幼儿教育讨论方面有自己的特长,论文常常在园、市、省里获奖,并且时不时还有论文发表在报刊杂志上。这些老师在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职业特长,在园里园外就有了不行替代的位置,所以工作的骄傲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只有形成了职业特长,才会在竞争的找到自己的位置,工作起来才会有成就感、优越感;也只有这样,工作中的“苦”才会真正变成乐,工作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三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努力为自己的工作制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一些调查说明,有13.8%的幼儿老师不喜爱幼儿教工作是由于工作单位里人际关系不如意,而喜爱幼教工作的老师中则有64.7%不情愿离开幼教工作岗位是由于舍不得单位的那种融洽的人缘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做好工作,喜爱工作,以及对我们的心理健康都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主动意义的,而良好人际关系的开创还得靠自己去开创,比方多和同事、领导沟通沟通,多关心别人,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多些宽容,多些接纳等等。

  四要学会宣泄自己的负性心情。心中有积郁,要学会宣泄,准时适度的宣泄会使得我们的日子变得轻松些。跑步游泳、写作阅读、唱歌跳舞、逛街购物……当你不舒适的时候,这些都是很好的宣泄方法。极度哀痛时,不妨大哭一场,这更是有益身心。

  总而言之,让大家一起共享欢乐与忧愁,把不好的心情转换为欢乐,这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主要

篇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和对策的研究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

  2023-11-06作者:佚名

  来源:来自网络

  入论坛

  进

  导读:从总体上来看,对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并不多,其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还处在探索的初期阶段,没有形成一种比较完善的理论模式和操作模型。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有的研究只是对测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有的研究仅仅探讨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很少有人进行综合、立体化的研究。

  当前,有关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是研究呈现出“两很少,中间多”的特点,焦点是中小学教师,而对幼儿园教师和大学教师却关注甚少。事实上,幼儿园教师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力军,其心理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质量。由于幼儿期是儿童人格形成的萌芽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很不成熟,自我辨别和自我控制能力较低,但是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倾向于把教师作为自己的楷模,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当引起人们的充足关注。

  一、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

  (一)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决定科研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国内外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重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研究范式。研究范式重要有两种:大样本研究范式和小样本研究范式。大样本研究范式以随机化程序选择大量被试,对他们进行较少量的心理学测试,从而测验与分析有关的心理特性与发展过程。小样本研究范式对少量的被试进行大量的心理学测试,能对被试的心理活动展开有效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时,大多采用大样本研究范式,而很少采用小样本研究范式。(2)测量工具。研究者通常采用与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相关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这类量表通常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健康负向指标为主的量表,另一种是以健康正向指标为主的量表。前者重要有症状自评量表

  (SCL-90)、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状态一特质焦急问卷(STAI)、Maslach职业倦怠问卷(MBI)、一般健康问卷(GHQ)等;后者重要有主观幸福感量表(SWS)、生活满意度问卷(LSS)等。国内学者在研究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时,通常会对国外的这些量表进行修订。(3)指导研究的方法论。最常见的方法论有两种,一种是静态的、横向的研究,另一种是动态的、纵向的研究。研究者在研究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时,重要以前者为主,很少有人采用动态的、纵向的研究方法。(4)研究视角。国内学者重要从评估的角度去考察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且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研究,进而找出适合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比较有特色的研究方法。国外学者的研究相对比较进一步,他们不仅重视用问卷调查、实验等实证的研究方法,并且开始重视日记分析、访谈等质的研究方法,并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

  (二)幼儿园教师心理问题的重要表现

  研究表白,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不同限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重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症状。长期的心理困扰会使幼儿园教师产生一些生理上的疾患,常见的有厌食、失眠、头痛、恶心、心律失常等。(2)职业行为异常。心理问题总会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有些幼儿园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即存在职业行为异常现象,例如,随意应付自己的工作,对儿童无端责罚、恐吓等。彭驾骅将教师的不良职业行为概括为怨职型、自我型、异常型、暴戾型、不良型五种类型。(3)不良人格。幼儿园教师常见的不良人格重要有抑郁、焦急、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逼迫、躯体化、恐怖等。(4)心理压力。Kelly和Berthesen(1995)对8位澳大利亚昆士兰公立幼儿园女教师进行了相关研究,通过对她们的日记、图表和反馈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幼儿园教师在很多方面存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认为这些压力重要来自时间的压力、满足儿童的需要、应对教学之外的任务、维持初期儿童教育的哲理与实践、不断满足个人的需要、儿童家长的问题、人际关系的解决以及对初期儿童教育的态度和感知等。许多幼儿园教师由于心理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的缓解而形成心理疾病。(5)工作倦怠。Maslach和Jackson(1981)认为,工作倦怠是在以助人为对象的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自我成就感减少的症状。研究发现,倦怠不仅会给人们导致情感耗竭、去人性化

  和自我成就感减少等负面心理影响,并且容易产生睡眠干扰、周期性头痛和肠胃不适等疾病。因此,幼儿园教师长期处在工作倦怠状态,会给自身心理健康带来极大危害。(6)人际障碍。幼儿园教师的人际关系重要有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教师与同事的关系、教师与园领导的关系等。一些幼儿园教师由于对上述关系解决不妥,导致了人际关系上的障碍。Katz认为在幼儿园教师的人际关系中,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导致幼儿园教师人际关系障碍的最重要因素,由于双方在价值观、教育观、行为参考基准和隐私权的维护等方面存在很大分歧。此外,幼儿园教师经常会碰到儿童家长的一些非理性规定,如将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教师,这会给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关系蒙上阴影。

  (三)影响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影响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个人素质。每个人的心理、身体素质以及业务素质都有差异。一些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较低,这会对其心理健康导致很大影响。(2)工作角色。与其他职业相比,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比较多元化,他们通常集幼儿园老师、临时父母、保姆、哥哥、姐姐、玩伴等于一身,甚至是清洁工、联络员等,他们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随时变换角色,很容易产生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这不仅会使幼儿园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并且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方面。(3)幼儿因素。儿童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周边的事物,其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不利于幼儿园教师安排课程。此外,儿童的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幼儿园教师总是要紧张其安全和健康,这会给幼儿园教师带来不同限度的焦急。(4)幼儿园因素。幼儿园教师有很多与教学无关的工作,教学工作也经常被一些无关的事情干扰。此外,课程一般由幼儿园管理者制定,幼儿园教师只负责执行,因此他们很少有教学的自主权,这不利于设计适合幼儿的课程,也增长了幼儿园教师的承担。(5)自我期许。自我期许总是美好的,但是自我期许过高,与现实存在落差时,会导致心理不快乐,甚至痛苦。(6)社会盼望。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寄予很高的盼望,对幼儿园教师更是如此。这使幼儿园教师负载了更多的精神压力。(7)人际关系。幼儿园教师要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他们除了天天要解决与园内同事和领导的关系,还要学会解决与幼儿家长的关系以及

  其他社会关系。(8)时间压力。幼儿的年龄和身体特性决定了幼儿园教师必须花大量的时间照料幼儿。台湾学者孙立葳研究发现,很多幼儿园教师天天的工作时间在10个小时左右,他们经常由于休息时间很少而身心疲倦。”此外,幼儿园教师也需要照顾自己的家人,有时还要抽时间进修,搞好自己的专业发展。(9)兼任行政工作。Borg和Riding(1993)的研究表白,行政工作人员普遍会感受到工作压力,幼儿教育自身就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作,假如幼儿园教师兼任行政工作,从长远来看,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教育质量,并且会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10)待遇。一方面是物质待遇,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相称繁重,但其工资却很微薄,付出和收入不成比例;另一方面是精神待遇,很少有人把幼儿园教师看作是一个“专门化的职业”,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经常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四)促进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

  在分析和总结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可以将促进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从国家的层面上看,国家要完善幼儿园教师制度,维护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增长教育投入,改善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工资待遇;做好教师职前和职后教育,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2)从社会的层面上看,应当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对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对其职业给予充足的认可和尊重,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增强其职业自豪感,并为他们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从学校的层面上看,幼儿园应当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为幼儿园教师创设公平的竞争环境,提供合理的晋升和学习机会;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使评价公平、公正、合理;多组织一些文体娱乐活动,为他们提供丰富的业余生活。此外,由于很多幼儿园教师来自幼儿师范院校,因此,幼儿师范院校应当承担起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任务,使他们掌握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以后的幼儿园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4)从个人层面上看,应树立对的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全面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具有对的的工作角色观念,克服由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带来的心理困扰;能对的地结识自我,悦纳自我;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合理地调控情感,保持健康的心态;不要对自我盼望过高,减轻自我压力;学会与人交往,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要合理分派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二、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近年来,尽管对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早逐年增多的趋势,但是这些研究还处在探索初期,存在很多问题。

  (一)研究目的很多学者研究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目的是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而不是关心幼儿园教师自身。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儿童的发展比教师的发展更重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他们的身心健康固然很重要,但是幼儿园教师也是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群体,其身心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的兴衰成败。因此,研究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不要只为了促进儿童的发展,还要考虑到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需求。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手段缺少多样性。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是心理学常用的两种研究方式,两者各有优缺陷,很多问题的进一步解决必须依靠两种研究方式的有机结合。而目前很多研究仅仅局限于对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很少有人用个案访谈等质的研究方法。(2)研究工具比较单一。很多研究者所用的量表是症状自评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以及生活满意度问卷,但是这些量表引进国内已有数年,存在着常模老化的问题。(3)没有专门测评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量表。研究者普遍应用的量表所合用的对象是普通人群,并且国内一些研究者使用的量表没有本土化,不仅存在文化差异,并且不能体现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特点。(4)把对心理问题的测量等同于对心理健康的测量。科学的心理健康测量应当既涉及心理健康悲观方面的测量,也涉及积极方面的测量。我国很多研究者却认为没有心理问题就是心理健康,显然他们对心理健康的理解缺少深度。因此,在此后的研究中,我们应当运用多样化的研究手段,采用既能体现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又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研究工具,在对心理健康进行测量时,同时顾及悲观和积极两方面的测量。

  (三)研究范围

  从总体上看,在教师心理健康的研究中,主体是中小学教师,对幼儿园教师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对幼儿园教师的研究中,又以公立幼儿园教师为主,很少有人关注私立幼儿园教师;以研究城乡幼儿园教师为主,很少有人研究农村幼儿园教师;几乎所有相关研究的关注对象都是女性幼儿园教师,而男性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此后在研究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时,应当重视幼儿园教师特别是私立幼儿园教师、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幼儿园教师以及男性幼儿园教师,由于相对而言,他们承受着更多的心理压力。

  (四)研究内容

  (1)局限于研究悲观心理。以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研究,在很大限度上关注的是悲观方面,很少有人研究积极的方面。Bradburn曾指出,一个人没有悲观情绪不一定就有积极情绪。因此,研究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既要研究其悲观的一面,也要研究其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等积极的一面。(2)国外的研究侧重个别因素,国内的研究侧重综合因素。国外学者的研究相对缺少整体性,他们只是从具体的某一个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虽然研究有一定深度,但是很少有研究者探讨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更多的是进行笼统的总体研究,而很少对某一个具体方面进行非常进一步的研究,虽然兼顾了整体性,但是缺少研究的深度。因此,在此后的研究中,国内外的两种研究模式应当有机结合,取长补短。(3)缺少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人提出有关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尽管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标准,但是假如没有基本标准作为参照,既不利于幼儿园教师全面理解心理健康,也不利于他们寻找自我心理健康塑造的方向。因此,希望有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标准的讨论,为衡量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找到相应的参照点。

  (五)研究模式

  从总体上来看,对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并不多,其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还处在探索的初期阶段,没有形成一种比较完善的理论模式和操作模型。从目前的研究来看,有的研究只是对测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有的研究仅仅探讨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很少有人进行综合、立体化的研究。因此,此后我们应当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研究理论体系,进行更系统、更进一步的研究。

  来源:《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23.1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王彦峰

篇三: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和对策的研究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许多幼儿教师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不但极大地危害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严重影响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因此,解决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刻不容缓的。本文针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改变幼儿园的管理方式,建立民主管理制度;合理安排幼儿教师的工作量,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改善她们的内心状态,舒缓工作压力,从而促进她们心理健康发展。【关键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策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幼儿教师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幼儿心理发展。从我园来看,许多教师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幼儿教师自身缺乏健康心理,何以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幼儿呢?长期过重的压力不仅会严重地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会影响教师的工作绩效,这还将对基础教育工作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作为管理者,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她们的心理特点,创设条件不断改善她们的内心状态,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对幼儿健康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自身的健康都有积极的意义,因此,增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就显得至关重要。要使幼儿教师在这些方面得到提高,首先要了解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只有掌握了这些信息,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才有了理论的依据。就我们所在幼儿园的教师进行了调查访问,得出了如下结论:(一)、有约60%的教师有良好的职业态度,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并在工作中积极努力,有上进心、有责任感,始终在教师当中起骨干作用。(二)、有约21%的教师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份内的工作,她们在工作中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属于那种“拨一下转一下”类型。(三)、还有19%的教师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职业压力症”,主要有以下五点:1,随着幼儿园对教师业务水平,职业素养各方面要求的不断提高,导致一些教师出现紧张、不安、易怒、易燥等情绪变化、进而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当中,动辄会责怪或迁怒幼儿。2,女性教师生理不顺,家庭问题等因素引起的失眠、食欲不振,导致自律神经系统失调等。

  3,教育工作的特点几乎让九成以上的教师都患上不同程度的慢性咽炎,身体的不适造成情绪的忧郁。4,容易神经过敏,对教学活动产生厌倦感、无力感或无何奈何感,当一个人时易多愁善感,身心失调。5,在教育活动中反应迟钝、回避责任,对幼儿冷漠,自我中心主义强烈。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看出,幼儿教师的心理并不像大家所想象的那么健康,幼儿教师整天与孩子们打交道,活泼开朗、无忧无虑的,也并未因其职业的神圣性、特殊性,而比其他行业的人心理更健康,相反,其心理健康问题反而日益增多,越来越复杂,同时,因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幼儿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更值得引起大家的关注。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造成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就以上存在的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而言,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来自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和方式1.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带来的问题。在现行的幼儿园管理体制中,管理者与教师之间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教师丧失了自我思考、自我决策的能力,更无法创新;幼儿园的上层管理者始终扮演命令、指挥、督促的角色,作

  为被管理的教师始终处于听命、遵从、受督察的地位。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缺少应有的沟通交流,管理者对教师漠不关心。就我们所在幼儿园调查结果来看,有性化的管理,有65.4%教师选择人31.2%的教师认为必须人性化与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起来管理,反映了教师们对人性化管理的渴望。2.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的弊端。教师评价制度,根据其目的可分为两种: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和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等决定。这种教师评价制度势必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很难使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工作。但我园目前仍然沿用这种教师评价制度。现行的教师评价制度使教师担心和惧怕不再被领导、同事、幼儿家长信任;担心评价结果成为转岗、解聘等依据;惧怕被人歧视或者误解。这种评价不仅否定了一部分教师的劳动,并且增加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二)超负荷的工作量1、班级人数多,《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小班每班人数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但据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幼儿班级有超标现象,现在在幼儿园里,中班普遍有30多个幼儿,大班则40多人,有的地方幼儿园人数则还要多,这样班级人数过多,必然增加教师的工作量。

  2、案头工作多,幼儿园除了要开展园本课程的研究,要开展有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外,还有一大堆的任务:课件制作、技能比赛、教育笔记、幼儿成长档案、家园联系册、写各种反思、写论文等等,案头工作挤占了教师许多休息时间,这是导致教师工作时间长,工作负担重的直接原因。3、保育任务重,教育对象是3到6岁的幼儿,此时幼儿年纪较小,不少地方不能自理,又对于很多事情、问题似懂非懂,好奇心重。这么一来,教师所承受的负担就非常重了,小到吃饭、睡觉、上厕所,,,大到户外活动、出门游玩等处处都充满不安全的因素,教师一旦没注意就可能出现问题,这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三)过重的压力1.社会压力:这压力源自教师的社会地位。尊师重教已被提倡多年,但社会文化对幼儿教师的定位却难以令人喝彩,提起幼儿教师很多人会产生一种“既简单又轻松”的感觉;我们幼儿园的家长,平时对教师提出很多过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我们幼儿园的各种开放、考评、验收、创建以及各个部门的检查等经常使教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因为这一系列的考核、活动与检查将与教师的前途与待遇相联系,,目前我们幼儿园又要面临改制,使得很多教师不适应,整天忧心重重。这一系列的矛盾使得我园有些教师的自尊受到极大的伤害,从而导致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

  2,身体压力:由于工作的压力太大,许多幼儿教师身体状况不良,声带疾病在幼儿教师中非常普遍,在长时间的工作中,教师的声带得不到休息,声带的负担越来越重,很多才30岁的教师,有的甚至30不到嗓子就变得嘶哑了。与此同时,不少幼儿教师还有听力障碍,因为幼儿园里孩子的喧哗声极大,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发生听力障碍是在所难免的。这些身体上的疾病给幼儿教师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3.心理压力:测查中表明,“焦虑”、“偏执”、是普遍存在于幼儿教师中的主要心理问题。同时,教师抗教育焦虑的能力普遍较差,遇事容易紧张、神经过敏,产生恐惧心理。在行为上,表现出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墨守成规和苛求自己等特点。幼儿教师的社会角色比较多,一方面是教师,一方面又是一个妻子、母亲、女儿,两者之间的冲突较难处理,极易产生过多的忧虑和自责,这一切使得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剧增。三.解决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幼儿园教师是幼教事业的耕耘者,是幼儿园各项工作的主力,平时不仅要接受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处理接连不断的突发事件,还要做大量的案头工作,接受上级部门的验收检查,领导的随堂监督,加上同事同行之间的激励竞争,心

  理压力确实很大。那么如何解决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下面就几个方面来谈谈体会:(一)改变幼儿园的管理方式,建立民主管理制度作为管理者,关注幼儿教师的喜怒哀乐,了解她们的所思所想,理解她们,帮助她们,不仅是管理者的职责,是管理者一贯所倡导的“人文关怀”精神的具体体现,而且也是帮助管理者自己,正是管理中的不切实际、形式主义、专制,导致和加剧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作为管理者,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科学知识与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把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建设民主、平等、尊重的幼儿园精神环境,进行科学、民主的管理。1.情感管理。管理者与幼儿园教师之间建立一种积极、健康的情感关系来使教师心甘情愿努力工作。人不只是一个理性的动物,还是一个有情感的动物。在工作中,积极健康的情感关系不仅不会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展,相反处理好了还会对管理有积极的促进的作用。作为管理者,必须时时刻刻关心自己的教师,必须时时刻刻地与教师进行情感交流。2.赏识管理。通过管理者对教师优点、成绩长处的赏识来激励教师努力工作,每个教师有优点,也有缺点,而且优点与缺点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如果优点得到了张扬,那么缺点就会减少,每个教师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

  都希望被尊重、被赏识,作为管理者要善于发现每个教师的闪光点,善于调动每个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评价管理。管理者与教师建立客观、公正、鼓励进取的评价机制来调动每位教师积极工作、主动工作,在现实管理中,我园对教师的各项工作,比如:教育工作、保育工作、家长工作、教研工作等,进行定期、客观、公正、准确地给予评价,对教师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并委婉善意地指出不足和存在的问题,使教师从评价中获得激励和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进度和方法。4.沟通管理。在工作中,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经常会出现认知性、情感性和利益性的矛盾和冲突,管理者与教师有效沟通是化解这些矛盾和冲突的最好的方式,在平时工作中,管理者要善于观察每个教师,善于发现每个教师情绪上的变化,如:工作上发生失误、上班迟到等,应及时与教师交流、沟通,了解教师的发生失误的原因,了解教师的实际情况与困难,与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我们所在幼儿园,每天早晨,园长站在幼儿园门口,在晨光中迎接每位教师和幼儿。园长面带微笑频频点头,声声问候,为师生一天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愉悦,大家都能从这位“阳光园长”身上得到温暖。紧张忙碌的一个学年临近尾声,幼儿园安排全体教职工体检。事情虽小,但教

  师得到的是“健康”,是来自管理层的关怀。严格的制度管理是做好幼儿园各项工作的有力保证。如何使幼儿园形成规章严肃、人情温馨、个人心情舒畅、整体生动活泼的工作局面,应把人性化和制度化有机地融合起来,使每位教师感受到人文关怀,而这种关怀又成为连接幼儿园、管理者与教师的情感纽带。(二)合理安排幼儿教师的工作量,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任务明确不仅有利于避免幼儿教师职业角色的混乱,避免其职业倦怠,还有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效率。因此,幼儿园应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讲求实效,在充分考虑教师的职责范畴,能力和符合劳动法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量,为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保育教育好儿童创造良好的环境。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要清楚幼儿园最基本、最根本的任务是什么,对于一些临时或紧急的任务,也应与教师进行必要的沟通,争取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做好与其他任务的协调工作。如果一个幼儿园经常需要教师加班加点,遇到上级检查需要教师突击,园长就需要思考以下自己的管理是否存在不科学的地方,是否太过形式主义,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管理人员要做“换位思考”。

  当前,我们所在幼儿教师普遍感到不满的,不单纯是工作量地增加,更是“劳而无效”,比如:一些不必要的文案工作,抄写教案,如果一位教师经过认真的思考,决定选择某一设计好的活动方案作为自己的“教案”。此时,与其让她逐字逐句地把这个方案抄写下来,不如复印下来,省下时间去写选这个方案的考虑,对自己班实施情况并对其进行反思。作为管理者,要多从幼儿教师的角度出发,多为幼儿教师着想,为教师“减负”,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书面材料任务,事实上,有些书面材料的书写不仅没有为教师的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反而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教育教学时间,同时增加了教师工作量,降低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三)改善幼儿教师的内心状态,舒缓工作压力。作为管理者,要意识到教师的角色具有多元性,变动性和冲突性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必然存在着的,我们在管理中,必须考虑这些特点、思考如何因势利导、如何做好“畅通工程”。才能改善因教师角色的不稳定给教师的内心带来的冲击。正当轰轰烈烈的幼教改革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教育成效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而教师新旧观念的转换是个痛苦的过程,这无疑又对她们的内心产生极大的冲击,作为管理者,如果没有充分地理解、帮助教师,没有想方设法减轻她们的压力,就有可能使教师产生心理问题。为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是一个心理健康教师应具有的特点。只有坦诚地承认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并肯定自己、尊重自己的优点,才能获得别人对自己相应的尊重。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自己的能力、行为和性格等特点,能进行正确地自我评价,对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能不受他人评价的左右地承认并加以接纳;二是对自己职业角色的认同,做到热爱幼教事业,热爱幼儿。我园通过开展师德演讲会、“奥运精神激励着我”的座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等活动,不断强化教师的职业意识,使教师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意识到教师的职业是无上光荣的,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而自豪。2.不断改善教师的心理环境。一个教师具有乐观积极的自身心理环境,就会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对幼儿感兴趣,以工作的劳苦为欢乐。反之,当一个教师的心理环境处于消极状态,她的情绪、教育行为就会异常表现,对教育教学工作会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我园重视改善教师的心理环境,让教师看到自身的进步从而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信心。我们经常帮助教师分析自己的优缺点,指导教师注意扬长避短。在工作评价方面,重视客观、公开、公平、公正,为教师积极地工作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同时,注意将“奖惩性评价”逐步转变为“发展性评价”,使每位教师看到自己每个阶段

  的进步与发展,让教师在工作中找到努力的方向,看到了成功、感受成就感,从而激励教师不断努力进取。3,重视改进教师人际关系。教师与其他各行各业的人一样,都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之中。幼儿教师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教师与幼儿、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等之间的关系。这些人际关系构成了教师工作、生活的特殊环境也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积极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标志是“平等”只有平等,才能心顺,心理自然就健康。因此,我园积极倡导“平等”两个字,教师与幼儿是“平等”的,他们之间是在探究中共同成长;教师与家长是“平等”的,他们是“教育的合作伙伴”;领导与教师是“平等”的,他们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与教师是“平等”的,他们是同一条战豪里的“战友”。教师要用儿童的眼光去分析幼儿,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之间应建立互帮互学制度,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形成一个团结、健康的学习工作氛围,使教师的心态处于“平稳”的状态。4.加强教师心理健康防卫。虽然幼儿教育工作与其他职业相比性质较单纯,园内的人际关系也相对简单,但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人的内部心理状态是在客观世界的作用下逐步形成的,并随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特别是在社会大变革的今天,教师更容易被一系列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所困扰,容易造成心理状态失衡,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我园注重这方面工作,开展了心理健康咨询、心理健康讲座,组织一些社会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让教师多了解社会、正确看待社会问题。还有组织娱乐活动、爬山活动、体育比赛活动等,以缓解教师精神的过度疲劳,使教师能处在较好的精神状态下工作。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为使幼儿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首先应该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这其中,不仅依靠管理者合理、有效的管理,依靠幼儿教师本身,还要社会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的维护。

篇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和对策的研究

  

  我国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研究及对策

  在我国,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存在一些问题,如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较大、职业满意度低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会对幼儿教育的质量和幼儿教师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紧张压力大。

  幼儿教师的工作内容非常辛苦,需要不断的照顾和引导幼儿,而这些幼儿还需要不断地关注和照顾。这些工作内容使得幼儿教师经常面临着巨大的紧张和压力,长此以往,容易产生心理疲劳。

  2.情绪波动较大。

  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个需要持续高度集中的工作,需要忍受幼儿的各种挑战和不满意,也需要忍受其他教师的压力和指责。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幼儿教师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产生情绪问题。

  3.职业满意度低。

  幼儿教育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导致幼儿教师的职业满意度较低。有些幼儿教师为了生计和找稳定的工作选择从事幼儿教育工作,而非真正喜欢或者有执着的人。同时,这个行业的工资和待遇也比较低,难以满足幼儿教师的基本需求。

  二、改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1.支持幼儿教师的情感需求。

  幼儿教师需要社会的支持,包括家庭、朋友、同事和上级。教育部门应该为幼儿教师提供学习机会、职业发展机会,提高幼儿教师的职业倡导和执着性。

  2.培养和提高幼儿教师的人际交往能力。

  幼儿教师要获得与幼儿有效的交流,需要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应该在幼儿教师的培训和教育中加强相关技能的培养。

  3.加强幼儿教师的目标设定和自我调节能力。

  幼儿教师需要有良好的目标设定和自我调节能力,才能较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因此,教育部门应该注重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幼儿教师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

  4.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和地位。

  三、总结。

  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文中介绍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改善心理健康的对策。教育部门需要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幼儿教师更多的支持和关怀,使其更好地投入到幼儿教育工作和生活中。

篇五: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和对策的研究

  

  关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及对策的探索发表时间:2012-06-01T16:16:05.187Z来源:《素质教育》2012年5月总第84期供稿

  作者:

  邹秀娟[导读]幼儿师范院校在学生学习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邹秀娟

  广西桂林市兴安师范学校

  541300摘

  要: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本文从三方面探索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旨在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共同关心幼儿教师的身心健康。关键词:幼儿教师

  心理健康

  现状

  成因

  对策

  作为孩子心灵的启蒙之师,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给幼儿的心理留下深深的烙印。健康的心理是幼儿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其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更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教育对象——幼儿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只有真正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更好地维护幼儿的心理健康。所以,了解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引起幼儿教师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积极采取对策,增进和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出于对教师的关心和爱护,更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

  一、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现状

  走进幼儿园,当你听到孩子的欢声笑语,看到孩子们天真灿烂的笑脸时,自然会想到生活工作在其中的幼儿教师也一定充满了快乐与自豪,因为正是教师充满爱心的看护和教育,才有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但是,当我们真正走幼儿教师内心世界,才发现幼儿教师其实是一个身心疲惫且心理问题突出的群体。有学者对在职幼儿教师进行心理健康评定,发现有20.8%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欠佳,在情绪、职业态度等方面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幼儿教师普遍存在心理压力较大的现象。总听到老师说太累了,回到家,躺在沙发上一点都不想动;在幼儿园把话都说完了,回家一句话都不想多说,就想安静一会儿;明天是我的公开课,今晚又别想睡了……这些话,有老师的牢骚和怨言,但更多的反映了她们的心理现状和心声,即她们在承受着幼儿园工作带来的极大心理压力。2.据了解,目前在很多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明显。一些老师经常满腹牢骚,身心疲惫,工作效率低下,情绪易激动,烦躁郁闷等,嘴边常挂着“烦死了,天天查,何时是个头”、“唉,就这样了,反正我也年纪大了,看能把我咋样”等等。这些现象反映出许多教师真实的职业态度。有教授曾做过相关调查,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和从业年限成正相关,即随着工作时间和教龄的增长,最初对职业的热情和新鲜已不复存在,幼教工作的繁琐和平实使得她们已提不起太大的工作激情,从而产生了职业倦怠。3.心理疾病导致生理疾病。据调查,有些教师因上述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出现了失眠、头晕、健忘、适应能力减弱等问题,严重者产生了心理障碍,引发了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更有甚者,出现更年期提前、内分泌失调等疾病。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会直接危害教师的身心健康,也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近年来,幼儿教师体罚孩子的事件频频发生,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幼儿教师的职业成就与劳动付出的不同步、不均衡。事实表明,人们对所做的工作越有价值感,就越会引起兴趣;反之,则会产生厌烦、自尊贬损等情绪。幼教改革对幼儿教师的冲击,使不少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太累,每天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了8小时,有些人甚至达到了12小时;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时,心理压力很大,生怕自己的疏忽而发生安全事故,造成一些无可挽回的结局;幼儿教师虽没有升学的压力,但“以不变应万变”的工作质量的压力,往往使得幼儿教师“疲于奔命”。而幼儿的成长和幼儿的教育又并非一日之功,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劳动付出不能立竿见影,难以体验自我价值,使其心理承受能力受到损害,对其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显现无疑。

  2.社会及人际关系压力。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幼儿园的各种考评、验收、创建以及各个部门的检查等经常使教师处于紧张状态,目前不少幼儿园进行的改制使得很多教师不适应,时常忧心忡忡。而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学历、知识结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幼儿教师往往缺乏进修和继续教育的机会,缺少提高素质和能力的途径,得不到行之有效的操作性指导和训练,这导致幼儿教师无所适从,从而产生了很大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幼儿教师就会面临各种心理健康问题。

  另外,幼儿教师人际关系的过于复杂,会导致教师心理问题的产生。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决定着教师必须与领导、同事、幼儿及幼儿家长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作为多重角色的扮演者,在处理各种关系中可能遇到矛盾冲突,处理不好,会因此产生激动、不安、烦恼和痛苦,不仅影响工作,还有碍心理健康。

  3.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及社会、家长对安全、学习的高要求,给老师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迫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进步。同时,家长们奉行“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教师的期望更大。而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是众多幼稚的孩子,她们既要花大量的精力组织教育活动,还要耐心细致地照顾好幼儿的饮食起居,最担心的是出现安全问题。幼儿老师在工作中始终要绷紧安全的弦,但又难免意外发生。在对待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问题上,多数教师已经到了谈伤色变的程度,这无疑会给她们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4.幼儿教师对社会大环境的不适应。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革和发展,及职业的竞争和快速的工作节奏、信息系统化的普及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首先,社会在进步,知识不断更新,作为幼儿教师的她们不能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结构上,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充电。加之信息系统化的普及,使工作要求提高、节奏加快,在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上的运用。其次,伴随社会职业竞争和就业的压力,幼儿教师在工作中同样要面对很多考验。十年前,职校幼教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轻松地找到工作,并且成为幼儿园的骨干队伍。而如今,幼儿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学前教育本科生从事幼儿园工作也以屡见不鲜,有些示范园本科学历高达70%,据调查,已有研究生在一些市级示范类幼儿园中工作。上述种种无疑给在职在岗的幼儿教师以极大的心理压力。5.幼儿教师的家庭责任和生活状况也是引发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为幼儿教师多数是女性,她们在家庭中都担任着多重角色——妻子、母亲、女儿、儿媳。她们在幼儿园要照顾孩子,回家依然要承担大部分家务,面对职业的高要求和家庭中的多重身份,她们必须全力以赴。尤其步入中年的教师,上有老,下有小,父母的年迈或多病需要照顾,孩子的学习需要操心,单位的工作更不能落下,如果处理不当,都会使教师产生心理压力。

  三、增进与维护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无论是社会还是幼儿园管理者及幼儿教师本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影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有效地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这对教师本人的成长和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1.社会和教育行政部门及园领导要努力促进教师心理健康。(1)要不断改善办园条件,努力提供良好的设施设备,为教师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宽松的教育环境。首先,良好的工作环境会影响人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其次,安全、完善的硬件设施设备是教师有效开展工作尤其是保证幼儿安全的根本。(2)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教师,为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平等的工作氛围。作为管理者,要针对幼儿教师的特点,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尊重理解教师,为教师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3)上级主管部门应定期邀请心理专家举行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或团体培训,提高幼儿教师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同时,可请资深的心理专家对在职的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对教师群体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并教给教师可行的心理调适方法,从而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2.幼儿园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维护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首先,幼儿园管理者要正确认识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幼儿教师的心理保护意识,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同时要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业务进修的机会,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技能。其次,要合理安排班级人数,合理配置人员,适当减少竞赛活动和教师的工作任务,并为教师提供放松心情的休闲时间和场所,让教师在工作之余压力得到释放。此外,要关心教师的家庭生活,哪怕是给予一点点精神上的关心和经济上的帮助都会使她们感到温暖,从而以百倍的热情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3.幼儿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积极进行心理调适。首先,教师要正视自己,提高自我认识,对自己和从事的幼教工作有客观的认识和正确的评价。据专家说,心理问题就像感冒,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教师亦不例外,如何正确认识和冷静地处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面对心理问题,教师要学会自我调节;当产生不良的情绪后,可以向朋友或信得过的同事倾诉自己。其次,在生活中幼儿教师应培养健康广泛的兴趣,掌握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善待自己,加强自我心理保健。此外,幼儿教师还需不断加强学习,提高修养,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幼儿师范院校在学生学习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今天的幼师生就是明天的幼儿教师,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未来幼教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也关系到未来的学前教育是否能健康发展。因此在校期间,注重幼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开设面向全体幼儿师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面向全体幼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就是要提高全体幼师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面对已出现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学生,更要面对广大的心理正常的幼师学生。(2)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之一,所以要在授课中尽量渗透心理教育的因素。比如,在我所教授的《学前心理学》中,讲到如何保持良好的心境时,我通过提问互动了解到学生有不少的烦恼事,我问:你们是怎样摆脱烦恼的?有的同学说大吃大喝,也有的说找知心朋友聊聊天或者是听音乐、散步、大声喊叫等等,不一而足。我觉得她们的方法不错,归纳一下有几点:①通过听音乐或唱歌释放不良情绪,因为沉浸在音乐中,人会很快被音乐的情绪所感染,很容易走出烦恼。②找知心朋友倾诉心中的烦恼。有人说,快乐与人分享,它会变成几倍的快乐;不愉快与人分担,它会减少很多。③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它可以释放一些快乐因子,让人心情好起来……此外,我们还可以设置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和开设“悄悄话信箱”来进行心理教育。

  总之,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因为只有全社会关心幼儿教师,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幼儿教师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幼儿教师这个职业才能真正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参考文献

  [1]大众心理学.华东师大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上海市心理学会,1995,6。

  [2]俞国良

  主编

  现代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卫生对社会的影响及解决对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周智慧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2。

  [4]学前教育研究.2008,11。

  [5]侯建明

  主编

  学前教育学.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7。

篇六: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和对策的研究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11春学前教育(本科)1134001200586郑庆娜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是在我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理论积淀不够深厚、专门的师资力量缺乏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得出,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创设环境、加强师资建设和形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教育

  对策

  随着近年来幼儿教育改革的进行,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各种现象、问题困惑和挑战也随之出现。当前,在关注幼儿智力发展的同时,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就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围绕着幼儿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这对之后对人的潜能的开发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中所针对的主要是3至6岁的孩子。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精神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多种途径与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幼儿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以发展性教育模式为主,主要是从儿童成长的需要出发来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而促进儿童心理机能的开发与发展。即根据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和规律,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以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从而形成良好的情绪情感、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逐步发展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能力。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为了要消除因后天环境因素产生的不利影响,不断提高心理适应的能力,进一步促使儿童潜能的开发。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任务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围绕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来确定的,是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

  首先,面向全体幼儿实施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幼儿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态度、情感、行为习惯方式以及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整体素质的发展,自觉抵制各种不健康行为,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能力,努力提高幼儿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这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工作的重点,也是

  1刘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17-128.2方成智,许新赞.关注幼儿心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3.3姚本先,邓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与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04(1):1-2.

  321主要任务。

  其次,面向少数有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幼儿开展的补偿性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要使这些幼儿尽快恢复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能力。对极少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幼儿,能够及时识别和转介,密切配合专业心理治疗机构,尽早治愈心理问题,让他们都能以健康的心理面貌重新出现在日常生活中,这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体而现实的任务。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就是将目标和任务的具体化,直接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服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一方面受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制约另一方面也考虑幼儿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幼儿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帮助幼儿学会调整自己情绪

  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内容。幼儿健康的行为与他们能否以积极恰当的方式认识、分析解释及交流情绪情感有密切关系。所以帮助幼儿调整情绪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2.帮助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

  幼儿通过学习而获得的社会交往技能对其一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证据表明,人际交往对儿童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儿童交往的朋友数量越多,患精神疾病的可能性越小。

  3.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的心理健康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密切相关,对幼儿来说,行为习惯主要指生活与卫生习惯、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有益于幼儿身体健康,保持情绪饱满、稳定和愉快是在家长和教师训导下,通过反复练习,持久积累而形成,本身包含着一种理性地应付外界环境的倾向。654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理论积淀不够深厚

  虽然目前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历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只能在摸索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我国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比较薄弱,相关的积淀不够深厚,这就导致我国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上比其他国家落后,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我国有些幼儿教育机构只是在指导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只是采用一些零散的书籍。我国专门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的人员不多,幼儿园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会忽视对一些引进资料理解和消化。这样,理论的高要求与普遍的理论水平低

  ①②

  姚本先,邓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与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04(1):1-2.③李丹.学校心理卫生学[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124.

  下就形成了矛盾。一些幼儿园教师在解决幼儿特有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时,则是把有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用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这种状况带来的后果,不仅没有对症下药,还有可能恶化幼儿的心理问题。我们提倡的是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仅仅要消化和理解教育家和外国专家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而且要结合当前的实践,有针对性地解决幼儿出现的心理问题。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匮乏

  虽然我们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师资建设方面却没有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和配备。很多幼儿园的负责人认为学前教育的学生已经专修了幼儿心理学之类的课程,那么就应该能够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认识误区。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可能仅仅学过两门心理学课程,即普通心理学和幼儿心理学,而这两门课程所讲授的都是心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而已。这对于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同时,普通心理学和幼儿心理学这两门课程的课时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课时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而且学习较分散,当这些学生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所学的心理学知识也所剩无几了。如果这样,有多少学前教育的学生能够成为合格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和治疗专家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还是一个实践性和个性化比较强的教育。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这两方面都比较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培养不够,到目前为止,全国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的高等院校或者中等师范院校都没有开设专门培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的专业,只有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举办有学前教育心理学专业的函授教育。这种态势就全国幼儿教育领域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而言也只是杯水车薪。虽然目前很多高校都举办有心理学本科或专科专业主要是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但是这些专业的服务对象几乎都不涉及幼儿,专门研究幼儿心理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而目前很少有这样的研究生到幼儿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见,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方面,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

  (三)家庭与社区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与幼儿的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的人就是家长,幼儿心理发展有着易感染的特点,所以幼儿很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由于家长自身素质的不同,家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容易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家长不知道该如何对幼儿进行适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自私、任性和不尊重别人的现象视而不见,他们经常代替孩子做所有的事情,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性。他们往往只注重智商的培养。另一种是家长知道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因缺乏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对幼儿心理表现出来的种种现象太过于紧张,容易将幼儿的一点点的行为问题无限扩大,甚至当作是心理疾病。

  每个幼儿都是生活在一定的社区中,社区的生活方式、道德风貌、社会安定状况、社会文化发展程度,宗教,风俗习惯等都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但是社区环境的影响在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得不到充分的重视,尤其是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地区,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落后,人们没有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更不知社区环境的好

  7李善英.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2.

  坏直接影响着幼儿心理健康。社区环境建设除幼儿园外,很少考虑幼儿发展问题,没有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机构。

  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理论的指导和学习

  理论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让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地开展,理论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国的各级教育部门应转变观念,多引进一些外国的或是教育家翻译的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料,从而为一线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上的指导。目前,我国的很多高校都开设幼儿心理学专业,这对于幼儿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

  一种可利用的宝贵资源。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成为其实验园或科研基地,这样,一方面幼儿园可以经常地邀请心理学系的幼儿教育专家下园指导,如进行专题讲座等。另一方面,幼儿园的实践也可为专家们的理论研究提供检验的依据。

  在我国,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大部分是幼儿园的教师,因此,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是解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门师资缺乏的重要途径。可以把这种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培训作为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内容,让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掌握有关心理卫生、心理治疗、心理辅导和咨询的理论与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此外,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将目标和任务的具体化,主要分为帮助幼儿学会调整自己情绪、帮助幼儿学习社会交往技能和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所以在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理论培训时应该集中在这几方面的内容上,这样更容易让教师能够学以致用,不会觉得太空洞。

  (二)培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

  为了保障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正常、有效地开展,搞好相关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

  首先,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结合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幼儿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状况的调查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从制度上保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同时幼儿园也应从园本教育个性化教育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配备专业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从而真正实现个性化发展办出有特色的幼儿园。

  其次,在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设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养从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师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专业化水平要求相当高的职业,因此需要专业化的师资培养。在高等院校开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是解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的主要途径。

  通过3-4年的专业化教育,无论是在基础的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在实际的操作技能方面都能使该专业的毕业生得到很好的训练,从而保证其能胜任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8李善英.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6):3.

  最后,积极开展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的专业培训。要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幼儿园师资培训计划。通过培训使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掌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虽然有少数心理学科研机构在实施函授教育,但是在全国范围内还是显得相当薄弱,面对强大的社会需求,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仍然远远不足。因此,有必要多渠道多途径来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建设。

  (三)形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是指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同关注,合力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也是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共同奋斗的课题。幼儿心理问题的形成与其父母的教育观念和言行有较大关系。因此,教师与家长要经常沟通、交流,以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幼教知识,让家长明确各阶段教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及时反映幼儿在园表现。家长积极配合教师,主动向教师反馈幼儿在家情况,使幼儿在园在家表现一致,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让教师走进幼儿的家庭生活,让家长参与幼儿的集体活动,定期对家长进行有关健康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帮助家长了解、掌握正确的教养方法,家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不良行为习惯的改变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不仅需要教师的长期培养和训练,还需要具备一定心理健康知识的家长密切合作。

  提高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素质,还需要教育部门、社会、家庭等各方面力量的支持与配合。根据社区文化背景,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的教育影响,将幼儿园教育和家教指导工作辐射到社区环境中去。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的第四条里明确指出:“幼儿园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突出了以环境的创设来满足儿童发展的需求,环境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环境,还有活动环境及精神环境。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要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一个更好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活动环境,必须要建立一种充满关爱的“互动关系”的环境,为同伴之间,儿童与教师之间,儿童与家长之间,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提供充分互动的机会。

  9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02-134.[3]刘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17-128.[4]王振宇.儿童心理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34-58.[5]方成智,许新赞.关注幼儿心理,促进幼儿健康成长[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3-4.[6]黄金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确定[J].文教资料,2007,(5):3.

  9颜巧英.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06,(6):3.

  [7]沈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24(1):2.[8]徐秀玲.浅议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2007,(5):2.[9]姚本先,邓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内容与途径[J].教育科学研究.2004(1):1-3.[10]袁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探析[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6(6):

篇七: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和对策的研究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摘要: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行为,心理健康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维护和促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提高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是建设高质量幼教队伍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键词:幼儿教师

  心理健

  对策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幼儿教师是学前教育的主要施教者,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要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需要明确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

  1.工作繁忙,职业压力大。幼儿教师担负的是对3—6岁幼儿进行的保教工作,幼儿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细心照料。幼儿教师从踏进幼儿园大门开始,幼儿的安全问题、教学工作、一日常规工作、备课、学习、园里的各种检查评比等就压得教师们喘不过气来,幼儿园对教师业务水平、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提高。长期的工作压力,幼儿教师大多感到工作紧张、身心憔悴、精神疲惫、体力不支。

  2.社会地位问题引起精神焦虑和压抑。近几年,国家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相对减少,中小学纳入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工资普遍提高,幼儿园教师工资偏低。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借转制名义,撤、并、卖幼儿园,让一些幼儿园教师对自己的身份、地位惶恐不安,造成精神焦虑和压抑。

  3.人际关系复杂,引起心理紧张,不协调。幼儿教师同同事、幼儿、家长之间的关系是每天工作中必须面对的人际关系。幼儿园相对是一个女性较多的集体,女性特有的好强、好胜、攀比、细心让教师之间容易产生上进心,也容易产生矛盾、嫉妒心,这些矛盾常常让教师们不开心。家长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对家长的挑剔、不理解,教师们往往激动、烦恼和痛苦。教师如果不能很好沟通,可能产生矛盾冲突,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不协调。

  4.工作单调缺乏成就感,产生职业倦怠。幼儿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工作内容就是一些吃、喝、拉、撒、服务人的事,并且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缺乏再学习、再进修及自我调整的机会。也许教师的成就感仅仅是家长一句热情的招呼,领导一句充分的肯定,一节好的观摩课等等,一些很小的事。如果幼儿教师不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自我发展要求过高,其承受挫折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渐渐会对自己感到失望,造成心理疲惫和消极失败感。

  二、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对策

  1.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时代的发展使教育的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幼儿教师要积极应对。幼儿园要积极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学习培养机会,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注重业务提高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意识到,幼儿教育工作是一种承担着社会责任的专业性的职业,从而,能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并为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专业独特性而自豪。红烛、春蚕的奉献精神固然可贵,更应该看到奉献的同时,教师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实现。

  2.给与机会,达到自我实现。作为园长,管理者,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

  念,把教师看成幼儿园未来发展的生命线,树立“为教师发展服务”的管理思想,设法创造每位教师“自我实现”的机会,让每位教师获得成功,获得自信。

  3.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在一个幼儿园中,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是客观存在的。园长在考虑班级教师组合时,要注意学历、年龄、个性等方面的合理、良性组合,让有经验的老教师带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在青年教师的班上配有经验的保育员,这样可以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形成一个团结和谐、心情舒畅的群体,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挖掘最大的能量。

  4.创造环境,给教师一份温馨。幼儿园要注重情感管理,建立民主、宽松的管理环境,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同时充分发挥工会、团支部、党组织的作用,组织教师开展有益身心的活动,在每位教师生日时,送上一份祝福,帮助解决由生育、子女入学、住房等一系列问题所带来的后顾之忧,使她们安心工作。园长要真诚面对教师,创造机会让教师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让教师敢于说话,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让主人翁精神根植于每位教师的心中。

  提高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机构要形成教师的社会支持系统。学校管理者要支持和关心教师的心理素质,教师自身要有提高心理素质的意识,学习正确调适心理的有效方法,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相信通过大家的关注和共同努力,才能使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不断改善和提高。

  参考文献

  [1]竺辉

  2003年国内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3),22—25。

  [2]王灿1016名中小学教师心理测试结果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5,(3),381。

  [3]俞国良

  曾盼盼

  论教师心理

  健康及其促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20—27。

  [4]魏英敏

  新伦理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46—348。

篇八: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和对策的研究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以及对策探讨论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南》中里面这样说到:幼儿园的教育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启蒙性阶段,所以要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关注幼儿的健康发展,针对幼儿的心理状况提出指导性的对策,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童年。幼儿园孩子的年龄处于3至6岁,在这个阶段,由于孩子们刚刚接触到老师和小朋友,心理的塑造性比较强,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比较依赖父母,情绪往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在这个心理教育的关键性阶段,如果不对孩子们进行良好的教育和指导,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塑造和个性的发展。在本篇文章中,我将通过分析我国现阶段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指导性的策略,希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借鉴。

  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缺乏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体系

  在我国现阶段的幼儿教育中,由于大部分的幼儿园并没有给幼儿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只是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给幼儿进行零散的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并没有提出明确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更缺乏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致于某些幼儿出现心理问题时,教师无法给予正确的指导。所以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体系很有必要。

  (二)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教师是幼儿学习的`引路人,同时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指导者。而当前的幼儿园普遍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教师,无法给幼儿们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另外,由于幼儿教师之间存在着教学和评职称等方面的竞争,教师的心理压力也比较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提升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势在必行。

  (三)家长的忽视和幼儿的不配合

  由于现在大部分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辈们在生活中往往不注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经常满足孩子们的所有要求,溺爱孩子,从而使孩子们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脾气大、爱哭、不尊重老师等;另外,即使家长们偶尔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孩子们也不配合家长,往往造成不良的后果。

  二、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

  (一)建立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要改善现阶段我国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需要国家和学校的不断努力,建设一个完整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首先,国家和社会要支持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加大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室的投资力度,为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提供先进的教学设备,从而为心理健康教育

  体系的建设提供便利;其次,幼儿园要完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体制,从课堂的建设到教师的教学再到教学的评估等,从而形成一套先进的完整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从而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另外,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进行中,教师要分析幼儿的心理特点,从教学前的准备,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活动,教学结束之后的反思等方面入手,关注幼儿的接受能力和适应状况,从而促进幼儿教师的高效教学。

  (二)对幼师进行专业的培训

  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首先幼儿园要与培养专业“幼儿心理教育”的师范院校进行联系,为幼儿园引进一批具有专业素质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其次,幼儿园要经常给教师组织一些专题性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讲座,从而给教师进行“充电”,不断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另外,教师要真正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定期给幼儿组织一些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提升幼儿的参与能力,完善幼儿的人格。

  (三)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是幼儿接受教育的第一场所,所以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很有必要。首先,幼儿家长要在实际的教育中给幼儿树立模范作用,指导幼儿在家庭中养成按时吃饭、礼貌待人、热爱学习、帮助长辈的良好行为习惯,并定期给幼儿讲述一些心理启发教育性的故事,比如“孔融让梨,少年和果子狸”等故事,教导幼儿要尊敬老人,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幼儿园定期要给家长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使教师和家长保持高度的联系,从而使家长及时了解自己孩子的心理状况,并针对具体的状况采取合适的教育模式,从而为幼儿心理健康发展铺平道路。

  (四)关注幼儿心理差异

  在实际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由于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特别的个体,他们对这个世界有自己的认知方式和理解能力,再加上每个幼儿的家庭环境,生活状况等各有差异,所以每个幼儿呈现出来的心理发展特点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要针对幼儿们的这种个性差异,分别提出针对性的教育建议,实施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幼儿平等健康发展。

  首先,在每个学期的开学之前,教师把每个幼儿带到园内的心理健康测试实验室给幼儿进行一次全面的心理健康测试,并给每个幼儿建立一个心理健康的档案,在不同的时段给幼儿进行测验,从而针对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特点分别提出针对性的教育模式,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其次,在实际的幼儿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教师给幼儿组织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活动,比如“找一找,比一比,猜一猜”等,认真观察每个幼儿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反映和行动,从而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进行一个大概的了解,并针对幼儿的活动能力及时与幼儿的家长进行沟通,采取鼓励或者动力教学法,不断改善“问题幼儿”的行动和思想模式,促进幼儿的快乐成长。

  在现阶段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幼儿心理发展的差异性,针对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提出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学模式,从而使每个幼儿在快乐的、轻松的、和谐的环境中进行高效的学习,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芳,袁爱玲.课程视野下广州市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2]齐明华.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09).

推荐访问: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和对策的研究 幼儿教师 心理健康 对策

版权所有:小联文秘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小联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小联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皖ICP备180254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