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联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2023第十三章(7篇)

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2023第十三章(7篇)

时间:2023-05-02 09:00:05 公文范文 浏览量:

篇一: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十三章

  

  毛概各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科学内涵及其两大理论成果

  答:原因: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需求

  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个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精简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两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①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

  ②这一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

  ③这一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形成背景和实践基础以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答:形成背景:20实际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背景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科学体系: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除此之外,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4、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除此还包括,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

  5、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客观条件、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

  答:客观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主要内容: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指导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十几个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中的战略思想

  第二章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重新确立的过程和历史背景

  答: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过程:1)党的七大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但晚年的毛泽东和其他一些中央领导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以后,思想和行动越来越严重地背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导致了“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破坏殆尽。

  2)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广大干部和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是当和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但是,这一顺应时事的愿望一睹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3)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者的非凡胆略和科学态度,批判“两个凡是”,认为它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毛泽东思想,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体系,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他指出毛泽东倡导的作风中最根本的东西是实事求是

  4)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要意义。以这一讲话精神为知道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

  5)邓小平在1980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概括,他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6)199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7)1997年,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又强调,在走向新世纪

  的新形势下,面对许多我们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艰巨课题,邓小平理论要求我们增强和提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不断开拓我们事业的新局面

  8)21世纪,江泽民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历史背景:1)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广大干部和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家建设百废待兴,真理标准讨论热潮涌起

  2、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答: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答:1)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

  2)回顾我们的奋斗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的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思想的结果

  3)解放思想是常提常新的事情

  4)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第三章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

  答: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答: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基本纲领: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3、新民主主义的领导权和性质

  答:领导权: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性质: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人民群众为主体,而不仅仅是无产阶级,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主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死人资本主义发展

  4、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

  答:本质区别:革命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及其相互联系

  答: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相互联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一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第四章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答: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

  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二者之间转化的中介和桥梁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实现的可能性

  答: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概括:主要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可能性:

  1)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的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2)土地改革之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做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

  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营代销、同构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到高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4)当时的国际形式也有利于中国想社会主义过渡

  第五章

  1、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

  答: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做的概括

  1)一方面强调必须集中力量借方和发展生产力

  2)另一方面指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目的基本内涵:

  1)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2)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突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目标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答: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发展才是硬道理

  ①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③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

  2)发展是当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3)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①中国共产党十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走上历史舞台的②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先进生产力不断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进程

  ③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不断完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④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⑤党要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还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女里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六章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内涵: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底确定)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理论和实践意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左错误: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

  右错误:只讲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

  2)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和过程性特征的统一认识和把握,则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及各方面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的头脑,鉴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进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答: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的时间。

  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有中国计入社会主义的理事条件和建成社会主义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决定的。

  1)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我国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物质技术基础,是随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的意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从根没事客服急躁情绪,客服各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坚持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埋头苦干、脚踏实地地完成初级阶段的各项任务,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内容及其简明概括

  答:具体阐述:

  1)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在党的十七大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基本路线!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矛盾

  答:主要矛盾: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5、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

  答:1)增强发展协调,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的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第七章

  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用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

  1)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2)既然我国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矛盾,既然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此就必须进行改革开放,以解放生产力,即改变和调整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领域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方面和环节。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

  既然我国的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们可以通过社会

  主义制度本身得到解决,因此改革开放就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

  答:

  毛泽东:(1)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2)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即性质上是非对抗性矛盾,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3)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

  (4)分析了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邓小平:(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2)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3、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1)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的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

  2)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3)只有坚定不移的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和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4、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答: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

  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

  5、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答:处理方式:我们要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6、不断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学的发展水平

  答: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不断提高我国开放性型经济发展水平方式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第八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答:含义: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方式的经济形式

  基本特征:1)在资源的配置方式上,一市场为基础性配置手段

  2)从微观层面看,企业是独立的市场主体

  3)从经济生活看,市场经济规律起支配作用

  4)从宏观层面看,建立间接宏观调控体系

  5)从经济运行看,法制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这一制度的基本依据

  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依据: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社会性质)

  2)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不够高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发展社会

  3、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答: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

  答:公有制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5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题目:私营业主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的收入(×)

  解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分配方面的体现。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而是属于按劳分配外的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包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得的利润和其他收入等

  6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按劳分配的理论,分析当前我国个人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原因,并谈谈如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发展

  答:现状:

  原因(个人收入差距的必然性):

  ①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担负的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②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

  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

  ④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之间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7、改革以来,我国在收入分配关系上是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答:1)党的十四大以来,针对原来分配领域平均主义严重影响效率提高的情况,为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相继提出了兼顾效率和公平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随着经济发展进程中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党的十六大提出,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3)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4)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把公平问题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8、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第九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针

  答:政治制度:

  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方针: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和中国特色

  答: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

  1)性质相同。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

  2)作用、职能相同。都是承担着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扩大人民民主,镇压敌对势力反抗,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领导和组织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职能。

  3)历史使命相同。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距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中国特色:

  1)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其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参加感觉政权的不仅有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在一定历史时期还有民族资产阶级。进入社会主义以后,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经济、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范畴,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

  2)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工资低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新型政党关系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个成功的创造,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

  3)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地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提法更适合于我们的国情)

  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的根本区别

  答:建立: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区别:

  1)我国是由选举产生的;西方议会的议席往往是各个政党,各个利益集团,各种社会势力分赃的结果2)我国的“一府两院”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西方实行“三权分立”有时由一个政党控制,有时又由不同政党控制

  3)我国人大代表具有广泛性;西方议员是脱离生产工作第一线的“职业议员”

  4、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其特征

  答: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特征:1)在我国的正当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给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

  2)中国共产党和各民族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目标,都是以思想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

  3)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加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4)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收到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5、依法治国的涵义及其必要性

  答:含义: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必要性: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法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6、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十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地位、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

  答:重要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根本任务: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简单说就是培育四有公民。

  基本方针: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而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当前,主旋律文化与流行文化并存,主旋律文化在一些地区也得到了弘扬并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点,如重庆红歌,女子十二乐坊等。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拽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吗,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第十一章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答:1)民主法治

  2)公平正义

  3)诚信友爱

  4)充满活力

  5)安定有序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必须把握:

  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3)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重点

  答:基本原则:

  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工作方针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主要动力

  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重要保证

  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重要条件

  6)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重点:改善民生

  第十二章

  1、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答:由来:1945年日本战争投降,中国政府再次收复台湾。1949年,国民党政府逃至台湾,在美国的支持

  下与大陆对峙,从而造成两岸的分裂局面。

  实质: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答: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重要意义: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顾照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造成的不良后果。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

  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十三章

  1、如何理解和平发展道路及中国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答:和平发展道路

  1)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2)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坚持的必然性

  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

  2)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3)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2、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和宗旨

  答:基本原则: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答: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3)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

  4)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四章

  1、如何理解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的新变化,以及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明显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一是队伍迅速壮大,二是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三是岗位流动加快。

  工人阶级的这些变化,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最根本体现在于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作为我国的领导阶级,其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是由宪法决定的,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

  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3)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第十五章

  1、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答: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1)中国共产党是以中国工人阶级为其阶级基础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3)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

  的正确方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2)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

  3)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政治前提;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是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

  2、在新的历史条件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答: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因为:

  1)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了适应

  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2)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

  3)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当前应着力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2)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3)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3、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宝贵经验

  答:

  1)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

  2)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3)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4)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

  5)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篇二: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十三章

  

  毛概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它有哪些理论成果?

  答:原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总结。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

  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哪些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除此之外,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订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2.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3.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个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1.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2.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

  和升华、3.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4、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哪些丰富的内容?

  答:(1.)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2.)丰富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5.党的建设理论。6.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5、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XX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

  6、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客观条件、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必须坚持和贯彻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答:客观条件: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经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外国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

  7、分析: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答:错误。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分析: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答:正确。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第三章

  9、分析: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答:错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0、分析: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所以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答: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不同,时代背景不同,指导思想不同,前途不同。

  11、分析: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它们没有区别。

  答: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范畴,目标为反帝反封建,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革命,目标是消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2、试联系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阐述和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答: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主要内容: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即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决定了革命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3、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国家所有。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理想。

  14、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三大法宝”)

  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上的三大法宝

  。党的建设是核心,统一战线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武装斗争以统一战线为基础,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实现对敌冲锋的英勇战士

  第四章

  15、分析: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答:错误。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但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第五章

  16、分析: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答:正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前两句话是生产力方面的内容,后三句话是生产关系方面的内容,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纠正了以往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一味强调生产关系革命的左的错误认识。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17、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1.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3.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

  第六章

  18、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答:错误。由于国际和国内的因素,阶级矛盾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对此,我们要清醒的认识,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支配和影响其它矛盾的主要矛盾了。

  19、分析:“一体两翼”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内容的简明概括。

  答: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内容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体两翼”是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建明概括,“一体”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两翼”是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科学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在初级阶段。

  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是妄自菲薄、自甘堕落,也不是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第七章

  21、分析: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正确。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质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的改革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的体质。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2、分析: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答:正确。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对外开放必须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3、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认识。

  答: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只有坚定不移的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三者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从整体上把握三者关系,做到在社会稳定中促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及时化解矛盾、排除不安定因素、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要坚持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工作重点。

  第八章

  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答: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市场经济体系的共性,表现在:1.资源配置市场化。2.企业经营自主化。2.宏观调控间接化。4.市场管理法制化。5.市场体系完善化。

  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这一制度的基本依据。

  答: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会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如何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答: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成员必然会存在收入差距和富裕程度差别。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竞争的作用下使不同竞争力的人产生富裕程度的不同。其四: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富裕程度差别。

  1.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2.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调节差距过大的分配,规范分配秩序。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努力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2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做到哪“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答:一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二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3.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8、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中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就会影响到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必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1.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注重建设生态文明。4.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5.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6.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第九章

  29、分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答:此题错误。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0、当前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1、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必要性: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基本要求: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第十章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地位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33、结合你对当前主旋律文化和流行文化基本情况的了解,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的认识。

  答: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成果。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3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内在关系。

  答: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第十一章

  35、分析:稳定、富裕的社会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错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热和谐相处的社会,而不是简单的稳定、富裕社会。

  36、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热和谐相处的社会。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37、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答: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十二章

  38、如何理解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答: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台湾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继承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新中国、国民党、美国扶持等原因形成了现的台湾问题。)其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台湾回归中国,中国政府恢复对其的行使主权。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故其理所当然的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期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

  3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答: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保持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重要意义:1.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2.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造成的不良后果。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5.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十三章

  40、什么是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答: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互赢的发展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道理,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41、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答: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四章

  42、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答:错。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改革后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主要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等,他们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并非根本力量。

  第十五章

  43、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哪些问题?

  答: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1.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2.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3.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44、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

  答: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第二,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第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45、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答:1.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2.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3.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篇三: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最先提出

  A、毛泽东

  B、周恩来

  C、乔冠华

  2、在我国外交政策上,确定“真正的不结盟”战略的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

  A、国家主权平等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4、我国对外政策的立足点是():

  A、独立自主B、发展与大国关系

  C、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5、威胁世界和平稳定的主要根源是()

  A、贫穷

  B、水资源缺乏

  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6、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

  A、和平与发展

  B、霸权主义

  C、第三世界

  7、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

  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反对霸权主义

  C、实现人类的解放

  8、中国外交政策的崇高目标是()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C、实现人类的解放

  9、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他指出,亚洲除了(),都是第三世界。

  A、日本

  B、中国

  C、韩国

  10、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关键因素是

  ()

  A、军事力量

  B、经济技术

  C、政治力量

  11、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的跨国流动。

  A、资本

  B、人才

  C、货物

  12、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人权的保护责任,主要还是由()来承担的A、大国

  B、主权国家的政府

  C、国际组织

  13、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方面,我国坚持的外交工作布局是:

  A、大国是首要,周边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B、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C、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首要,周边是基础,多边是舞台

  14、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

  A、和平

  B、发展

  C、世界多极化

  D、经济全球化

  15、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中的核心和最重要原则是()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6、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是()

  A、和平共处

  B、不干涉他国内政

  C、独立自主

  D、发展经济

  17、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A、贫富差距

  B、民族矛盾

  C、宗教问题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8、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方式是()

  1/5A、大家庭方式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集团政治方式

  D、势力范围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

  C、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

  E、和平共处

  2、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包含着哪些内容()

  A、反对霸权主义

  B、维护世界和平

  C、独立自主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天下仍不太平。这是因为()

  A、民族、宗教、领土等因素而引发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B、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

  C、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D、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人权”等问题干涉他国内政的现象还很严重

  E、资本主义社会仍然存在

  4、当今维护世界和平的途径是()

  A、反对霸权主义

  B、开展和平运动,提倡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

  C、中国率先无条件、单方面裁减军务

  D、发展不结盟运动

  E、警惕纳粹势力和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和发展

  三、简答题:

  1、为什么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3、简述我国外交工作的布局。

  4、简述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5、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

  四、论述题:

  1、试述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中国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的作用。

  2、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哪些具体内容?3、如何实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

  4、如何正确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五、材料分析题: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Ⅰ: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主和领土主权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7章第54条,1949年9月29日。

  材料Ⅱ:

  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存在差异,各种文明才能相互借鉴、共同提高;强求一律,只会导致人类文明失去动力、僵化衰落。

  ——胡锦涛:《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载2005年9月16日《人民日报》。

  根据材料请回答:

  2/5(1)简述中国建国以来一直奉行的对外政策及其奉行这一外交政策的意义。

  (2)简述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意义。

  习题答案:

  一、单选题答案:

  1、B

  2、B

  3、A

  4、C

  5、C

  6、A

  7、A

  8、B

  9、A

  10、A11、A

  12、B

  13、B

  14、B

  15、A

  16、C

  17、D

  18、B二、多选题答案:

  1、ABCDE

  2、ABCD

  3、ABCD

  4、ABDE三、简答题参考答案:

  1、为什么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确保自己的国家主权。(2)维持国家安全和社会主义制度。(3)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的发展。

  2、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答:(1)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2)经济全球化增多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3、简述我国外交工作的布局。

  答:(1)大国是关键;(2)周边是首要;(3)发展中国家是基础;(4)多边是舞台;(5)政党、组织交流是补充。

  4、简述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答:(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5、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

  答:(1)

  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2)

  互不侵犯;(3)

  互不干涉内政;

  (4)平等互利;(5)

  和平共处。

  四、论述题参考答案:

  1、试述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中国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地位的作用。

  答:(1)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指国际社会中的各国处理彼此关系的原则、手段和相应保障机制的总和。它包含着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内容。

  (2)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必然:①

  是世界和平和稳定的需要。②

  是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世界经济的需要。③

  是发展中国家早日走上富强之路的需要。(3)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在世界政治格局中,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大国,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离不开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中国不久将会成为一个经济大国,世界的进步与繁荣离不开中国。

  2、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哪些具体内容?答: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就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3/5平更加强调在发展对外关系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并赋予了新的内容。首先,发展对外关系必须以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首位;其次,提出了真正的不结盟。

  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和首要任务。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反对霸权主义的思想,赋予了我国和平外交政策以新的内容:首先,要维护世界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其次,争取和平的环境搞现代化;其三,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如何实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

  答: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不干涉别国内部事务,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中国也约束自己永不称霸。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推动国际和地区安全合作,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由于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发展水平、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不同,世界上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文明、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价值观念。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世界上各种文明、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应彼此尊重,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要在国际事务中提倡和贯彻民主原则,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维护和平的政治基础。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是维护和平的经济保障。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建设和谐世界应该: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

  4、如何正确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答: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从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国际矛盾中,抓住制约、影响其他矛盾的主要矛盾,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这两大问题是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现在虽然在较长时期内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可能的,但是人类仍然面临着战争的威胁。所以,和平问题是一个事关全人类的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发展问题所以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的核心,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使许多发展中国家经济形势恶化,贫富差距扩大。如果南北问题得不到解决,如果不能建立起平等的国际新秩序,那么整个世界经济就难以形成良性发展。所以,发展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而且是整个世界的发展问题。

  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发展要在和平环境下才能顺利实现,和平也离不开发展,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起来,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壮大,才能避免世界大战。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的论断,科学地概括了当前时代的特征。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目前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冲突和战争仍时起时伏;不4/5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旧秩序并没有改变。因此,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五、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

  答:要点:

  (1)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意义:这一政策使我国的国际交往越来越广泛,国际声望不断提高,这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国际环境;它也十分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球共同繁荣和发展。

  (2)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又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正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如何发展对世界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于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5/5

篇四: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十三章

  

  毛概第十三章自测题及答案

  第十三章自测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代世界的主题是()A、竞争与掠夺

  B、发展与科技

  C、和平与发展

  D、战争与革命

  2、世界格局变化的趋势是()A、多极

  B、两极

  C、美国一家独霸世界

  D、三极

  3、在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后,邓小平提出的32字方针,其核心是()A、冷静观察、稳住阵脚

  B、沉着应付、韬光养晦

  C、善于守拙、决不当头

  D、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4、江泽民提出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是()A、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C、互利合作、共同繁荣

  D、对话、协商和谈判。

  5、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和宗旨是()

  A、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维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互利合作、反对战争

  D、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发展

  6、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坚持的原则是()A、不放弃使用武力的原则

  B、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

  C、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的原则

  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原则

  7,最初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A、中、印、缅

  B、中、新、英

  C、法、英、中

  D、中、德、法

  8、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

  C、共同发展

  D、自力更生

  9、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相互信任,共同维护

  C、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

  D、对话、协商和谈判

  10、中国领导人提出“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是在

  A、十三大后

  B、十四大后

  C、十五大后

  D、十六大后

  二、多项选择题

  1、当前,整个国际态势处在()

  A、总体和平、局部战争

  B、总体缓和、局部紧张

  C、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D、基本和平、部分动荡

  E、总体战争、局部和平

  2、邓小平对当今时代主题的论述包含了这样一些基本思想()

  A、战争是遥远的事情

  B、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突出问题

  D、革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

  E、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3、中国的和平发展,对国际社会的影响有()

  A、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世界和平更有保障

  B、给国际社会带来巨大的机遇

  C、给世界经济带来繁荣,促进共同发展

  D、促进世界文明的和谐发展

  E、为世界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4、坚持独立自主原则()A、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B、包含了真正的不结盟

  C、以国家利益力最高准则

  D、珍视自己的独立自主,也尊重他国人民的独立自主

  E、优先考虑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5、坚持和平共处的原则是()A、坚持相互尊重主权

  B、坚持相互尊重领土完整

  C、互不侵犯

  D、互不干涉内政

  E、平等互利

  三、辨析题

  1、我国对外政策的最高准则是以意识形态为标准。

  2、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将威胁世界和平。

  3、我们坚持独立自主与积极争取外援并不矛盾。

  四、简答题

  1、中国和平发展的要义有哪些方面?

  2、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和新一届中央中央领导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做出了哪些贡献?

  五、论述题

  1、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他有何意义?

  2、试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C2A3D4A5D6C7A8A9A10D二、多项选择题

  1,ABC2,BCE3,ABCDE4,ABCD5,ABCDE三、辨析题

  1、我国对外政策的最高准则是以意识形态为标准。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我国对外政策是在处理国家关系时,不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放在首位。社会制度的不同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不应成为发展国家关系的障碍。中国根据国际环境的新结构,把自己的国家利益视为最高准则,同时也尊重他国的利益,从实际情况出发来处理国际事务。

  2、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将威胁世界和平。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中国政府一再声明: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中国外长李肇星曾经指出: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中国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发展,不使用过去殖民主义强国或者帝国主义列强那种掠夺别人、欺负别人、剥削别人的办法。中国的和平发展给邻国、给全世界带来的不是障碍、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3、我们坚持独立自主与积极争取外援并不矛盾。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但独立自主并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也不是盲目排外,我国坚持独立自主,也积极争取国际支援,发展国际合作,把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与尽量争取外援,加强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原则有机结合和统一起来。

  四、简答题

  1、中国和平发展的要义有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

  在2004年3月的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和外交部长李肇星分别阐述了“和平发展”的含义及其对国际社会

  的影响。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和平发展的要义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中国和平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用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中国的发展,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资源和雄厚的资金储备,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第三,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往来。第四,中国的发展需要很长的时间,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奋斗。第五,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也不会牺牲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2、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和新一届中央中央领导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做出了哪些贡献?

  【答案要点】

  (1)、毛泽东、周恩来提出和实行了捍卫新中国独立的和平外交政策:如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非凡的气魄和胆略从建国初到70年代,面临着巩固独立、谋求发展的双重任务;提出了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三大方针;确立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理论,和“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以及建立“一条线”、“一大片”战略,为我国赢得了安定的国际环境。

  (2)邓小平更加完整地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中包括:改变了关于世界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提法,指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的重要论断。作出了中国不参加任何集团,不同任何大国结盟的决策。调整了过去曾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主张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

  (3)江泽民提出的新安全观: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政治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经济保障是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正确途经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协商和谈判。(4)胡锦涛、温家宝的“和平发展”战略:

  十六大后,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等新一代领导集体成员根据变化着的国际形势,适时提出“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中国和平发展

  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用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和平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发展,不会对世界任何国家造成威胁。正如中国外长李肇星指出的那样,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

  五、论述题

  1、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他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

  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呢?因为历史上还找不出一个后

  起的大国崛起没有和现实的大国发生冲突的例子,比如说美国、日本、德国都是这样。“中国威胁论”为什么会兴起,因为在历史上

  往往后起的大国出现之后会冲击国际市场,对现有的大国造成强烈的冲击,比如说一战前的德国、二战前的日本,也包括冷战时期的苏联等,带来了种种经验教训。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进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既向整个国际社会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又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扩大内需,挖掘潜力,走有中国特色的富民强国之路。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意义:第一,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世界和平更有保障。因为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需要和平的环境来发展自己,同时,中国也要靠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中国的持续高

  速发展己经而且将会给国际社会带来巨大的机遇,从而给世界经济带来繁荣,促进共同发展。第三,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共存并交汇有助于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促进世界文明的和谐发展。第四,中国的和平发展会为世界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对国际社会具有巨大的契机作用。最后,中国的和平发展会使世界人民对社会主义有全新的再认识,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要依靠改变自己来影响世界。

  2、试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

  第一,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和宗旨: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而中共十六大报告重申“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第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

  邓小平指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而在国家利益中要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主权是国家的对内最高权和对外独立权有机结合的整体。要安全上不受外来侵犯。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是独立自主地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第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中国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之一,始终坚持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不谋私利,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第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遵循睦邻友好原则,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创造和维护和平友好、长期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国长期实行的外交方针之一。邓小平多次强调,中国特别希望同亚洲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成为更好的朋友,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战略决策。并把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作为我国外交工作的重点。十六大报告也指出:“我们将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

  (2)、我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意义

  第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积极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彻底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捍卫了新中国的独立,揭开了中华民族外交史上崭新的一页。

  第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遵循睦邻友好原则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创造和维护了和平友好、长期稳定的周边环境。第三,中国国际地位大为提高,国际环境大为改善。

  第四,“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中国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发展。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

  大贡献

篇五: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十三章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顺利展开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的逐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逐渐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中心话语。但因理论视域和理论方法的不同,导致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把握的不一样,大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可以概括为“适合论”,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使马克思主义适合于中国的国情即中国的实际,并使之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第二种观点可以概括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是在坚持“结合论”的基础上,从中国化的具体要求方面来阐释的。第三种观点可以概括为“过程论”,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过程。

  事实上,要了解何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求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实质进行把握时,必须从这一理论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提供三个基本维度予以展开。一是马克思主义的维度,主要说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同一性;二是文化共同体的维度,即说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源性;三是时代实践维度,说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造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和中国实践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化的有机统一。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指导P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说一脉相承,一是它们都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理论渊源上一脉相承;二是它们都坚持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在理论主题上一脉相承;三是它们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理论品质上一脉相承;四是它们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为立论基础,在理论基点上一脉相承;五是它们都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理论目标上一脉相承。说与时俱进,是说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新鲜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在理论创新和理论发展上都作出了各自的独特贡献。它们既相互贯通又层层递进,体现了新时期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科学性体系、阶段性成果和发展性要求的内在统一

  3、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

  (指导P1,书P3)

  4、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指导P22,P34)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实践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或者: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造就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导,才会有实践的成功。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民主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又成果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我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进程,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品。在新世纪新阶段,党领导全国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朝着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历史也证明: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探索,离开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指引,我们的实践就会陷入盲目性,我们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得理论成果,代表着广大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意志和愿望,是中国民族优秀文化和伟大智慧的结晶,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精神力量。特别是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极大地挑战,更需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凝聚力量,才能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不同时期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坚持这种统一,既要反对轻视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和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倾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宝库曾添了许多新的内容。他们的形成和发展,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在中国的传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动态的科学体系,展示了

  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的主要贡献。

  (指导P276)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形成、确立和重新确立的过程。(指导P21-23)形成和确立:

  (1)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的概念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1926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只是历史的结穴,历史上一种错误的思想路线上的最后挣扎”。

  (2)初步界定思想路线的内容

  1930年5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中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

  (3)对思想路线做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为了揭露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深刻阐述了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以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对党的思想路线做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4)第一次借用事实求是来概括党的思想路线。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借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事实求是”来提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态度。

  (5)思想路线的确立。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而且将能否坚持实事求是,提到了有没有党性或党性纯不纯的高度。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重新确立: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1)反对和批判两个凡是

  (2)支持和领导了“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3)1978年11月-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做《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

  (4)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确立的标志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指导P23)

  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章程》把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完整地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无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是理论联系实际,都是实事求是的具体展开。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要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坚持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做到实事求是,必然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党的领导人在不同时期对思想路线阐述和发挥过程中,分别强调或解放思想,或与时俱进,或求真务实,都是根据不同实践环境和具体任务,针对在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所提出的重点要求,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既反映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的一脉相承性,又体现了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所以,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也正因为如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把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求真务实之间的关系

  (指导P2752)

  6、为什么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坚持一切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书P59)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书本P64-69)(学习指导36-37)

  1.从党创立到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包括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及关于统一战线、工农联盟、无产阶级领导权等思想。

  2.民主革命道路理论的初步形成。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点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3.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对这些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及理论概括,在遵义会议以后,中国民主革命开始再次走向新的胜利。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4.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继续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后,围绕着在中国需要建立一个什么样国家的问题,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同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共产党展开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战略决战,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进行

  了激烈的较量。这场较量以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而告结束。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以及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土改总路线,提出了"两个务必"以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进一步得到发展。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生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思想源头。它的直接起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款。强烈的爱国主义导致了这场由学生发起进而发展到全国各阶层的抗议运动。它同时引发了各种新思潮进入中国,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国民党顽固派在军事上进行反共摩擦的同时,在政治思想上也加紧进行了反共的步伐。在尖锐复杂的民族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历史环境下,为了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和抗日的民主团结,为了给中国人民指出正确的革命道路,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在政治思想上的进攻,毛泽东在科学地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写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在批驳顽固派反共谬论的同时,丰富和完备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向全国人民阐明了共产党对于中国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全部见解,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路线和纲领政策。

  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她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这是党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

  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创新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及其指导意义

  (指导P44-48书本79-81)

  4、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

  (P65书本

  倒数两段

  社会主义矛盾决定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革命任务主要有两项,即:(1)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制度;经济之落后,政治之腐败,国力之衰微,社会之混乱,人民之贫困,到了极点。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压迫和剥削。中华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幸福,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求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因此,如

  何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摆脱封建专制的统治,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解决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问题,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个历史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既是反帝的民族革命,又是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是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统一。

  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历史表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从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一任务看,要改变民族压迫和人民受剥削的状况,必须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统治,解决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问题;从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一任务来看,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和文化落后的状况,就要充分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解决生产力问题,实现中国的现代化。

  5、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发展过程?

  (指导P37)

  6、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指导P447)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总路线:(学习指导P39-41书本P69)

  基本纲领:1、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

  2、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

  3、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

  详细看学习指导P41-43书本P76-7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指导P62)

  2、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

  (指导P64)

  3、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评价问题

  4、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指导

  P65)

  5、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的过渡性质?

  (指导P62)

  6、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改造道路的内容及历史经验?

  (指导P2862、3)7、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指导P64)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首要本质

  (学习指导P77第五段)

  2、“三个有利于”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

  3、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学习指导P78-81小标题)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体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过程,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要解决这些问题,不发展是不行的。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国际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国家面临更加严峻的竞争和挑战,要跟上世界发展潮流,必须发展生产力。

  因此解决中国的问题,关键是发展。我们只有不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伐,才能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才能解为解决国内的其他矛盾以及面对国际上的竞争与挑战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充分发挥和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所以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在改革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5、社会主义的本质首先是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

  6、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直接动力。

  7.如何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8.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学习指导P78)

  9.如何理解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0.如何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学习指导P9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意义(学习指导P98)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书本P147中间

  3、关于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及其形成和变化中贯穿的精神

  (学习指导P100-102书本P153)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P学习指导97-98P书本141学习指导答案P294为什么我国必然经历一个长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历史阶段。他们都是指已经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他们的联系

  区别:1、从所有制结构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而过渡时期公有制未占主体地位,而是多种所有制并存,公有制是否占主体地位是判断二者的根本点。

  2、从社会主要矛盾看: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从根本任务看: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两个基本点的辩证关系

  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书本P147最后一段

  7、如何正确认识党的最高纲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关系

  书本P151最后一段-1528、如何认识我国社会的基本国情?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必须存在一个长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指导P2841)

  9、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首先,坚持,要靠正确。坚持的内在根据,就在于党的基本路线本身的正确性,科学性,真理性。

  第二,坚持,要靠群众。党的基本路线来自群众的经验总结,为了群众的根本利益,接受群众的实践检验。“正确”与“群众”,二者密不可分。群众的利益,是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最高宗旨。

  第三,坚持,要靠干部。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做保证。“靠正确”,“靠群众”,与“靠干部”在根本上是一致的。正确的路线靠干部去制定、宣传和贯彻。群众的行动靠干部来组织、领导和教育。

  第四,坚持,要靠教育。正确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认识来源于正确有效的宣传教育。完成好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这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思想保证。搞好这个教育,首先,在教育内容

  上要防止片面性。

  第五,坚持,要靠发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经济建设中心地位的确定,有深刻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根据

  10、如何正确认识党的最高纲领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关系?(指导P100)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书本P16学习指导答案P300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2、关于改革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学习指导P116第二段

  3、关于

  “三个有利于”标准

  (指导P11书本P167)

  4、关于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指导P3023)

  5、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学习指导答案P3001.

  6、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学习指导答案P2992.

  7、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学习指导答案

  P3012.

  8、怎样理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学习指导答案P3023.

  书本P17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丰富内涵P书本181最后一行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指导P133-134)

  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详细学习指导P133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学习指导P134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指导P3068)

  4、“先富”与“共富”的关系(书P195)

  3.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

  (书本P20)1(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统筹区域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实质

  学习指导P15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人民民主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涵及重大意义

  3、依法治国的涵义

  (指导P312书本P236中间那段)

  4、发展民主政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

  (学习指导P152书本P220)

  5、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书本P222学习指导P152)

  6、我国不能照搬西方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和多党制

  (学习指导P157)

  7、在阶级矛盾不再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后,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书P223-224)

  8、依法治国的含义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指导P153)

  9、我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议会民主、“三权分立”和多党制?

  (学习指导P157书P228)

  我们不否认西方政治制度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曾起过的积极作用。但要看到,西方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反映和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利益。从17世纪中叶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到18世纪下半叶的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再经过后来200多年的发展,才形成了今天这样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政治上实行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制度和议会民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是经过新中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而逐步建立起来的,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国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政治制度,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们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正是由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我们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实践证明,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尽管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但从根本上讲是合理的、正确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既要积极吸收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同时更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1)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2)健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3)全面推进法制建设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政府依法行政

  (5)加快政治体制改革

  1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指导P154)

  11.如何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周为民:首先要明确一点,“效率优先”中的“效率”指的是社会经济效率。现在很多人理解效率这个词太狭窄,好像讲效率就是不择手段地赚钱。从经济学上来讲,效率一般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生产效率,是可以用投入产出来表达的,这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更重要的含义是指社会经济效率,关键的是资源配置的效率,即使所有单个的企业都达到了自己最高的生产效率,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可能并没有达到最高的效率,因为资源在社会范围内并没有达到有效率的配置。而资源配置效率要靠市场机制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经济效率归根到底是体制的效率。

  第二点就是“公平”的含义。很多人把公平一词理解得过于宽泛含混。但实际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就收入分配而言的,这里的公平指的是收入公平,也就是一定程度的收入均等化。至于权利平等、机会均等,那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效率原则。即便实现了基本的权利平等、机会均等,市场竞争的结果仍然可能造成过大的收入差距,这就需要从结果上进行调节,这就叫兼顾公平。

  12.怎样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

  (1)第一,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我国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为本,即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要完善和保障人权,包括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着重体现了对公民经济权利保障,体现了人民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以人为本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文化、精神文明、先进文化、和谐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

  (指导P168)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指导P169学习指导答案P315(五)1)

  3.关于建设和谐文化(指导P171)

  4.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指导P169书本P255)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5、如何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指导P169学习指导答案P315(五)1)

  6、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和相互关系?

  (指导P169P3154)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指导P3171学习指导P186)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过程

  (指导P183)3、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4、“社会”的含义

  5、“和谐”的科学内涵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指导P1873)

  7、大学生如何从自身做起投身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学习指导P18现成答案学习指导P318(五)2.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基本内容和实践

  (指导P3212+P206)

  学习指导P320简答

  1.

  2.

  学习指导P206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对维护祖国稳定统一的重大意义

  (学习指导P320简答1.2.学习指导P206)

  3、对台方针政策的转变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内容的丰富和发展

  5、台湾问题的实质

  6、和平统一海峡两岸的构思面临的挑战和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

  (学习指导P207)

  7、1.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是怎么产生的?这些问题是什么性质的问题?

  (书本P305)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学习指导P219)

  2、当代中国的外交原则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学习指导P225)

  3、关于和谐世界的主张

  (学习指导P225-226)

  4、时代主题的转换

  5、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

  6、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7、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学习指导P219)

  8、我国为什么要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主题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学习指导P22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又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学习指导P2259、如何理解构建和谐世界是我国外交政策思想中一个全新的命题?

  (参考学习指导P226学习拓展)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靠力量”理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理解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3、如何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4、如何理解“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

  5、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4、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现实途径

  5、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6、试论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生成原因和演进路径。

  7、试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现实途径。

篇六: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十三章

  

  毛概第十三章试题及答案第十三章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是由于A战争与革命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B人口增长失控,资源被破坏,环境恶化C因民族、宗教、领土等引起的战争时起时伏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2.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A一极化B两极格局C多极化D三足鼎立E一超多强3.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睦邻富邻安邻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C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D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4.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A独立自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平等对话D和平发展5.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民族与宗教问题C领土和边界争端D恐怖主义活动6.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是A世界裁军B发展本国军事力量C平等对话协商谈判D和平共

  处7.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是由A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B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决定的C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D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决定的8.下列哪一项不符合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B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独立自主9.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有A政治多极化B经济区域化C民主多样化D文化多元化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和平与发展问题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矛盾的集中体现;B和平只是奢望C世界大战不能避免;D和平与发展二者是矛盾的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属于邓小平28字外交方针的有A冷静观察B沉着应付

  C韬光养晦D决不当头2.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的全球化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3.胡锦涛指出,和谐世界应该是A民主世界B和睦世界C公正世界D包容世界4.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是A“另起炉灶”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一边倒”D“真正不结盟”5我国外交工作的总体布局是A大国是关键B周边是首要C发展中国家是基础D多边是舞台三、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在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中,和平问题是南北问题,发展问题是东西问题。2.独立自主就是关起门来搞建设。3.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

  4.为了维护国家安全,我国必须与某些国家结成战略同盟。5.经济全球化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平等的机遇。6.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7.恐怖主义是对付霸权主义的有生力量。8.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9.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时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10.现在已经实现了世界多极化。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丰富与发展?3.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4.如何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5.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请你联系实际阐述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重大意义。2.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请结合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影响说明应如何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应如何应对?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D

  2C3B4B5A6C7A8C9A10A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ABCD2ABCD3ABCD4ABC5ABCD三、判断对错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错2错3错4错5错6对7错

  8对9对10错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全球生产力大发展加速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增多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秩序仍存在不公正不合理因素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虽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但也面临着其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挑战。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丰富与发展。(1)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第一,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一具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

  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国家利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维护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对世界政治经济事务的参与权,是我国的根本利益,也是我国外交的根本任务。第二,真正的不结盟。不结盟就是不参与任何国家集团与军事集团,不同任务国家结成同盟。这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事务,也有利于国家结成同盟。这有利于我们更有效地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事务,也有利国际局势的稳定。第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始终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纲领。我们决不允许别国把它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我们也不会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别人。(2)维护和平。世界和平是全世界人民的愿望,也是我国人民的愿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平主要体现在:第一,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坚持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原则。在和平共处五基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发展外交关系。第二,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世界是多样性的矛盾整体,彼此难免产生分歧和争端。我们主张从稳定国际关系的大局出发,用和平手段,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各种分歧和争端。坚决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恃强凌弱,侵略、欺负和颠覆别的国家。第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建

  立国际新秩序,核心是强调不干涉别国的内政,尊重和维护世界各国的主权独立和国家利益,建立民主、平等、合理、公正的新型国际关系,以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人类共同繁荣。3.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第一,从和平趋势的内在需求看,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各国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潮流,民心向背,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第二,世界经济的发展加深了各国利益的相互交织和相互依赖,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使世界各种主要力量彼此制衡,对霸权主义战争政策的牵制力量在增加,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核武器等毁灭世界的战争工具形成的“恐怖平衡”,也成为制约战争的一个重要因素;第四,广大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尤其是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第五,生存与发展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继续发展和保持优势则是发达国家面临的问题,对内图稳,对外思和,是多数国家的政策取向,对抑制战争起到积极作用。4.如何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一,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决定的。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反对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独立主权安全和尊严;就是从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就是坚持各国的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就是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国家关系的亲疏,而是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就是坚持不同任何大国或大国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永远不谋求霸权。第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独立自主,就是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但不容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二是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努力发展同各类国家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三是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

  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四是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在处理国际事务和对外关系时,既要坚决维护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又要注意维护世界和平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把本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与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前途紧密结合起来。5.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多年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努力同各国一道实践建立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我们要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力量一道,同霸权主义的一切表现进行坚决的斗争。任何国家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更不能恃强凌弱。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无论是维护世界和平,还是促进共同发展,都要在国际事务中提倡和贯彻民主原则,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大家平等协商,集中各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维护和平的政治基础;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是维护和平的经济保障;平等对话、协商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一新的理念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目标的新概括,是指导我国对外工作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方针。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要坚持民主平等实现协调合作,坚持和睦互信、实现共同安全,坚持公正互利实现共同发展,坚持包容开放实现文明对话。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联系实际阐述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重大意义。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为和平与发展,认为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第二,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第三,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个问题已经解决。联系实际来说明:正确判断时代主题对于我国采取正确的外交战略和政策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有利于我们利用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进行建设,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战略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2.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请结合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影响说明应如何

  看待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应如何应对?第一,经济全球化是指在新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所有国家、地区和国家集团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节都成为整体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国家疆界的产物。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突出表现:①国际贸易;②国际投资;③国际金融;④跨国公司等领域的发展。第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又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它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使新的科技成果在全世界更快的传播,让世界各国人民都有可能享受生产发展的成果。同时也应看到,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这也使得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第三,面对经济全球化,全面拒绝,将本国孤立于经济全球化之外,是完全错误的;全面迎合全球化,也是错误的。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一定要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团结一致的进行有效的斗争。

篇七: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十三章

  

  毛概思考题与答案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它有哪些理论成果?

  答:原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总结。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

  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理论成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哪些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与怎样发展。除此之外,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订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2.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与怎样发展。3.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是马列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个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1.这一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做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2.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根植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1/和升华、3.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

  4、怎样正确把握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思想的科学体系包含哪些丰富的内容?

  答:〔1.〕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2.〕丰富内容:1.新XX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5.党的建设理论。6.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理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5、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XX是理论的精髓。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XX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

  6、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客观条件、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必须坚持和贯彻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答:客观条件: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深入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总结我国发展经验,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外国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

  7、分析: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答:错误。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8、分析: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答:正确。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第三章

  9、分析:中国的新XX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答:错误。中国的新XX主义革命属于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XX主义革命。

  2/10、分析:中国的新XX主义革命与旧XX主义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XX主义革命,所以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答:错误。新XX主义革命与旧XX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不同,时代背景不同,指导思想不同,前途不同。

  11、分析:中国的新XX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它们没有区别。

  答:错误。新XX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XX革命范畴,目标为反帝反封建,建立新XX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革命,目标是消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12、试联系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阐述和分析新XX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

  答: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主要内容:决定了新XX主义革命的对象即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决定了革命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13、新XX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XX主义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XX主义革命的国家所有。3.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XX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理想。

  14、新XX主义革命道路和基本经验〔“三大法宝〞〕

  答: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新XX主义革命道路上的三大法宝。党的建设是核心,统一战线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武装斗争以统一战线为基础,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基本武器以实现对敌冲锋的英勇战士

  第四章

  15、分析:因为新XX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XX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

  答:错误。新XX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在新XX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但新XX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第五章

  3/16、分析: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答:正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前两句话是生产力方面的内容,后三句话是生产关系方面的内容,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纠正了以往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一味强调生产关系革命的左的错误认识。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高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17、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1.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3.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

  第六章

  18、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答:错误。由于国际和国内的因素,阶级矛盾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对此,我们要清醒的认识,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去解决。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支配和影响其它矛盾的主要矛盾了。

  19、分析:“一体两翼〞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内容的简明概括。

  答: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内容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体两翼〞是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建明概括,“一体〞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两翼〞是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与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科学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在初级阶段。

  理论和实践意义: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强调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是妄自菲薄、自甘堕落,也不是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第七章

  21、分析: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正确。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质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的改革政治体制和其它方面的体质。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不是否定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2、分析: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4/答:正确。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对外开放必须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国策。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3、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认识。

  答: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只有坚定不移的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只有坚定不移的维护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三者关系方面积累起来的经验和主要原则: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从整体上把握三者关系,做到在社会稳定中促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与时化解矛盾、排除不安定因素、以保持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要坚持以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工作重点。

  第八章

  2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答: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市场经济体系的共性,表现在:1.资源配置市场化。2.企业经营自主化。2.宏观调控间接化。4.市场管理法制化。5.市场体系完善化。

  2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其确立这一制度的基本依据。

  答: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2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会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如何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答: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分配原则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二: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成员必然会存在收入差距和富裕程度差别。其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竞争的作用下使不同竞争力的人产生富裕程度的不同。其四:5/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以与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别,也必然引起富裕程度差别。

  1.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2.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功能,调节差距过大的分配,规范分配秩序。3.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努力缓解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27、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做到哪“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答:一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二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1.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2.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3.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28、为什么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答: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中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如果不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不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就会影响到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必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1.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3.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注重建设生态文明。4.促进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5.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6.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第九章

  29、分析:发展社会主义XX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

  答:此题错误。党的十六大指出,发展社会主义XX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0、当前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答: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与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1、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6/答:必要性: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XX、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XX必究

  第十章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地位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33、结合你对当前主旋律文化和流行文化基本情况的了解,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的认识。

  答: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文化成果。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3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与内在关系。

  答: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第十一章

  35、分析:稳定、富裕的社会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错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XX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热和谐相处的社会,而不是简单的稳定、富裕社会。

  36、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XX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热和谐相处的社会。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37、如何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7/答: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第十二章

  38、如何理解XX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答:XX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XX人民同大陆人民同根同宗同源,继承的是相同的文化传统。XX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新中国、国民党、美国扶持等原因形成了现的XX问题。〕其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XX回归中国,中国政府恢复对其的行使主权。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府宣告成立,故其理所当然的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期中包括对XX的主权。

  39、“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答:基本内容: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保持其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重要意义:1.创造性的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2.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3.体现了既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统一造成的不良后果。4.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境。5.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十三章

  40、什么是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答: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互赢的发展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道理,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41、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答:第一,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第二,维护世界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XX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第三,树立新的安全观念,努力营造长期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第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四章

  42、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8/答:错。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改革后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主要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等,他们都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并非根本力量。

  第十五章

  43、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哪些问题?

  答: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1.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2.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3.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44、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性

  答: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第二,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第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45、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答:1.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2.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3.以健全XX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9/9

推荐访问:毛概课后思考题答案第十三章 思考题 课后 十三章

版权所有:小联文秘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小联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小联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皖ICP备180254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