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联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整改措施(8篇)

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整改措施(8篇)

时间:2023-05-04 08:55:04 公文范文 浏览量:

篇一: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整改措施

  

  临床路径总结分析及整改措施

  临床路径是指为了提高质量、改善病人的治疗效果和提高护理水平,采用科学、有系统的方法,根据病人的病情,以最佳的护理方法和最优的协调措施,进行护理组织有效管理和治疗规范化,使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改善的过程。临床路径是负责管理病人治疗的一种规范,它可以指导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综合的护理,减少护理的费用,提高护理的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临床路径的分析及整改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重视每一步的分析,仔细分析临床路径的每一个步骤,分析每一步的实施,检查和总结。

  其次,要对临床路径中的每一步进行及时的调整,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保证病人得到最好的护理。

  再次,要重视临床路径的实施,建立专门的临床路径实施组,充分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并定期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确保临床路径的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最后,要对临床路径的效果进行评估,定期对临床路径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保证临床路径的持续改进。

  以上就是临床路径总结分析及整改措施,要想让临床路径发挥最大

  的作用,需要医护人员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善。

篇二: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整改措施

  

  临床路径总结分析及整改措施

  临床路径是医院在诊疗活动中,根据科学实践,制定出适用于某一类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以便达到最佳疗效的一种管理机制。临床路径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诊疗费用,改善患者的满意度,保证患者的安全。

  本院临床路径分析表明,虽然本院临床路径在诊疗过程中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在实施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临床路径的建立不够完善,其中有些医疗活动没有合理的安排,没有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性,导致临床路径的质量有待提高。

  二是实施管理上存在漏洞,有些护士在临床路径的实施中没有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甚至有的护士没有遵守临床路径的实施,导致临床路径的实施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是培训不到位,部分护士对临床路径的了解不够深入,甚至有的护士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没有足够的熟悉,从而导致临床路径的实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四是硬件设施不足,本院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没有足够的硬件设施,导致临床路径实施存在一定的不足。

  基于以上分析,本院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整改:

  一是加强临床路径的建立,完善临床路径中的医疗活动,考虑患者的特殊性,提高临床路径的质量。

  二是加强实施管理,严格把关临床路径的实施,要求护士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确保临床路径的实施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是加强培训,提高护士对临床路径的了解,增强护士对临床路径实施的熟悉,使护士能够更好地掌握临床路径的实施方法。

  四是加强硬件设施,增加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所需的硬件设施,确保临床路径的实施有条件进行。

  通过以上措施,本院将能够有效地改善临床路径的建立和实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保证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诊疗费用。

篇三: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整改措施

  

  临床路径总结分析及整改措施

  近年来,临床路径的概念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既可以提高临床服务的质量,又可以有效管理医疗成本,因此,临床路径的分析和整改措施的制定已成为当前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对临床路径进行总结分析。一般来说,临床路径应结合具体病情,以患者为中心,综合考虑资源利用、疾病诊断和治疗等多方面因素,全面考虑患者在治疗中的实际需求,确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其次,要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根据对临床路径的分析,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不足和问题,如资源使用效率不高、治疗效果不理想等,应结合医疗机构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加强病人的管理,建立完善的临床治疗流程,更好地满足病人的治疗需求。

  最后,应定期对临床路径进行评估。对于每一个临床路径,应定期对临床实践进行评估,以确定实际的治疗效果,综合考虑治疗费用、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等多方面因素,持续优化临床路径,更好地满足病人的治疗需求。

  总之,临床路径的分析和整改措施的制定是当前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要求对临床路径进行总结分析,制定有效的改进措施,并定期对临床路径进行评估,以提高临床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病人的治

  疗需求。

篇四: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整改措施

  

  临床路径试行工作实施情况分析和改进措施

  第一篇:临床路径试行工作实施情况分析和改进措施

  普外科临床路径试行工作实施情况分析和改进措施

  我院于2010年1月开始启动中医临床路试行工作,截至到2011年12月底我科开展肠结中医临床路径,现将临床路径试行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临床路径实施初见成效

  1、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平均住院天数下降,减少院内等候时间,平均住院日缩短;

  2、不必要的检查和用药减少,医疗费用有所下降;

  3、通过与临床路径标准的比较,及时分析实际运行情况与临床路径标准的差异,分析原因,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二、临床路径管理试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理念问题。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每个病人病情有各自特点,不赞同标准化管理;(2)实施临床路径,医护人员除本身工作外还需和医技、后勤等部门不断沟通协调才能按时完成路径内容,增加了工作量;(3)各种记录表单及登记增加了额外工作量;(4)医院尚缺乏与临床路径管理相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

  2、目前病案管理模式,不利于相关数据统计及变异信息分析和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考核,给诊治工作增加了额外工作量,必须开发基于临床路径的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以保障此项工作更好的开展。

  3、医疗费用控制不理想,实施效果无法有效评价。

  4、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患者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配合治疗。如部分患者要求手术伤口愈合拆线后出院,而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

  5、临床路径实施中可能引起相关的医疗纠纷及其法律问题。如果医生没有完全遵守临床路径而患者得了并发症,医生面对医疗事故投诉将处于不利的地位。一旦偏离路径,易导致医疗纠纷。

  三、改进措施

  l、广泛宣传,使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熟悉临床路径的流程,明确职责,相互配合,保证临床路径工作有序开展。

  2、进行病人的康复进度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

  3、不断总结分析变异原因,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4、重视医院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逐步建立与医院实际相适应的管理流程。

  5、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说明路径仅作为参考,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出治疗的最终方案。另外,医生也应该在发生偏离路径时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讨论,做好自身保护,有利于日后临床管理委员会进行评价和修正路径。通过临床路径的运用,积极引导病人及其家属参与整个医疗过程,加强医患沟通,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5、严格奖惩,做到指标到人、责任到人,强化激励考核措施,将临床路径考评结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同劳务分配直接挂钩。

  第二篇:2013临床路径工作第一季度分析和改进措施

  2013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和改进措施

  我院临床路试行工作,截至到2013年3月底共开展11个专业33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符合路径的有7个病种,进入路径例数共计75例,完成路径75例,变异0例,手术病人术前平均住院日为1.41天,平均住院日为7.05天,单病种次均费用:子宫全切术总费用2544元,其中药费740元;剖宫产术总费用2544元,其中药费262元;平产总费用1011元,其中药费71元;卵巢囊肿总费用3511元,其中药费461元;子宫肌瘤总费用4236元,其中药费507元;宫外孕总费用2224元,其中药费327元;腹股沟斜疝总费用1656元,其中药费37元;现将2013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试行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临床路径实施成效

  1、医疗服务效率有所提高,平均住院天数较前有所下降,减少院内等候时间,平均住院日缩短;

  2、不必要的检查和用药减少,医疗费用有所下降;

  3、通过与临床路径标准的比较,及时分析实际运行情况与临床路径标准的差异,分析原因,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医疗质量和

  服务效率的提高。

  二、临床路径管理试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理念问题。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每个病人病情有各自特点,不赞同标准化管理;

  (2)实施临床路径,医护人员除本身工作外还需和医技、后勤等部门不断沟通协调才能按时完成路径内容,增加了工作量;

  (3)各种记录表单及登记增加了额外工作量;

  (4)医院尚缺乏与临床路径管理相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目前外科系统每月很少、几乎没有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四个内科也没有开展,虽然医院多次强调,科室总认为是增加负担,没有开展的必要。

  2、目前病案管理模式,不利于相关数据统计及变异信息分析和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考核,给诊治工作增加了额外工作量,必须开发基于临床路径的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以保障此项工作更好的开展。

  3、医疗费用控制不理想,实施效果无法有效评价。

  4、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患者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配合治疗。如部分患者要求手术伤口愈合拆线后出院,而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

  5、临床路径实施中可能引起相关的医疗纠纷及其法律问题。如果医生没有完全遵守临床路径而患者得了并发症,医生面对医疗事故投诉将处于不利的地位。一旦偏离路径,易导致医疗纠纷。

  三、改进措施

  l、临床路径专业扩大为11个专业33个病种,并制定了临床路径表单,广泛宣传,使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熟悉临床路径的流程,明确职责,相互配合,保证临床路径工作有序开展。

  2、进行病人的康复进度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

  3、不断总结分析变异原因,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4、重视医院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逐步建立与医院实际相适应的管理流程。

  5、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说明路径仅作为参考,还需结

  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出治疗的最终方案。另外,医生也应该在发生偏离路径时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讨论,做好自身保护,有利于日后临床管理委员会进行评价和修正路径。通过临床路径的运用,积极引导病人及其家属参与整个医疗过程,加强医患沟通,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5、严格奖惩,做到指标到人、责任到人,强化激励考核措施,将临床路径考评结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同劳务分配直接挂钩。

  第三篇:2014年临床路径持续改进分析汇报

  2014年临床路径持续改进分析汇报

  问题背景:

  自2012年6月开始执行临床路径管理,最初入径病种12种,涉及8个科室,2013年全年临床路径总入径数:1158人次,完成人数879,中途退出人数279,入径率55.89%,入组完成率75.9%,好转治愈率75.82%,2014年1-6月份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效果评价持续下降(详见下图),因此由张守仁院长组织讨论整改此项问题。

  问题:

  临床路径入径人数、入径率下降。

  目标:提高临床路径执行率,使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至少达成三级医院指标:入径率达50%,入组完成率70%。寻找问题的原因:

  一、信息数据搜集

  1、通过嘉和病历系统统计2013年及2014年上半年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指标及效果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

  2.综合今创病案信息管理系统,提取临床路径经济学评价数据及执行效率评价指标数据。

  (见附表:2014年1-6月临床路径统计表及2013年临床路径统计表)

  二、召开相关职能科室及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会议

  1、通过各次会议,利用头脑风暴方法,收集临床路径问题出现的原因,问题解

  决的瓶颈及应采取的整改措施。(详见各次会议记录摘要)

  2、通过会议决定调整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成员,由张守

  仁院长亲自把

  关,任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委员会组长,副组长:孙成宏院长,以及朱新兵、陈维峰、范律贤、田雷、庄玉芝、刘景兰为成员;并建立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见南医政字【2014】31号发文)

  三、将收集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

  1、鱼骨图原因分析

  2、关联图原因分析

  3、原因总结

  通过以上2种方法寻找临床路径执行力下降的特性要因,发现诸多原因,其中我们可以马上解决也是最直接的客观原因为:临床路径软件系统及ICD编码不对接;其主观上最根本原因为:职能科室监管不到位。

  四、寻找解决的方法

  1、通过会议,利用头脑风暴的方法汇集解决的办法。(详见各会议记录)

  2、制定临床路径改进的方案,并落实追踪,预留备选方案。

  3、成立及调整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委员会及督导小组成员;科室建立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小组;科室设立个案管理员负责上承下达;建立合理的品管体系。具体计划如下:

  1、由于领导班子的交接,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成员重新调整,由张守仁院长任组长,孙成宏院长任副组长。成立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由孙成宏院长任组长,朱新兵、陈维峰任副组长。

  2、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小组,并设立个案管理员,并制定相应的职责。

  3、修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奖罚措施。

  4、由科室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小组商定并上报需要增加的临床路径病种。

  5、由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指导评价小组负责各科室临床路径个案管理员的培训,再由个案管理员负责科室成员的培训学习及临床路径的日常维护工作。

  6、有设备科负责引进、更新临床路径系统,并及时联系软件工程

  师维护软件功能。

  7、由临床路径与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委托医务科及质管办负责科室临床路径工作的督导检查工作,并对在科室发现及科室反馈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寻找解决方案。

  8、初步设定利用一个季度的时间使临床路径执行评价效果得到提升,并满足三级医院评审要求:入径率>50%,入组完成率>70%。下半年临床路径病种增加至30以上,并逐渐增加病种及科室覆盖率。

  9、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降低医疗成本,规范诊疗经过,提升医疗服务,让患者得到更规范、合理的治疗

  五、实施过程及检查督导

  1、在调整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委员会及指导评价小组后,下发通知,使科室成立

  各自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小组,形成品管模式。

  2、于2014年7月21日制定并下发了《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临床路径知

  情同意告知制度》及《临床路径流程图》。

  3、增加临床路径病种由7个科室12个病种增至33个病种,涵盖科室17个。(详见临床路径实施科室与病种目录)

  4、2014年6月下旬请临床路径系统的工程师对新增临床路径的科室个案管理

  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并驻扎我院4天及时帮助各科室解决所遇问题。

  5、由临床路径软件工程师调整更新了ICD编码。

  6、于8月下旬由软件工程师完成临床路径与HIS系统的对接,并对全院临床路

  径个案管理员进行培训,培训其重新制作并管理维护路径系统。

  7、由医务科组织对全院临床青年医师进行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管理培训。(详见临床路径与单病种培训相关资料)

  8、医务科负责临床路径与单病种的监管,对各科室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详见2014年上半年临床路径执行情况分析及各次临床路径相关督导检查)

  9、制定了相应的奖罚措施并落实。(注:1.奖罚措施见医院管理方案2.奖罚明细见临床路径完成奖励明细表)

  10、成立由牛明、李永贤、朱新兵、李长庆等组成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专项

  督查小组,对出现问题的科室进行督导并帮助其即时整改

  六、成果分析评价

  1、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评价分析

  由上图可以明显看出我院临床路径执行情况自7月份整改明显起到成效,并持续上升,且超额完成了三级医院评审细则对入径率及入组完成率的要求,入组人数大幅度提升由6月份每月38人次提升至8、9月200余人次。

  2、临床路径治疗效果评价

  临床路径病由上图可以看出,多数临床路径病种的第三季度治愈率较第二季度有所提高。、临床路径效率评价(住院日)暂缺数据

  4、临床路径经济评价(住院费用)暂缺数据

  评价总结:

  成果:

  1、通过整改第三季度临床路径的执行评价及效果评价均得到了提高。

  2、形成了系统的临床路径管理体系,有制度、有品管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奖罚。

  3、路径病种增加、科室涵盖率增加。评价:

  1、取得的成果说明本次整改有成效,可按照此整体管理模式持续进行。

  2、临床路径的经济评价(住院费用)、效率评价(住院日),未见明显改进,需要对此方面问题作出分析研究并制定整改措施。

  3、个别科室虽然入径率达成,但是入径人数过少,比如儿科,已由牛明等临床路径督导小组下科室调查并督促其整改。

  七、下一步计划及目标

  目标:继续提升入径人数、入径率,并保证入径质量

  计划:

  1、继续按照《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执行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2、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成效,按2014年《莒南县人民医院管理方案》实施奖惩

  1、继续按照《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执行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

  2、各科室临床路径实施成效,按2014年《莒南县人民医院管理方案》实施奖惩。

  3、加大临床路径的培训与科室的宣教,增加入径人数,提升入径率。

  4、临床路径软件系统仍然缺陷:如操作繁琐,数据统计不便利等,需要及时联系软件方作出调整。

  5、医务科加强监管,临床科室定期上报数据及问题反馈。其中包括大量的支撑材料,都需要搜集到,放在分析后面,以便查阅

  第四篇:临床路径实施重要意义

  临床路径实施重要意义: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该模式罗列了计划提供的治疗项目,相应的治疗结果,以及完成这些工作的进度表。

  临床路径是一种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其范围涉及调查报告、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护理措施和患者教育。

  临床路径通过设立并制订针对某个可预测治疗结果病人群体或某项临床症状的特殊的文件、教育方案、患者调查、焦点问题探讨、独立观察、标准化规范等,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执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临床路径是相对于传统路径而实施的,传统路径也即是每位医师的个人路径,或是不同地区、不同医院,不同的治疗组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案或不同的治疗疗程,传统路径使同一疾病在不同治疗时间(发病时间)、不同的治疗地点甚至同一地点不同的治疗组间出现不同的治疗结局,治疗方案,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其费用、预后具有的不可评估性。

  依据循证医学发展而来的疾病临床路径管理,是由组织内成员根据某种疾病或某种手术方法制定的一种治疗模式,让患者由住院到出院都依此模式接受治疗。路径完成后,组织内成员再根据临床路径的结果分析和评价每一例患者的差异,以避免下一例患者住院时发生同

  样的差异或错误,依此方式来控制整个医疗成本并维持或改进医疗质量。

  第五篇:[A]2013年临床路径统计分析与改进措施

  2013年临床路径实施情况统计分析和改进措施

  自2013年1月起我院重新开展了临床路径实践工作,通过1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通知精神,2013年我院专门召开临床路径管理研讨会,研究、部署我院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重新确立了临床路径病种。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组,侯远征院长亲自担任组长,阿迪力·热孜、贾秀华、艾尔肯·玉麦尔三位副院长担任副组长,其他科主任和护士长任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成员。小组明确制定了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步骤、工作内容、责任人、时间节点,建立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确定临床路径病种,实践临床路径。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及科室实际,在征求全院医护人员意见基础上,确定Ⅱ型糖尿病、股骨干骨折、小儿支气管肺炎、腹股沟疝气、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计划性剖宫产等6个临床路径单病种,同年10月又增加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自然临产阴道分娩、踝关节骨折、锁骨骨折、输尿管结石等6个新病种临床路径,并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路径文本。2013年1月1日我院符合临床路径病例正式临床实践。2013我院收治临床路径病种591例中有591例进入临床路径,入组率达100%。进入临床路径的591例患者中未发生变异退出临床路径,变异发生率0%。但是,临床路径上报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存在严重问题。变异发生率、入组率和退出路径数没有实际参考意义。

  各科室未有变异数的记录,但是据各科室主任反映,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变异,总结变异原因主要为:

  1、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

  查和明确异常原因,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或退出本路径。

  2、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或退出本路径。

  3、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进入路径的患者住院最长14天,最短1天,平均住院6.26天;完成路径的591例患者均治愈,治愈率100%,无医疗事故差错发生。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我院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组织病例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科室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详细分析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问题和经验,并对下一步临床路径工作提出了质量改进建议。

  通过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我院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提高了各科室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试点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经验及体会

  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一是治疗方案及治疗技术相对成熟,同时有卫生部公布的规范文本及治疗程序为参考,可控性强。二是诊断及病情变化预见更为准确,进入路径后实施成功率较高。三是患者人数相对较多,能在较短时间里更快的积累数据和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更好的进行效果分析及评价。下一步我院将陆续开展其他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2、加强医疗质控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的基础。临床路径的实施本身就是以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流程为目的,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要严把路径准入关,接诊医师要及时和经治医师沟通,详细询问病史,准确分析病情,判断是否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要求。二是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发现、处置、干预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组织病例讨

  论,不能只是生搬硬套路径文本的治疗规程和医嘱内容。三是要搞好数据收集、分析及效果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四是要重视和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

  3、各部门密切配合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工作的关键。我院执行和开展与各职能及相关科室联席会议制度,推行临床路径是一项系统工程,医疗、护理、医技、行政等部门密切配合,行政加强指导和检查,我院要密切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抓好医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医技科室配合制定好临床路径文本并及时安排各项检查,做好药物应用的指导工作,各部门要共同抓好数据统计及分析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存在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原因是各科室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知识还不熟悉,对路径准入标准不清楚,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准入标准时,常常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我院部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3、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较多患者选择门诊治疗而不是住院治疗,多数病人都合并有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4、实施过程中医务人员的自主权与标准化的冲突:部分医生认为,临床路径是一种有限的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完善的实施需相当长时间的磨合和一定的经费投入,治疗方案僵化,会减少医生的自主权,对患者的治疗产生消极影响,限制了医务人员的临床思维和创新能力。

  5、有些病种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容易发生变异,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

  6、临床路径实施中可能引起相关的医疗纠纷及其法律问题:临床

  路径重视病人的知情同意权,发挥了病人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对治疗的作用,如果医生没有完全遵守临床路径而患者得了并发症,医生面对医疗事故投诉将处于不利的地位。一旦偏离路径,易导致医疗纠纷,对预防此类医疗纠纷未见相关规定。

  7、全院全年扔有5个病种未入组一例病例,分别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急性单纯性阑尾炎、踝关节骨折、锁骨骨折、输尿管结石。

  改进措施:

  1、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使科室医务人员掌握更多的临床路径管理知识,使更多患者知道、了解临床路径工作。同时,在稳定开展好现有病种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病种,及时搞好分析、总结,为全院前期推行的临床路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病例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警告值报告、医患沟通、合理用药等方面加强医疗质量监控,确保不出现医疗事故及纠纷,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3、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将我院临床路径工作和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绩效考评,鼓励、促进我院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

  4、临床路径的质量控制:是通过对变异数据信息的收集分析结合诊疗技术的最新发展,不断改进、修正路径,从而达到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降低医疗费用的目的。临床路径的计划性、系统性最大限度地防止了医疗缺陷的发生,保证了医疗护理质量。

  5、临床路径的施行,应每天记录,随时修正差异,每一位患者出院后都需填一份差异报表,对较大的变异应及时地分析、讨论,找出差异报表与预期成果不同的原因,修正为最合适的临床路径,最大限度的发挥临床路径的优越性。

  6、通过将临床路径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可以教给学生符合成本效果的临床实践,更好地为医学培训服务提倡学生在实施临床路径的同时要善于分析变异,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思想上要有创新意识。

  7、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的沟通,说明路径仅作为参考,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出治疗的最终方案。

  8、医生应该在发生偏离路径时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讨论,做好自身保护,有利于日后临床管理委员会进行评价和修正路径。通过临床路径的运用,积极引导病人及其家属参与整个医疗过程,加强医患沟通,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9、完善临床路径文本,发挥各科室医疗特色,提高临床路径病种的治愈好转率,缩短病程。

  10、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积极复查患者入院异常项目,并加以处理。对于有合并症患者,我们需加强合并症的治疗,必要时请各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诊治。

  11、加强患者的护理,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防止诱发其他疾病。

篇五: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整改措施

  

  .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20XX本年度上半年我科中风病入径患者31人,出径4人,中风病中医临床路径的运行情况良好。对于临床路径的实施情况我科不断分析总结,并提出问题,加以完善,但在过去的一年里,仍有较多患者在中风治疗中合并其它疾病,而使临床路径中断。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工作:

  1遵循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基本思维和路线的基础上,完善中风病临床路径,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风病的治愈好转率,缩短中风病病程。

  2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积极复查患者入院异常项目,并加以处理。

  3加强中风病患者的护理,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防止诱发其他疾病。

  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20XX本年度下半年我科入径中风病患者35人,出径5人,中风病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尚处于探索阶段,仍存在很多问题:

  1我科以内科疾病为主,患有中风病的老年患者居多,多数患者由于在中风病治疗过程中合并其他疾病及治疗而出径。

  2较多中风病患者病程迁延不愈,最终导致住院天数过长而出径。

  解决措施:

  1不断完善临床路径,为求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为患者营造良好的1/5.

  治疗环境,并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防止诱发其他疾病。

  2尽量完善中医诊疗规范,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在针药并举的情况下,提高中风病的治愈好转率,缩短面瘫病程。

  中风科临床路径工作总结

  我科于20XX1月在科室开展了临床路径实践工作,中风病临床路径通过1年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总结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中风病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健全工作制度。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通知精神,科室专门召开办公会,研究、部署我科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开展,确定了中风病临床路径,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小组,张红莉主任担任组长,张玉洁副主任、樊会竹副主任、徐红护士长担任副组长,何楠任个案管理员,韩丽娟、王桂霞、梁秀、李密任临床路径工作指导评价小组成员。科室于20XX12月27日制定了《中风病临床路径工作实施管理办法》,明确了我科中风病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步骤、工作内容、责任人、时间节点,建立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制度。

  2.确定临床路径病种,实践临床路径。根据卫生部《临床路径管理指导原则》,结合医院及科室实际,在征求全科医护人员意见基础上,确定中风病临床路径,并制定了相应的临床路径文本。因科室病例条件限制,20XX1月1日中风科符合临床路径病例正式实践临床路径。一年来,收治中风病临床路径病例75例,其中9例因合并症、病程较长而中途退出路径,其余病例皆正常完成路径程序。

  2/5.

  3.实施效果评价及分析。中风科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相关指标进行收集、整理,对中途退出路径的病例,科室组织病例讨论,分析退出路径原因及存在问题。对成功实施的病例,科室通过分析治疗过程、患者转归情况、总体费用对比情况、患者满意度及认可度等指标实施效果评价。中风科每月将分析和评价情况形成书面报告上报医务处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并于每月底组织中风科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对前期临床路径实践工作进行小结、评价,详细分析临床路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问题和经验,并对下一步临床路径工作提出了质量改进建议。

  通过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我们科室进一步优化了医疗流程,规范了医护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了整体医疗质量,减少了不合理的检查、治疗、用药,降低了总体治疗费用,缩短了平均住院天数,试点病种同比总费用比以前减低了5.6个百分点,住院天数同比减少了0.8天,提高了科室工作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医患沟通,医务人员医患沟通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密切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投诉和纠纷,试点病例未发生一起医疗事故及纠纷。

  二、经验及体会

  1.常见病、多发病更适宜推广应用临床路径。一是治疗方案及治疗技术相对成熟,同时有卫生部公布的规范文本及治疗程序为参考,可控性强。二是诊断及病情变化预见更为准确,进入路径后实施成功率较高。三是患者人数相对较多,能在较短时间里更快的积累数据和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更好的进行效果分析及评价。下一步3/5.

  我科将陆续开展其他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工作

  2.加强医疗质控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的基础。临床路径的实施本身就是以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流程为目的,在实施过程中一是要严把路径准入关,接诊医师要及时和经治医师沟通,详细询问病史,准确分析病情,判断是否符合进入临床路径的要求。二是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发现、处置、干预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组织病例讨论,不能只是生搬硬套路径文本的治疗规程和医嘱内容。三是要搞好数据收集、分析及效果评价,及时总结经验,完善临床路径流程及文本。四是要重视和患者的沟通解释工作。

  3.各部门密切配合是成功推行临床路径工作的关键。我科执行和开展与各职能及相关科室联席会议制度,推行临床路径是一项系统工程,医疗、护理、医技、行政等部门密切配合,行政加强指导和检查,中风科要密切关注诊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抓好医疗质量的每一个环节,医技科室配合制定好临床路径文本并及时安排各项检查,做好药物应用的指导工作,各部门要共同抓好数据统计及分析工作。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

  存在问题:

  1.临床路径准入把关不严。主要原因是科室医务人员对临床路径相关政策、知识还不熟悉,对路径准入标准不清楚,在判断患者是否符合准入标准时,常常忽视合并症的治疗和疾病的转归变化。

  2.医患沟通有待加强。临床路径的实施,也是加强医患沟通的过程,我科部分医护人员对于这一点缺乏深刻认识,不重视同患者交流,4/5.

  不能很好向患者解释介绍临床路径的基本知识和实施目的,患者对诊疗基本方案和每日治疗流程不清楚,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评价和改进工作。

  3.能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的病例较少,分析原因主要是临床上纯粹的单病种患者较少,多数病人都合并有其他疾病或有并发症,无法按照路径要求实施诊治。

  下一步工作:

  1.深入宣传和推广临床路径工作。继续加强临床路径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使科室医务人员掌握更多的临床路径管理知识,使更多患者知道、了解临床路径工作。同时,在稳定开展好现有病种的基础上,逐步增加病种,及时搞好分析、总结,为在全科全面推行临床路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继续加强中风病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开展临床路径工作的病例从路径准入、病例文书、警告值报告、医患沟通、合理用药等方面加强医疗质量监控,确保不出现医疗事故及纠纷,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3.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将中风科临床路径工作和绩效考核挂钩,通过绩效考评,鼓励、促进中风科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

  中风科

  20XX1月17日

  5/5

篇六: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整改措施

  

  临床路径总结分析及整改措施

  自近期针对外科病区随机抽取的临床路径的总结分析及整改措施,整体来说,临床路径使用率总体来说呈向上的趋势,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临床路径规范化水平不足,制定的内容不够具体。在临床实践中,一些护士仅按照病人的症状和体征进行操作,而没有细致查看临床路径,导致治疗方案不协调,护理技能不够细致。因此,我们需要对临床路径加强规范,增加操作步骤,提高明确性,以确保临床实践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其次,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熟练程度不高,他们缺乏熟悉临床路径的技能和能力。一些护理人员不清楚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一些无法快速了解病人的症状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从而大大降低了看护的质量。此外,医疗机构中部分技术人员也缺乏操作临床路径的经验。因此,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操作、课堂讲授、视频培训等形式,加强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的掌握。

  另外,临床路径实施没有得到有效监督,这两件事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一些护理人员容易放缓临床路径的实施,而没有按照规定的步骤认真落实,严重影响了病人康复的效果。为此,我们可以通过设立临床路径审核小组、建立临床路径考核体系和临床路径督察系统等方法,加强对临床路径实施的监督。

  总之,上述现象说明我们在路径管理这个环节上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加强规范性和监督制度。因此,我们可以建立专职路径管理小组,严格贯彻落实临床路径,制定完善的护理标准,加强护理培训和考评工作,建立临床路径督察系统,督促住院护士及其他职业护士的护理工作,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实施路径。

篇七: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整改措施

  

  临床路径总结分析及整改措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路径的设计和实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有助于患者接受更加有效和有质量的医疗服务,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多的家庭支持。然而,医院在实施临床路径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临床路径设计不够完善,过程控制不够严格,服务质量管理不到位,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的执行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进行及时总结和整改。首先,要加强临床路径的设计,从功能、安全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确保临床路径的有效实施;其次,要加强过程控制,建立严格的临床路径管理机制,以确保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第三,要加强服务质量管理,建立临床路径持续质量改进机制,以确保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最后,要加强医护人员的临床路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的执行能力,提升服务质量。

  总之,要想有效地改善临床路径实施效果,必须加强设计、过程控制、质量管理和医护人员培训,不断改进临床路径的实施,以确保患者能够接受到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篇八: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整改措施

  

  临床路径科室整改措施【篇一:临床路径管理整改】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总结

  自去年12月1日起,我院开始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现对我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半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各种组织

  医院通过召开动员会、临床路径工作协调会、专题研究会,贯彻落实临床路径试点工作,营造试点工作氛围。一是建立临床路径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副院长任组长,医务科长为副组长,医、护、药、信息、病案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分工负责,责任到人,领导小组下设临床路径管理办公室,常设于医务处,具体负责全院临床路径的组织实施、检查、评估等工作。二是试点科室成立实施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分别担任组长、副组长。三是成立由分管院长、医务处及试点科室负责人、医技、药学、护理等方面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负责实施过程中的临床技术指导,定期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与分析。四是成立临床路径质控管理组与临床路径指导评价组。

  二、制定工作制度

  加强试点管理

  为规范临床路径工作流程,医院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培训制度、督查制度、评估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质控管理制度以及试点工作协调机制等8个工作制度。

  各管理组织坚持例会制,定期开会分析、总结评价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解决,每个季度各管理组织要形成书面报告。并建立三级督查体系,一级为院工作领导小组;二级为质控管理与指导评价组;三级为科室实施小组。一级抓一级,确保试点工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扎实开展,务求实效。

  三、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存在问题

  我院在试点工作开展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试点工作刚刚起步,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还处于探索阶段,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可避免的在试点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试点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各科室对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视及对试点工作的认识程度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科室对临床路径文本甚至临床路径本身实施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与卫生部实施临床路径的初衷有较大差

  别,个别科室没有按照医务科的统一部署成立科主任为组长的相关组织,对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有的医务人员认为临床路径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医疗费用,会影响自身的收入,因此,对医院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致使对临床科室、相关职能部门提出的试点工作中存在的系列问题没有及时研究解决,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

  2、试点工作执行力度存在缺陷

  一部分科室因加床严重、医务人员短缺、医院要求进一步降低平均偿付标准,导致医院效益下降;临床路径的法律地位问题等客观原因,使参加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动因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试点工作的执行力度。同时,一些部门之间支持协调不到位,出现手术不能按期安排、药品断货、医护之间选择试点的路径病种不一致、路径要

  求检查的设备和技术缺乏等,阻碍了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试点科室之间工作推进程度参差不齐,部分试点科室进入临床路径管理试点的病例数量不符合相关要求,工作滞后,工作执行不到位。

  3试点工作得不到病人及家属的支持

  有些病人及家属认为临床路径中检查项目太多,担心会增加医疗费用,因而退出临床路径。

  4试点工作再培训不够到位

  个别科室主要负责人因故没能参加医院统一组织的培训,导致对临床路径试点工作理解不到位,部分试点科室没有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再工作培训,甚至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个别科室还存有实施临床路径管理会影响科室收入、降低医务人员待遇的顾虑,不利于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如期、顺利进行。

  5信息化程度滞后于临床路径管理

  医院信息系统支持不够,信息化程度不高,统计工作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导致数据整理、分析工作量大,相当多的项目数据还无法提供,国家无统一建设标准和要求。也不利于试点工作后期相关资料的收集、利用。

  四、单病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

  1、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路径管理要求,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和技术规程。

  2、健全落实诊断、治疗、护理各项制度。

  3、合理检查,使用适宜技术,提高诊疗水平。

  4、合理用药、控制院内感染。

  5、加强危重病人和围手术期病人管理。

  6、调整医技科室服务流程,控制无效住院日。

  五、建议

  1进一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培训工作。临床路径试点各专业均迫切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尽快着手按专业分类开展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培训。我们建议能尽快利用“中国临床路径网”搭建一个有助于临床路径制定者同具体实践者开展交流的平台,有助于理解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路径文本及相关政策信息,有助于临床路径的细化,有助于试点科室开发出更加符合当地医院管理流程和实际诊疗水平的临床路径。很多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监测指标、疾病分类icd-10和手术操作分类icd-9-cm-3编码、《住院病案首页》相关数据分析,在使用中存有困惑,因此,有必要开展这些方面的专题培训。

  2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经验交流。目前,市内黄梅县人民医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开展临路路径管理的成功经验,医院管理层及科室负责人缺少到外地参观学习的机会,他们迫切希望能有机会外出参观考察,以增强对临床路径管理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把握临床路径试点过程中的关键点和重要环节。

  3加快临床路径管理软件的开发。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是影响试点工作如期、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医院迫切要求提供试点工作的动态监控、自动制表的相关软件,并对临床路径试点医院的相关数据及文档的保存做出统一规定,以利于今后试点工作的评估,并为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以至全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积累经验。

  兴安县人民医院

  2016年1月6日

  【篇二:临床路径入组率分析、整改(2013年)】

  提高临床路径病种入组率及持续改进

  为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和降低医疗费用,减轻患者负担。自2011年起,我院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成立了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及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各实施科室成立了管理小组。制定了临床路径管理的多部门多科室间的协作机制,对开临床路径管理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了专项培训。制定了临床路径表单。针对前两年我院该项工作开展不力的情况,今年3月,由陶院长带队,组织医务科及临床实施科室人员到北京同仁医院进行了专项工作考察学

  习。4月,组织医务科、护理部及实施该项工作科室的管理人员到德阳市人民医院参观学习。之后召开了专题工作会,修订了《单病种质量控制及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方案》,制定了奖惩措施,各科落实专人进行管理及数据上报。每季度医务科组织进行专项检查、分析、通报,奖惩逗硬。目前,我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24个(其中2个为三季度新增试点病种)。单病种质量控制及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正在建设中,有望年底全面实施。通过管理,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平均床日数和平均床日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开展临床路径的病种入组率达不到卫生部的统一标准。6月初,医务科对医院2013年1月至5月临床路径实施病种入组率进行了调查分析。从6月中旬起对实施过程中入组率低的情况进行了整改。9月底对整改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3年1月至5月临床路径入组率统计:

  表1:

  图:1:

  二、临床路径病种入组率持续改进记录表:

  图2:

  三、2013年1月至5月临床路径入组率统计:

  表2:

  图3:

  表3:

  图4:

  四、持续改进

  (一)、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学习,严格工作纪律,强调入组率达到50%以上。

  (二)、继续加强临床路径信息化工程建设,减少临床路径实施科室医生和管理部门的工作量。

  (三)、各实施科室每个月对本科室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做小结,对存在的问题要查找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

  (四)、医务科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力度,对入组率、入组完成率等相关指标要动态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对科室的整改要督查,有分析、反馈,不断提高临床路径工作管理水平。

  医务科2013年10月7日

  【篇三:2013临床路径工作第一季度分析和改进措施】

  2013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分析和改进措施

  我院临床路试行工作,截至到2013年3月底共开展11个专业33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符合路径的有7个病种,进入路径例数共计75例,完成路径75例,变异0例,手术病人术前平均住院日为1.41天,平均住院日为7.05天,单病种次均费用:子宫全切术总费用2544元,其中药费740元;剖宫产术总费用2544元,其中药费262元;平产总费用1011元,其中药费71元;卵巢囊肿总费用3511元,其中药费461元;子宫肌瘤总费用4236元,其中药费507元;宫外孕总费用2224元,其中药费327元;腹股沟斜疝总费用1656元,其中药费37元;现将2013年第一季度临床路径试行工作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临床路径实施成效

  1、医疗服务效率有所提高,平均住院天数较前有所下降,减少院内等候时间,平均住院日缩短;

  2、不必要的检查和用药减少,医疗费用有所下降;

  3、通过与临床路径标准的比较,及时分析实际运行情况与临床路径标准的差异,分析原因,及时查找存在的问题,促进了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高。

  二、临床路径管理试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临床一线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1)理念问题。部分医务人员认为每个病人病情有各自特点,不赞同标准化管理;

  (2)实施临床路径,医护人员除本身工作外还需和医技、后勤等部门不断沟通协调才能按时完成路径内容,增加了工作量;

  (3)各种记录表单及登记增加了额外工作量;

  (4)医院尚缺乏与临床路径管理相配套的考核激励机制。目前外科系统每月很少、几乎没有开展临床路径工作,四个内科也没有开展,虽然医院多次强调,科室总认为是增加负担,没有开展的必要。

  2、目前病案管理模式,不利于相关数据统计及变异信息分析和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考核,给诊治工作增加了额外工作量,必须开发基于临床路径的病案管理信息系统,以保障此项工作更好的开展。

  3、医疗费用控制不理想,实施效果无法有效评价。

  4、在实施临床路径过程中患者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配合治疗。如部分患者要求手术伤口愈合拆线后出院,而不愿意按照路径要求。

  5、临床路径实施中可能引起相关的医疗纠纷及其法律问题。如果医生没有完全遵守临床路径而患者得了并发症,医生面对医疗事故投诉将处于不利的地位。一旦偏离路径,易导致医疗纠纷。

  三、改进措施

  l、临床路径专业扩大为11个专业33个病种,并制定了临床路径表单,广泛宣传,使每一位医护人员都熟悉临床路径的流程,明确职责,相互配合,保证临床路径工作有序开展。

  2、进行病人的康复进度评估,是否合乎临床路径的预期进度。

  3、不断总结分析变异原因,提议讨论需要改良服务的项目。

  4、重视医院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逐步建立与医院实际相适应的管理流程。

  5、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宣教,说明路径仅作为参考,还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做出治疗的最终方案。另外,医生也应该在发生偏离路径时做好详细记录,及时讨论,做好自身保护,有利于日后临床管理委员会进行评价和修正路径。通过临床路径的运用,积极引导病人及其家属参与整个医疗过程,加强医患沟通,充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5、严格奖惩,做到指标到人、责任到人,强化激励考核措施,将临床路径考评结果纳入医院绩效考核,同劳务分配直接挂钩。

推荐访问:临床路径管理制度整改措施 整改措施 路径 管理制度

版权所有:小联文秘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小联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小联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皖ICP备180254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