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联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五育共融,协调发展(10篇)

五育共融,协调发展(10篇)

时间:2023-05-01 18:20:04 公文范文 浏览量:

篇一:五育共融,协调发展

  

  推动新课程标准下育人模式变革

  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北京高中学校开始使用新教材。在遵循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使用新教材的“双新”时代,如何推进“五育”共融,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北京实验学校作为北京市海淀区首批高中示范校,勇当探路者,在探索中积累了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加强学生发展指导,优化选课走班

  北京实验学校组建市、区、校三级联动研究团队,通过“课程教学协作体、项目委托、自主研究”三条路径,聚焦新课程新教材实施中的关键问题,针对重难点问题开展协同研究,形成有引领示范作用的成果。学校依托“基于五育共融的协同性课程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实践研究”“基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魅力课堂理论与实践研究”“基于落实立德树人的学生发展指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等5个研究项目,从课程体系、教师管理、学生管理、课程教学、课程教学评价、教科研生态建设及成果推广等多个方面,不断推进改革,在“优化必修、完善选修、探究特修、指导自修、综合研修”五个方面开展探索,进一步完善了选课走班机制和育人模式。

  学校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修订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中关于“学生成长指导”的内容要求,成立“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作为适应新课程、新教材新变化的支持机构,组建专门队伍,实施“导师制”,针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生活、生涯规划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激活学生内生动力,从而科学认识自我、规划自我,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保证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效果。

  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和使用,必须基于这一背景。学校建设学科资源平台,利用信息技术为不同学科提供教学资源,扩展教学空间,发挥其在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方面的优势;鼓励教师以信息技术为工具,撬动课堂教学方式变革;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形式深度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使课表的安排更加科学、学生选科分班更加合理、“走班制”的过程化管理更加精细。

  构建“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

  学校探索构建“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协同性课程体系,以跨学科学习形式,以大背景、大问题、大辩论设计,打造新型学习方式。“大背景”即结合文史哲、理化生、艺体劳等多学科,利用跨学科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综合研究,注重相互联系和逻辑关系;“大问题”要求用跨学科知识进行问题设计,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兼顾;“大辩论”要求以事实为依据,鼓励创新,答案不唯一。不同学科间教学方式的转换和渗透,在知识间重新建立联系,使学生对学科渗透交叉运用产生共鸣,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刻理解和掌握,提高

  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学校在充分领会新课程、新教材精神的前提下,在强化国家课程框架的基础上,融合学校原有的“多元化、可选择、有特色、高质量”的魅力课程优势和特色,不断完善和优化,突出劳动教育、艺术教育、体育、综合实践课程的优势,满足各类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突出育人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以课程体系建设推动育人方式的变革。

  学校专门建设了“学生学习中心”。“学生学习中心”包含艺体中心,文史哲中心,阅读与朗诵训练室,数学与人工智能、理化科学、天文与地理、科普、劳动等专用教室,倡导大人文、大科学、大学科的学习方式,以大背景、大问题、大辩论方式设计跨学科学习课程。学校将“学生学习中心”的建设与学校原有的实验室、专用教室、艺体设施建设相融合,突出融合、综合的协同育人特色,进一步优化学生学习环境,满足各类课程开设和实施的需求。

  “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服务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以德立身--推进学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整合思政课程资源;以智开慧--开发多层次、多样化校本课程,整合大学学术课程、大学先修课程;以体健身--坚持传统与现代交融、竞技与休闲并行、健体与养心交织,开发以太极扇、华尔兹、形意拳、少年剑术、定向运动、篮球、足球为代表的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课程,整合各类社团体育课程,构建套餐化、系统化的体育课程资源;以美养心--充分挖掘学科课程美育功能,以戏剧艺术节为载体,整合艺术教育课程资源,加大以京剧等为代表的优秀传统艺术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以劳育行--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诚实劳动,倡导劳动生活化、生活劳动化。

  研究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

  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一个重要前提是要给师生提供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针对高中新课程,学校目前已经录制了包含11个学科的所有章节内容的线上教学资源。学校还规划了春季学期的必修和必选课,正在利用寒假时间进行录制,一年后,覆盖高中所有学科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内容,给师生更多的选择,也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基于新课标进行学科教学研究势在必行,这是引导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所提出的各项要求、革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提高综合素养的必由之路。学校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发挥学术指导、培训、研究的职能,以“特级引航”为龙头,以教研组、备课组主题研究为主体,通过观课议课、教师沙龙、专题研究等方式,以“大文科中心”“大理科中心”“体育中心”“艺术中心”“劳动教育中心”为单位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心得交流、艺术欣赏等活动,大力倡导开展基于课标的学科教学校本研究。

  学校围绕新课程标准落实和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列出基于标准的课堂教学研究项目,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开展项目式研究,通过不同主题的教学公开课、系列展示活动和研讨交流活动,挖掘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引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找到学科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立德树人要求间的结合点,更加注重学科教学的育人性,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在特定情境下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方式上,鼓励教师开展基于情境和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开展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常态化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培育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态度。

  目前,学校积极推进评价制度改革,“情境化试题设计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作用在日常作业和考试中得到充分发挥。考试评价导向从知识立意走向素养立意,在立德树人和引导教学方面的功能日益凸显,学生基于真实情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科育人的价值得到体现。学校积极推进“二平台、一数据库”建设,以此为依托不断完善学生学业评价以及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完善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

  的相关制度,加强表现性评价研究,探索实施增值性评价,通过过程性的数据积累,全面检测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达成情况以及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篇二:五育共融,协调发展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探究

  摘要:新时期环境下,要想更好地落实幼儿园劳动教育,生态学教育理念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可以有效解决以往幼儿劳动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也能让传统的劳动教育变得更加丰富多样,有助于提高教育效果,对于幼儿良好劳动意识和思想观念的养成也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构建需注重生态指引、走向共融、和谐共生,方能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四要素中合理构建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劳动教育课程;幼儿园劳动教育

  引言

  随着学前教育各领域研究的逐渐深入,教育生态学的理论也开始被应用其中。从教育生态学视野下看幼儿园劳动教育就是用发展、联系、系统、平衡的观点研究幼儿的劳动与其相关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明确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剖析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生态现状,从而合理构建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1教育生态学与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内涵

  “教育生态学”概念由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书中正式提出,标志着教育生态学这一学科的诞生。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原理,特别是生态系统、自然平衡、协调进化等原理,研究各种教育现象与成因,进而掌握并指导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宏观上,教育生态学研究以教育为中心的各种环境系统,分析其功能以及与教育、人类的交互作用关系,以寻求教育发展的方向、教育应有的体制以及应采取的各种对策:从微观上,则缩小到学校、教师、设备乃至座位的分布对教学的影响,也包括课程的设置目标、智能、方法、评价等微观系统分析,甚至包括研究家庭的亲属关系。学校的师生关系、同学关

  系乃至学生个人的生活空间、心理状态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就是把各种教育机构、教育的基本要素,以及与教育相关的更加广泛的社会因素联系起来,运用“系统观、平衡观、联系观、动态观”来考察和研究教育。

  2幼儿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幼儿园在培养孩子劳动意识方面重视不足,大多数教育者缺乏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没有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开设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只是习惯性地在《思想品德》课上简单带过,忽视劳动实践活动的开展。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劳动意识的培养和劳动观念的形成。(二)幼儿自身存在的问题幼儿自身劳动价值观念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与成长以及未来的发展。当前,大多数儿童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父母长辈的溺爱下,逐渐形成了好逸恶劳、不劳而获等错误的思想观念,对参加劳动缺乏积极性,错误地认为劳动又脏又累,时间一久,很多孩子便容易出现劳动观念缺失的问题。

  3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3.1基本策略

  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作为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领导重视并设计完善的组织计划。需要全园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和规范化的开展工作。1.生态指引:建立课程建设领导体系课程体系的完善与否是检验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一环。那么,在幼儿教育生态中用全面地、联系地、动态地看待幼儿园劳动课程建设,就需要幼儿园全员的重视和参与,共同出谋划策,集体教研,共同创建出高质量的课程以提升幼儿园劳动教育的质量。此外,没有组织保障的课程就是犹如虚设。所以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除了需要全员的加入,还需要领头组织者,应当在园长的领导下,建立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同时构建相应的课程资源建设组织体系,并有序地开展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劳动教育课程,形成“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闭环式管理,为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提高有力的保障。(一)打造生态种植环境,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为生态种植活动提供合适、优良的环境,把园内能加以利用的土地和空间打造成

  小型生态种植场,比如,教室的窗台、走廊,操场的周围,都可以利用植物来进行装点,打造自然、美丽、舒适的幼儿园环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植物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的耐心,组织幼儿一同交流植物每一次变化时自己的心情,提升幼儿在活动中的成就感。例如,教师可以在种植区域安上保护装置,防止植物被打翻,同时防止幼儿在活动中发生磕碰受到伤害;教师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适合种植的种子进行种植,还可以采用比赛的方式,促使幼儿在种植过程中更加认真地呵护这些植物。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会接触到不同的植物、昆虫等,这大大增加了活动的乐趣。当植物叶子上出现了小虫子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放大镜去观察小虫子,让幼儿利用眼观、手触、鼻闻等多种认知方式去感知大自然中的生命。(二)坚持观察记录,增长相应知识教师在组织生态种植活动时要用合适的方法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观察植物生长的状况,帮助幼儿用他们能理解、运用的方式来进行植物生长的记录活动。这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幼儿培养耐心。例如,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他们种植植物的名称,并用多媒体播放植物成熟之后的样貌,引导幼儿用画笔在纸张上画出植物现在的样貌,与成熟之后的样貌作对比,激发幼儿长时间进行植物种植培育的动力。绘画的方式有利于幼儿发现植物更多的细节,帮助幼儿掌握植物更多的信息。在幼儿进行植物生长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通过各种评比活动,比如,评比哪个小组观察得更细致、更准确,哪个小组的纪录效率更高等,以激发幼儿的好胜心,进而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促进幼儿吸收和掌握更多关于植物的知识。

  3.2课程要素

  (1)协调和谐,系统全面。劳动教育融入现有幼儿园课程之中,不是要占主导地位,也不是要增加幼儿园和教师的工作负荷,而是在原有的幼儿教育生态系统中将原有的劳动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这需要幼儿园管理层正确认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之间的关系,调整劳育的生态位,将五育融合为一个整体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设置课程目标时,幼儿、教师和环境是十分重要的三个生态因子,须综合考虑幼儿园内外的环境、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要在具体的分类目标里合理设置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认知发展、知识技能、情感体验”这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让劳动教育课程目

  标全面化。(2)立足现实,素质教育。由于当下年轻人劳动意识的缺乏、劳动认知的偏差、劳动知识的欠缺,形成片面的劳动价值观,不好的行为习惯,这证明了劳动教育势在必行的现实诉求。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国家需要全面发展的精英人才,社会需要人格健全的良善公民,每个人需要获得幸福。因此,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一要遵循幼儿的年龄阶段与身心发展特点,二要遵循现实诉求,并通过劳育养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为幼小衔接做准备,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在幼儿个性养成、德行培养、价值观念上制定适宜的目标。

  结束语

  幼儿劳动教育生态系统是幼儿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一子系统中同时包含了环境、学校、家庭和社区等生态因子,各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影响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简言之,为更好地发挥劳动教育促进幼儿身体发育、精神成长和培养幼儿个性养成、意志品质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邓小泉,杜成宪.教育生态学研究二十年[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05):12-16.

  [3]李雅颖.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2):21-22+59.

  课题名称:生态文化背景下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践研究

  立项编号:Fzjk21-149

篇三:五育共融,协调发展

  

  五育共融全面发展征文

  五育共融全面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要求以树立和谐文化为基础,以“五育”的发展为目标,将体育、审美、劳动、学习、生活五育共融全面地发展起来,达到学生发展的立体均衡,到达“感知”、“评价”、“创造”三个层次。

  五育共融全面发展要求学校拓宽教师的发展渠道,让他们在充分利用课堂资源、社会经验、可行性教学等方面充分学习,并立足课程体系拓展教师教育办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选择多种教学方式和技术,让学生得到有效的课堂发展体验,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素质。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从创造性思维开始,要求学生把对学习有所理解、把学习技能与技术结合起来运用到实际,尊重学习者的学习习惯,从不同角度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者。

  要提升体育素质,必须从良好的实践活动开始,呼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健康的身体和锻炼意志,通过体育活动锻炼出良好的体质,开发潜力,发展与众不同的表达能力,培育时尚的审美观,激发学生的活动乐趣,改变一味去学习的思维,充实生活,丰富课余活动,培养他们的个性和社交礼仪。

  劳动教育的实践包括室内劳动、实践活动以及技能培训等,让学生体验劳动的方方面面,增强学生劳动兴趣、劳动意识、劳动习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责任心,让他们学会主动、勇于开拓,大胆创新等现代现实需要。

  五育共融全面发展就是要增强学生智力天赋、体质基础、艺术修养、劳动实践能力,学习精神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达到智育、体育、艺育、劳育的完美结合,让学生快乐成长,积极投身社会,为新时代打下精神基础,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四:五育共融,协调发展

  

  五育并举作文800字高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又是一年开学季,全校师生踏着轻盈的步伐、一路欢歌笑语走进校园。

  各位同学,新的学年,大家迎来的不仅是年级更替带来的学习内容的变换,更是成长目标的修正与学习方法的变革。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今世界正以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推动着全球格局的巨变。对于处在成长时期的高中生来说,学习的意义已经由传统的知识获取转向全面发展。学校正以“办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需要的现代学校”为育人目标,着力促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成长的教育,关注和关怀每一个学生的的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推行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探究者,期望你们以良好的在校学习习惯指引一生的深度学习,最终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各位同学,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需要你们在六中这片教育沃土上唤醒好奇心、激发想象力,争做要学习、爱学习、会学习的时代新人,将自己锻造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此,我对同学们提出几点希望和要求。

  一是希望同学们以德扬善。德为修身之首。学校正在加快建设以立德树人为统领的德育课程,让同学们在参加课程学习、参与活动体验,用心领会“文明有序、严谨求实”的优良校风,在德育实践中集聚忠诚担当的正能量。

  二是希望同学们以智启真。学校正在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强化问题探究教学、自主学习,让同学们充分领略知识的博大。大家要主动求知问学,学会融会贯通的思维方式,建立广博深厚的知识结构,让智育成为你们未来发展奠基工程。

  三是希望同学们以体强身。学校具有先进的体育运动场地和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同学们充分感受锻炼的乐趣。大家要主动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在强身健体中锤炼意志品质,敢于拼搏、勇于竞争、善于合作,让体育成为锻造良好品格的过程。

  四是希望同学们以美塑心。人的成长向来强调身心发展的一致性,这是修身养性的内在需求。学校正在“十个一”行动为契机,全面开展以美育人,让同学们充分体会艺术的魅力。大家要主动接受艺术熏陶,积极参与校园文艺活动,提升审美情趣,享受美育提升人文素养的过程。

  五是希望同学们以劳立行。人的发展重视知行合一,大家要树立正确的劳动实践观,学校的研究性学习、校内外实践、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课程会让同学们充分理解劳动的价值,以做促学,体验劳动的快乐。

  亲爱的同学们,今年是新中国七十华诞、五四运动一百年,这意味着大家未来的成长轨迹将与祖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相向而行,你们注定要成为国家、民族的中坚力量。我们倡导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就是希望同学们主动将未来的自己与未来的祖国联系在一起,从现在出发,在德智体美劳中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兼备、动静结合、修心养性、知行合一的有为青年,不负伟大时代,不负青春之我,以昂扬的奋斗姿态为新时代的青春增添风采。

篇五:五育共融,协调发展

  

  基于闽东百草园青草药文化的“五育共融”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以柘荣县第五小学为例

  福建省宁德市柘荣县柘荣第五小学,福建省宁德市35530摘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构建“闽东百草园”青草药校本课程教学模式,在青草药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中我们从探究、实践、评价三方面有机融合,促进小学生“五育共融”发展,以百草体系构建为出发点,探索“五育共融”校本教育的新路径,在探究、实践、评价中促进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深入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共融”校本教育。

  关键词:青草药文化;五育共融;百草体系;校本课程开发

  在青草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中,要将“五育共融”融入进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中,在校本课程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青草药生长地域特性遴选青草药文化内容,发动学生及家长了解闽东青草药土药方,在日常药膳食疗炖品中探寻青草药文化知识,鼓励学生学习了解青草药知识,动手种植培育青草药植物,传承青草药制作工艺技术。

  一、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

  学校发挥育人主阵地的优势,合理利用闽东百草园体验营地,创新教育教学途径和载体,促使“五育共融”融入整个教学体系,从而构建百草体系,从认知青草药文化知识,观赏青草药植株,种植青草药植株,收获青草药植株,加工青草药植株,拓展青草药用途,评价学生体系,开发设计校本课程。实现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1课程模式

  柘荣县第五小学校本课程教学模式

  (1)以探真、务实为教育理念,以“五育共融”为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制定青草药校本课程的架构及课程标准,区分低、中、高段教学内容,以考级评价体系,展现学生认知程度,规范有效开展校本课程。

  (2)以STEAM教育理念,开展优质课比赛,片区教研及送教下乡等活动,促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在汇编百草读本基础上,创立以学校德育室为青草药总行,以班级为青草药支行的管理评价体系,将学生评价与课程评价有机融合,注重生本位原则,成立以学生为主导的评价体系管理团队,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管理能力。

  (3)在校本课程开发基础上,利用青草药开展多种社团活动,如:拓染、扎染、青草药标本制作、青草药手工制作等活动,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让学生探索从青草药过度到中草药的认知中,培养海西药城中医药启蒙教育的课程体系,传承中医药国粹,继承和创新中医药文化体系。(4)在校本课程创建中,除了汇编校本教材,还将青草药文化融入班级文化建设,书香墨香校园文化建设,闽东百草园文化建设,研学旅行文化建设,党史文化建设等体系中,融合多种文化元素,体现青草药价值观。

  1.2课程目标

  (1)德育目标:以党史教育为契机,了解青草药在革命战争年代的价值与作用,增强学生对党史文化、青草药文化的认同,促进和发扬青草药文化自信,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

  (2)智育目标:通过学习了解青草药的基本药用价值,学会在日常生活中青草药的基本用途,在研学旅行或户外运动中出现的运动损伤情况,如何运用所学青草药知识就地取材,治疗损伤。

  (3)体育与健康目标:掌握简单的青草药配方,利用这些配方治疗简单疾病,合理搭配青草药与食材,让中国传统的青草药知识与烹调经验相结合,烹饪具有中国特色的药膳食疗产物,提高体质健康的生活管理能力。

  (4)美育目标:通过青草药社团活动,学习运用青草药拓染、扎染、青草药标本制作、青草药手工制作等方式,使学生在体验与创造过程中,提升学生审美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想象与思维能力,实现青草药艺术化。

  (5)劳育目标:通过人人种百草活动和百草园班级药田管理,让学生掌握简单的青草药栽培技术,在劳动中使学生逐步掌握青草药成长规律,通过种植劳动,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成就学生的幸福人生感。

  1.3课程内容

  青草药文化历史悠久,人类文明初始,青草药就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课程内容设计主要涉及百草读本《上》《中》《下》册,了解运用闽东青草药土药方,日常药膳食疗配方,青草药种植培育技术,青草药制作工艺,青草药拓展技艺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实践

  规划青草药校本课程育人体系。以“五育共融”为教育目标,学习通读借鉴有关资料,拟定青草药文化校本课程标准,规范实施课程活动。申请省级课题立项,科学规范地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研究。

  在校园中宣传推广青草药文化,搭建青草药长廊文化,百草园围墙壁画,开展“人人种百草,人人读百草,人人画百草,人人写百草,人人拍百草”五个人人活动,体验青草药文化,感受青草药文化内涵;并建立青草药文化社团,建设“闽东百草园”研学陶冶营地,让学生在种植、养护、采摘、加工青草药中完善课程育人场地环境。

  推进校本课程与五育融合,落实校本课程中五育全面发展的目标,合理利用国家、地方和学校资源,深度融合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关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

  三、实践效果

  闽东百草园校本课程开发与设计,通过多形式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传承青草药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青草药的认知。学生更加熟悉园中

  无杂草,遍地皆灵要的百草园文化知识和文化理念,弘扬了学生勇于探索自然奥秘的闽东百草园精神,学生初步做到人人识百草,生生知百方,学生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青草药烹饪药膳。闽东百草园校本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开展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百草园STEAM课程的受教育研究”成功结题;教师多人多项教学案例、课程设计荣获省、市评比一等奖等;学校多名教师参加的市、县教学研讨活动中受到好评。

  参考文献:

  [1]五育并举课程体系推动学校多样化发展[J].韩玉奎.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06)

  [2]爱德华·威尔逊.知识大融通——21世纪的科学与人文[M].

  [3]以“五育融合”之力撬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来自第二届全国“五育融合”研究论坛的观点[J].宁本涛,杨柳.

  中国电化教育.2021(06)

篇六:五育共融,协调发展

  

  教学教研工作总结总结7篇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worksummary,reportencyclopedia,speeches,articlesandletters,experienceandexperience,partyandgroupinformation,afterreading,compositionencyclopedia,teachingmaterials,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thedifferencePleasepayattentiontotheformatandwritingofthesampleessay!教学教研工作总结总结7篇

  为了可以让自己在工作中的收获很好的记录,我们可以进行工作总结的写作,职场人在工作总结的写作方面一定都下了不少功夫,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教学教研工作总结总结7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学教研工作总结总结篇1本学期,本组积极响应学校倡导的“任务驱动,问题导学”的课堂教学方法,以改程改革的要求组织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努力将“教师的教”为主转化为“学生主动的学”为主,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另外,在所承接的校本课程方面,我组教师精心准备,细心指志,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现将这一学期以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充分利用教研组平台,提高物理老师专业素养

  1、组织全组老师,积极参加市教育局和学校教研室组织的各项教科研活动,认真学习,通过学习,明确当前的教学改革方向,转变教育观念,深入分析学生的相异构想,提高物理组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一学期来,物理组全体成员积极参加上级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从中学习到当前教学研究的方面和教学形式与手段的更新;也得到了市、区级的教研员和专家的来校指导,及时对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和调整。

  2、开展组内讲座,为相互学习经验和交流思想提供平台。

  本学期中,组织了几位老师在组内开设讲座,讲座涉及了“计算机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微课制作”、教科研成果介绍等多个内容。通过这样的活动,使老师们可以学习到组内其他成员的特长,了解彼此的技能和理想理论,达到了增进团队意识和情感的目的。

  3、以组内研讨课的形式,提供教师间相互交流课堂教学经验和思想的平台。

  本学期中,在教研组内开设了3次公开课。通过这种形式,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习惯,也使各同事间相互学习彼些的长处、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践教学理念。每次开课后都开展组内评课活动,进而进行二次备课与二次上课,在“磨课”中,教师的业务能力取得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发挥教学“五认真”的督促作用。

  为了督促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备课、上课和作业的各个教学环节,力求做到教学低负担高效率。教研组长和各备课组长配合校长室、教务处组织的各项教学常规检查,及时了解组内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帮助组内老师规范教学行为,使得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本学期组内的每一位老师,都得到任教班级学生的认可与好评。

  三、加强了与外部学校和教师的交流,了解当前教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走出去,请进来,是我校一直推行的作法。通过这种交流方式,教师们才能及时把握当前的教育教学形势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本学期,我组接授学校相关部门的安排,选派部分老师外出观摩了“江宁区高级中学开放日”、“临江中学开放日活动”;我组的戴颖昱老师外出参加青海省教学交流活动。通过参加这样的活动,教师们得到很多启发和感触,体会到要上好一节课,背后的付出和集体的力量是多么的重要。

  四、承接的校本课程顺利开展,教科研工作坚持不懈。

  本学期,我组继续承接了两个校本课程——“无线电测向”和“航模”。自开始实施以来,两个课程一直都在按学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有序地开展着。两个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立足于本学科的特点,安排了部分教师组织实施。其中,“航模”课程的开展不仅增加了学生对力学知识的认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动力、动脑能力,将所学的力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即在区航模比赛中还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又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认可意识,可谓一举多得;“无线电测向”课程在教给学生相关的无线电知识的基础上,也使学习在日常训练中得到体能的煅练。

  另外,我组成员在教科研方面的工作持续进行。戴颖昱老师有两篇论文在区级评选中获奖,翟羽佳老师一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中发表了一篇论文。

  总之,过去的一学期,即有成绩,也有不足。而这些不足之处,希望能在下学期中得到弥补。

  教学教研工作总结总结篇2落实“双减”政策,是一场“减”与“增”的博弈,要做到两者的平衡,则需要回归教育初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探索“五育融合”育人路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xx区对全校教师重新排兵布阵。实行年级组制课后服务模式,将所有教师分入六个年级组,组内人员均由本年级不同学科教师组成,实现低重心、扁平化、高效能的管理,把管理重心下移,把管理关口前移,加强了彼此间的沟通与协调,形成育人合力。

  (一)发挥年级主体作用,量身定制,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

  以年级为单位,体量小,更利于兼顾学生的个体需求。基于校级课后服务方案的引领,积极发挥各年级组的主体作用,在开学实现对年级工作的高位引领,深度指导、严格把关、有效落实。

  (四)学科共融,智慧共享,助力“五育并举”落地生根

  各年级组每周固定时间召开一次组会,以育人为目标,聚焦学生成长,所有学科教师共同研讨未来一周作业设计,统筹协调每日作业总量与内容,开展课业辅导集体备课等等,促进了学科间的融合,将五育并举落到实处。作业研讨结果由组长与行政干部确认后,将于每周一在年级公示区进行公示。

  二、打造“教学评改一体化”教学模式

  如何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杠杆,撬动学校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学校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重效能,促提升,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改”一体化学习闭环模式。

  (一)以“一体化”为课题,构建“二个一”改革机制

  1、形成一个教学体系。即在学习目标引领下,将教学设计、学习过程、作业反馈和教学改进整合成一个一体化的“教学评改”体系。

  2、突出一个核心内容。即将“作业”作为检验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核心内容。学校制定了作业“三步走”原则,即,把作业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重要部分;把作业实施作为学习评价的重要依据;把作业效果作为教学改进的核心标准,共同勾勒出教与学的同心圆。

  (二)以“作业设计”为目标,聚焦源头治理

  1、形成大单元作业设计任务链。学校提出“大单元作业任务”的理念,将任务链引入单元作业的设计中。明确学生的作业设计与课堂教学是不能脱离的,在备课时我们就应结合单元和课时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学习目标,提前设计好单元作业及每节课的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要以作业为切入口,将作业设计、课堂教学、课上练习、学生辅导建立联系形成闭环。从单元视角、学生视角、融合视角设计有趣、有效、有质的`作业,形成单元课时任务“一条线”,单元作业“一道链”,从而促进学生建构素养培育的“一张网”,提升作业的整体性、关联性和逻辑性。

  2、以综合性作业设计为核心突破点。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作业设计更加偏重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但我们发现,当综合性作业设计与学习进程、学生能力不匹配时,往往会被学生视之为附加任务,甚至导致学生的负担感加重。为此,学校重点关注综合性作业设计的实效性,提出“五个策略”:

  ▲基于单元学习主题,有效创设作业情境

  ▲基于学生学习进程,逐步分解作业任务

  ▲基于学生认知特点,精心搭建学习支架

  ▲基于学生个性发展,注重作业成果展评,从而真正发挥综合性作业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以“作业实施”为路径,形成一体化脉络

  1、精耕课堂,注重学习过程体验。课堂教学实行“55”,即,入课前5分钟的作业反馈时间,课上不少于10分钟的课堂练习时间,下课前5分钟为作业解读时间。开展课堂教学和课下作业一体化设计,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有充分的体验和探究后,以作业作为学习活动的必要补充,同时要求学生带着新的思考去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分层作业,拓宽思维发展空间。学校首先明确了分层作业的定位,其目的绝不是要给学生分层,而是为学生提供多维度的作业选择,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励学生自主进步。在课上教师以“学习评价单”为载体,帮助学生诊断自己当堂课的学习情况,并就当天需要完成的分层作业进行讲解,指导学生按照自主发展需求选择分层作业,逐步形成自主学习意识。

  如:数学学科以“点亮星空”为主题,将作业分为小试牛刀、大展身手、勇闯难关三个等级,对应基础、延伸、素质培养,学生完成不同等级的作业,也能获得不同的“星星”,鼓励学生结合当日学习情况自主选择,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材施教。

  (四)以“作业评价”为导向,推进改革

  1、以“能力要素”为评价标准,精准问题定位。基于学生能力培养指标,细化完成每一项作业所需的能力要素,如,将语文学科的看拼音写词作业,分为拼读能力与规范书写能力两个评价指标。数学的应用题分为阅读能力、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识图能力、书写能力等评价指标。依据能力要素评价,帮助学生复盘作业完成的过程,靶向问题症结,关注到个体发展。

  2、以“作业效果”为改进依据,打造学习闭环。借助“一本一图”,即,个体学生错题记录本、班级课时作业评价图,使学生能够清晰了解自己学习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教师从整体了解班级学习效果,帮助学生突破理解障碍、整理知识系统、跟进补偿学习,并随时调整下一步教学,真正打造学生学习的闭环模式。

  三、整合“家校社一体化”资源供给

  落实好“双减”要求,在课堂提质增效的同时,也要做好课后服务这篇大文章,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学校树立“家校社一体化”大教育资源观,统筹协调好多方资源供给。

  (一)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打造“校级名师工作坊”

  学校充分挖掘集团内优秀骨干教师资源,成立校级名师工作坊,通过构建名师微课资源库、二小线上直播课等多种途径,在丰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确保教学质量,同时又实现了校区间课程的同步、优质和均衡。

  (二)挖掘家长优质资源,开展“二小儒雅讲堂”

  学校主动打破“围墙”,每周二下午邀请有一技之长的家长志愿者走进校园,开设“儒雅讲堂”,共同为学生构建优质家长课程资源。目前学校已收集了如“纳米技术的认知”、“中华传统礼仪”、“航空航天器揭秘”等百余节优质的家长课程资源,成为了二小校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三)对接校外教育资源,构建“二小专家课程智库”

  学校引入周边的几十所大学及科研院所资源,使高精尖人才走进校园,打造了涵盖课后服务、专家讲座、师资培训、拓展课程、研学场馆等百余节专属课程,为学生播撒了科学启蒙的种子,点亮了科学的明灯,弘扬了科学精神,普及了科学知识,营造了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形成学校与社会一体化的育人模式。

  总之,为推进“双减”工作的有效落实,xx区二小以构建“一体化”育人大格局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将学校“桃红李白心暖花开”的教育愿景,融入到管理、教育教学、科研课程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学校各部门都站在培养人的高度,在“双减”工作中有动力、敢作为、破难点!让学生回归学校,让教育回归本真,促“双减”政策落地生根,让每一个孩子绽放最美的自己!

  教学教研工作总结总结篇3本学期来,我们以“理念引领打造高效课堂;追求有效,让学生快乐学习”为教学教研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中心,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特色发展为突破口,促使教师的专业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强化教师的发展意识、质量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全面构建有效教学、高效课堂模式。回顾本学期工作,我们有着几分充实、几分感慨,开县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检查获全县初中组最高分,心理健康系列活动获组织奖,颜小荣、杨倩、成远菊的心理健康论文获等级奖;李渊等六位教师获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等级奖,袁瑜蔓同学获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网络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赛初中组一等奖,官焕钦等11位同学获二三等奖。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常规管理制度化

  开学初抓好了学籍管理,本期教委规范了学籍管理,控制了班额和降级生,相应的我们也进一步规范了学籍管理。赵昌宏、谭术明老师牺牲休息时间进行认真核对,按时完成了初一学生学籍。抓好了插班生的管理,学生进班采用抽签与老师联系相结合的方式,体现了人性化管理。

  抓好了教学六认真,老老实实抓常规。行政做到三挂:挂教研组、挂年级组、挂班级。教学实施“五主”原则: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线。学生作业要求老师做到“四精四必”:精选、精讲、精练、精批,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教学做好“七个环节”:备、讲、批、思、辅、考、评。本学期的备课检查、作业批改等均采取“月查月公示月结账”制。每学月末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一起检查常规完成情况,并及时登记。

  抓好学情调查。学生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只有研究了学生,才能关注到学生认知程度等差异,才能遵循学生发展的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教育。我校采用两级学情调查分析制,班级学情调查以单元检测为载体,班主任协调,定期将各学科的成绩汇总分析;学校学情调查以期中期末考试为载体,年级分管领导将各学科的成绩汇总分析。通过学情调查,我们能及时全面掌握并且有针对性的加以调整教学策略,这样自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校本教研常态化

  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有效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我们本着“有实效、有意义、全参与”的原则来安排和开展教研活动。星期二和星期四下午授课老师能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精心处理,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德中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效的课堂教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熟练的教育技能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双方就特色学校建设、教师队伍培养管理、教学质量提高和校本教研等内容进行了亲切而坦诚的交流。几次交流活动中,我校教师廖芳、谢泽斌、邓宏书、曾小平、叶相菊、邹学政、谭小琴、邓维兵、张意、彭继艳、赵正东、梁勇、向守堂、王超、甑晓燕、成远菊、吴峰、周凌云、李发碧、廖琼瑶、李海建、李芹、张艳、袁铭、刘杰等等各献课一堂,涵盖了初中所有学科。这样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教学艺术和课堂教学效果,提高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的研究水平,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教师培训多样化

  1。我们采用教研组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理念,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建立教师个人成长袋。

  2。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本学期参加校、县级教学教研活动的教师达30余人次。同时积极承接市、县教委及教研室的各种教育教研活动,为我校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这样一来开阔教了教师的视野,提高其授课艺术。教师由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时也优化了教师队伍。

  3.参加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有龙代清、王超、李小辉、向守堂;参加20xx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的有王超、赵亮、曾小平、李芹等教师;参加重庆市顶岗脱产学习的有彭德翠、向富风、颜小荣;参加田家炳英语培训的有张艳、袁铭、刘杰、成远菊等教师;叶相菊、黄佑参加了四川省教院的对口资源教师培训;李芹参加重庆市美术培训者培训;祁美英、廖玉文、万继才、廖芳、尹宏伟、李渊参加中语会教学论坛;甄小艳、刘小琴、李桥、李琼、谢家斌到云阳参加中语会语文报刊协会各类课程授课总时数。

  2、学校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制度,通过不定期抽查和分阶段普查相结合的形式,检查每位教师的教案、作业批阅、听课笔记、学生成绩考核等,将评比结果做为评优、晋级的重要依据。加强课堂教学的跟踪,坚持听课、评课制度,及时与教师交流,提出指导性意见,解决教与学中的各种问题与困难,促使教师改进和提高。

  3、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注重学生作业质量,统一规范作业格式,大力提倡分层练习。

  注重学生发展性评价及学生能力培养。对学生作业情况进行教师、家长、学生的互动评价

  二、强化校本培训,促进教师发展

  1、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学校以师德建设为核心,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加大师德考评力度,完善师德考评机制。开展了“塑师德,正师风,律师言,严师行”为主题的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教师教育教学情况。注重在师德交流上下功夫,发挥身边先锋模范作用,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良好教风。

  2、以校本培训为手段,促进师资水平提高

  (1)学校将教师培训纳入学校计划,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集体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加强与专家对话和横向交流。一年来,我们派出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学科的教师分别到郑州、新乡、卫辉市一小、二小等参观学习,老师们观摩了风格迥异、教学理念新颖的不同课例,倾听教育专家的讲座和点评。回校后学校组织听课教师进行了翻版课展示并集中评课,使老师们了解了课改动态,更新观念,反思自己的教学,受益匪浅。

  (2)倡导学习之风,实现“自我完善”。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提倡教师主动学习。结合工作实际,学习教育专著杂志,提高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对教育工作进行总结提高自我反思。

  (3)发挥骨干力量,起示范引领作用。他们在学校担任学科教研组长,成为教研活动中的中流砥柱,发挥着主干作用,随时随地组织组员开展备课、说课、课后延伸等教研活动,有利地创造了教师间互相关爱,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交流的工作环境,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骨干教师负责对所带教师的学习、备课、上课等进行具体指导。学期初开展骨干教师展示课,(4)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学术研讨活动,给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展示交流才华的机会,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了板书、硬笔书法、演讲等教学基本功比赛,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茹素君代表学校分别参加卫辉市以及新乡市书画比赛获得一等奖。琚洋、徐庆冉所作的公开课获得镇中心校优质课一等奖。

  三、我校树立了“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研究者”的全新教研理念。以校为本,注重教研的内容和方式,从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1)、以改进常规环节为主,进行探索研究,学校对教案备写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采用互动式教案备写,要求教师在备写教案前,必须要从“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备学法”等方面进行集体研讨,学校每周一组织一次教研活动,教研组长负责带头参与评课,解决学科重点问题,引领大家深层次地解读新课程标准,并以随笔、反思等多种形式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这种研课活动既提高了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又增强了教师间的凝聚力,使整个教研组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团结奋进的集体。

  教学教研工作总结总结篇5美术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的教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分析学生学习心理入手,努力排除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一些心理障碍,探索美术课堂教学的改革途径。一、创设激起绘画热情的情境

  小学美术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发展其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审美素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教师应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趣学,让学生在看、听、讲、做等多种综合活动中愉快地、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其审美能力及美术技能。儿童的天性好动、好奇,充满活力,善于思考。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特定的可感、可知、有声有色,亦虚亦实的情境,以趣激情,以趣生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二、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以训练学生绘制技能为主,每节课讲授内容不宜过多,讲授时间约为10—15分钟,这就决定了教师要做到“精讲”。因此,讲授的内容要准确,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点突出;语言要清晰、适合儿童年龄特点。

  教学中精讲不是带而过,教师只有抓住重点,简明扼要地讲解,才能使学生掌握要领,练习时,只有善于组织,才能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协调并用,提高感受力、观察力和制作力、培养创造美、应用美的能力。课堂中只有科学、合理地安排讲练结构,才能过到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最优化。三、加强讲解的艺术性,注意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

  没有艺术和教学是低质干瘪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我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讲究教学艺术,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感转化。应注重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明白清楚,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富有启发性。

  总之,美术课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对跨世纪人才的培养,起着不要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美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构建成科学和理论思维,把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逐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和想象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课堂教学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不断前进。

  教学教研工作总结总结篇6本人自20xx年9月加入海珠区中小学美术教学教研中心组至今已有一学期,在区骨干教师尤其是区教研员和教研会会长田强老师的帮助、带动和直接指导下,积极主动开展工作,除承担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外,还兼有一定的教学教研任务和中心组组织活动工作,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获得所在学校领导、老师的赞赏和认可。具体如下:

  一、积极参与组内活动,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提升自身教学教研水平。

  加入中心组后,参加教研活动的机会也多了许多,学习提升的机会也多了许多。走出校园,与全区一线教师尤其是组内优秀教师、教研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探讨和学习,每一次观摩、研讨甚至是平时的接触,都能获取到新鲜的信息,带回新的理念。活动中,我始终坚持做一名学习者,一般都会作详细的笔记,会后认真总结,并结合自身情况做反思,认真梳理每次活动“知识点”,提升自身的教学教研能力。对于接受来的新理念、新信息,大胆的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与教学中,以此检阅自己的工作。

  教学中,能认真审视教学任务,狠抓常规教学与管理,把常规要求落到实处。本期课程、课型安排,本人始终把握一个目的,即:通过美术教学,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与爱好,养成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充分认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摆正了教学工作的中心,使教学工作得以顺利的展开。

  二、利用职称评定重新审视自身教育教学工作,带动学习新进步。

  这学期,本人究,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校本研究为理念,以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为主线,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服务宗旨,让每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积极探索教学过程的管理,不断完善学校理化生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和实验教学工作,使我校的理化生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抓好常规教学工作

  三个学科的老师在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同时能认真钻研教材,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和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抓基础、抓提高,加强课堂直观性教学,做到多示范,力争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全组教师坚持常规的校内教研活动,进行学习,理论研究,探讨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教研教学工作

  1、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

  随着多年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我组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方面已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教研组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本组教师深入研究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并积极组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全面贯彻实施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经过大家不断的努力,对新的课程标准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对新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2、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化,提高备课质量

  为了打造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教师集体的力量,我组教师分别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分年级,分学科的集体备课,我们采取由执教老师构思,写出简案,然后同课头教师共同参与,献计献策,提出不同的思路,想法、看法,课后共同分析、反思。这样的活动,促进了教师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相互交流,也达到了取长补短的目的。同时也有力的促进了理、化、生教学工作向前发展。

  3、努力开展教学科研,积极撰写教育论文

  教研工作是教研组工作的重要一环,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本学期,开展正常的教研活动,组织本教研组教师认真学习,研讨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教改之路。在教务处的指导下,理化生教研组全体教师进行了高质量的“优质课”评选活动,大家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与提高。在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上,除了积极参加政治及业务学习活动,还自己利用书籍进行学习,以提高教育教学科学理论和学习有关教学文章,不断丰富完善自我,组内的教师还积极围绕本教研组教研课题撰写各教学论文,提高科研创作能力水平。

  同时,我们抓住机会,抓紧平时的教研组活动,认真开展业务学习,把握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学习研究新的教学改革方案,经验和做法,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所以我们科组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教改的主动性不断提高。

  三、相互帮助协作

  教研组的老师之间能够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抓好理化生教育教学的常规的管理工作,全组教师关系融洽,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大家对有利于学校、理化生教研组组发展的事情群策群力、出谋划策,对待学校工作,大家尽职尽责,老师们都为搞好理化生教研组的工作做出了贡献。所以,我们这个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向上,勇于开拓的集体。

  四、主要存在问题

  1、教学、教研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仍然需要不断学习,积极钻研,继续进步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2、各种资料的积累不够规范,需进一步完善。

  3、大家在教育教学过程里群策群力的较少,有必要共同研究相同的教学内容,多切磋多总结。集体研讨中考,尤其是九年级的教师。

  本组老师在这一学期里同心同德,努力很好地完成了正常的教学、课外活动等等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全组老师将更加努力地工作,为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校的理化生教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

篇七:五育共融,协调发展

  

  五育并重人物素材

  1、现在国家提倡并渐渐重视起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这个重要吗?当然重要。说到这个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谁呢?

  2、看看这句话:我有国士,举世无双,你一定能想到了吧!没错就是享誉全国的钟南山院士,袁隆平院士,众所周知的国宝级、泰斗级人物。两位老人除了在各自领域的卓越贡献之外,其在体育等各方面的魅力同样出众。

  3、钟南山院士是真正的体育达人。至今依然保持着北大医学部全校110米栏和400栏两项纪录,60年无人打破。1959年,钟南山院士在男子400米比赛中跑出了54.4秒的成绩,创造了当时的全国纪录。即便是老年,仍然坚持体育锻炼。

  4、袁隆平院士不仅是体育达人,而且精通小提琴。

  5、袁隆平院士喜欢游泳和排球,大学期间曾夺校游泳冠军,完成过横渡长江的壮举;80岁高龄的他还坚持打排球。而小提琴是公认的最难学的乐器之一。科研之余,他依旧会遵循自己的爱好,抽出空闲来练习。

篇八:五育共融,协调发展

  

  对美育的理解

  我国的美育教育是从西方引入中国的,自20世纪0年代初开始,我国的美育教育就在不断地创新发展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美育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一些地区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强调应试;某些学校在开设必修课之外还开设了一些选修课——为考而学、为学而教;某些地方对美育工作重视不够;一些地方与应试教育相结合,注重知识技能传授而忽视审美熏陶。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艺术教学和学生身体健康,也造成了不良后果——对美育工作形成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对此进行深刻反思和有效解决问题。

  一、美育的基本功能

  美育在我国早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孔子在《礼记》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在《诗经》中有“诗言志,歌永言,咏而行之”。这是我国第一部对美学工作进行系统论述的著作,阐述了美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培养人的美并塑造人的美。美育是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过程,它以情感与价值为核心价值观并与人的审美活动相互渗透构成一体,具体体现为“五育”中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功能、以审美创造为核心价值、以审美教育与审美实践活动相互渗透构成一体来实现人这一基本社会价值观念、以审美实践活动为核心价值来进行人这一基本社会规范教育——即所谓育人目的——进而培育具有健全人格以及丰富审美能力、健全人格修养、高尚审美情操或者具有审美实践能力、健全人格以及健康身体与心理状态等综合素质的具有人格完善功能又与人类和谐相处的优秀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即“育人观”相关联。所以这就需要教师与教育者在美培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正确处理两个关系:一是审美价值引导和教育功能之间不能混淆,二是审美价值引导和教育功能之间不可混淆;两者必须协调共融

  共同发展。美育还有以下几个基本功能:提升审美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启迪智慧、塑造美好人格、养成高尚情操等。

  二、美育的基本内涵与价值体系

  美育的基本内涵是教育人通过审美活动,培养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精神世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并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美育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一种教育,其价值体系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以美育人培养人;以美启迪人;以美益智、以美育人等。以美育人具有三个基本要素:一是注重情感感召、注重道德塑造以及注重思想启迪;二是以科学系统的知识体系来培养人的意志;三是以先进的审美知识技能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在这三个要素中,美又被誉为是“人类文化之母”。因此,加强美育教育不仅具有教化作用,而且具有审美作用。因此,我们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和历史责任,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时代主要目标之一。

  三、美育与其他教育类型的关系以及相互协调

  四、美育教育要有针对性,同时要坚持多元化

  美育教育的针对性是指针对学生实际需要的课程设置。例如:艺术类的学科就有很多,如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传播和表演等。艺术活动对于学生的审美活动具有极大意义,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为了考试,学生对艺术知识更加好奇,不愿意研究艺术知识之后再研究其他美育的课程是对孩子今后适应社会发展没有帮助,也缺乏必要而全面的美常识和审美能力训练。因此美育教育应坚持多元化和有针对性的原则,在保证学校课程设置符合学生发展基础上,适当地进行特色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美育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

篇九:五育共融,协调发展

  

  五育融合为主题的作文

  当下,在育什么人和为谁育人等已然明晰的情况下,怎样育人以及如何提升育人质量成为未来中国教育改革亟须回答的重大问题。通往育人质量提升的路径多种多样,其中“五育融合”是当前及未来基础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一。

  如何理解“五育融合”的价值及内涵?通过强国的学习让我思考了许多:

  第一,“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假设”。它预设人的成长发展,不仅是全面发展,更是融合发展。所有教育活动对人产生的育人成效,很难截然分离。

  第二,“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实践”。“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的前提下提出的。“五育”并举强调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是对教育的整体性或完整性的倡导,“五育融合”则着重于实践方式或落实方式,致力于在贯通融合中实现“五育”并举。

  第三,“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理念”。“五育融合”的提出,还蕴含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或育人理念,即“融合理念”,它与“融合实践”一样。

  第四,“五育融合”是一种“育人挑战”。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挑战意味着今后的学习,不仅是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人机交互式学习,也是“五育融合式”学习,形成基于融合、为了融合和在融合之中的学习兴趣、意识、方法、能力与习惯;

  对于教师来说,这种挑战带来的是新要求:要有“五育融合”的教学新基本功,既要善于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充分发挥每一堂课、每一个教育活动的“五育效应”,也要善于融合利用各育的育人资源,实现基于融合、为了融合和在融合之中的新型教学方式;所有这些都构成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它带来的是未来中

  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希望、新道路和新时代。

篇十:五育共融,协调发展

  

  实验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不断提升办学内涵,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突出滕州市龙泉实验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学校充分听取全校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特制定《实验学校发展规划(2020-2025)》。

  一、学校发展的基础分析

  (一)现状分析

  1.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品学共融、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课堂教学问题化、课程创生个性化、智慧教育信息化、开放办学社会化、开拓视野国际化”的办学模式,“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文化兴校”的价值取向以及“德育为先、教学为本、课程为重、生活为源”的教育发展路径,夯实了学校稳健发展的理论基础。

  2.坚实的党建引领:以我校党支部“融·升”党建品牌为指引,落实思政课德育主渠道作用,弘扬“我是党员我当先”的精神及行动。实行融入式党建工作法,实现党建全覆盖,使党建工作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这些都为加快我校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3.卓有成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制定“名师引领、任务驱动、团队互助、研训一体”的教师培养模式,为学校的良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4.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初中部部的“雅行”和“笃志”课程体系、小学部的“博雅”和“弘毅”课程体系,以及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和个性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环境。

  5.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以社团课程、六大节日、学生自主管理体系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学生自主活动,拓展了学生学习领域,丰富了学生学习经历,促进了学生的个性成长。

  (二)学校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生源劣势短时间内难以改观。伴随着新区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子女逐渐占据学校的主要生源主体,作为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的学校,本地居民子女的发展水平良莠不齐。家庭教育环境和家长对子女教育关注度远远不够。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目前存在教师素养的发展不能满足学校高品质发展的需要这一主要矛盾。我校名优教师队伍虽然较为可观,但年轻教师数量偏多。

  3.精致管理的水平急需提升。在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学生发展、校园文化等方面,学校存在几乎完全借鉴滕东中学、滕南中学、龙泉街道中心小学等校的管理制度,存在着不精不细不实不新的问题,制约着学校向更高水平现代化学校的方向发展。

  二、工作方针和总目标: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推动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争取用五年时间,形成以国家及省市级优秀教师和名师为核心的精良的教师团队;培养善于实践创新、全面健康发展的优秀学生;形成科学、高效、灵活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和独具特色的优秀校园文化。同时,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为目的,启动“八大工程”。

  1.实施党员当先的“党建引领工程”。

  2.实施高效管理的“PDCA工程”。

  3.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淬火成钢工程”。

  4.实施立德树人为本的“笃志教育工程”。

  5.实施深化课程改革的“质量建设工程”。

  6.实施五育并举发展的“多元育人工程”。

  7.实施教育信息化融合的“智慧校园工程”。

  8.实施绿色生态和谐的“绿化美化工程”。

  三、具体目标:

  1.“党建引领工程”目标

  推进我校“党建+教育”工作,为加快我校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做到秉持一个理念:“围绕中心抓党建,立足岗位做

  表率”;坚持一个标准:建立在一线上的党建才是真正的党建,在一线上闪光才是真正的合格党员;以我校党支部“融·升”党建品牌为指引,落实思政课德育主渠道作用,弘扬“我是党员我当先”的精神及行动。实行“党建+”融入式党建工作法,实现党建全覆盖,使党建工作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施党员“1带2”帮扶模式,把全体老师纳入了支部教育管理范围,实现党建工作全融入。加强和社区党组织的联系,拓展党建渠道,延长党建手臂。

  2.“PDCA工程”目标

  通过制定并完善学校制度和部门职能、推动表格化管理等措施,实现学校管理流程升级,简化管理制度,明晰部门职能、清理无效劳动、明晰发展路径,做到“顶格协调、闭环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任务到事、责任到人”。使每一位教职员工、每一个职能部门树立闭环意识,养成闭环思维,形成闭环管理习惯,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各项工作朝着精细化发展、阶梯式提升、高品质呈现的方向不断前进。

  3.“淬火成钢工程”目标

  在未来五年内,教师的信息技术化水平、教育教学执行力、课程开发能力、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智慧教育的能力等大大提升。形成高素养、高水平、高标准的教师团队,出品牌教师、品牌学科、品牌课程。个性化形成:一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特质相结合。二是每名教师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得到个性化发展。信息化提升:一是教师应不断提升个人信息素养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的能力,成为推动智慧教育信息化变革的主要力量。二是教师应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理念,当好学生数字化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指导者与帮助者。品牌化打造:一是完善教师培养机制品牌化;二是智慧教育下骨干教师特色成长品牌化。

  4.“笃志教育工程”目标

  围绕“立德树人”教育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坚持全员育人、管理育人、生活育人、实践育人。建设一支有思想、有爱心、有能力、有创新的班主任德育队伍。建立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富有育才特色的润德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增强德育有效性,促进德育创新性,落实德育体系化、常态化发展。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激活各学科的德育内涵,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巩固“平安校园”创建成果,确保校园安全,师生平安。整合学校内外教育资源,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5.“质量建设工程”目标

  深入开展课堂教学创新研究,着眼于自主学习、启发思维、拓展深化、探究创新和团队合作,构建“问题导学信息化”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现问题导学的滚动式发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育人效率,引领学生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强化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功能,做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学科骨干教师,形成10个以上优势教研组群体,市级骨干以上

  教师占全校教师比重40%以上。打造体现自主与合作、对话与探究、体验与创新的优质丰富的课程文化,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个性成长。教师能自主设计课程板块并设定实施方案;根据学校特色和地域文化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小组合作为基本理念和组织形式,完善科学、合理的师生评价体系;建立更为有效的评价激励制度,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发展共同体。

  6.“多元育人工程”目标

  从“奠基幸福人生”的高度出发,在“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全面育人方针指导下,学校开设了多元开放的育人课程,为了把学生的兴趣变成爱好,把爱好发展成特长,让孩子们都成为文韬武略、多才多艺的少年,开设涉及文学、艺术、体育、科技、益智、手工等社团课程,为学生们搭建了展示的舞台,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7.“智慧校园工程”目标

  以“智慧教育实验校”创建为契机,主动适应并拥抱创新社会教育4.0时代,开展智慧教育,打造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培育未来教师,建设未来学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快速提升。

  8.“绿化美化工程”目标

  创建“环境优美”的校园,做到校园建筑布局合理,校园绿化怡人,校园环境整洁,校园文化浓郁,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生活,有助于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人格,增强人与自然和

  谐发展意识,让生态文明的理念,落实在校园文化和课程建设中,落实在青少年学生的活动实践中,落实在绿色生活方式转型升级中,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四、实现目标的措施

  (一)构建笃志教育体系

  1.指导思想:确立“育人以立德为要,学业以人品为基”的德育工作指导思想,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依托初中部的“笃志教育”和小学部的“弘毅”课程,形成德育工作机制。推进德育创新,促进德育与课程、教学、管理工作的整合,形成大德育观统领下的包括学科教学、班级建设、学生社团及校园生活、社区活动、家庭文化等在内的、协调一致的德育工作体系,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优化德育评价,以“志趣高雅、学识博雅、举止儒雅”为学生形象标识,激励学生主动和谐发展,打造“自尊自信、诚实勤奋、友爱坚强、文明进步、智慧幸福、追求完美”的学生群体。

  2.实施方案:

  (1)加强全员德育理念。以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为平台,辐射提升德育队伍素质,优化班主任考核评比机制,形成一支德育工作骨干;继续实行对青年班主任的传帮带,加强德育研讨,促进青年班主

  任迅速成长;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和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的育人功能,合力育人。

  (2)制定笃志教育课程大纲。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成长需求和成长规律,突出仁爱尽责、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等教育重点,形成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教育系列。在学校已经开设的德育课程基础上,制定我校德育课程大纲,筹备分类编撰德育课程校本教材,进一步丰富笃志课程校本教材的种类与内容。

  (3)建立和改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德育评价机制。结合上级教育部门的评价精神,不断完善学生评价制度。通过学生自主规划和记录成长的方式,多元反映学生德育成效。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实践基地等多元的学生德育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发展过程评价。加强学校班集体建设,完善班集体多元、综合评价系统,使班级评价更加合理、更加科学,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4)完善笃志课程。

  笃志教育课程以“自主合作、乐学善思、自尊自信、诚实勤奋、友爱坚强、智慧幸福”等12种核心品格为基本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往下扎根,向上结果”,成为大写的人。不断提升以责任教育、习惯养成、感恩教育、民主班会、环境保护、国旗下讲话等行为教育类课程及家校联盟、实践基地、毕业课程、家长学校等德育生态课程为依托的笃志课程品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笃志教育的整体性、综合性、实践性、多样性,注重与学科课程的融合。由师生、家长学校等共同开发并实施课程,确保课程的实效性。以礼仪、诚信、责任、公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基础,从严要求,巩固内化,常抓不懈,不断提高;日常管理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入手,使学校的德育教育既遵从主流的价值观,也贴近学生,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学生自主管理课程——学生自主管理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校将加强自主管理制度建设,形成自我规划、自我约束、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育人机制;通过承包主题班会、开展学习竞赛、进行特长展示、学生干部队伍培训等活动,打造班级德育生态园;通过少队、团委、学生会参与学校综合治理、值周班制度、设立文明礼仪岗、清洁卫生岗、食堂就餐检查组、升旗仪式小组、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等载体,打造学校德育生态园。劳动教育课程——以“劳动教育”为突破,使“五育并举”相辅相生。积极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开展,同时探索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深度融合,动手实践与头脑开发有机结合,学校课程与社区家庭自然贴合,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孩子亲近美好!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1.指导思想:以“关注体验、注重过程、培养能力”为注要特征的“高效课堂”,是学校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力争通过五年努力,形成富有学科特点“高效课堂”模式;富有教师个人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特色;富有学校特色的“高效课堂”评价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个性成长,为学校发展树立新品牌。

  2.实施方案:

  (1)自主创新,树立科学的教改观。坚持课改理念和改革的目标不动摇,制定学校课程计划,开齐课程,规范课堂。各类课程以及各学习领域要重视培养学生基本的能力与方法,注重积极的情感和态度的养成。加强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倡“独立思考、集体研讨、资源共享、讲求实效”的研究,学科教学的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科研化,形成合作学习的教研工作氛围,形成以“学校一学科一个人”的“三级建模”助推高效课堂的构建。

  (2)完善评价制度,优化教学管理。通过教学常规的构建、实施和评价,来规范教学行为,关注教学细节,提升教学品位。引导教师通过教学常规的学习思考和自律追求,描述、改进和重构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促进教学的每个环节相互协调和优化,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让教学的每个环节呈现教育的力量。

  (3)建立以“问题导学信息化”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将“融合应用、推进教育信息化”校本研究成果实践于课堂教学,构建“问题导学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中实践与创新的要求,更加符合教育信息化的时代要求,实现“问题导学”的滚动式发展;积极开展学科竞赛,推动学生求知的热情,培养学生刻苦求学的精神,促进学习型校园文化的发展。

  (4)打造学科教学品牌,让学生喜欢课堂。遵循基本教学规律,倡导教学个性化,努力形成学科教学品牌;推进“品牌教师”工作的实施,使学校优秀教师脱颖而出,促进教学研究风气的形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学校特色校本课程研发为主线,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学科素养、审美能力与身心健康,将问题意识、探究意识、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较好地贯彻于课程建设以及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释放激情、展现智慧、体验快乐、享受幸福。

  (三)构建科研新机制

  1.指导思想:有效确立科研的先导地位,继续以课题项目为引领,以校本研修为支撑,以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为目的,以建立有效的科研机制、推进实验项目研究、构建科研互动交流平台为重点,使学校成为研究型教育人才的基地,为学校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2.实施方案:

  (1)推进“科研兴校”发展战略。一是形成“教师发展服务中心、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组成的四级科研网络,开设课题研修课程,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和指导。全校教科研工作会议每学期至少二次,教师论坛讲座不少于十次,每个课题每学期必须开展研讨活动不少于五次。二是推进教科研工作的导向、评估、激励机制。实施《课题管理条例》、《教师教科研考核办法》等,做到教科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三是倡导教师自主体验式研究。注重把科研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侧重解决实际问题,突出校级小课题操作的实效性和灵活性。四是做好过程管理与成果推广等科研管理。在未来5年内,力争确立5项以上省级或国家级课题,20项及以上市级课题,50项以上教师个人研发课题。

  (2)优化教师研修机制。一是完善“校本研修”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健全教师自评、同伴互评、学校总评、专家评审的校本研修评价方式,考评结果将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系统,并与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审和职务聘任等挂钩。二是,根据学校发展要求,对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素养、知识结构和个性气质提出明确要求,明确分层考核指标,从严把关,使之更简便实用。三是建立校本研修总结交流制度、奖励制度及年检制度。四是充分发挥校本教研、区域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教研形式在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中的作用,激发教师创新育人方式方法,打造合作型、研究型、学习型、反思型校本研修团队。

  (3)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现状和专业发展需求,打造一支以“学习、协作、创新”为主题词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其具体的发展目标可以分解为四个层面:一是每一个教师都能够掌握一种教学模式,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熟练运用几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即整个教师团队精干、高效;二是10名左右的教师能创建自己独特的教学流派,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品牌,发挥其在校内校外的教学辐射作用,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即有一定数量的有影响的知

  名教师。三是搭建读书平台,厚重教师专业成长积淀,优化教师读书实践能力。

  (4)建立名师工作室,培养品牌教研组和品牌教师。一是创造教研组文化产品。转变和明确教研组、备课组的职能,努力将教研组建设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学科指导中心,将备课组建设成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心和基层管理组织。二是培养品牌教师。加大对不同发展状态的教师发展的系列研究,形成系列培养机制,努力培养出在省市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名师。力争在本规划期内至少培养5名在全市有知名度的名师。

  (四)建立创新智慧校园路径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智慧管理,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数字化的跨越式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逐步实现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2.总体目标:在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的大框架下,依据市教育和体育局智慧教育重点工作安排,经过五年的跨越式建设与发展,到2025年,全面建成“智慧课程、智慧课堂、智慧环境、智慧管理、智慧师生”五位一体的智慧教育发展模式,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

  3.实施方案

  (1)建设功能完善、富有学校特色、高效实用的智慧校园环境。进一步提升宽带网络水平,做到千兆进校到班;无线网络覆盖主要教学、办公、生活等场所。拥有支撑教学、学习和交互的智能终端及配套设备,满足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科研和学习活动需求。学校主要公共服务区域配置公用信息终端,为师生提供各类智慧教育服务。教室配置多媒体交互设备,建设支持网络教学研究的录播教室、支持教学行为数据采集和分析的智慧教室和学习体验中心。依托区教育服务公共平台、以及在线学习社区等,实现课堂教学云端一体化。建立网络信息安全制度,根据实际需要配备网络安全设备,定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等测评工作,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

  (2)打造资源共建共享的智慧教育应用平台建设

  基于移动互联的校园沟通管理平台,加强校园智慧管理,推动互联互通及数据共享,实现办公、教务、教学、学生、后勤、安全等智能化管理。校长室、职能处室、教师、学生和家长实名注册,统一入口,系统内各模块功能相对独立,基础数据互联互通,数据访问权限与岗位职责、身份类别对应。教师利用智慧教育平台和数字资源优化教学流程,创新教学模式进行网络协同备课和授课。实时采集、汇聚、整理、分析教与学过程的大数据,实现师生教与学双向实时反馈。提

  供基于PC和移动端的家校互动平台服务,帮助家长实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进行有效的家校互动交流。

  (3)加速多元化课程智慧资源建设

  开展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实行网络电子备课;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通过

  自建、引进、合作、共享等多种方式配备学生学习资源、教师教学资源、教师专业发展与教育科研资源,电子期刊、电子图书、视频和音频等数字资源能满足教学、科研和教师进修、学生成长的需要。配备能满足各学科教学需要的智慧教育资源并及时更新,实现优质资源班

  班通,教师能有效运用优质资源开展课堂教学,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开展备课授课、家校互动、网络研修、学习指导。学生能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进行预习、作业、自测、拓展阅读、网络选修课等学习活动。师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并及时更新,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实现校内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并通过教育资源平台实现网络课程或特色资源区域共享,师生能够在教育资源平台展示、共享优秀数字资源,教师能够主动上传教学资源至区级以上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并共享。

  (4)全面提升师生智慧教育信息素养

  在智慧教育实施过程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全校教师能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教研工作,能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教学设计,能获取、加工和集成教学资源支持课堂教学,能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参与校本和区域教研活动,能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对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和评价。积极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效能。通过音频、视频会议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论文交流、网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利用网络获取、储存、评价、应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能利用各种媒体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和分享,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信息技术灵活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注重自制,不沉迷网络,能遵守网络文明礼仪,自觉尊重知识产权,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相关信息技术方面竞赛。

  (5)强化信息化领导力,确保智慧教育创新发展

  校长及管理团队有清晰的智慧校园目标和思路,能够根据智慧校园发展目标,明确学校发展建设规划并按计划推进实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校各项管理,有效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教育治理和绩效评价。校长及管理团队能带头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学校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智慧校园工作,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专门负责

  教育信息化工作。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在智慧课堂建设、资源建设与应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与有效应用、智慧校园应用示范校、教育信息化示范校等方面的评选和智慧校园课题研究,积极撰写、发表智慧教育相关论文、案例,积极开展智慧教育宣传工作。

  (五)形成学校管理体系

  1.指导思想:坚持“品学共融、追求卓越”的理念构建完美校园,增强学校办学主体意识,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确立制度管理和人文管理相结合的模式,构建科学民主的管理组织体系,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学校。

  2.实施方案:

  (1)建立民主科学的管理框架。推行PDCA精致管理,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推动学校各部门、全体教师形成责任明确、分工明晰、过程精细、循环上升的管理理念和行动。通过完善各项检查和评比,把教师的自我检查、自我评价放在突出位置,让广大教师增强自我约

  束的能力。制定教师教育教学档案,切实全方位的对教师做出公正、合理的评价,努力构建民主、科学、和谐的制度文化。

  (2)继续完善教师评价考核。完善职级聘任、绩效挂钩机制,全员实行绩效工资制度,让责、权、利相统一,付出和获取相对称,关心教师的成长,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3)构建“学校自主、教师自强、学生自治”的管理文化。最大限度的调动全体师生的民主意识,以项目负责制引导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学校事务;讲究管理文化,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能动性和自身完善;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教代会的民主监督作用,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实行校务公开,通过教代会、党政工联席会议等形式听取教职工意见,做到群策群力办好学校。

  五、实施规划的保障

  (一)政治保障

  国家高度重视尊师重教在国家建设、民族振兴中的重要地位,科教兴国将在十四五期间更加得到重视和落实。在西海岸新区教体局和上级有关领导指导下,学校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挥学校党建引领作用,确保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希望中学作为一所市基础教育的窗口学校,在政府的有力支持下,理应成为现代教育的排头兵。

  (二)组织保障

  学校领导班子向心力和执行力强,富有进取意识和创新精神。学校教师思想、业务素质好,已经形成了一批具备优秀教学能力和素养的骨干团队,师资队伍朝气蓬勃,积极向上。

  (三)制度保障

  学校已经初步建立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精细化PDCA精细化管理日臻完善,能够推动学校管理更趋科学化、制度化、整体化,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四)经费保障

  事业的发展必须有经费保障,学校在开源节流的前提下,将积极争取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积极筹措实施规划必需的经费。

  我们希望,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滕州市龙泉实验学校能够真正成为一所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

推荐访问:五育共融 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 五育共融

版权所有:小联文秘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小联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小联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皖ICP备180254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