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联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8篇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8篇

时间:2023-04-30 16:40:31 公文范文 浏览量:

篇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

  

  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1.水资源短缺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北方最重要的水资源。然而,由于过度开采和不合理利用,黄河的水资源已经面临严重的短缺问题。特别是在干旱的年份,黄河的水资源更加紧缺,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2.土地退化

  黄河流域的土地面积很大,但是由于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土地退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土地退化不仅会影响农业生产,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水土流失

  由于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也非常严重。水土流失不仅会导致土地退化,还会对河流的水质和水量造成不良影响。

  4.生态环境破坏

  由于过度开垦和不合理利用,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遭受了很大的破坏。水质污染、空气污染和垃圾问题等都在黄河流域存在。

  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1-

  1.经济发展不平衡

  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很快,而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2.产业结构单一

  黄河流域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农业和重工业。这种产业结构不仅会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3.科技创新不足

  黄河流域的科技创新水平相对较低,这也是导致产业结构单一的原因之一。科技创新不足不仅会影响经济的长期发展,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加强水资源管理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水资源,我们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这包括加强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

  2.推动土地保护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土地,我们需要推动土地保护。这包括加强土地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土地保护制度,加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加强水土保持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水土,我们需要加强水土保持。这包括加强

  -2-

  水土流失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水土保持制度,加强水土保持的工程建设和技术创新。

  4.加强生态保护

  为了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我们需要加强生态保护。这包括加强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制度,加强污染治理和垃圾处理等工作。

  5.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为了促进黄河流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区域协调,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加强科技创新。

  总之,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加强管理,加强技术创新,加强协调发展,才能实现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3-

篇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

  

  区域治理CENTRALISSUE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河海大学商学院詹濮源*摘要: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研究黄河流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对保护黄河流域生态和促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流域的生态、生产、生活三个方面都面临着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黄河流域、治理黄河流域,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阐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并结合实际提出有关建议。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中图分类号:X171.4一、引言当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资源、人口的矛盾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发突出,成为当下制约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态屏障[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7-0029-0002挥流域的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是促进流域经济、高等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抓好黄河流域产业结构调整的物化产业,对充分发挥黄河地理优势、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影响。以青海省为例,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与1949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71.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上升37.8和33.3个百分点。粮食产量连续多年超过百万吨,油菜种植超过小麦,成为全省第一大农作物;枸杞产量达到8.56万吨,有机枸杞认证面积和产量全国居首,枸杞产业带动就业人数超过10万人;冷水鱼产量达到1.7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1/3,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框架基本形成。工业新兴优势产业增加值达到716亿元,轻工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以上,较2011年提高8个百分点左右,三大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70%以上,新型工业化实现了由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重大转变,2018年金融业增加值近300亿元,年均增长1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服务业扭转了十多年来占比下降的局面,全省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新的增长动能逐步形成,基本形成了具有青海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产业体系。(二)加强黄河流域内水源水质保护黄河水,母亲水。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只有保护好黄河水,才能保证供水不受影响,所以必须对其加强保护。首先,有必要在黄河流域继续实施退牧还草、还林,让土地得到自然修整,恢复生机活力。其次,需要加强对沙漠化土地的绿化治理,以及山区森林资源和湿度的涵养,提高对土地资源的综合保护。除了主流河道外,在支流源头实施进一步维护,这就需要支流源头(下转第59页)有大量村道需要改建和修建,部分牧区的村落仍然缺乏电力供应和通信覆盖,大量农牧区的危房需要重新修建,饮用水安全问题仍然很棘手。同时,黄河流域很多地区因为自然条件恶劣、生活水平较差,很难吸引农、林、水、牧、环保等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也面临人才留不住的问题。这些问题又进一步导致教育、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不高,从而很难保障全民的基本需求,因此,文化和受教育水平同样也很低。(三)黄河流域水质污染问题严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最为关键的一环就是水污染问题,它不但使得农业生产的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还严重影响了黄河流域的人居环境。据观察而言,黄河流域水污染的原因是多重的,首先是工厂废水的排放问题。黄河流域因为工业化起步较为迟缓,整个流域特别是中上游仍然存在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发展的观念,在工业废水的处理中仍然存在很多漏洞。调查发现,许多工厂直接建在黄河两岸,很多含有有毒物质或者是化工废品的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黄河主河道中,使得黄河流域的水污染程度一直居高不下。其次是农业化肥的过度使用造成的水质污染问题。农业化肥中的氮磷钾等元素随着化肥的使用进入土壤和水中,并经过多种方式进入黄河,造成了黄河水质的污染。最后是生活污水的影响,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深入,人们产生的大量生活污水由于处理不当产生了污染。三、解决问题策略(一)有效地处理改善黄河流域内的经济发展问题对流域内的经济发展问题做强化处理是十分必要的,其关键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做好经济发展规划。在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中,要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就要充分发。黄河流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生。在“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的背景下,实现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对协调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流域拥有全国1/3的人口和7.8%的土地面积,贡献了中国每年近1/4的经济总量,但是其生态问题依旧难以解决。作为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水害严重的河流,也是水土流失严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弱的河流之一,黄河流域内还面临着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此外,还存在生态失衡、经济发展无力、人民文化素养和基本需求难以满足的情况。全面发展黄河流域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发展战略,需要通过生态保护、经济结构调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来实现这一战略。因此,黄河流域需要抓住机遇提升环境保护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二、问题及原因(一)黄河流域缺乏经济实力强劲的关键区域带动黄河流域想要尽早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要有能拉动其他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区域。尽管黄河流域目前出现了一些发展态势良好的区域,例如,济南经济区、中原城市群等,但是,这些区域的辐射范围还无法影响到全黄河流域的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这些区域在经济水平、规模大小、产业输出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二)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在黄河流域的绝大部分区域,基础设施存在短板的问题比较突出。在这些区域,[3]作者简介:詹濮源,生于1999年,河海大学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基金项目:2020河海大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码:20201029413892区域治理THEWHOLEWORLD④UNCTAD,http://第22卷第1期。⑨《华盛顿公约》第25条第1款。⑩由于德国与东共体其他成员国所签订的双边投资条约的定义中皆采用如此文本,仅在与肯尼亚签订的协议中将知识产权的定义部分由之前的穷尽式清单列举方式改为知识产权,尤其是版权、实用新型专利,将更多的知识产权形式纳入其中。?WIPO,http://www.wipo.int/wipolex/en/text.jsp?file_id=216619。?如1965年坦桑尼亚与德国签订的双边投资条约第二条第1款中规定:缔约任何一方给予由缔约另一方国民拥有或控制的企业在其境内的待遇,不应低于其给予本国国民或公司或任何第三方国家的国民或企业投资的待遇。而肯尼亚除了早期与德国、荷兰签订的条约中给予最惠国待遇以外,之后签订生效的投资协定均将国民待遇纳入其中,如肯尼亚与瑞士签订的《促进与互相保护投资协定》第四条第2款。东共体其他国家也具有同样规定,如乌干达与法国双边投资条约第四条,卢旺达与美国双边投资条约第四条第1款,布隆迪与英国双边投资条约第三条第1款等。?中国驻坦桑尼亚经济商务代表处.http://tz.mofcom.gov.cn/article/ddfg/200401/20040100168438.shtml(访问时间,2018年4月14日)?根据布隆迪投资法,布隆迪在除兵器、弹药等军工厂外,对于投资准入没有其他人限制,同时外国公司获取优惠待遇与其国民保持一致。?乌干达投资法第二十九条第1款。?乌干达与法国《互相保护欲促进投资协定》第五条第1款中规定,“缔约任何一方不得采取任何征用或国有化的措施直接或间接对另一缔约方的国民或公司在其领土或海域的投资发起征收,除非是出于公共利益、非歧视的也不违背具体承诺”。?有学者将中国所有已经签订的双边投资条约划分为三代:第一代(1982-1989年),第二代(1990-1997年),第三代(1998-2009年),第四代(2010年至今),每一代双边投资协定都反映了其依据的相应范本,第一代范本强调东道国的利益,第二代范本与第一代大致相似,第三代范本偏向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第四代范本试图平衡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的利益,总体来看,中国的条约范本还是趋向于平衡缔约双方之间的利益的。?近年来中国在东非拿下不少大型项目,如第三届中坦投资论坛上签署了6个投资项目,协议金额达18亿美元。在乌干达,中国水电建设集团与政府签订了价值16.8亿美元的卡鲁玛水电站项目,项目金额越来越高,投资规模也一直增加。?例如,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在乌投资investmentpolicyhub.unctad.org/IIA,(访问时间,2018年4月27日)。⑤德国作为世界上最早签订双边投资协定的国家,对于海外投资的法律保障非常重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双边投资条约就是1959年德国和巴基斯坦签订的双边投资条约。现今德国已经与世界上139个国家及地区签订了双边投资协定,覆盖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其中已生效130个,生效比重为94%(130/139)。与非洲43个国家与地区签订协定,其中生效42个,生效比重为97%(42/43)。非洲国家已生效双边投资协定占本国已生效双边投资协定的比重为32%(42/130),这一数字高于其他对非洲投资较多的发达国家(美国22.5%、英国19.6%、法国17.6%),而中国的这一比重为17.3%(18/104)。显然德国对于对非投资的法律保障极为重视,其与非洲国家已签订双边投资协定占非洲国家和地区的比重为76%(42/55)。以上数据系笔者根据UNCTAD的数据计算得出,数据来源UNCTAD,http://investmentpolicy/hub.un-ctad.org/IIA,(访问时间,2018年4月25日)。⑥《维也纳公约法》第31条规定,“应依其用于按其上下文并参照条约目的及宗旨所具有的通常意义善意解释”。⑦Rudolf

  Dolzer&

  ChristophSchreuer,PrinciplesofInternationalInvestmentLaw,OUPOxford,p43⑧朱伟东:《中非双边投资条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载《国际经济法学刊》(上接第29页)的水电站项目中,在已通过乌国内环境评估并已开工的情况下,因为环评问题导致停工。?TheCapitalMarketsandSecurities(ForeignInvestors)Regulations2014ofTanzania.?卡斯、李一平:《中国企业对东非共同体投资的现状及其影响》,《国际展望》2016年第6期。巨大的挑战,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加强,经济发展仍需进一步推动。只有根据针对性较强的方案对当前流域内存在的问题进行妥善解决,从流域规划、流域保护、流域治理和区域经济建设等各个方面进行生态和经济的双重完善,才能更好地发展,同时也能为国家战略做出更有效的贡献。参考文献[1]徐宗学,张楠.黄河流域近50年降水变化趋势分析[J].地理研究,2006,25(1):27.[2]新华社.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J].中国水土保持,2019(10):10-11.[3]孙睿,刘昌明,朱启疆.黄河流域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与降水的关系[J].地理学报,2001(6):667-672.满足物质和精神需求,实现衣食住行四方面的要求,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以四川省为例,社会事业发展从局部突破到整体推进,从不均衡向逐步均衡转变,从低水平向中高水平提升,实现了跨越发展,正在朝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迈进。教育公平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教育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和整体提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普惠医疗卫生格局全面形成。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重大突破。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精准扶贫脱贫取得决定性进展,民生改善实现新变化,人民幸福感显著提升。四、结语当前,黄河流域的各项治理依旧面临着进一步采取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减少人为干预,这样一来,就可以提高黄河流域的节水能力。此外,要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提高节水能力,减少生活污水的产生。一方面,随着黄河流域内陆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的生活污水排放量也在增加,加上我国治污排污行动上的滞后,经常出现先污染再治理的错误循环。另一方面,我国国民对水资源的珍惜程度不够,加上水费比较便宜,就会导致本不该污染的水源被污染,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居民节水意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要保障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需要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只有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59

篇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

  

  2020年7月第7期(总第283期)中州学刊AcademicJournalofZhongzhouJuly,2020No.7【经济理论与实践】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难题与推进路径杨

  丹

  常

  歌

  赵建吉*摘

  要:经济高质量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在南北经济分化背景下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当前面临经济增速放缓、内部发展不平衡、产业层次偏低且重工业化明显、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较低、开放发展水平不高、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等问题。为此,需要因地制宜,打造主体功能区框架下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强化支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驱动,打造西安—郑州—济南国家级科创走廊;开放带动,打造沿黄地区经济合作发展示范区;核心引领,依托中心城市和都市圈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产业联动,强化上中下游东中西部互动打造跨区域产业分工合作网络,以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中心城市;黄河流域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20)07-0028-06一、引言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资源能源丰富、人口众多,在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要加快推动黄河流域高质2019)。黄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与经济发展是学术界量发展,夯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习近平,研究的热点,围绕黄河开发与治理(苗长虹,2009)、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覃成林,2011)开展了丰富的研究。还有学者提出了黄河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张贡生,2019),研究了黄河经济带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可行性、黄河经济带的形成机理、黄河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关键技术,并对黄河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开展了对比研究。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收稿日期:2020-03-10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逐渐增多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进行解读,剖析该战略提出的背景、战略意义、对黄河2019;安树伟和李瑞鹏,2020);第二,探究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理论支撑、机理诠释、研究框架等(郭晗和任保平,2020;左其亭,2019);第三,从不同的维度和视角提出加快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推进方略及对策建议学术界关于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研究较为丰富,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支撑和借鉴,但是已有研究对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意义论述不足,特别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陈晓东和金碚,2019;张可云,2020)。总体而言,流域相关省份带来的发展机遇(苗长虹和艾少伟,?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全球生产网络、战略耦合与区域发展研究”(19YJA790123);河南大学“黄河文明”研究专项课题(20HHZX014)。作者简介:杨丹,女,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10)。常歌,女,通讯作者,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就读(北京

  100010)。赵建吉,男,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暨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开封

  457001)。28

篇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1年第2期(总第128期)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徐静(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50)[摘要]建国以来,我国在黄河治理和保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但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法治体系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需进一步探索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使黄河流域治理体系顺应现代化要求,从而更好地解决黄河流域所面临的生态问题,以及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持因地制宜,分区域发展;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加强梯级水库群调控力度,加快工程体系建设;健全生态法治体系,构建信息平台,让公众积极参与;探索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关键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新思路[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566(2021)02-0066-05黄河流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和华北地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保护区和经济发展区域。它不仅仅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而且也是横跨东、中、西部的能源基地。目前,对黄河流域的研究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绿色发展问题,另一方面是高质量发展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在黄河治理和保护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一、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重大战略”[1]。由此可知,我国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的整体发展状况。在黄河流域的治理和发展中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要确保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有利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而且还有利于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一)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国粮食安全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的平原以及一些盆地,是我国种植小麦、棉花等农产品和发展粗放型畜牧业的主要产区,也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可以说,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农牧业生产基地,并且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粮食储备。但目前存在着“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黄河流域面临耕地、放牧面积逐渐缩小”[2]、农产品质量下降、流域面源污染加重等粮食安全问题。与此同时,由于农民持续增加或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等,造成目前黄河流域存在着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酸化硬化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粮食安全造成威胁。(二)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国能源安全“黄河流域上游水能资源、中游煤炭资源、下游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3]。由此可见,黄河流域新时代西北地区生态治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20YJAZH065)、兰州市社科规划项[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目“兰州地区生态扶贫的现实困境及其路径优化策略研究(19—018D)”的阶段性成果[收稿日期]2020-11-16[作者简介]徐静(1998—),女,福建南平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生态政治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理论研究。-66-

  不仅仅富含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也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在我国的能源开发和利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据有关报告显示,目前黄河流域已形成了以煤、石油、天然气为龙头的态势,煤炭资源经济可采量和产量均居于全国首位,是国家能源运输的主要通道和基地,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工程。同时,黄河流域还拥有为数较多的国家综合能源基地。黄河流域虽然是传统的能源中心,但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中,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能源深加工方面,由于受水资源短缺和加工技术限制的影响,流域沿岸产业大多以初级加工为主,能源开发和发展规模有限,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等问题。(三)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国生态安全黄河流域地跨我国三大地势阶梯和综合自然区,地貌类型丰富多样,湖泊湿地众多。它不仅是“连接青藏高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生态走廊”[4],而且拥有一批国家公园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然而,从目前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状况来看,存在着土地沙化严重、森林植被覆盖率下降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问题。同时,黄河流域内有许多高污染、高耗能等传统产业,在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废弃物以及尚未达标的污水排放;再加上部分干支流的供水量严重短缺,进一步加剧了该流域的污染程度,使得治理难度加大。因此,新时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能促进黄河流域沿岸企业加快绿色转型,又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加快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对维护我国生态安全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四)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事关我国文化传承黄河流域象征着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精神,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强黄河文化的传播与建设,既可以有效地促进黄河流域沿岸民众和谐相处,又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维护黄河流域长治久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为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国梦提供指导作用,进而形成制度规范。概而言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发展,必须始终继承和发扬黄河文化。首先,要坚定文化自信,不断积极探索黄河文化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以及当代价值,以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为实现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其次,通过加强对历史治黄文献和文化的研究工作,系统总结在我国历史时期有关治理黄河的有益经验、探讨黄河文化内涵,如“人与水和谐观念、革命先烈不屈不挠的民族奋斗精神”[5]等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最后,加强科学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修复能力,保护黄河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实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二、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问题(一)生态环境脆弱由于黄河流域不同区域地貌特征差异大,以及大气、季风环流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黄河干流曾经出现过罕见的断流现象,以及水循环不平衡、周边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究其根源,由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大规模开发如煤、石油等化石能源,开发强度远远超过环境的承受能力,进一步加深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此外,黄河流域部分地区存在水土流失、生态功能弱化等一系列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始终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来说,在黄河流域上游不仅出现了天然草地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现象,而且还出现了严重的土地沙化。同时,由于受所处的地势和气候区的影响,再加上黄土高原地质及地貌因素,导致流域中上游地区河道泥沙淤积严重,干旱现象明显。下游滩涂区泥沙淤积严重、水沙空间分布不均,造成生态破坏等问题时常发生。(二)与水有关的问题受黄河流域季风气候影响,降水明显不均匀。其一,长期存在洪水风险。洪水风险是黄河流域历史上最重要的灾害,也是目前黄河流域面临的最大威胁。基于自然条件,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在黄河下游地区受洪水威胁现象明显。同时,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实践活动,加剧了次生灾害的发生。其二,水资源短缺。“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区域处于干旱、半干旱区域,自古以来是干旱多次发生的重灾区”[6],地表水分快速流失,空气高度干燥,加剧了黄河流域的干旱程度。同时,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的不合理使用或过度浪费,使生态水盈余比越来越小。正因为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存在严重的供小于求的矛盾,造成水环境自净能力较差,以致水资源利用纠纷的概率逐渐增大。其三,水环境问题突出。黄河流域沿岸的农民,广泛开垦荒地,以种植农作物和发展畜牧业维持基-67-

  本的生活需要。同时,当地沿岸农民在耕地过程中增加或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以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威胁,提高农产品质量,以增加家庭收入或获得更多收益。这无疑会导致黄河流域干流、支流在供水量相对较小的情况下,生态用水量的进一步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因水资源利用问题而引发的居民冲突。此外,随着化石、煤炭等能源的日益开发和利用,使得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但由于污染防治监管体系不完善,不少工商企业的废弃物和污水尚未达标,以及民众的生活排泄物肆意排放,加剧河流污染。(三)法治体系不健全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观念中,虽然我国有关法律部门,已经制定了关于违反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和规范性文件,但其缺乏具体的、合理的处罚标准。这充分说明,我国环境保护的立法模式仍存在一些弊端,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资源的系统保护。从目前黄河流域综合管理能力和水平来看,综合管控体系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在制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环境政策时,“存在立法机关没有意识到与其他政策的良性互动、没有及时通过法律确认生态保护政策的情况”[7]。与之相应的,环境监管力度不够,执法能力有待加强。同时,黄河流域生态法治、金融体系和旅游业也缺乏有机结合。在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业时,地方政府往往追求当地的经济效益,仍以GDP作为衡量当地整体发展水平,而忽视了向绿色化、法治化社会转型。此外,黄河流域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尚未真正实现生态保护与地区经济效益相结合。(四)区域发展不均衡整个黄河流域的大部分城市都处于重工业发展阶段。流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中下游城镇化水平明显高于上游。就前者来说,流域内工商企业集聚现象明显,这无疑将导致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就后者来说,各城市之间缺乏经济联系和明确的分工,城市与沿海地区之间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联动效应。换言之,从某种程度上讲,跨地区的行政壁垒和贸易壁垒难以打破,地区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基于以上认识,可以说黄河流域德整体发展与地方经济联系不是很密切,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较难发挥其作用,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带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此同时,大部分城市的工业仍依赖能源、原材料等重工业,企业转型意识不强,造成流域环境污染。因此,应继续推进黄河流域内产业从传统产业模式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模式的转型,探索生态治理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三、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黄河流域重在保护,要在治理。”[8]因此,在黄河流域治理的过程中,要以新时期的发展观为指导,结合黄河流域的实际环境状况,系统梳理黄河流域治理的发展过程和各阶段的保护措施。统筹规划水沙保护,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重视文化遗产,加强流域监管。处理好人的自我需求与自然发展客观规律的关系,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生态保护体系和治理机制,更好地推进黄河治理的进程。(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区域分类发展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其依据在于,自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黄河的保护和治理可分为洪水灾害治理、点源污染治理和水土流失治理、流域生态文明全面推进三个阶段。”[9]黄河流域的治理是一个持久性的过程。从理论层面上,要自觉树立并贯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自觉遵循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10]和自然水循环规律;贯彻节水优先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发展流域经济的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整个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要统筹考虑上中下游、河流支干及河岸的保护和修复,要因地制宜、分区域治理。具体而言,流域的上游,作为我国一处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区域。应加强流域生态保护的监督,并促进实施一批生态保护以及修复建设项目,加强保护和恢复退化的草原,鼓励发展林业、种植业。从流域中游形势来看,需做好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工作,建设水利枢纽工程。更重要也更具有挑战性的是下游,需要改善防汛减灾系统建设,同时也需要修建水库、梯田、淤泥大坝和其他项目。在条件允许的地区,需做好流域保护和安全工作,增加生物、植被等物种的多样性。为了解决现有的边界与水沙条件之间的问题,不仅要致力于促进黄河沙滩区域治理和湿地恢复,也要积极探索居民住宅、政策补偿等治理方案。此外,一些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注重自然恢复,减少因人类的实践活动而对生态环境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在黄河流域治理的全过程,解决方案既要包括建设高效节水和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还需加快企业污水处理和农业污染控制项目,以及改善城市-68-

  排水和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加强地区生产国家防御功能。(二)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区域协同治理黄河流域下游水沙空间分布不均,这意味着一方面,需不断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加强梯级水库群调控力度,更好地科学、合理调控水资源的分配;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污染治理监督和管理机制,对流域进行实时监测和保护,提高水沙调节能力,适应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及时改变治水策略。一直以来,黄河流域治理采用的是单一政府中心的治理模式,尽管有一定的积极效果,但仍有其弊端。一方面很难做到全方位,另一方面打击社会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此外,黄河流域内协同治理合作机制缺乏。因此,针对其弊端,中央政府不只是发布相关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纲领性文件,而且要不断地及时更新和完善。完善各级领导干部绩效考核、问责制度等,并将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排放纳入考核体系。地方政府需要不断地完善流域跨区域的灾害应急机制,进行有效监测和预报。根据所管理的区域范围,因地制宜地制定解决措施,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尽可能协调。形成全社会共同商量和构建的治理格局,“制定科学研究计划,加快人才培养和平台建设”[11],增加科研队伍人才,提高治理团队的水平和能力,并更好地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民生问题,这就需要制定出可评估的、科学的、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和方法。通过高层次深入研讨,不断完善有关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环境、流域间水资源补偿机制,明确区域生态保护的效益范围、程度和保护对象,满足人民所需要的绿色生态环境。例如,可以通过支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严格的流域环境准入政策等措施。此外,在对黄河流域问题的综合治理中,我们应特别注意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黄河流域治理不再只是国家和政府的使命和任务,它同样也是企业、公民、社会组织等非政府力量所应承担的责任,在生态保护中应尽其义务。(三)健全生态法治体系,调动公众参与当前黄河流域生态法律制度体系尚不完善,迫切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生态保护体系和治理机制,逐步增强其制度保障作用。其一,要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理念,从我国国情出发,正确处理黄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同时,可以借鉴国内外生态治理的有益经验,与当前黄河流域生态现状相结合,有助于创新黄河流域治理方式。其二,不但要致力于提高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系统和实施目标责任制,而且各级政府应当公示相关的绩效评估标准和要求,制定严格的排放总量控制系统,实现建设跨区域和跨部门合作治理制度。即考虑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阶段发展与保护的协调,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其三,在法律与政策之间应该协同,实现动态平衡。无论是制定其他法律,还是制定其他政策,要积极参与到黄河生态保护与发展小组中,要加强各组织和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把生态环境保护纳入非环境领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要贯穿于法律和政策制定的全过程。一方面要保证政策的灵活性与法律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突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区域性、治理的阶段性。其四,需要对信息平台进一步公开和完善,加强对公众生态保护宣传和舆论引导,进一步调动公众参与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利于黄河流域政策的制定更加民主、科学。(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更新换代,这是我国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这不仅对促进黄河流域沿线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加快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体来说,首先,企业要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要求和实施方案,加快低端、高耗能产业的转型,制定以高端、低耗能为核心的绿色产业。同时,要根据自身实际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以现代农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促进高质量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其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型产业发展模式,改造传统产业,促进高端产业的发展。形成以重点城市为核心的战略布局,推进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生产效率、资金效益。再次,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和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引导企业发展新兴产业,推动黄河流域走向现代化经济。此外,要结合黄河流域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发和利用流域内的特色资源。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具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发展各地的特色优势产业,使得产品更好地面向现代化、国际化。同时,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融入到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选择一个或几个生态产业来取代传统的农业和污染产业。调整产-69-

  业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推进企业发展绿色产业。最后,根据黄河流域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必须明确对外开放发展的具体途径、实现形式和领域。要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四、结语开展黄河生态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可以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可以促进美丽中国的建设。可以说,我国国家、政府和环境治理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诸多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随着新时期国家黄河治理保护战略的实施,需要进一步探索采取相应地解决措施,使黄河流域的治理体系顺应现代化要求,从而更好地解决黄河流域所面临的生态问题,以及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例如,处理好保护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加强流域植被保护、坚持因地制宜,分区域发展;“完善水沙调控机制,加强梯级水库群调控力度,加快工程体系建设”[12],推进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协同治理;建立健全生态法制体系,构建信息平台,让公众积极参与;探索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等措施,建设绿色文明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实现黄河流域减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参考文献:[1]陈耀,张可云,陈晓东,廖元和,宋丙涛,黄寰,王喜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J].区域经济评论,2020,(01):8-22.[2]金凤君,马丽,许堞.黄河流域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胁迫诊断与优J].资源科学,2020,(01):127-136.化路径识别[[3]彭苏萍,毕银丽.黄河流域煤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关键技术与战略思考[J].煤炭学报,2020,(04):1211-1221.[4]彭建兵,兰恒星,钱会,王文科,李荣西,李振洪,庄建琦,刘鑫,刘世杰.宜居黄河科学构想[J].工程地质学报,2020,(02):189-201.[5]徐宗学,李文家,韩宇平,吴漫,朱小勇,万金红,翟家齐,王纪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家谈[J].人民黄河,2019,(11):165-171.[6]何爱平,安梦天.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重大环境灾害及减灾路J].经济问题,2020,(07):1-8.径[[7]张震,石逸群.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生态法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1):10.保障三论[[8]协同保护与治理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J].环境保护,2020,(Z1):1.[9]王金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思考[J].环境保护,2020,(Z1):18-21.[10]金凤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推进策略[J].改(11):33-39.革,2019,[11]左其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框架[J].人民黄河,2019,(11):1-6+16.[12]张金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战略思考[J].人民黄河,2020,(04):1-6.NewIdeasonEcologicalProtectionandHigh-qualityDevelopmentoftheYellowRiverBasinintheNewEraXUJing(TheTechnologyofLanzhouUniversity,SchoolofMarxism,Lanzhou730050,China)Abstract:Sincetheestablishmentofthenation,thereisnogainsayingthatChinahasmadeaseriesofgreatachievementsinthegovernanceandprotectionoftheYellowRiver.However,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suchasfragileecologicalenvironment,incompletelegalsystemandunbalancedregionaldevelopment.FurtherexplorationandcorrespondingsolutionsshouldbetakentomaketheYellowRiverbasingovernancesystemmeettheaskformodernization,soitcanbebetterfortheYellowRiverbasintosolvetheecologicalproblems,andthetargetofthehigh-qualityeconomicdevelopmentwillcometrue.Explainindetail,weshouldimproveourprotectecologicalandenvironmentalability,adaptthesuitablemeasurestosolvetheproblem,andsubregionaldevelopment.completetheregulatorymechanismofwaterandpellets,reinforcetheregulateandcontroldynamicsofthestepofwaterreservoirs,expeditetheconstructionoftheprojectarchitecture.Consummatethesystemofecologicalandruleoflaw.Establishmenttheterraceofinformation,sopeoplecanpositiveparticipation.Exploreandconstructthesystemoftheaggiornamentoproperty,roundlyenlargeopen-doortotheoutsideworld.Keywords:YellowRiverbasin;ecologicalprotection;high-qualitydevelopment;newideas-70-

篇五: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

  

  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黄河,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等地,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和农业生产基地。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的迅速推进,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将探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面临的挑战

  1.水资源短缺

  黄河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但由于长期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水资源短缺。据统计,黄河流域的年均水资源总量仅为1200亿立方米,而流域内的人口却超过1亿,且经济发展需要用水量巨大,这使得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2.水土流失严重

  黄河流域地势高差大,土壤脆弱,水土流失问题严重。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更加严重,土地退化、沙漠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3.水污染加剧

  黄河流域的工业和农业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据统计,黄河流域的水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过了中国水体环境质量标准的限值,且污染物种类复杂,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1-

  1.经济发展不平衡

  黄河流域内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发展迅速,而西部地区落后。这导致了人口流失、资源浪费等问题,同时也加剧了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

  2.农业生产方式滞后

  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方式滞后,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足。同时,农业生产中存在着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问题,导致土地退化、水污染等问题。

  3.生态保护意识淡薄

  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一些地区的生态保护意识淡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同时,一些企业和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不足。

  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要加强黄河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进水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同时加强水资源的监管和管理,确保黄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推进土地治理和生态修复

  要加强黄河流域的土地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强对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问题的治理,推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3.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2-

  要加强黄河流域的环境污染治理,推进工业、农业、城市等领域的环境污染控制,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确保黄河流域的水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4.推进经济发展的均衡和高质量

  要推进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均衡和高质量,加强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要加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意识,推进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加强对环保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企业和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确保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综上所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加强合作,共同推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确保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3-

篇六: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

  

  博兴县乔庄镇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黄河流域治理和保护能力较为薄弱

  黄河流城生态环境脆弱,局部地区存在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水污染问题严重、植被遭到破坏、湿地(源区、河口、岸线功能区)萎缩、水生物种群减少、水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减弱、水环境承载力下降、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洪涝灾害风险较大等严重问题。在黄河流域下游,“地上悬河”长达800公里,洪水风险对沿河两岸群众的威胁较大,而目前由于防洪运用和经济发展矛盾长期存在、沿河9省区诉求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仍呈现“九省治黄、各管一段”局面,尚未在全流域形成协同治理和协同保护的合力。

  2.2黄河流域经济发展质量有待提高(1)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从经济总量来看,黄河流域9省份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在2008年为23.24%,2018年为21.98%,经济总量占比下降趋势明显,经济总量与东部地区及长江流域相比差距明显。其中,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5个涉及黄河流域,黄河中上游7省区的经济发展质量不高、经济发展不充分特征较为突出。从分项经济指标来看,在黄河流城9省区中,从GDP总量、财政收入、投资总额等指标来看,9省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黄河源头的青海玉树州与入海口的山东东营市人均生产总值相差超过10倍。

  (2)产业结构亟需优化升级。黄河流域9省区中,产业多数集中在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能源重化工业特征,较为依赖于承接东部地区落后产能。与东部沿海省份及长江流城相比,黄河流域9省区工业化发展水平普遍较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滞后,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新兴、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发展严重不足,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导致产业结构不优,产业机构缺陷明显,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力和内生动力不足。

  (3)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动力不足。一方面,黄河流域内9省份的研发经费支出、专利申请数量、高级别科研平台数量等指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长江流城省份相比差距明显,导致这些地区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经济发展缺乏核心支撑动力。另一方面,黄河流域内9省区缺乏经济发展所需的高端人才,虽然各地都出台了人才引进计划,但是由于思想观念守旧、自身培养人才能力不足、吸引人才政策力度不大、人才发展环境欠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这些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仍然相对不足,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作用发挥不显著。

篇七: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

  

  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也面临着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压力。本文将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方面,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短缺问题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水资源区域之一,但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黄河流域干旱频发,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

  2.土地退化问题

  黄河流域的土地退化问题也十分严重。大量的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导致土地的过度开垦、质量下降和退化,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3.水土流失问题

  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主要是由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不仅会导致土地质量下降,还会对河流的水质造成负面影响。

  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结构单一

  黄河流域的经济结构主要以农业和重工业为主,缺乏高科技和服务业的支撑,这导致了经济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2.环境污染严重

  -1-

  黄河流域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由于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等原因,水质、空气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十分突出。

  3.人口老龄化问题

  黄河流域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较为突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年轻人逐渐外出打工或者到城市工作,导致农村地区的老年人口占比增加,这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加强水资源管理

  针对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应加强水资源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计划,控制过度开发和污染,保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

  2.加强土地保护

  黄河流域的土地退化问题需要加强土地保护,采取措施防止过度开垦、过度利用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促进土壤的恢复和改善。

  3.加强生态保护

  针对黄河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应加强生态保护,采取措施防止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

  4.优化经济结构

  针对黄河流域的经济结构单一问题,应优化经济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和服务业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5.加强环境保护

  -2-

  针对黄河流域的环境污染问题,应加强环境保护,控制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等源头污染,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

  6.加强人口管理

  针对黄河流域地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应加强人口管理,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吸引年轻人留在当地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总之,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我们应该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3-

篇八: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

  

  黄河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从传统的“东西分化”基础上又呈现出“南北分化”的新态势。北方经济占全国的比重由2012年的45.8%降至2018年的38.5%。黄河流域省区占北方经济的“半壁江山”,面积、常住人口、GDP总量、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占北方地区的44.21%、57.72%、55.84%、48.93%,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更是达到60.99%和61.96%。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支撑,具有“平衡南北方,协同东中西”的作用,只有黄河流域的“崛起”才能挺起北方经济的“脊梁”,为加快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存在主要问题:一是经济增速逐步放缓。黄河流域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08年的23.24%降至2018年的21.98%。2018年,黄河流域经济增速落后于长江流域1.21个百分点。二是内部发展不平衡。山东省的GDP总量、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分别是排名第二位的河南省的1.63、1.56、1.79和1.24倍,比青海、宁夏、甘肃、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份的总和还要多。三是重化工业特征明显。黄河流域专业化部门主要集中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资源能源产业和重化工业。黄河流域资源开采及其加工业的比重高达36.3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7个百分点。四是创新能力较弱。黄河流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额、亿元工业增加值R&D经费支出额、国内三种专利申请数、授权数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1.83%、83.27%、54.23%、50.81%。五是对外开放水平相对偏低。黄河流域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0.32%、9.32%,仅相当于长江流域的23.70%、22.48%,比GDP占全国的比重低11.66和12.48个百分点。六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弱。黄河流域的郑州、西安,GDP总量位列九大国家中心城市后两位。省会城市首位度总体偏低,西宁、兰州、银川等首位度相对较高的城市由于经济实力较弱,辐射带动能力有限。

  高质量发展对策:

  一是因地制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着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因地制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支撑。上游地区要合理布局城镇与产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双赢。中游地区应进一步增强能源开发利用和调配能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积极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下游地区应坚持集聚集约发展,持续转换发展动能,提升人口和产业承载能力。从全流域来看,一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实施传统产业绿色、智能、技术“三大改造”,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化工、钢铁、有色金属、食品、服装等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三是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提高环保、能耗、水耗、安全、质量、技术标准,加强多种政策的协调配合,重点化解钢铁、煤炭、电解铝、建材等行业过剩产能。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服务实体经济、延伸重点产业链

  为着力点,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将黄河流域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快文化资源与特色旅游、文化创意深度融合,创建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五是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发展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

  二是强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高水平建设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发挥山东在黄河流域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先行先试作用。加快推进郑州、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郑州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发展枢纽经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建设具有创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态智慧、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支撑中部崛起和辐射带动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发展中作出更大贡献;西安要深入推进“三中心二高地一枢纽”六维战略支撑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打造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支点、引领西北地区和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发挥城市群和都市圈在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资源高效配置、技术创新扩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强化山东半岛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建设兰州—西宁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加快推进西安、洛阳、郑州、济南等大都市圈及黄河“几”字弯都市圈建设,加强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进人口、产业、交通、公共服务、市场要素

  的一体化对接。

  三是依托城市群和主要交通干线打造黄河活力经济轴带。根据流域内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明确在生态保护、现代农业发展、人口产业集中等方面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要依托城市群和主要交通干线,积极培育黄河流域的经济增长轴线和核心区,打造黄河活力经济轴带。依托连霍高速、陆桥高速铁路、济南—滨州—东营高速铁路、银兰高速铁路、包西高速铁路等主要交通干线,有效联结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呼包鄂榆、晋中、中原、山东半岛等城市群和都市圈,打造西宁—兰州—西安—洛阳—郑州—济南—淄博—滨州—东营经济增长轴带,加快人口、产业聚集,辐射带动沿线地区发展。加强前期研究,明确黄河经济轴带的战略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实现路径。

  四是依托国家中心城市培育黄河创新走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成为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攻关、成果转化的主体。鼓励企业牵头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施企业创新创业协同行动。突出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承担和参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依托西宁、兰州、西安、洛阳、郑州、济南等国家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及相关城市群、都市圈,集聚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国内外先进科研成果、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抢占关键核心技术制高点,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具有吸引力的人居环境,打造国家级黄河创新走廊。

推荐访问: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存在问题 黄河流域 高质量 存在问题

版权所有:小联文秘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小联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小联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皖ICP备180254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