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联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山西红色文化9篇

山西红色文化9篇

时间:2023-05-01 12:15:02 公文范文 浏览量:

篇一:山西红色文化

  

  山西红色文化

  厚重辉煌的山西革命历史,铸就了光耀千秋的山西红色文化。山西的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气贯长虹的革命老区精神,催生了壮美瑰丽的红色文化,始终激励着我们攻坚克难,一往无前。革弊立新、激浊扬清,的优秀红色文化

  一、从红色山西历史感知山西红色文化

  山西红色文化,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在山西领导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进行的伟大革命斗争实践中。山西红色文化的长城,是由党领导山西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所创造的彪炳天地的业绩、所谱写的波澜壮阔的史诗熔铸而成,一砖一石,历久弥新。

  山西有着革命的传统。山西辛亥起义是山西革命斗争的起点。1911年山西辛亥起义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对辛亥革命的成功产生过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同盟会山西支部实施“南响北应”战略,策动响应武昌起义的太原起义,推翻了清朝在山西的统治。特别是太原起义成功后,武装力量东出娘子关,与在河北的武装力量组成燕晋联军,扼守南北交通要冲,切断了清廷与南方的联系,有力地支援了南方革命。1912年孙中山先生考察山西时说到:“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这是对山西辛亥起义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辛亥革命前,1905年孙中山创立的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时,山西留日学生纷纷入会,到1906年入会的竟有50多人,这在中国北方为各省之冠。同盟会山西支部成立后又有一批在山西入会。辛亥革命历史风云中,山西有许多仁人志士举起义旗,勇往直前,投入推翻帝制、创立民国的革命斗争。

  中国共产党在山西领导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历史、中国革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山西是响应五四运动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地方党团组织较早的省份之一。1919年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山西响应迅即,有组织的山西大学等11所学校的2000多名学生在太原集会游行,支持和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五四运动影响所及,以山西青年学生为先锋及各界的积极响应,推动了山西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山西的传播。1921年5月成立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初夏成立中共太原支部。山西党组织的建立,揭开了山西革命斗争历史的崭新篇章。在建党初期和国共合作进行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党领导山西革命斗争,组织发动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处于全国革命斗争的前列。山西涌现出和走出了高君宇、贺昌、彭真、徐向前、薄一波等一批共产主义运动先驱和革命家。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山西是北方地区创建中国工农红军最早的省份之一,也是北

  方地区第一支正规红军的诞生地。1931年5月,山西党组织领导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同年7月,山西党组织发动平定武装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这两支红军在吕梁山、太行山燃起革命武装斗争星火,成为党在北方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实践和尝试。红二十四军是党在北方地区创建并开展革命武装斗争的第一支正规红军,转战五台山,落脚太行山北段的河北阜平县,创建了中华苏维埃阜平县政府,这是北方地区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后来,两支红军遭敌“围剿”,艰苦转战,余部由晋入陕,与陕北红军会合。其中,红军晋西游击队到达陕北后,与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会合,两部合编为西北反帝同盟军。随后部队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在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党和红军领导人领导下,创建、坚持了陕甘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在山西领导开展革命武装斗争,力图“创建苏区,将山西变为江西第二”,成为“星火燎原”革命局面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了劳苦大众以崭新的希望,使苦难中的山西人民认识到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为老百姓谋利益、求解放的政党和军队,为后来在山西创建革命根据地打下了重要的党的工作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山西是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通道,毛泽东提出“经营山西”的战略构想,把山西摆到关系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全局的重要地位。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硕果仅存”的陕甘根据地成为党中央的“落脚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在大西北建立起来。同时,又面临一个很迫切的问题,就是有了“落脚点”之后,如何再造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扩大抗日力量和主力红军,争取迅速对日作战。1935年12月,在瓦窑堡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决定东征。1936年2月,毛泽东、彭德怀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征山西。红军一举突破阎锡山的黄河防线,占领晋西吕梁山数百里地区。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东征前线孝义县大麦郊、隰县石口和石楼县罗村、四江村连续召开了著名的晋西会议,重点研究讨论军事战略方针问题。毛泽东指出:“红军将来主要做山西的文章”。“经营山西,是对日作战的重要步骤”。毛泽东在发出的有关电报中多次阐明,红军首先是在山西创建比陕北更大的根据地,建立模范的人民政权,成为号召全国革命的中枢。“山西的经营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没有山西即不能设想同日帝进行大规模作战”。从1936年2月20日开始渡河东征,到5月5日全部回师陕北,红军东征山西历时75天,转战晋西吕梁、临汾、运城等地50余县,横扫大半个山西。东征期间,有8000多名山西工农子弟参加红军,是红军当初进入山西时人数的一半以上,从而壮大了红军队伍。红军在山西筹款30余万银元,连同筹集物资,约合计50万元左右,为解决陕甘根据地的经济困难和增强红军的实力,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红军东征,宣传了中

  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初试建立抗日根据地,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开展。红军东征为后来全国抗战爆发后八路军开赴山西创建抗日根据地打下了重要基础。历史表明: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南方转到北方后,在中国革命再度蓬勃兴起中,党中央以陕甘根据地为“落脚点”,下大力“经营山西”,把山西摆到推动中国革命和抗日战争的战略基地重要地位。

  (四)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部署山西为华北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是华北敌后抗战的中心,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山西成为八路军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首先的立足地。八路军总部在抗日战争时期一直驻在山西,长期坚守太行,山西成为党领导下的华北抗战的指挥中枢。中共中央北方局八年全国抗战长驻山西,具体领导党在华北的工作,山西成为实施发动全民抗战的策源地。可以这样说,推动兴起全民抗战、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伟大开端在山西。山西是八路军出师抗日的立足地,也是八路军实行和坚持华北抗战的出发地。八路军依托山西,实施三次战略展开,开辟了广阔的华北敌后战场,逐步形成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和山东四大抗日根据地。

  (五)山西最早成功实践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立“牺盟会”、“战动总会”和组建山西新军是全国的创举和范例。毛泽东亲自部署山西统一战线开展,多次亲笔致信山西地方当局阎锡山,安排多方以多种渠道做阎锡山的统战工作,指出“北方统一战线非常要紧”,“晋绥应放在第一位”。中共与阎双方达成在太原建立中共秘密联络站和中共秘密电台,以及开辟晋陕秘密交通线和晋陕通商等协议。1936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派薄一波等到山西,专做山西地方实力派阎锡山及其军政上层的统战工作,他们接办和改组了“牺盟会”,运用官办的合法的组织,戴“山西帽子”,实际上实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发动抗日救亡群众运动。中国共产党与阎锡山形成特殊形式的抗日统一战线。此后,大批共产党员和抗日进步人士进入山西,北平、天津、上海、河南、湖北等22个省市爱国青年成批涌向山西,使山西成为全国抗日救亡声势最大、动员民众抗日最广泛的特殊地区。中国共产党运用特殊形式统一战线,通过“牺盟会”培养党政军民各级干部、掌握抗日政权、组建山西新军、建立抗日救国群众团体,动员组织群众抗战。全国抗战爆发后,周恩来莅晋代表中共中央与阎锡山商谈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开展游击战争部署问题,提议合组第二战区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实施战争全部动员和组织游击战争。经过谈判,1937年9月20日正式成立了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国民党元老、爱国将领续范亭担任“战动总会”主任委员,中共派邓小平、彭雪枫、程子华、南汉宸参加了“战动总会”的领导工作。“战动总会”是中国共产党与地方当局阎锡山在一个战区合作的统一战线组织,共产党、八路军派出代表,以公开的身份参与领导,双方形成固定的组织、共同的纲领,这在当时全国还是第一例。“战动总会”在晋西北、在晋察绥战地充分发挥了动员组织群众、武装群众,配合八路军开展游击战争,协调各方面力量共同抗日的战时政权作用。党在山西运用统一战线组建了山西新军。山西新军名义上属于阎锡山军队建制,实际上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的抗日武装。山西新军有4个决死纵队,一个工人武装自卫纵队,3个政治保卫旅,3个保安司令部,1个暂编第一师,共计50个团,兵力最多时达7万人。1940年山西新军归入八路军的战斗序列。

  (六)山西是华北敌后抗战的主战场之一,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坚固屏障。山西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主战场之一,八路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军民筑成铜墙铁壁,陷敌于人民战争汪洋大海,取得了辉煌战绩。八路军首战平型关一举歼灭日军千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取得了全国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对日作战的第一次大胜利,极大地振奋了全国军民的胜利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国共合作进行忻口战役,八路军的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日军飞机场烧毁敌机24架,使敌进攻忻口的物资供应濒于断绝和失去了空中轰炸优势,创造了国共两党和军队在军事上密切合作、共同御敌的范例。八路军七亘重叠设伏、广阳伏击战、神头岭伏击战、响堂铺伏击战、长乐急袭战、午城井沟战役战斗等,被称为“典型的游击战”。山西是百团大战的主战场,破坏正太、同蒲、白晋等铁路交通线,一度攻占日军坚固设防的天险娘子关。百团大战给日军企图分割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囚笼政策”以沉重打击,极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八路军黄崖洞保卫战激战8昼夜,歼灭日军1800余人,八路军伤亡350人,创造了敌我伤亡6比1的光辉战绩。八路军洪洞韩略伏击战,一举歼灭日军“战地观战团”军官120余人及护送部队60余人,其中包括少将旅团长服部直臣和6名联队长,这是中国军队在抗日战场上一次消灭日军军官最多的著名战斗。正因为有这件事的发生,华北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被日本天皇召回东京,受到训诫。8万余沁源军民对深入根据地腹心区的日军展开历时两年半的围困战,终于赢得了胜利,被誉为“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根据毛泽东“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晋西北开展了“挤敌人”斗争,围困芝兰、岔口等敌据点,受到毛泽东赞扬:“打出威风来,扩大自己,挤小敌人。”据1937年7月至1947年7月的统计,在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三大抗日根据地,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共进行大小战斗6万余次,毙伤俘日伪军合计约38万人。仅据在山西境内八路军主力部队和地方兵团进行的70次著名战役、战斗统计,歼灭日军近7万人,占侵略华北日军总数22万人的31.8%。

  以山西为中心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形成了阻敌西进的屏障,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在延

  安的党中央的前卫阵地。抗战初期,八路军一二○师主力、一一五师主力分别扼守黄河以东地区,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和晋西南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粉碎日军的围攻,打击和牵制日军,打破了日军渡黄河西犯的企图,保卫了陕甘宁边区。后来形成的晋绥抗日根据地,绥远大青山抗日根据地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北方门户。以山西为中心的晋绥、晋察冀、太行、太岳抗日根据地,在战略上协同配合,相互策应,共同担负了保卫和支援陕甘宁边区、保卫和支援党中央的重任。

  (七)山西被称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山西人民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抗战时期,山西全省有105县,总人口1147万人,日军侵晋,烧杀抢掠,围攻“扫荡”,仅制造一次杀害千人以上的惨案就有12起,据初步统计,造成全省伤亡共计276.18万人。另据统计,仅在册的包括革命战争时期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山西籍革命烈士为10.5万人。山西各地参加八路军的热血青年有60余万人。八路军由抗战全面爆发时的4万多人发展到抗战胜利时的102万人,其中,晋察冀部队以一一五师入晋“五台分兵”留下的3000余人为基础发展到32万人,晋绥部队以一二○师入晋时的8000余人为基础发展到8.5万人,晋冀鲁豫部队以一二九师入晋时的9000余人为基础发展到30万人,八路军发展壮大,与山西青年一批又一批的参军热潮密不可分。山西人民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尽最大努力供应了战争需要的粮食、被服和各种军需物资,担负了繁重的抗战勤务,踊跃支前。山西人民以无私奉献的情怀,竭尽所能提供了兵源、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援,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晋绥边区人民在异常艰苦条件下赤诚奉献支援陕甘宁边区、支援党中央。据不完全统计,1940年到1945年,晋绥边区支援中央的经费占到边区财政的50%到60%,而吕梁几个专区则占到70%,其中仅1943年上缴中央的经费就占到了吕梁几个专区各县财政总收入的81%。

  (八)解放战争时期,山西是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前进阵地、重要兵源基地、后勤保障基地和干部输出基地。1945年9月至10月,中共中央军委命令刘伯承、邓小平集中太行、太岳、冀南3个野战纵队和地方部队发起上党战役。上党战役是解放区军民抗战胜利后对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取得的第一个自卫反击战胜利,保卫了抗战胜利果实,配合了毛泽东在重庆同蒋介石国民党的谈判斗争,也标志着从山西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抗战胜利后,党中央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指示各根据地派大批干部进入东北。1945年9月,林枫、吕正操率领晋绥军区部队一个团,以及连以上干部400余人开赴东北,太行、太岳、冀晋区党委也各抽调一批干部开赴东北,执行向东北发展的战略任务。

  1947年刘邓大军出太行,突破黄河天险挺进鲁西南,经略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由此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序幕,太行区抽调1600名干部、8万名民兵民工和太岳区抽调3000余名干部随军参战支前;陈谢集团从晋南豫北强渡黄河,挺进豫西开辟新的战略区,太行区抽调1万名民兵民工,太岳区抽调数千名干部和4万名民兵民工随军参战支前。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普遍深入,广大土改翻身农民参军热情空前高涨,保证了人民军队兵源的补充和扩大。解放战争时期,山西有30万土改翻身农民参加人民解放军。并有百万民兵民工参战支前。

  晋西北吕梁解放区成为党中央的战略后方。1947年3月,面对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实施战略大转移,主动撤离延安,将中央和军委两大机关分为三个部分,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组成中央前方委员会继续留在陕北,转战陕北,主持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工作;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赴河北省西柏坡,担负中央委托的工作;叶剑英、杨尚昆、李维汉、李克农、邓颖超组成的中央后方委员会,于1947年4月11日在晋西北临县成立,统筹后方工作。中央后委机关及转移过来的有3200多人,最多时5500多人。随中央后委在临县的,一度时间还有中共中央西北局、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中央后委在临县,作为党中央的三个工作中心之一,在党中央与各战区协调联络、对外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驻扎一年,于1948年5月与中央前委、中央工委在河北省西柏坡会合,中央后委结束其历史使命。

  1947年4月,与中央后委在临县成立同时,刘少奇、朱德率中央工委赴河北省西柏坡路经山西。1948年3月至4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前委和解放军总部向河北省城南庄、西柏坡转移时路经山西。毛泽东在兴县蔡家崖召开的晋绥干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发表了重要谈话。

  解放战争时期,山西老区及半老区掀起大规模的普遍的土改运动,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基本完成了消灭封建生产关系的伟大社会变革,并为党领导全国解放区土改创造了经验。

  山西革命老区在血火战争年代锤炼、培养、成长了大批干部,不仅为夺取抗战胜利造就了干部力量中坚,而且为夺取解放战争胜利、迎来新中国诞生造就了大批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干部。解放战争时期,山西作为干部输出基地,有2.5万名干部北上、西进、南下,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和开辟新区工作,仅成建制南下湖南、福建、四川,接管地方政权的干部就有1.2万人。

  (九)山西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国领袖和将帅工作战斗留下光辉足迹最多的省

  份之一,山西涌现出众多著名革命英烈和英模人物。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邓小平、彭德怀、叶剑英、彭真、杨尚昆、左权、刘伯承、贺龙、关向应、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薄一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领导人和高级将领,都曾在山西运筹帷幄,挥师作战,忘我工作战斗。初步统计,开国将帅中10大元帅全部,10位大将中的9位,1594位上将、中将、少将其中的983位,共1002位都曾在山西工作战斗,建立了彪炳天地的丰功伟绩。

  山西这块红色的英雄的革命热土,从建党早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涌现出众多著名英烈和英模人物。他们的事迹感天动地,可歌可泣。山西革命英雄谱在中国革命史册上闪射着耀亮的光辉!

  综上所述,中国共产党在山西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革命斗争,山西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居于重要地位,发挥了特殊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就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形成了山西红色文化。

  二、山西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传承价值

  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精神文化。山西红色文化是历史留给今天的无比宝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财富。

  (一)山西红色文化蕴含了一个大道理:中国共产党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付出最大的牺牲和作出最大的贡献,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形成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是山西红色文化的突出主题和鲜明主线。山西革命历史表明,在人民的探索奋斗中,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有了山西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党的活动和影响日益扩大,山西人民驱除黑暗、追求光明的革命斗争有了坚强的领路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山西有党在艰苦卓绝环境中带领人民坚持不懈斗争,点燃革命武装斗争星火,山西人民闹翻身求解放的希望就一直在。特别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党在山西领导人民浴血奋战、顽强拼搏,不畏艰险、敢于胜利,山西作为革命根据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这在党的历史、中国革命历史上谱写了尤为厚重辉煌的篇章。山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史昭示人们: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在人民解放的时代趋势下,谁在斗争中表现得最坚决、最彻底、最勇敢,谁就能够赢得人心;谁能够切实解决人民大众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迫切需要,谁就能够赢得人民的拥护;谁能够正确指明和代表中国的前途,谁就能够成为未来的旗帜。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抗战胜利后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中国共产党便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道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时代前

  进,这是历史的逻辑。今天,我们就是要用山西红色文化揭示的这个大道理教育激励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远铭记党恩,坚定不移跟党走。

  (二)山西红色文化充分展示了山西革命热土最为昂扬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是山西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基本内容。全国抗战爆发后,由于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移驻山西,由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山西的成功实践,山西造成了华北抗战的特殊局面。三晋大地以工人、农民为主体的抗日群众运动蓬勃兴起,人民群众登上了坚持抗战实现民族解放的历史舞台。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爱国志士、热血青年涌向山西,投身民族抗战的伟大洪流。各阶级、各党派、各民族、各行业共赴国难,一致抗日,国共两党和军队合作抗战,八路军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胜利开展游击战争,英勇打击日本侵略者。三晋大地谱写了全民抗战的爱国主义壮丽篇章。山西近现代史表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高度弘扬,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将中华民族素有的爱国主义传统引入科学的轨道,使爱国主义升华发展,第一次发挥出战胜外敌入侵、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巨大力量。爱国主义精神在山西抗战中得以最生动最集中的展示,由此山西成为全国注目的地方,成为风云际会、英才汇聚的地方,成为全国各地热血青年冒着战火硝烟奔赴抗日战场,施展报国之志让青春闪光的地方。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之魂,最深沉、最宝贵。爱国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今天,我们要大力传承弘扬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把爱国家和爱山西统一起来,铭记红色山西历史,以山西为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为荣耀为自励,同心同德,攻坚克难,开拓奋进,励精图治,推动山西全面发展,再铸山西新的历史辉煌。

  (三)山西红色文化承载着党的政治优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这是山西红色文化的本质内涵和核心要义。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要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的工程”,提出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并总结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的经验及其三个基本问题的相互关系,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形成了党的独特优势,包括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如此等等,这都在党领导的山西革命斗争中、在根据地党的建设中得到具体运用和成功实践。山西作为华北敌后抗战的中心,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又通过斗争实践总结丰富党的理论,具体完善党的政策,勇于开拓新路。以山西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既是华北敌后抗战的主战场,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验场”,根据地推进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推进政权建设和党的建设,造成了未来新中国的雏形。

  这里提到一个特别重要的史实: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部署山西为华北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坚持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放手动员组织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时从苏联回国的王明,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自居,提出贯彻共产国际“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和“一切经过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提出许多对国民党无原则迁就退让的错误观点,还提出不应提改造旧政府机关,在山西等地区仍应维持旧县政府和旧县长,不能成立抗日人民政府。王明的右倾错误主张给党内造成一定的一时不能明辨是非的影响,对党的实际工作造成危害。于是,193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派任弼时去莫斯科,向共产国际说明中国抗战和国共两党关系的情况等。任弼时到莫斯科后,代表中共中央向共产国际提交了书面报告大纲,并在共产国际会议上作了口头说明,阐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大大提高,今后将要取得更加重大的领导和推动作用,介绍了八路军在山西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情况。由此,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团作出决议案和决定,“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提出“要以光荣的八路军在山西的活动区域为模范,去帮助建立许多游击运动的根据地”。随后,共产国际指示:中共在复杂的环境和困难的条件下,真正运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共中央领导机关中,要以毛泽东为核心解决统一领导问题。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基本上纠正了王明的右倾错误,再次强调了中国共产党必须独立自主地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战争,批准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政治局的路线。这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山西抗战,成为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确立维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统一领导,坚持党的正确政治路线的最有说服力的实践证明。

  到解放战争时期,山西作为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前进阵地、兵源补充基地、后勤保障基地和干部输出基地,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重要历史贡献,并为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制度成果增添了新的实践内容。

  因此我们说,党在山西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政治优势,是山西最大的优势,并留下了党在革命根据地局部执政的丰富经验。

  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党的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体现得十分突出。哪里环境最险恶,哪里斗争最艰苦,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冲在前头,不惜牺牲自己。共产党员、党的干部与老百姓生死相依、同甘苦共患难,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革命战争年代培育形成的共产党人精神、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主要体现在:坚定理想信念,矢志不移奋斗,为了崇高信仰甘愿奉献一切,在追求理想中实现人生价值,把理想信念作为最大力量支撑;忠实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

  众的利益”;党的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时时处处起先锋模范作用;忠诚于党,在政治上坚定,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开创新局面;严格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纪律、生活纪律等各项纪律,“铁的纪律”的观念牢扎心中;勇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在困难面前充满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坚定必胜信心;艰苦奋斗,吃苦在前,公私分明,廉洁奉公,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谦虚谨慎,甘当人民勤务员,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为实现人民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等等。党在山西培育形成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作风,内涵极其丰富深刻,需要深入研究总结,为今天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党性修养,提供教育激励和借鉴启迪的强大正能量。在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开创山西弊革风清、富民强省新局面的关键时刻,就是要唤醒历史记忆,把党在山西培育形成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作风作为今天教育党员干部最好的“营养剂”、“清醒剂”,做到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本、“伤根”、“丢魂”,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我们从哪里来、扎根在哪里、要走向哪里,使山西光荣革命传统和山西革命热土展现的共产党人伟大精神薪火传承、发扬光大。

  (四)山西红色文化彰显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山西工作和战斗建树的丰功伟绩,留下的崇高风范,以及革命英烈和英模辈出血染的风采。这是山西红色文化的显著特色和光辉亮点。在革命战争年代,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人民军队领导人和高级将领长期在山西工作战斗,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奋斗建立的卓著功绩,他们身上体现的崇高思想道德品质、高尚人格风范永留三晋大地。老一辈革命家在山西这部历史写就的大书,永载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历史辉煌史册,成为今天对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党风教育的生动教材。

  从建党早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山西这块红色的英雄的土地上涌现出数不胜数的著名革命英烈和英模人物,像红军东征牺牲在吕梁的刘志丹,山西抗日战场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左权,归国华侨、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先后担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八路军前方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秘书长的张友清,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女英雄刘胡兰等等,就是众多革命英烈的代表。在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其中9个英模连队、英雄群体方队中,山西抗战诞生的英雄连队有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雁门关伏击战英雄连、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4个,从山西抗战走出去的英雄连队和英雄群体有狼牙山五壮士、刘老庄连2个,共为6个。由此看出了山西抗战英雄在全国抗战中的典型代表性。“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们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一代一代铭记山西革命热土是用英烈英雄鲜血染红的土地,一代一代传颂英雄,让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

  (五)山西红色文化孕育了以太行精神、吕梁精神为代表的山西革命老区伟大精神。这是山西红色文化的厚重底色和铿锵旋律。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八路军将士和太行儿女,用鲜血与生命培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太行精神是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亡的关键时刻,共产党人领导太行女儿展现的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展现的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为民族的解放展现的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精神,是为人民利益展现的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共产党人、八路军将士和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革命英雄主义壮歌响彻大地的吕梁精神。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年代,吕梁人民展现了对党忠诚、胸怀大局、英勇顽强、倾力奉献的精神情怀。在艰苦卓绝的伟大抗战中,山西人民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解放战争时期,山西人民展现了紧跟党走、奋勇拼搏,胸襟远大、竞先前行,甘作基地、支援奉献的精神情怀。以太行精神、吕梁精神为代表的山西革命老区伟大精神,成为山西历史文化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成为山西人民的文化基因,植根于山西人民的血脉之中,成为恒久永续的精神力量。

  (六)山西红色文化传承延伸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大寨文化”、“西沟文化”和“右玉文化”等精神文化。“大寨文化”、“西沟文化”、“右玉文化”等精神文化,是山西革命老区伟大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发扬发展,突出体现了山西人民听党话跟党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艰苦创业,不懈奋斗,沿着社会主义道路高歌前进的时代风貌。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寨精神,周恩来总理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概括为“政治挂帅、思想领先的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家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西沟从抗战年代在太行山创办全国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到新中国成立后坚持艰苦创业,在山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被称为全国农业、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大寨文化”、“西沟文化”值得在今天结合新的时代实际加以传承弘扬。再从“右玉文化”来看,右玉由解放初的一片风沙成患、山川贫瘠的不毛之地,经过60多年来的治理,成了现在沙丘和荒山绿化,树木成荫、生态良好。右玉精神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县委、县政府班子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功成不必在我,功在长远久久为功,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利益的政绩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有山西特点的时代文化,同样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加强对人民群众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山西走向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精神财富。

  (七)山西红色文化留下了物质文化重要资源。山西红色文化从物质文化层面看,主要包括重要红色遗址遗迹、重要红色建筑纪念场馆与设施、重要红色历史文物、重要红色文化产品、重要红色文化史料遗存等。我省是红色文化资源大省,根据革命遗址普查,全省现存的建党时期、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史重要机构旧址、重要党史人物的故居旧居、重大战役战斗遗址和重大纪念设施共有3400余处,其中包括中共太原支部旧址、武乡王家峪和砖壁八路军总部旧址、左权麻田八路军总部旧址、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太原八路军办事处旧址、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国共合作忻口战役遗址、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临县中央后委所在地旧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馆、高君宇故居、徐向前故居、刘胡兰纪念馆、平顺西沟展览馆等100余处在全国有影响的标志性遗址、建筑和设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山西留下了大量珍贵诗文,是红色文化瑰宝,还有山西革命热土催生的一大批红色文艺文学作品,如《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游击队歌》《小二黑结婚》《吕梁英雄传》等。有厚重丰富的文献史料遗存,非常珍贵难得。从红色资源区域分布看,形成了太行山、五台山、吕梁山、太岳山和大同、太原6个红色文化圈。这笔丰厚的红色文化物质遗产和精神遗产,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需要进一步做好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使红色文化物质载体更好起到承载历史、印证历史的作用,更好发挥其精神教育价值和经济发展价值,做大做亮山西红色文化特色品牌,加快红色文化旅游和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好推动我省“六大发展”,促进转型发展,打造新的支柱产业这篇大文章。我省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做大做强红色文化产业的潜在优势巨大,前景广阔。

  历史与现在和未来是相通的,历史凝结成的文化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它和新的时代贯通,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山西红色文化给我们增添了历史自信心和历史自豪感。我们要大力弘扬我省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以红色文化感召人、激励人、引领人,凝聚强大正能量,落实省委“五句话”总体要求,山西站在历史性新起点上,迈向弊革风清、富民强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

篇二:山西红色文化

  

  山西的红色文化

  山西,中国革命的摇篮,红色文化的故乡。这里是中国工农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劳动人民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目标的地方。山西红色文化的发展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滋养于山西民间文化的深厚底蕴,完善于山西人民的勤劳精神。

  山西的红色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遍布在山西各地。从太原古城到迤,山西的红色文化,博大精深、跨越世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建立,这是中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运动。早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就在山西省组织了中国第一次全国会议,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矗立中国历史舞台的序幕。

  山西省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早在八十七年前,就出现了社会主义思想,贯彻着共产主义思想,太原市有“红色旗城”的美称,是革命老区、文化老区,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祥地。在山西,它把红色文化的精神和传统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激发了山西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怀,给他们立志团结一致、谱写中华民族的辉煌。

  山西的红色文化以有较完整的建筑、艺术、民歌传统文化为特色,具有突出的政治特质和历史意义,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和我国国家发展具有突出的贡献。“太原红色、全国红色”是山西省红色文化的口号,这一口号贯穿了整个山西,它象征着山西省民众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力量在全省的推进和发展,并受到全国各地各族人民的赞誉。

  山西的红色文化与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是人民思想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鼓励全省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尊崇

  -1-

  劳动、勤俭节约,以进取精神筑建新中国。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山西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的红色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激励着山西人民不断前进、不断开拓,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回顾今昔,山西的红色文化已经发展壮大,它强大的历史洪流深深影响着山西人民,自古以来,山西民族一直以勤劳勇敢、奋发向上的态度,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山西的红色文化,正是山西人民“团结奋斗,勤劳朴实”的精神体现,铸就了山西的辉煌,也让山西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红色文化的故乡。

  -2-

篇三:山西红色文化

  

  2019年9月第3期(总第118期)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SHANXI

  INSTITUTE

  OF

  SOCIALISMSept.

  2019No.

  (Gel.

  118)三晋人文山西红色文化发展综述刘晓潇(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山西太原

  030032)摘

  要:山西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聚集地,梳理山西红色文化的历史积淀、当代转换和发展走向,能够

  从中解析出山西红色文化的发展根基、基本属性、内容构成和价值功能,在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品质、思

  维逻辑、伦理精神和价值导向基础上剖离出红色文化产业化发展的诸多要素,使山西红色文化能够在文化发

  展与全局发展互动规律的基础上再焕生机。关键词:山西;红色文化;历史积淀;当代转换;

  发展走向中图分类号:G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012(2019)03-0065-072015年,山西正式启动了“三个文化”系列宣传

  活动,以弘扬源远流长的法治文化、博大精深的廉政

  文化和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为契机,深度挖掘山西

  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秋"传承地”的历史文化价

  勇气、光明、希望、美好”等多重解读,亦被演绎为“革

  命”的象征色,红色文化作为“革命文化”的代名词,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生动地使用开来。红色文化起源

  于近代,形成于“五四运动”之后,成熟和发展于新民

  值,并以文化产业为龙头,重塑山西形象,促进富民

  强省。其中,山西光耀千秋的红色文化资源备受瞩

  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讨论中国革命、建

  设和改革的历史,绕不开山西。山西是具有光荣传统

  目。在全国性红色文化热潮兴起之际,山西把握历史

  的革命老区,是重要的革命战争纪念地,是重大历史

  机遇,通过一系列运作,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并运用

  起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山西红色文化旅游格局。事件的策源地,也是红色文化资源的重要聚集地。(一)红色文化的发展根基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

  一、山西红色文化的历史积淀和改革实践进程中积淀下来的、兼容并蓄古今中外

  优秀文明成果的文化形式。作为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在中国人文语境里,“红色”被赋予“权威、进取、一脉,红色文化亦秉承了中华文明的内在基因。收稿日期:2019-08-10作者简介:刘晓潇(1985-),女,中山大学哲学硕士,山西社会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统战理论与中华文化。65

篇四:山西红色文化篇五:山西红色文化

  

  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

  施行日期

  文号

  主题类别

  效力等级

  时效性

  2019.09.272019.10.01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7号

  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省级地方性法规

  现行有效

  正文:

  ----------------------------------------------------------------------------------------------------------------------------------------------------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二十七号)

  《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已由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于2019年9月27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

  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9年9月27日

  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

  (2019年9月27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促进红色文化遗址的合理利用,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红色文化遗址的调查、认定、保护、管理和利用。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红色文化遗址,是指下列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具有历史价值、教育意义、纪念意义的遗址、旧址和纪念设施等:

  (一)重要机构、重要会议、重要事件、重大战役、重要战斗的遗址或者旧址;

  (二)重要人物和具有重要影响的烈士的故居、旧居、活动地、墓地;

  (三)烈士陵园和纪念堂馆、纪念碑亭、纪念雕塑、纪念塔祠等纪念设施;

  (四)反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其他遗址、旧址和纪念设施等。

  第四条

  红色文化遗址实行分级保护制度。

  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坚持全面保护与整体保护、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遗址本体保护与周边环境保护相结合;坚持合理利用,强化教育功能,突出社会效益,确保红色文化遗址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研究解决保护利用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由同级文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退役军人事务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财政、文化和旅游、教育、公安、自然资源、规划、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以及史志研究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协助开展本辖区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法律、法规的宣传。

  新闻媒体应当加强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的公益宣传。

  第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红色文化遗址的义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在保护利用红色文化遗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调查和认定

  第十条

  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退役军人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史志研究机构,制定全省红色文化遗址认定的标准和办法,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一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退役军人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史志研究机构,根据全省红色文化遗址认定标准和办法,开展本行政区域内的红色文化遗址调查、认定工作,提出本行政区域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建议名单,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退役军人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史志研究机构审核后,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

  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退役军人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史志研究机构,对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主管部门报送的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建议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全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名录,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

  在全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名录范围内,根据红色文化遗址的历史价值、教育意义、纪念意义,确定省级、市级、县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名录,分别由省、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十三条

  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名录应当载明红色文化遗址的名称、类型、产权归属、文化内涵、历史价值、地理坐标、四至、面积及相应的界址地形图等内容。

  第十四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在各级红色文化遗址设置永久性保护标志。

  红色文化遗址已经完全损毁或者消失的,应当由县(市、区)人民政府设置纪念标志,建立档案;需要重建的,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报批手续。

  第三章

  保护和管理

  第十五条

  省人民政府文物、退役军人事务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城乡规划等有关主管部门,结合本行政区域内红色文化遗址的类别、内容、规模以及周边环境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编制全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六条

  列入各级保护名录的红色文化遗址自核定公布之日起一年内,由核定公布该红色文化遗址的人

  民政府根据红色文化遗址的历史和现实状况,合理划定保护范围。

  列入各级保护名录的红色文化遗址自核定公布之日起一年内,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核定公布该红色文化遗址的人民政府文物或者退役军人事务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划定建设控制地带并公布。

  第十七条

  在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擅自拆除、改(扩)建红色文化遗址;

  (二)生产或者储存易燃、易爆、放射性、腐蚀性危险物品;

  (三)排放污染物,倾倒、焚烧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四)采石、采矿、爆破、开荒、挖掘、取土;

  (五)在红色文化遗址本体及其附属设施上刻划、涂抹;

  (六)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拆除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标志、纪念标志;

  (七)其他影响、危害、破坏红色文化遗址安全和环境的行为。

  第十八条

  在红色文化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工程建设的,应当符合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规划的要求,确保其建设规模、体量、风格、色调与红色文化遗址历史风貌相协调。

  对红色文化遗址建设控制地带内已经存在的与红色文化遗址历史风貌不相协调的建筑物、构筑物,应当依法逐步改造或者拆除。

  第十九条

  省人民政府文物、退役军人事务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制定全省红色文化遗址日常保养、维护办法,指导红色文化遗址的日常保养、维护工作。

  第二十条

  红色文化遗址实行保护责任人制度。

  保护责任人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一)国家所有的,其使用人或者管理人为保护责任人;

  (二)集体所有的,该集体组织为保护责任人;

  (三)个人所有的,其所有人和使用人为保护责任人;

  (四)由组织或者个人认养的,认养人为保护责任人;

  (五)权属不明确的,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为保护责任人。

  第二十一条

  保护责任人履行下列职责:

  (一)落实保护规划中涉及该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要求;

  (二)按照日常保养、维护办法,做好红色文化遗址的日常保养、维护;

  (三)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日常监测、监督检查、维修保养、宣传教育等工作;

  (四)采取防火、防盗、防坍塌等安全措施,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相应抢救保护措施;

  (五)发生危及红色文化遗址安全的突发事件,及时采取有效抢救保护措施;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保护责任。

  保护责任人承担日常养护费用确有困难的,可以由核定公布该红色文化遗址的人民政府给予补助。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保护需要,在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通过购买或者置换等方式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保护。

  第二十三条

  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重大修缮,应当报核定公布该红色文化遗址的人民政府文物或者退役军人事务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红色文化遗址的修缮,应当遵循不改变遗址原状、最小干预的原则,不得损毁、改变主体结构及其附属设施。

  第二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公开表彰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

  第四章

  合理利用

  第二十五条

  红色文化遗址的利用,应当与红色文化遗址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相适应,不得改变红色文化遗址主体结构和外观,不得危害红色文化遗址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

  禁止以歪曲、贬损、丑化等方式利用红色文化遗址。

  第二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太行精神、吕梁精神等革命精神的挖掘,开展红色文化遗址及相关文物史料文化内涵、历史价值的研究,编纂、出版、制作红色文化知识读本、理论书籍、影视作品,推进数字化保护利用。

  鼓励社会各界开展对红色文化遗址历史文化的宣传、学术研究交流以及红色文化创意产品的研究开发。

  第二十七条

  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应当利用红色文化遗址及相关博物馆、纪念馆,组织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利用红色文化遗址及相关博物馆、纪念馆,组织开展现场教学、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教育教学活动。

  第二十八条

  国有的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展览馆等收藏研究机构,应当加强红色文化遗址相关资料、实物的征集、收购和研究。

  第二十九条

  鼓励与红色文化遗址有传承关系的单位和个人同红色文化遗址管理单位共建共享。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红色文化遗址的利用纳入本行政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发展红色旅游。

  第三十一条

  利用红色文化遗址发展旅游的,其保护责任人应当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编制红色文化遗址利用方案,并经核定公布该红色文化遗址的人民政府文物或者退役军人事务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法律、行政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拆除、改(扩)建红色文化遗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或者退役军人事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范围内从事采石、采矿、爆破、开荒、挖掘、取土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或者退役军人事务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红色文化遗址及其附属设施上刻划、涂抹,或者损毁、擅自移动、拆除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标志、纪念标志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百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以歪曲、贬损、丑化等方式利用红色文化遗址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

  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退役军人事务等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条例自2019年10月1日起施行。

  ——结束——

篇六:山西红色文化

  

  山西的红色文化

  山西,中国的中部省份,也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地方。山西人民用自己的宝贵文化遗产编织出一幅夺目的文化地图,这就是山西的红色文化。

  山西红色文化始于毛泽东时代,当时山西是革命的摇篮,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新中国的红色文化在山西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浪潮,影响着每一位山西人的思想和行为。

  在一位知名博物馆的一次活动中,山西人民聚在一起,欣赏着山西红色文化的代表作,在心中刻划出一副绚烂的文化画卷。首先,摆放在众人面前的是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出了许多从革命斗争史中萃取出来的历史文物,提醒着我们要把革命精神传承下去,为更广阔的未来做准备。

  另外,展览馆中还展示了1980年山西省革命文化的精华,如1979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的文献,诗人刘易斯的诗集、红色文学的名作、书籍,也有许多当地文化的珍宝。这些文物展示出山西的繁荣,也向人们展示出山西的红色文化演变过程。

  同时,作为山西红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山西民间文化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发展。在紫禁城附近,经常可以看到民间艺人表演着传统的戏曲和舞蹈,向人们展示出山西红色文化的多样性。

  山西红色文化不仅仅是与古老文化有关的,更是当代山西社会文化发展的象征。当今山西的发展离不开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以及新中国建立后的新方向,更是革命精神的载体。山西的红色文化不仅仅是

  -1-

  革命的历史,更是社会、文化、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形象,它不断谱写着更新的歌曲。

  正是由于这份热爱,山西人民变得更加自豪,他们将这种精神传承给子孙后代,把山西的红色文化承载在心中,不断向前。

  如今,山西的红色文化已经成为山西故乡的一道绚烂的风景线,也是山西人民心中的一颗温暖的明珠,它将永远流传下去。

  -2-

篇七:山西红色文化

  

  山西的红色景点

  山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和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山西的几个著名的红色景点。

  就是位于山西省太原市的中共中央山西分局旧址。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的重要组织机构,也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在这里,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先辈曾经居住和工作过,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红色遗迹。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吸引着众多爱国青年前来参观学习。

  就是位于山西省吕梁市的晋西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这里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晋西北地区的革命根据地。在这里,曾经发生了许多著名的革命事件,如晋西北抗日游击战争、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等。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就是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的晋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这里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晋南地区的革命根据地。在这里,曾经发生了许多著名的革命事件,如晋南抗日游击战争、晋南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等。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山西有着丰富的红色历史和文化遗产,这些红色景点不仅是中国革

  命的见证,更是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场所。我们应该珍惜这些红色遗迹,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在我们心中永不褪色。

篇八:山西红色文化

  

  山西红色文化作文三年级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山西素有“表里山河”之称,纵贯山西的吕梁山与流经的汾河、黄河,共同孕育了这片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翻阅山西的历史,我的思绪逐渐飘远,从吕梁山到太行山,从娘子关到平型关,在山西这片热土上,百年来有多少革命先辈在这里跋涉,多少红色足迹在这里留下,多少红色往事在这里上演,多少红色精神在这里铸就……

  “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抗日战争开始后,八路军高唱“九千将士进涉县,三十万大军出太行”的慷慨壮歌组建游击队、领导抗日战争,与百姓和衷共济、共度难关。广大军民前仆后继,顽强坚持,数以万计的抗日勇士抛头颅、洒热血,凭借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以人民利益为重的高尚品格,战胜了侵略者,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留下了崇高的太行精神。

  吕梁是我国革命老区之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进行过重要的革命实践活动。

  在这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上,以张叔平、贺昌、刘胡兰等为代表的英雄儿女,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艰苦

  奋斗、顾全大局、自强不息、勇于创新”的吕梁精神。

  硝烟散尽,精神永存。吕梁市兴县是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基地,也是我校的对口帮扶对象。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在活动中体会到了吕梁人的热情淳朴,感受到了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的奋斗精神,领悟到了吕梁精神的现代价值。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山西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闻名中外,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更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以太行精神、吕梁精神为代表的山西优秀精神激励着三晋儿女顽强拼搏、奋斗不息,在山西前进发展的道路上留下了深远影响。

  山西的红色历史令我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将以英雄模范为榜样,继承并发扬山西丰富而优秀的红色精神,勤奋学习、锐意进取,创佳绩、立新功,为山西的进步、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篇九:山西红色文化

  

  山西的红色文化

  山西,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省份,其红色文化也是华夏文明悠久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山西一直是发源地的象征,革命的中心地之一,而这一切都与其红色文化息息相关。

  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导下,山西成为党的将军孙中山的发家致富之地,为实现中国的独立而建立的山西党的神圣使命,也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以及中国的革命和改革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山西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斗争史上重要的地位。

  山西红色文化起源于宣统年间,时国内各地陷入深重经济困境,社会矛盾激化,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地区的组织成立,开展了大量的反帝政策,发起了各种革命活动,使山西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共产党在山西的力量不断壮大,政权日渐巩固,党政联合,渐渐在山西崛起,以山西党政合一的党政领导背景下,红色文化也更加成熟。

  山西红色文化给山西人民带来了一种民族认同感,一种新鲜而又深远的文化意识。山西红色文化融合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社会主义理念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挥出巨大的民族精神力量,彰显了山西共和国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国人民信仰的象征。

  从社会保障上,山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共同的理念和精神支持了早期的社会运动,加大了社会福利安全,同时在医疗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贴心的服务把大众的责任感和贡献感深深地埋植在每一个山

  -1-

  西人的内心。

  另一方面,山西红色文化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山西文化、旅游和休闲行业的发展,山西古旧而又充满着红色文化新气息的地方越来越受到了游客的青睐,特别是以民间艺术、文艺、古迹景观等作为主要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山西红色文化把革命斗争史和民族精神密切联系起来,使得后代子孙们得以认可自己来自山西的文化根源,并在致力于实现共和国理想中担负起积极责任。山西红色文化既是革命斗争史的凝结,又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象征,也是山西人民斗争的动力源泉。

  -2-

推荐访问:山西红色文化 山西 红色 文化

版权所有:小联文秘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小联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小联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皖ICP备180254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