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联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旌德县近期建设规划图7篇

旌德县近期建设规划图7篇

时间:2023-05-01 14:50:03 公文范文 浏览量:

篇一:旌德县近期建设规划图

  

  浣溪水库建设及特征水位选取

  冯庆华;周婷

  【摘

  要】文章分析了修建浣溪水库对改善城镇供水、流域防洪、灌溉和生态条件所起的作用,论证了项目的可行性和紧迫性,并对水库坝址及特征水位进行了方案计算和比选.

  【期刊名称】《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17)003【总页数】4页(P10-13)

  【关键词】特征水位;浣溪水库;水库规划

  【作

  者】冯庆华;周婷

  【作者单位】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安徽合肥230088;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36【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TV69Abstract:ThispaperanalyzedthefunctionofbuildingHuanxireservoirinimprovingcitywatersupply,riverbasinfloodcontrol,irrigationandecologicalcondition.Thefeasibilityandurgencyofprojectisdiscussed,andthedamlocationandfeaturedreservoirlevelarecalculatedandcompared.Keywords:featuredreservoirlevel;Huanxireservoir;reservoirplanning

  浣溪水库兴建后,一是可对上游来水量进行丰枯调节,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为旌德县城及俞村镇提供优质水源,确保城市的正常发展,日均供水量4.6×104t/d;二是有效控制上游来水,保护水库下游沿岸村庄、农田及工矿企业,将下游沿岸村庄、农田的防洪标准由5年1遇提高到20年1遇;三是解决坝址下游的农田灌溉,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016×104hm2;四是在枯水期可补充下游河道生态流量,为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创造条件。

  1.1城市供水需求

  浣溪水库坝址距旌德县城约15km,水质好,是弥补城区供水水源不足的理想水源。因此,兴建浣溪水库既可缓解旌德县城供水不足的矛盾,又可作为旌德县城及周边工农业的应急水源,管路沿途还可解决俞村镇集镇供水,对旌德县城及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提高城市供水能力,解决城区水量供需矛盾是十分必要的。

  1.2防洪需求

  兴建浣溪水库对提高水库下游村庄、农田以及厂矿企业的防洪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水库建成后,可有效控制上游来水,削减浣溪河上游洪峰流量,将下游村庄、厂矿企业以及沿岸农田的防洪标准由现状的5年1遇提高到20年1遇;保护下游8座厂矿企业以及扬绩高速黄山连接线、323省道等。

  1.3灌溉需求

  浣溪水库可为水库坝址以下浣溪河沿岸及供水线路沿线俞村镇附近的农田提供灌溉水源,涉及俞村镇的俞村村、桥埠村、凫阳村、合锦村及杨墅村,可新增灌溉面积160hm2。根据本地区降雨、作物组成进行分析,在设计灌溉保证率80%的情况下,设计灌溉流量为0.14m3/s。

  1.4生态用水及环境保护需求

  浣溪水库的建成,对上游来水量进行丰枯调节,在枯水期可补充下游河道生态流量,为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创造条件,为打造浣溪河流域“山水合一,人水和谐”的周边生态环境创造条件。根据文[1]中的有关要求,本阶段拟采用蒙大拿法测算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量。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为1.88m3/s,生态放水流量取用多年平均流量值的20%,生态流量可达0.37m3/s。

  2.1死水位的确定

  死水位的选取与坝址处泥沙淤积及取水口的关系密切相关。基于坝址上游胡乐司站有1958~2011年共54年的悬移质泥沙资料,多年平均输沙模数285t/km2。参照有关规范要求,基于相似的降雨及流域植被条件,借用附近胡乐司站泥沙特征值含沙量资料,并参照河流水文学有关少沙河流上水库泥沙淤积经验公式,如式(1):

  其中,M为侵蚀模数,285t/km2·a;F为坝址以上集水面积,上、中、下坝址分别为67.07km2、69.63km2和119.9km2;r为淤沙干容重,悬移质采用1.3t/m3,推移质采用1.4t/m3;T为水库淤积年限,采用30年。

  推移质含量按推悬比0.3考虑,则淤沙总量上、中、下坝址分别为56.4×104m3,58.5×104m3和100.8×104m3,由于丁家山老坝保留,则中、下坝址处只有区间来沙,淤沙库容分别为2.1×104m3和44.4×104m3,查H~V曲线可得上、中、下坝址淤沙高程分别为213.00m、196.04m和196.5m。

  根据坝址处河床高程情况及供水对取水口的要求,上、中、下坝址死水位分别采用213m、201m和200m,对应的上坝址死库容为56×104m3,中坝址为87×104m3,下坝址为124×104m3。

  经综合比较,拟选取中坝址作为推荐坝址方案。中坝址处淤沙高程为196.04m,坝址处河底高程为195.5m,取水口位置河床高程为199.4m,根据坝址处河床高程情况及供水对取水口的要求,中坝址死水位采用201m,对应的死库容为87×104m3(其中中坝与丁家山老坝区间为31×104m3,丁家山老坝为56×104m3)。

  2.2正常蓄水位的比选

  为满足各兴利部门的用水要求,选定坝址正常蓄水位下限216m,分别选择不同的正常蓄水位进行方案比较,如表1所列。

  (1)各正常蓄水位方案工程投资。各正常蓄水位方案工程可比投资主要包括枢纽工程投资和征地、移民投资,其成果如表2所列。

  (2)各方案总效益。总效益为下游防洪、城市供水之和。在防洪方面,兴建浣溪水库后,可将尚村工业园的防洪标准由现状的10年1遇提高到20年1遇。同时,对20年1遇以上洪水亦有一定的滞洪效益。因此,不同正常蓄水位防洪效益均采用580万元。在供水方面,不同的坝址以及各正常蓄水位方案,多年平均供水量和供水保证率略有差别,但差别较小。供水效益按影子水价计算,参照有关资料,影子水价采用1.0元/m3,据此计算的多年平均供水效益。各方案总效益计算成果如表3所列。

  (3)正常蓄水位方案比较与选定。各正常蓄水位方案的投资和效益计算成果如表4所列。

  方案比较采用经济净现值法。建设期3年、正常运行期50年、防洪效益增长率为2%、社会折现率取8%的情况下,不同正常蓄水位的经济净现值如表4。选定坝址不同正常蓄水位投资、效益曲线如图1所示,不同正常蓄水位的经济净现值如图2所示。

  由表4及图1、图2可见,随着正常蓄水位的增加,工程投资和效益均在递增,其中经济净现值最大者为经济性最优方案,即正常蓄水位为218m为浣溪水库经济性最优方案。

  综合考虑工程的适用性、经济性和可行性等因素,本阶段设计推荐中坝址正常蓄水位218m方案。

  浣溪水库工程是以城市供水为主的工程,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工程效益显著。

  本文从供水、防洪、灌溉和生态4方面论证了浣溪水库工程建设的必要性。进一步基于水文泥沙淤积计算对水库死水位方案进行计算;针对正常蓄水位待选方案,采用兴利计算结合效益-费用曲线对方案进行比选,得出浣溪水库死水位和正常蓄水位的优化方案,基本确定了水库的规模。

  【相关文献】

  [1]SL/Z479-2010,河湖生态需水评估导则(试行)[S].[2]安徽建苑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旌德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R].2007.[3]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旌德县浣溪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R].2015.[4]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安徽省水文局.安徽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及应急备用水源地规划报告[R],2014.[5]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宣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R].2013.

篇二:旌德县近期建设规划图

  

  旌德县职业教育中心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的社会需求分析与定位

  (一)背景分析

  随着对外开放程度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的出入境和国内旅行人数呈直线上升趋势,中国已经成为备受世界瞩目的旅行大国。随着市场影响力的扩大,旅游业产业规模将会急剧增大,得到更为长足的发展.我县地处皖南山区,与著名旅游圣地黄山一脉相连,是安徽省“两山一湖”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祥云、碧云、马家溪,马岭、鹊岭、仙人谷重峦叠翠,山水相间;江村、朱旺、肇修堂;文庙、文昌、锁翠桥文化古迹,源远流长。吕辉、大梁、谭梓生,仕川、洋川、红色地英烈辈出,缅怀激励;大饼、青蔗、真香茶,灵芝、葛根、小花生土特生态,美味悠闲。。。多元多彩,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历来受到各级政府各界人士的关注重视,当前在政府的领导下,更是大力开发创新旅游资源,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以江村古建筑群、吕碧城故居、肇修堂、朱旺古村落、旌德文庙等历史文化古迹的文化之旅;以旌歙古道、祥云、马家溪、仙人谷、兴隆梅园等优美的自然生态的生态之旅;以仕川农民暴动旧址、梅大梁故居、谭梓生故居、吕辉烈士牺牲地等红色旅游资源的红色之旅;以江村、玉屏村、朱旺村、路西村、建强村等秀美村庄的美好乡村之旅;以灵芝生产加工基地、灵芝产业园、自驾车营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等康体养生资源的养生之旅.五条特色旅游线路以及现代生态农业观光、农家乐、渔家乐景点初步形成.

  以高铁新区为主的旅游板块正迅速推进。“中国灵芝之乡”“中国宣砚之乡”“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等金质名片已闪亮呈现,一个实质性的“养生天堂”正清晰眼前.随着颜值最高的京福高铁的全线开通,旌德已成为距旅游胜地黄山最近的站点,同时扬绩高速鸿门互通立交项目建设以及芜黄高速公路谋划建设,旌德正进入高速时代,旅游产业将迎来历史性机遇。本着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原则,我校开办旅游管理特色专业,既是本质所在又是时代召唤。

  (二)

  专业定位:

  旅游管理专业立足本地,为旅行社、旅游景区及相关旅游企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扎实的业务能力,掌握旅行社前台销售、导游技能、计调技能、外联技能以及旅游景区和旅游餐饮客房等相关业务岗位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认真执行我校专业发展规划,结合旅游服务业发展现状,坚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特色办学理念,搞好旅游管理专业建设。

  (二)专业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1.以人为本,注重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提升的原则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稳定教师队伍是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使用和培养并重,充分关注教师个人发展;评价和激励相结合;着力于教师文化建设,构建“崇尚一流、追求卓越"的教师文化精神和创业者的价值观,营造不断创新、和谐共进的人际氛围,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信念和职业境界,不断促进教师自觉地接受先进教育理念,不断地提升教师自我发展的强烈意识和责任.2。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

  从社会需求出发明确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整体优化课程体系,按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整合教学资源和内容,逐步形成自身特色。强调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综合提高原则。

  3。

  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

  牢固树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思想。优化基础课程体系和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实践课程系统,并在教学内容、时间和运行上保持连贯。基础课程系统确保培养人才的可持续发展,专业课程系统确保培养人才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时间课程系统强调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强调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和实践教学的评价与落实。

  4.校企合作、产学结合进一步深入的原则在新形势下,围绕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认真研究校企融合方式,与行业为企业共同研究专业建设与发展问题。做到新颖、实际、特色、灵活。

  5.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的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坚持共性培养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尽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给其以更多的选择机会。学生培养方案进一步体现个性化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设计,在核心课程建设方面做深做透,凸显专业特色。

  三、专业建设可行性分析

  1、我校有设置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良好基础。旌德县职教中心目前所开设的6个专业都是既实用又具有时代性就业特点的专业,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课程设置上,都有自己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思想是我校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基础.我校从

  2006年开设文秘专业,2011年开始学前教育专业,经过几年的专业建设,积累了丰富的职业教育教学经验,形成了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生职业技能突出,毕业生符合市场需求,近三年就业率均在97%以上,就业对口率在

  95%以上,且就业质量较高。

  因此,该专业的重点建设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并能形成辐射带动效应。

  2、学校现有教职工79人,专职教师76人,“双师型”教师38人。旅游服务类的骨干教师(含兼职)6人,基本能满足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的根本需要。今后,在县教体局的大力支持下,师资队伍建设也在根据专业的发展需要逐步的引进.同时为了保证专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到有关高等校校参加相应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进修,保证日常教学和今后开办培训的质量;选派部分教师与合作单位开展交流与合作,同时探索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参与

  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和系统研发工作,开拓教师的学科视野,保持专业敏感度,提高专业水平。

  3、我校现有的软硬件教学设施和办学条件比较充分。一是相关学科专业的图书资料、实验实训设备可以综合利用,基本能够满足该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习实训的需要,二是学校建有多媒体教室和图文信息中心,为该专业师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参考书目和教学手段。计算机房、语音室、形体房、图书馆等均可满足该专业的学生使用。三是学校目前已建有模拟前厅、客房和中西餐厅,还将兴建酒吧、茶艺等实训室以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学习的需要.在加大投入建设实验实习条件的同时,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实践基地建设。目前已与多家企业及宾馆饭店签订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我校将从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基地、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该专业的建设,努力提高该专业的办学水平,基于当前的社会状况及就业形势,培养更多适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四、专业建设目标

  (一)

  总体目标

  根据专业定位,以培养具有扎实业务能力、浓厚民族风情文化底蕴和一定涉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双素质双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形成与民族风情文化高度融合,与绿色生态充分结合,形成有较大影响力的特色专业.(二)具体目标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为知名旅游企业进行订单培养。

  2.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

  建成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完成整个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写和校本教材编写,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同时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3.“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进一步加大教师引进、培养和聘用力度,使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同时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努力培养市级学科带头人,并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0%以上,形成素质高、教科研业务能力强、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学团队。

  4。

  实践基地建设

  依托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加大专业投入,建成旅游虚拟仿真系统。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建立满足教学需求、合作紧密、实习教学效果良好的校外实践基地。进一步推进以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地产学研作用发挥等为内容的实践基地内涵建设,使人才培养质量能符合企业岗位需求。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依企业服务平台,建立旅游业人才服务中心,建立为旅游专业学生、旅游从业人员再就业和旅游业人才流动服务的平台.同时积极参与企业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参与职业资格证考前辅导、参与中职旅游专业建设研究与指导、参与签约校外基地企业的管理与服务,使专业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五、重点建设内容

  (一)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本地及周边地区旅游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建立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为教学模式、“模块化”为特征的课程体系,以“四双(校企双授课、双指导、双监控、双评估)"为手段的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调研分析和企业专家的开发,旅游管理专业构建以思想、人文素质与职业素质、旅游企业服务技能、旅游企业管理技能为主要内容的3个教学模块。依托建立的校外基地,通过认识实习、校内实训、下旅游企业(旅行社、景区、酒店宾馆等)综合实习、顶岗实习,加强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根据企业人才需求,与旅游企业合作,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根据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加强与省旅游学校沟通联系,学习借鉴,不断提高完善。

  (二)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1。

  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

  结合地区旅游对人才的需求及职业资格标准,组织旅游企业相关岗位管理人员进行共同研究分析,明确培养岗位、工作任务、任务领域及能力需求,再根据能力要求进行归类,形成适宜于“工学交替、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旅游管理专业工学交替课程体系建构

  目标岗位群

  第一学年

  学生

  第二学年

  旅游企业服务工作人员

  导游

  旅行社

  第三学年

  旅游企业基层管理者

  目标岗位

  学生,准员工

  旅游概论

  服务礼仪

  旅游政策与酒店熟练服旅行社、景区

  酒店基层

  务员

  管理人员

  管理人员

  酒店管理实务

  酒店人力

  资源管理

  市场营销

  与策划

  旅游企业

  财务管理

  信息系统管理

  导游基础知识

  前厅管理

  旅行社业务

  (导游、计调、销售外联)

  旅游英语

  旅行社管理

  专业课课

  程

  体

  系

  职业基础课

  程

  法规

  普通话

  英语

  管理学原理

  形体训练

  客房服务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

  餐饮管理

  旅游英语

  景区管理

  营销与策划

  旅游企业

  财务管理

  中国旅游地理、旅游美学、旅游心理学、食品营养与卫生、紧急救助、订单课程

  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与健康、应用文写作、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公共课

  2.

  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加大核心课程建设

  在做好课程标准开发的同时,依据岗位需求,重点将《导游业务》、《计调业务》、《销售外联业务》、《旅游社经营与管理》、《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5门课程建成

  “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的优质核心课程,制定课程

  标准,完成课程设计,创设学习情境,完善网络资源。从而带专业其它课程建设,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3.以核心课程为主体,加大教材建设

  按照项目导向、注重实践技能的原则,编写校本教材。

  (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1。全面提升专职教师整体水平

  通过每年组织教师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挂职锻炼、参加短期培训等措施,使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不低于90%;同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申报主持或参与各级教科研项目(课题);专业教师与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结对,一方面有利于积极开展专业合作,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优化旅游管理专业兼职教师队伍;专业教师每年结合课程教学项目,带领一批专业学生在企业(基地)进行顶岗实习.二是根据学校总体部署实施专业带头人和名师培养工程;三是实施青年教师的“培育工程”,使青年教师能成为专业骨干.2。切实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教师结构

  在现有专任教师的基础上,以加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实行内部人才多渠道培养与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相结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完善学术梯队。

  (四)

  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建立旅游仿真实训基地

  校内建立旅游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利用多媒体互动式视频教学软件,提供行业认知、职业环境、旅游过程情景仿真体验,通过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半环绕式展示屏多媒体设施实现旅游环境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训练学生的导游技能,为学生掌握弘扬旅游文化做出贡献。

  (2)建设校内旅行社

  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一家旅行社,通过引进先进的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全真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旅行社建立有外联、计调和财务等部门,为学生、班级开展旅游等提供组团和导游等服务,在服务中提高学生导游业务能力和旅行社管理能力。

  2.建立适宜专业教学的校外实训基地

  进一步与旅行社、旅游景区、星级酒店等加强联系,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专业经常性实习的需求,共同为旅游高技能人才培养而努力。

  (五)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1。为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择业提供服务

  旅游从业人员有年轻化的特殊要求,到一定年龄后就面临第二次择业问题,为此我们要依托企业服务平台和现有的其它专业,建立旅游业人才服务平台,为旅游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和技能鉴定、第二次择业前的培训等做好服务,从而有利于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合理流动与择业。

  2。为区域文化游提供培训与咨询服务。

  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已有师资力量,为相关旅行社、景区从业人员提供培训,提高这些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为文化旅游提供咨询服务,提高区域旅游的影响力,实现旅游企业与社会的融合。

  六、保障措施

  (一)

  成立项目建设领导组和工作组,由学校主要领导和专业建设负责人及全体专业教师组成,明确分工明确职责。项目负责人:洪建平

  项目组主要成员:童德明

  吕慧峰

  赵擎云

  杨爱萍

  梅冬苟

  (二)发挥专业建设领导组指导作用。每年召开1—2次会议,研究有关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三)专款专用,落实到位

  严格按建设进度使用经费,采用经费专款专用制度,经费的使用管理严格按学校的财务制度。本着实用、节约的原则制定建设项目所需费用计划表,按项目建设进度表使用.七、预期成效

  1。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完善,其理论与实践体系可进一步推动旅游职业教育的改革步伐,并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上起到示范作用.2.培养具有扎实业务能力、浓厚民族风情文化底蕴和一定涉外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旌德特色旅游业发展。

  3。

  “双师”专业教学团队、优质核心课程、校内实训基地,将在旅游职业教育专业中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

  4.旌德旅游人才服务平台的建设有力推动旌德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推动旌德旅游业的发展。

  旌德县职业教育中心

  2015年7月

篇三:旌德县近期建设规划图

  

  中共宣城市委办公室、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城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决战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共宣城市委办公室,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8.05.09?

  【字

  号】宣办发〔2018〕14号

  【施行日期】2018.05.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

  正文

  中共宣城市委办公室、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城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决战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委、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单位:

  《宣城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决战年实施方案》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宣城市委办公室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8年5月9日

  宣城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决战年实施方案

  2018年是我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决战年。为确保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旅游局关于印发〈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的通知》和《安徽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评估监测的通知》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

  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四届五次全会部署,围绕“235”工作总体布局和“向苏浙对齐、在全省争先”工作总要求,紧扣人民日益增长的旅游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旅游发展之间的矛盾,着力从机制创新、设施建设、品质提升、品牌推广、环境优化、依法治旅等六个方面,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打响“山水诗乡、多彩宣城”全域旅游品牌,着力推动旅游业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细高效方式转变,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从企业单打独享向社会共建共享转变,从景区内部管理向全面依法治理转变,从部门行为向政府统筹推进转变,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向综合目的地服务转变,为我市加快打造现代化“四个特色之城”,奋力开创新时代建设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新局面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在巩固泾县、绩溪县、旌德县创建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市全面达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标准,确保2018年底以市为单位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市域范围内全面实现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效益最大化的目标。各项全域旅游统计指标达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要求:旅游产业增加值对当地GDP综合贡献率突破15%;旅游从业人数对就业总数的综合贡献率占20%以上;年游客接待量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当地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旅游税收在地方财政税收中占比达10%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实施机制创新工程,着力构建现代旅游治理新体系

  继续推进旅游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建立与全域旅游发展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协调机制和综合执法机制。

  1.全面强化党政统筹的工作合力。建立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全域旅游组

  织领导机制,积极探索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机制。乡镇政府设立全域旅游发展办公室或旅游业发展办公室,安排专人从事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形成各级党委、政府负总责,相关职能部门、乡镇协同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强大合力。

  2.全面构建1+3+N旅游治理体系。积极探索文旅委强化综合管理和协调职能的模式和方法。强化旅游综合执法,构建旅游、工商质监(市场监管)、公安联合执法协调机制,推动建立法院巡回办案、快立快审快执机制。县市区组建旅游综合执法大队和旅游警察大队、旅游市场监管分局、旅游巡回法庭,所设机构确保实现人员配备到位、职能履行到位、机构运转正常。

  3.全面推进旅游统计改革。创新完善旅游统计制度,实施对旅游业增加值、旅游从业人数、旅游税收指标的年度统计监测,建立能够全面反映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贡献的旅游统计体系。开展全域旅游统计培训,建立适应创建需要的全域旅游统计员队伍。

  4.全面落实全域旅游规划。推动实施《宣城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建立规划评估与督导机制。指导各县市区加快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形成包含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重大项目设计规划等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推进《宣城市空间规划》的落实,在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征求旅游主管部门意见建议,确保在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红线保护规划中充分贯彻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各县市区加快编制《空间规划》,将更多的旅游元素融入规划,构建“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

  (二)实施设施建设工程,着力打造旅游发展新环境

  按照功能围绕旅游配的要求,持续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满足游客基本需要,着力打造旅游发展新环境。

  5.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网络。规划设计旅游风景道。市县两级编制交通

  基础设施发展规划要统筹考虑游憩、娱乐、购物等旅游功能,将停车场、观景台、旅游标志标牌等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统一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建设旅游风景道。加快构建“快进”交通网络。建成杭黄高速铁路,加快芜宣机场和商合杭高铁、皖赣扩能改造芜宣段、芜湖至广德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建设步伐。建成广宁高速,加快芜黄高速、绩谭旅游快速通道建设,开工建设宣泾高速。加快通景公路建设。到2018年底,实现全市所有3A以上景区双车道以上公路通达,开通市区或县城通往所有3A级以上景区的旅游客运班线。全市要建成2条以上市域全域旅游交通环线,各县市区要建成1条以上全域旅游交通环线。大力开展城市休闲绿道建设,全市范围内累计建设不少于300公里休闲绿道,各县市区分别建设不少于30公里休闲绿道(广德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不少于50公里)。依托高铁、高速公路、国省干道、通景公路,配套建设骑行道、徒步道、休闲绿道,形成“快进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

  6.建成多层级游客集散体系。市县两级利用高铁站或客运站建立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实施高铁站点落地自驾工程。结合游客需要,设立多层级旅游集散网络,形成覆盖市-县-乡-旅游景区、村四级的游客集散体系。

  7.实施新一轮“旅游厕所”革命。城市公厕实施旅游化改造,并免费向游客和市民开放。制定并实施《旅游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2018年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85座以上,总投资不少于2000万元。严格做好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的等级复核工作,设置全国统一的旅游厕所标识,实现所有3A级以上旅游景区厕所全部达标。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市县旅游集散中心等重点场所第三卫生间、母婴设施建设全覆盖。推行旅游厕所所长制,建立市、县、乡、村、旅游经营接待单位五级负责的旅游厕所管理建设责任制,实现旅游公厕“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

  8.完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重点在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县市区交界地带设置

  旅游标识牌,全年新建、改建旅游标识牌100块以上,形成使用规范、布局合理、指向清晰、内容完整的旅游引导标识体系。重点涉旅场所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9.建成布局合理的自驾游配套设施。各县市区分别在全域旅游交通环线上新建旅游服务区、停车场、驿站、观景台或营地等配套设施3处以上。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国省道加油站增设旅游要素,完善旅游功能,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向交通、生态、旅游、消费等复合功能型服务区转型升级。

  (三)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全力满足游客优质旅游新需求

  大力实施旅游品质提升工程,努力增加旅游高质量供给,不断满足游客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10.着力抓好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各县市区新开工1-2个投资1亿元以上龙头旅游项目。旅游项目建设要与地域特色、文化特色、资源特色等诸多要素相结合,突出地方特色,深挖资源优势,开发建设一批真正有内涵、有特点的旅游项目和骨干企业。持续抓好“五个一批”工程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旅游项目投资187亿元以上。按照月统计、季通报、半年调度、年终考核的原则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开展“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年”活动。

  11.着力实施景区品质提升工程。制定并实施全市A级景区品质提升方案,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建立“全域旅游资源库”。开展3A级以上旅游景区常态化暗访和复核,淘汰一批达不到质量等级要求的3A级景区,严格执行景区质量等级与门票价格惩戒联动机制。新创国家4A级景区1-2个,大力推进大云岭景区、敬亭山旅游度假区、桃花潭·查济、太极洞5A创建工作,推动青龙湾景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

  12.全力推进“皖南川藏线”建设。编制并实施《宣城市“皖南川藏线”旅游度假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和《“皖南川藏线”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明

  确项目建设的量化指标和时间要求,实施月度跟踪问效,努力把“皖南川藏线”打造成全域旅游的“1号工程”、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战略新高地的标高工程和全国自驾旅游度假区的样板工程。

  13.着力推动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旅游与教育、体育、医药、工业、林业、水利、农业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渗透和融合,分别出台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县市区依托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新培育1家以上旅游产品专营店或旗舰店。积极争创国家级研学旅行示范基地、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和国家、省级水利风景区,新创4个省级研学旅行基地和2个省级体育旅游产业基地,重点培育10个市级研学旅行基地;新创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1个,省级1个;新创省级湿地公园1个;新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创建示范点1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2个;创成省级旅游小镇3家。

  14.着力发展旅游住宿新业态。培育1家以上五星级酒店,提升现有星级饭店服务品质,大力发展精品酒店、文化主题酒店、度假型酒店、精品民宿、帐篷酒店等多种住宿新业态,各县市区新培育住宿新业态1家以上。

  15.着力发展特色餐饮品牌。结合本地饮食文化,突出本地风味特色,增强美食文化内涵,深入整理挖掘一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美食。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分别建成1条以上的特色餐饮街区。全市申创3个以上省级部门认可的餐饮名店,形成3个以上省级部门公布的地方特色美食。

  16.着力发展特色旅游商品、夜游产品。组织成立宣城市旅游商品协会,举办全市旅游商品研发设计大赛。开展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深入推动旅游商品“五进”活动,培育一批有代表性的旅游商品企业和特色街区。各县市区分别新增市级以上授权挂牌的旅游商品商店(专柜)2家以上,新增省级旅游商品企业1家以上。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力争打造1处以上有地方特色的常态化夜间旅游产品,丰富游客夜游活动内容。

  17.大力实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开展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申报和保护工作,加强重点文物保护与申报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传承工作,开展非遗文化演艺和衍生产品开发。各县市区分别新增1处以上文化传承类旅游新业态(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申报创成国保5处,省保10处。

  (四)实施品牌推广工程,全力凸显全域旅游新形象

  围绕“山水诗乡、多彩宣城”的主题形象,塑造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18.突出抓好旅游拥军惠民工程。开展宣城人免费游宣城和全国属狗游客免费游宣城活动,推行宣城旅游一卡通,发布2018年节庆活动日历,举办各项节庆活动140场次,以更大的力度惠及宣城本地居民。各县市区分别制定并实施1项以上旅游惠民政策。实施各类学校体育活动场所节假日免费对外开放,并提供旅游服务功能和设施。城市公园、博物馆、文化馆、规划馆、纪念馆等增设旅游功能,实施免费对外开放。

  19.突出抓好旅游形象宣传。开展好“美丽中国-2018年全域旅游年”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制定全域旅游营销计划。在相关媒体上开设全域旅游专栏进行宣传,开展旅游宣传品“九进”活动,举办“宣城旅游原创歌曲(民谣)”征集评选活动,在城市出入口和市区重要景观节点设置城市形象标识。大力实施“16561”营销计划。积极实施“1+N”营销战略,深挖6个系列,办好5件大事,实施6项营销,加强1个合作。

  20.突出抓好旅游文创产品研发。依托市文旅集团的优势,大力开展以“文房四小宝”为主题的文创产品研发,开发一批具有宣城代表性的文创产品,并形成一定经济效益。

  21.突出抓好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完善大数据中心功能,形成集交通、气象、治安、客流信息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制定《旅游大数据中心管理应用

  规范》,力争成为全省标准。3A以上景区、3星级以上宾馆、4星级以上农家乐等重要涉旅场所无线WIFI全覆盖,并实现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功能。启动3A级景区视频监控接入市、县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中心,2018年完成30%以上。“皖南川藏线”卡口监控全部接入省市县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中心。4A级以上景区实现电子讲解,2A级以上景区实现4G网络全覆盖。

  (五)实施环境优化工程,全力打造绿色发展新样板

  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以建设安徽(宣城)绿色发展创新实验区为抓手,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宣城样板。

  22.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推行林长制,扎实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力争创成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设立环境保护专项经费,建立保护机构,制定保护措施,开展环境质量监控。

  23.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发展绿色产业,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打造长三角绿色制造基地。强化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加强能源消费“双控”,扎实开展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争创国家节水型城市。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创建节约型机关。

  24.大力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按“一河一策”确定的目标,全面推进“河长制”各项任务的落实。深入开展环保“绿剑行动”。强化工业废气污染、烟花爆竹燃放、餐饮油烟、机动车污染、建筑工地扬尘污染等专项整治。强化畜禽养殖区污粪治理,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加强城市垃圾的分类、转运和无害化处理,完善清扫机制,确保城市无卫生死角,无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力争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市本级新建生活垃圾转运站2座。

  25.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环境整治。全面完成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推进农村及城市周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完成5个左右省级中心村和60个市县自主中心村建设任务。实施自然村环境整治工程,全面完成村庄布点规划保留的1300个自然村村旁屋边整治任务。加大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到2018年底,各县市区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乡镇占辖区乡镇总数的50%以上。扎实推进农村厕所改造任务,到2018年底,累计完成不少于5万户农村改厕任务。开展创建A级旅游村庄行动。

  26.大力开展旅游产业扶贫。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3451”工程,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引导旅游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帮扶贫困户实现对口就业。扎实推进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8个1”工程建设,实现旅游扶贫重点村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开展旅游贫困村创A工程,实现全市10%的贫困人口通过旅游产业实现脱贫增收。

  (六)实施依法治旅工程,全力塑造旅游安全保障新机制

  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和《安徽省旅游条例》,主动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在维护旅游市场秩序上持续发力,为发展全域旅游营造更好的法治环境。

  27.充分发挥旅游综合执法职能。充分发挥公安、工商质监(市场监管)的综合执法职能,探索执法新模式,实现旅游执法检查常态化。严肃查处侵害游客人身和财产安全、损害游客权益、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充分发挥司法审判职能,依法审理旅游纠纷案件。强化旅游执法队伍建设,组织开展相关工作人员的执法培训。

  28.充分保障游客权益。组织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利剑”行动,在全省率先开通旅游舆情监测系统。建立和完善统一受理旅游投诉机制,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形成线上线下联动,高效便捷畅通的旅游投诉受理、处理、反馈机制,做到受理热情友好、处理规范公正、反馈及时有效,不断提高投诉的结案率、满意率。

  29.充分筑牢旅游安全防线。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组织体系。对旅游安全应急预

  案进行评估、修订,指导旅游企业完善各类突发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旅游安全应急演练,举办旅游安全管理培训班。加强景区流量控制,公布景区最大承载量,制定游客分流预案。鼓励A级景区配置景区容量实时监控设施,在节假日等重点时段对景区流量进行发布。推进旅游安全监控与社会治安、交通等并网。组织开展旅游铸安行动,常态化开展安全检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台账,强化隐患的综合治理和闭环管理,确保旅游安全。开展旅游景区餐饮食品安全常态化检查。

  30.充分打响旅游诚信品牌。扩大旅游“红黑榜”的应用,将旅游景区点纳入旅游“红黑榜”评价机制。大力推广旅游诚信菜单,举办“11.11旅游诚信日”系列活动,加快旅游领域社会信用体制建设,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失信行为,并对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行动。

  31.充分弘扬文明旅游精神。招募旅游志愿者,推广“文明旅游志愿者服务站”,举办“文明旅游誓师大会”,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全面推行国内旅游文明公约和出境旅游文明指南,培育文明旅游典型,建立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和部门间信息通报机制。

  四、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8年5月底前)

  召开全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决战年动员大会,印发《宣城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决战年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制定2018年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细化分工,落实责任。市直有关单位围绕具体工作任务于5月底前制定落实方案并报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单位上报的落实方案制定年度推进计划及考核调度方案,启动定期调度。泾县、绩溪县、旌德县在确保通过省级评估监测的基础上,严格对照创建导则和“四位一体”的要求做好各项验收准备,力争顺利通过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创建验收。

  (二)方案实施阶段(2018年6月至2018年9月)

  依据《宣城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决战年实施方案》及相关任务分解表的要求,由各牵头部门会同责任单位,按计划推进各项任务落实。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组织召开调度会,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市领导小组每年召开2次以上推进会,听取创建工作汇报,部署下一步工作。

  (三)整改提升阶段(2018年10月至2018年11月)

  对照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标准,由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对各项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未完成的任务,抓紧制定整改方案和措施,进行补缺补差和整改提升,确保验收前全面达标。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市目标办组织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专项考核,确保各项任务按期完成。

  (四)迎检验收阶段(2018年12月)

  积极对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和省旅游发展委,提出验收申请,汇总创建成果,汇编创建工作文本,制作全域旅游创建专题汇报片和创建成果宣传画册,做好迎检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能,推动市、县、乡镇3级创建工作分管领导和联络员切实履行职责,形成以点带面的创建工作队伍。建立领导小组定期调度机制,对各项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协调解决。

  (二)强化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旅游业发展力度,整合各类财政专项资金,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市本级每年安排不少于1500万元专项预算,各县市区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专项预算。

  (三)强化用地保障。对市级以上重点旅游项目、旅游新业态项目、景区品质提升项目、通景区公路建设项目等需依法报批的优先列入年度用地计划,及时安排

  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对引进的重大旅游项目用地按照“一事一议”原则,依法按规定程序予以供地。对符合省预留计划指标管理办法规定的全域旅游重点项目,市县两级应积极争取省级预留新增计划指标。

  (四)强化旅游人才支撑。将旅游专业人才纳入市、县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出台旅游人才扶持政策。举办全域旅游专题培训班。完善市旅游专家人才智库。宣城职业技术学院要将旅游管理相关专业作为重点专业打造,各县市区要加快旅游专业建设,建立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适当增加各级旅游主管部门编制与人数。各县市区分别培育1家以上旅游创客基地。

  (五)强化考核奖惩。全面落实《中共宣城市委、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宣发〔2017〕26号)中确定的各类扶持政策。对按期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县市区,市财政一次性奖励50万元。建立全域旅游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度,把创建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加大考核权重,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对在创建中贡献突出、成效显著的县市区及市直部门、涉旅企业和先进个人,依据有关规定给予通报。对创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的,任务不能有效推进的,不能按要求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通过一定形式予以通报。

  附件:宣城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决战年任务分解表

  附件

  宣城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决战年任务分解表

  任务

  重点任

  牵头责任单位

  类别

  务

  协同成时限

  配合

  完

  责任单位

  11.市县两级编制交通基础设施发展规划要统筹考虑游憩、娱乐、购物等旅游功能,将停车场、观景台、旅游标志标牌等设施与交通基础设施统一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建设旅游风景道。

  12.建成杭黄高速铁路,加快

  二、实施设施

  (五)建设工构建“快进程,着力打造旅游发展新环境

  慢游”旅游

  13.建成广宁高速,加快芜黄交通网络

  高速、绩谭旅游快速通道建设,开工建设宣泾高速。

  输局

  政府

  14.到2018年底,实现全市所有3A以上景区双车道以上公路

  通达。开通市区或县城通往所有市交3A级以上景区的旅游客运班线。全市要建成2条以上市域全域旅游交通环线,各县市区要建成1条以上全域旅游交通环线。

  各2018县市区

  通运年12政府

  输局

  月

  月

  有市交通运关县市

  2018芜宣机场和商合杭高铁、皖赣扩市铁能改造芜宣段、芜湖至广德铁路路办

  电气化改造工程建设步伐。

  政府

  月

  区

  年12关县市201有

  各市交2018县市区

  通运年12政府

  输局

  月

  区

  年1215.大力开展城市休闲绿道建

  各设,全市范围内累计建设不少于

  县市区300公里休闲绿道,各县市区分别市住建设不少于30公里休闲绿道(广建委

  市交通德县、泾县、绩溪县、旌德县不运输局

  少于50公里)。

  协

  任务

  重点

  牵头责任单位

  类别

  任务

  责任单成时限

  位

  市

  交通运

  16.市本级利用新客运总站建立全输局、域旅游集散中心。

  二、实施设施建设工

  (六)建

  17.各县市区利用高铁站和客运站

  各程,着力成多层级建立全域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实施高县市区打造旅游游客集散铁站点落地自驾工程。

  发展新环境

  18.结合游客需要,设立多层级旅

  市

  各体系

  政府

  月

  2018游集散网络,形成覆盖市-县-乡-旅游县市区

  旅发委

  年12景区、村四级的游客集散体系。

  政府

  月

  年122018市文旅月

  集团

  旅发委

  年12市2018同配合

  完月

  政府、年12201各

  市县市区

  19.城市公厕实施旅游化改造,并城管执政府、免费向游客、市民开放。

  法局

  市旅发月

  委

  20.制定并实施《旅游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201(七)实施新一轮“旅游厕年新建和改扩建旅游厕所85座以上,总投资不少于2000万元。严格做好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的等级复核工作,设置全国统一的旅游厕所标识,年122018实现所有3A级以上旅游景区厕所全部

  各所”革命

  市2018达标,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市县旅游集县市区

  旅发委

  年12散中心等重点场所第三卫生间、母婴政府

  月

  设施建设全覆盖。推行旅游厕所所长制,建立市、县、乡、村、旅游经营接待单位五级负责的旅游厕所管理建设责任制,实现旅游公厕“数量充足、干净无味、管理有效、实用免费”的目标。

  任务

  重点

  牵头责任单位

  类别

  任务

  同配合

  时限

  协

  完成

  责任单位

  21.重点在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县市区交界地带设置旅游

  标识牌,全年新建、改建旅游标(八)完识牌100块以上,形成使用规善旅游引范、布局合理、指向清晰、内容旅发委

  通运输导标识系完整的旅游引导标识体系。重点统

  涉旅场所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公

  二、实施设施建设工程,着力打造旅游发展新环境

  23.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增设(九)建旅游要素,完善旅游功能,推进交通运成布局合

  市旅2018高速公路服务区向交通、生态、输局、理的自驾发委

  年10旅游、消费等复合功能型服务区宣广高游配套设月

  转型升级。

  速公司

  施

  24.在国省道加油站增设旅游要素,完善旅游功能。

  市

  各县2018商务局

  市区政府

  年10月

  市

  共信息图形符号。

  22.各县市区分别在全域旅

  各游交通环线上新建旅游服务区、县市区停车场、驿站、观景台或营地等政府

  配套设施3处以上。

  月

  旅集团

  年12市文201管执法局

  局、市城月

  年12市府、市交2018市区政

  各县

  25.各县市区新开工1-2个

  三、投资1亿元以上龙头旅游项目。实施品质提升工

  旅游项目建设要与地域特色、文(十)着化特色、资源特色等诸多要素相程,全力力抓好重结合,突出地方特色,深挖资源满足游客点旅游项优势,开发建设一批真正有内优质旅游新需求

  业。

  协

  任务

  重点

  牵头责任单位

  类别

  任务

  责任单位

  26.持续抓好

  “五个一

  批”工程项目建设。年内完成旅

  三、(十)着游项目投资187亿元以上。按照

  各县

  市2018市区

  实施品质力抓好重月统计、季通报、半年调度、年旅发委

  年12政府

  提升工点旅游项终考核的原则推进项目建设。持月

  程,全力目建设

  续开展“文化旅游发展提升年”满足游客优质旅游

  (十活动。

  27.制定并实施全市A级景

  各县

  2018市区

  旅发委

  年12政府

  月

  时限

  同配合

  完成目建设

  涵、有特点的旅游项目和骨干企政府

  月

  县市区

  各201年12新需求

  一)着力区品质提升方案,开展旅游资源

  市实施景区品质提升普查,建立“全域旅游资源库”。

  工程

  28.开展3A级以上旅游景区

  各县常态化暗访和复核,淘汰一批达

  市不到质量等级要求的3A级景区。

  2018市区

  旅发委

  年10政府

  月

  各县

  20129.严格执行景区质量等级

  市市区政与门票价格惩戒联动机制。

  物价局

  府、市旅

  年12发委

  30.新创国家4A级景区1-2相个,大力推进大云岭景区、桃花关县市潭·查济、太极洞5A创建工区政府

  作。

  敬

  亭山旅

  31.大力推进敬亭山旅游度假区5A创建工作。

  市旅2018游

  发委

  年12度假区月

  管委会

  宁推动青龙湾景区创建省级旅游度国市政假区。

  府

  月

  任务

  重

  牵头责任单位

  协

  完发委

  年12市旅2018月

  发委

  年12市旅2018月

  类别

  点任务

  同配合

  成时限

  责任单位

  33.编制并实施《宣城市“皖南

  (十川藏线”旅游度假区概念性总体规

  划》和《“皖南川藏线”三年行动计

  市“皖南二)全划(2018-2020)》,明确项目建设的旅发力推进“皖南川藏

  三、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全力

  34.推动旅游与教育、体育融合发满足游客展,积极争创国家级研学旅行示范基优质旅游新需求

  (十地和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新创4市个省级研学旅行基地和2个省级体育委、市2018旅发

  文旅集教体局

  年12团、各三)着旅游产业基地,重点培育10个市级研月

  县市区力推动学旅行基地,制定促进研学旅行和体旅游+融育旅游发展的意见。

  政府

  市

  市新创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基地1个,旅发2018卫计委

  省级1个,制定促进中医药健康旅游委、各年12市线”建设

  量化指标和时间要求,实施月度跟踪委、相线”建问效,努力把“皖南川藏线”打造成关县市设领导全域旅游的“1号工程”、皖南国际区政府

  小组成文化旅游示范区战略新高地的标高工员单位

  程和全国自驾旅游度假区的样板工程。

  月

  年12川藏201合发展

  35.推动旅游与中医药融合发展,发展的意见。

  县市区政府

  市月

  经信

  36.积极争创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

  市地。

  2018委、各旅发委

  年12县市区月

  政府

  市

  旅发

  37.推动旅游与工业融合发展,制

  市2018委、各定促进工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

  经信委

  年12县市区月

  政府

  协

  任务

  重

  牵头责任单位

  类别

  点任务

  责任单成时限

  位

  三、实施品质(十提升工三)着程,全力力推动满足游客旅游+融优质旅游

  39.推动旅游与水利融合发展,积

  市极争创国家、省级水利风景区,制定

  各

  38.推动旅游与林业融合发展,新

  各

  市2018创省级湿地公园1个,制定促进林业县市区

  林业局

  年12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

  政府

  月

  同配合

  完县市区

  2018合发展

  水务局

  新需求

  促进水利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

  政府

  年12月

  40.推动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新创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创建

  市示范点1个,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农委

  游示范点1-2个,制定促进休闲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意见。

  县市区月

  政府

  各

  市

  41.创成省级旅游小镇3家。

  2018县市区旅发委

  年4政府

  月

  42.各县市区依托淘宝、天猫等电

  各

  市2018商平台新培育1家以上旅游产品专营县市区文旅集年12店或旗舰店。

  政府

  团

  月

  (十四)着力发展旅游住宿新业态

  44.各县市区新培育精品酒店、文

  各

  市化主题酒店、度假型酒店、精品民县市区文旅集宿、帐篷酒店等多种住宿新业态1家政府

  以上。

  任务

  重

  牵头责任单位

  协

  完成团

  月

  年12201市

  43.培育1家以上五星级酒店,提

  市升现有星级饭店服务品质。

  2018文旅集旅发委

  年12团

  月

  委、各年12市

  旅发201类别

  点任务

  同配合

  时限

  责任单位

  45.结合本地饮食文化,突出

  (十本地风味特色,增强美食文化内涵,深入整理挖掘一批具有浓郁地

  各县市区

  2018年12政府

  月

  五)着方特色的美食。市本级和各县市区

  市力发展分别建成1条以上的特色餐饮街商务局

  特色餐区。全市申创3个以上省级部门认饮品牌

  可的餐饮名店,形成3个以上省级

  三、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全力满足游客优质旅游新需求

  (十六)着

  市力发展特色旅游商品、夜

  48.开展特色旅游商品的研

  47.举办全市旅游商品研发设文旅集计大赛。

  团

  发委

  各县市区政府、市旅市区政

  各县

  市

  市民

  46.组织成立宣城市旅游商品文旅集政局、市协会。

  团

  旅发委

  部门公布的地方特色美食。

  2018年6月

  2018年7月

  2018年12月

  游产品

  发,深入推动旅游商品“五进”活

  市动,培育一批有代表性的旅游商品旅发委

  府、市文企业和特色街区。各县市区分别新旅

  集

  增市级以上授权挂牌的旅游商品商店(专柜)2处以上,新增省级旅游商品企业1家以上。

  市

  49.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力争打文旅集造1处以上有地方特色的常态化夜团、各间旅游产品,丰富游客夜游活动内县市区容。

  政府

  协

  任务

  重

  牵头责任单位

  类别

  点任务

  责任单位

  团

  市旅发委

  2018年10月

  同配合

  完成时限

  各县

  市区政

  50.开展中国传统村落、中国

  市

  三、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全力满足游客优质旅游新需求

  (十七)大力实施2018府、市文历史文化名村申报和保护工作。

  住建委

  年12广

  新月

  局

  51.加强重点文物保护与申报

  各县

  市市区政2018文广新府、市文年12局

  旅

  集处以上文化传承类旅游新业态(非团

  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民俗文月

  历史文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和化保护传承工作,开展非遗文化演艺和衍传承

  生产品开发。各县市区分别新增1化、宗教文化等)。申报创成国保5处,省保10处。

  52.开展宣城人免费游宣城和全国属狗游客免费游宣城活动,推

  四、实施品牌推广工程,全力凸显全域旅游新形象

  (十行宣城旅游一卡通,发布2018年

  市节庆活动日历,举办各项节庆活动

  各县

  市区政2018府、市文旅发委

  年12旅

  集八)突140场次,以更大的力度惠及宣城月

  团

  出抓好本地居民。各县市区分别制定并实旅游拥军惠民工程

  53.实施各类学校体育活动场

  市所节假日免费对外开放,并提供旅教体局

  府、市旅

  年

  6游服务功能和设施。

  发委

  协

  任务

  重

  牵头责任单位

  类别

  点任务

  责任单位

  四、实施品牌推广工程,全力凸显全域旅游新形

  (十八)突出抓好旅游拥军惠民

  54.城市公园增设旅游功能,市实施免费对外开放。

  各县市区政

  2018时限

  同配合

  完成月

  市区政2018施1项以上旅游惠民政策。

  各县

  住建委

  府、市旅

  年

  6发委

  月

  20155.规划馆增设旅游功能,实

  市

  各县施免费对外开放。

  城乡规市区政

  象

  工程

  划局

  府、市旅

  年

  6发委

  各县

  56.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

  市市区政等增设旅游功能,实施免费对外开文广新府、市旅放。

  局

  发委

  月

  57.开展好“美丽中国-201市年全域旅游年”系列宣传推广活旅发委

  动,制定全域旅游营销计划。

  政府

  月

  市旅

  市发委、宣市区

  年6各县2018年62018月

  (十九)突

  58.在相关媒体上开设全域旅委宣传游专栏进行宣传。

  部

  社、市广播电视台

  城日报2018年4月

  出抓好旅游形象宣传

  各县市区政府、市城

  59.在城市出入口和市区重要

  市乡规划

  2018年10月

  景观节点设置城市形象标识。

  住建委

  局、市国土局、市旅发委、市城管执

  法局

  60.开展旅游宣传品“九进”

  各县活动,举办“宣城旅游原创歌曲

  市市区

  (民谣)”征集评选活动,大力实旅发委

  政府

  施“16561”营销计划。

  协

  任务类

  重

  牵头责任单位

  别

  点任务

  责任单位

  (二

  61.依托市文旅集团的优势,十)突大力开展以“文房四小宝”为主题

  市

  市出抓好的文创产品研发,开发一批具有宣文旅集旅发委

  年1(四)旅游文城代表性的文创产品,并形成一定实施品牌推创产品广工程,全力凸显全域研发

  62.完善大数据中心功能,形

  各

  县市区一)突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探索

  市政府、出抓好制定《旅游大数据中心管理应用规旅发委

  智慧旅游平台范》,力争成为全省标准。3A以上景区、3星级以上宾馆、4星级年12市公

  月

  安局

  2018经济效益。

  团

  月

  2018成时限

  同配合

  完月

  年12201旅游新形象

  (二十成集交通、气象、治安、客流信息

  建设

  以上农家乐等重要涉旅场所无线WIFI全覆盖,并实现在线预订、网上支付功能。启动3A级景区视频监控接入市、县级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中心,2018年完成30%以上。“皖南川藏线”卡口监控全部接入省市县旅游产业运行监测中心。4A级以上景区实现电子讲解。

  各县市区政府、2A级以上景区实现4G网络全覆盖。

  市移动、2018年12月

  经信委

  电信、联通、铁塔公司

  2018县市区

  (二十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力争创林业局

  年12实施环境优成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政府

  二)大月

  化工程,全力加强力打造绿色

  市

  各

  生态环发展新样板

  65.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林业县市区

  201境保护

  局、市政府

  年12(五)

  64.全面推行林长制,扎实开

  市

  各

  国土局、市水务局

  协

  重点

  任务类别

  任务

  同配合

  完成

  牵头责任单位

  责任单位

  市时限

  月

  水务

  66.严厉打击河道非法

  (二十二)大力加强生

  (五)实态环境保

  67.设立环境保护专项施环境优化工程,全力打造绿色发展新样板

  (二十三)大力发展绿护

  经费,建立保护机构,制县市区定保护措施,开展环境质政府

  量监控。

  68.发展绿色产业,开

  各县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打造长三角绿色制造基地。

  市2018市区

  经信委

  年12政府

  月

  市

  市。

  住建委

  201月

  保局

  年12局、各采砂。

  县市区政府

  各

  市环201市直2018相关

  年12单位

  月

  色产业

  69.争创国家节水型城

  年12月

  70.强化资源全面节约

  各县和循环利用,加强能源消市区政费“双控”,扎实开展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出行,创建节约型机关。

  71.按“一河一策”确

  市

  (二十四)大力实施污染防治攻

  72.深入开展环保“绿坚战

  市剑”行动、餐饮油烟、工业废气专项整治。

  各县2018市区

  环保局

  年12政府

  月

  定的目标,全面推进“河

  各县2018市区

  水务局

  年12长制”各项任务的落实。

  政府

  月

  市2018府、市机发改委

  年12关事务管月

  理局

  协同

  任务类别

  重

  牵头责任单位

  点任务

  完成配合

  时限

  责任单位

  市公

  各县

  73.按照责任分工强化机实施环境优化工程,全(二十动车污染专项整治。

  四)大环保局、政府

  年12安局、市市区

  201(五)

  力打造绿色力实施市工商质监局、市商务局

  月

  发展新样板

  污染防治攻坚战

  各县

  74.强化建筑工地扬尘污

  市住染专项整治。

  建委

  2018市区

  年12政府

  月

  75.强化烟花爆竹燃放专

  各县

  市公2018项整治。

  市区政府

  安局

  年12月

  76.强化畜禽养殖区污粪治理,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

  77.加强城市垃圾的分类、转运和无害化处理,完善清扫机制,确保城市无卫

  各县生死角,无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试点。力争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市本级新建生活垃圾转运站2市城2018市区

  管执法局

  年12政府

  月

  市农委

  各县市区政

  2018府、市环年12保局

  月

  座。

  各县市区政

  78.全面完成非正规垃圾

  市住府、市文201(二十五)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环境整治

  79.推进农村及城市周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综合

  市文

  各县利用。开展新时代美丽乡村明市建设建设,完成50个左右省级中办

  心村和60个市县自主中心村建设任务。

  协同

  任务类

  重

  牵头责任单位

  别

  点任务

  完配合

  成时限

  责任单位

  (五)

  80.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规范

  各

  2018市区

  年12政府

  月

  堆放点整治。

  建委

  明市建设年12办、市城管执法局

  月

  实施环境优(二十化,实施自然村环境整治工程,全面市文县市区2018化工程,全五)大完成村庄布点规划保留的1300个自然明市政府、年12力打造绿色力推进村村旁屋边整治任务。

  建设市城管月

  发展新样板

  美丽乡村环境整治

  81.加大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治办

  执法局

  各县市区

  理力度,到2018年底,各县市区建成市住污水处理设施的乡镇占辖区乡镇总数的50%以上。

  市文明年12建委

  市建设月

  办

  各

  82.扎实推进农村厕所改造任务,县市区2018到2018年底,累计完成不少于5万户市住政府、年12农村改厕任务。

  建委

  市卫计月

  委

  各20183.开展创建A级旅游村庄行动。

  市旅县市区

  年12发委

  政府

  月

  84.深入实施乡村旅游扶贫政府、201“3451”工程,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模(二十式,引导旅游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帮六)大扶贫困户实现对口就业。扎实推进乡市旅力开展村旅游扶贫重点村“8个1”工程建旅游产设,实现旅游扶贫重点村从业人员培业扶贫

  训全覆盖,开展旅游贫困村创A工扶贫办

  年12发委

  月

  市201程,实现全市10%的贫困人口通过旅游产业实现脱贫增收。

  协同

  任务类别

  重

  牵头责任单位

  点任务

  完配合

  成时限

  责任单位

  85.充分发挥公安职能,探索执法新模式,实现旅游执法检查常态化,市

  旅发2018严肃查处侵害游客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市公委、各年12违法犯罪案件。强化执法队伍建设,安局

  县市区月

  六、实施依法治旅工程,全力塑造旅游

  (二十七)充分发挥旅游综组织开展执法培训。

  86.充分发挥工商质监(市场监

  市管)执法职能,探索执法新模式,实

  旅发现旅游执法检查常态化,严肃查处损市工委、各害游客权益、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违商质年12县市区安全保障合执法法行为。强化执法队伍建设,组织开监局

  月

  政府

  新机制

  职能

  展执法培训。

  市

  87.充分发挥法院的司法审判职市中能,依法审理旅游纠纷案件。组织开级人委、各年12展执法培训。

  民法县市区月

  旅发201201政府

  院

  政府

  88.组织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利剑”行动,在全省率先开通旅游

  舆情监测系统。建立和完善统一受理(二十旅游投诉机制,积极运用信息化手八)充分保障游客权益

  正、反馈及时有效,不断提高投诉的结案率、满意率。

  协同

  任务类别

  重

  牵头责任单位

  点任务

  责任时限

  单位

  六、实施依法(二十治旅工九)充程,全力分筑牢展旅游安全应急演练,举办旅游安全管理市旅旅游企业完善各类突发应急预案,组织开

  各县2018旅游安全应急预案进行评估、修订,指导

  89.建立健全旅游安全组织体系。对配合

  完成

  各

  2018段,形成线上线下联动,高效便捷畅市旅县市区

  年12通的旅游投诉受理、处理、反馈机发委

  政府

  月

  制,做到受理热情友好、处理规范公市区

  年12塑造旅游培训班。加强景区流量控制,公布景区最发委

  旅游安政府

  月

  安全保障大承载量,制定游客分流预案。鼓励A级全防线

  新机制

  景区配置景区容量实时监控设施,在节假

  日等重点时段对景区流量进行发布。组织开展旅游铸安行动,常态化开展安全检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台账,强化隐患的综合治理和闭环管理,确保旅游安全。

  90.开展旅游景区餐饮食品安全常态市食各县2018化检查。

  药监市区

  年12管局

  政府

  月

  91.扩大旅游“红黑榜”的应用,将

  (三十)充旅游景区点纳入旅游“红黑榜”评价机制。大力推广旅游诚信菜单,举办

  “11.11旅游诚信日”系列活动,加快旅市旅分打响游领域社会信用体制建设,依托全国信用市区

  年12发委

  旅游诚信息共享平台,归集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政府

  月

  信品牌

  失信行为,并对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行动。

  92.招募旅游志愿者,推广“文明旅

  一)充大会”,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全面推市旅分弘扬市区

  年12发委

  文明旅南,培育文明旅游典型,建立旅游不文明政府

  月

  游精神

  行为记录制度和部门间信息通报机制。

  行国内旅游文明公约和出境旅游文明指各县201各县201(三十游志愿者服务站”,举办“文明旅游誓师

  重任务点任务

  类别

  责任时限

  单位

  93.充分发挥市县两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的职能,推动市、县、乡镇3级创建工作分(三十管领导和联络员切实履行职责,形成以点带二)强面的创建工作队伍。建立领导小组定期调度化组织机制,对各项重点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领导

  题予以协调解决。

  94.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旅游业发展

  (三十七、保障力度,整合各类财政专项资金,设立旅游发

  各县2018三)强展专项资金。市本级每年安排不少于1500万市财化资金元专项预算,各县市区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专项预算。

  95.对市级以上重点旅游项目、旅游新业

  (三十四)强化用地态项目、景区品质提升项目、通景区公路建

  设项目等优先列入年度用地计划,及时安排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对引进的重大旅游项目用地按照“一事一议”

  各县2018市国市区

  年12土局

  政府

  月

  市区

  年7政局

  政府

  月

  市创市区

  年12建办

  政府

  月

  各县201牵头责任单位

  配合

  完成协同

  措施

  支持

  保障

  原则,依法按规定程序予以供地。对符合省预留计划指标管理办法规定的全域旅游重点

  项目,市县两级应积极争取省级预留新增计划指标。市县两级分别帮助全域旅游重点项目争取建设用地指标至少1次以上。

  协

  重任务点任务

  类别

  位

  各

  96.将旅游专业人才纳入市、县人

  市才队伍建设规划,出台旅游人才扶持委组织政策。

  部

  县市区

  牵头责任单位

  责任单成时限

  同配合

  完政府、2018年市旅

  6月

  发委

  (三十七、保障五)强化旅游

  市旅发

  98.完善市旅游专家人才智库。

  委、市文旅集团

  99.宣城职业技术学院要将旅游管

  宣理相关专业作为重点专业打造,各县城职业

  市

  97.举办全域旅游专题培训班。

  旅发委

  各

  县市区

  201年政府

  7月

  措施

  人才支撑

  2018年7月

  各

  县市区2018年

  市区要加快旅游专业建设,建立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

  技术

  政府、学院

  10月

  市旅

  发委

  各

  100.适当增加各级旅游主管部门

  市县市区2018年编制与人数。

  编办

  政府

  各

  101.各县市区分别培育1家以上县市区旅游创客基地。

  政府

  102.全面落实《中共宣城市委、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将旅游业培育成为重要支柱产业的若干政策意见》

  市

  (宣发[2017]26号)中确定的各类扶(三十

  市

  团

  12月

  文旅集2018年

  市8月

  2018年财政局

  旅发委

  持政策。对按期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12月

  六)强范区的县市区,市财政一次性奖励50化考核万元。

  2018年

  各级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加目标办

  大考核权重。

  任

  重

  牵头责任单位

  务类别

  点任务

  配合

  成

  协同完10月

  奖惩

  103.建立全域旅游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制度,把创建工作纳入

  市

  责任时单位

  限

  104.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党政领导班子和市委

  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

  (三十七、保六)强障措施

  化考核奖惩

  105.对创建中贡献突出、成效显著的县市区及市直部门、涉旅企业和先进个人,依

  据有关规定给予通报。对创建工作重视程度市创不够的,任务不能有效推进的,不能按要求建办

  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单位主要负责人,通过一定形式予以通报。

  月

  年12201组织部

  年12月

  2018

篇四:旌德县近期建设规划图篇五:旌德县近期建设规划图

  

  一、城市发展目标、性质

  1.规划期限

  近期:2007年—2010年

  远期:2011年—2020年

  远景:至2030年

  2.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市域、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⑴市域

  范围:包括宣州区、宁国市、郎溪县、广德县、绩溪县、泾县、旌德县一区一市五县在内的宣城市行政管辖地域范围,面积12340平方公里。

  ⑵城市规划区

  范围:根据《城乡规划法》规定,界定城市规划区总面积为565.5平方公里。

  ⑶中心城区

  范围: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及敬亭山风景区、扬子鳄湖、周边部分相邻的农田、水域的用地范围,总面积150平方公里左右。包括6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以及周边85平方公里左右的生态用地和农业用地。

  3.城市发展总体目标

  1/15至2020年,逐步形成“三个基地、一个枢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新型加工制造业基地;面向长三角的优质农副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以自然生态和宣城地域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皖苏浙边界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努力成为安徽省“科学发展的先行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先行区、在中部崛起的先行区”。

  4.城市性质

  皖苏浙毗邻地区新兴工贸城市、宜居的生态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5.产业发展方向

  (1)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加快发展优质粮油、特经作物、畜牧养殖、特种水产,建成全国重要的家禽产品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2)第二产业: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努力提升工业化水平。

  大力促进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机械电子、建材原材料、医药化工、农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水泥生产基地、耐磨材料生产基地、药用包装材料生产基地和农用化工生产基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力争在新材料、生物医药、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领域取得突破。

  (3)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努力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发展以“文房四宝”、“江南诗山”等为特色的文化欣赏游;发展以皖南事变发生地、新四军军部旧址等为特色的红色教育游;发展以胡适、胡雪岩、胡开文、胡宗宪等故居为特色的名人故里游;发展以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太极洞、嶂山大峡谷等为特色的生态休闲游;发展以徽菜、山核桃、灵芝、蜜枣等为特色的品尝美味游,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重要的支柱产业。

  建设一批物流园区,把宣城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2/156.人口与用地规模

  ⑴市域总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近期2010年,宣城市域总人口为29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3-45%;远期2020年,宣城市域总人口为320-3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0-62%。

  ⑵城市规划区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人口65~68万人,远期人口90~95万人。

  近期建设用地95~100平方公里左右,远期建设用地125~130平方公里。

  ⑶中心城区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

  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43万人;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65万人;远景至203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80万人。

  近期201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43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远期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6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远景至203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8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二、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3/15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1.城镇空间组织结构

  规划期内形成

  “一心、一群、三副、四带、多点”的城乡空间结构。

  “一心”:即宣城中心城市。

  “一群”:即宣宁广郎城镇群。依托高速、国道、铁路复合而成的交通廊道,组织宣城、宁国、广德、郎溪及有关中心镇在内的宣城市东北部城镇密集地区,形成城镇群体。

  “三副”:即宁国、广德、绩溪副中心城市。

  “四带”:即依托合杭、(宁)宣黄高速公路形成的2条主要城镇与新兴产业带以及沿南陵-泾县-蔡家桥-绩溪-黄山高速公路(江北、江南、徽杭高速连接线)、南京-誓节-宁国-宁墩-徽杭高速形成的2条次要城镇与新兴产业带。

  “多点”:规划依托其他县城及中心镇作为各自县(市)域的人口、产业集聚区成点状发展。

  2.城镇职能结构

  4/15市域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为:区域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

  ⑴区域中心城市:包括宣城、宁国、广德、绩溪4个区域中心城市。

  宣城:人口规模65万人。

  宁国:人口规模35万人。安徽省县域经济强市,皖浙边际重要的新型工业生态城市。

  广德:人口规模40万人。安徽省县域经济强县,皖苏浙边际重要的工贸旅游城市。

  绩溪:人口规模10万人。徽文化核心地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旅游城市。

  (2)县(市)域中心城市:包括旌德县城(旌阳)、泾县县城(泾川)、郎溪县城(建平)3个城镇,人口规模为10—20万人。

  旌德县城:以徽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旅游城市。

  泾县县城:生态工贸旅游城市。

  郎溪县城:皖苏边际工贸城市。

  (3)中心镇:共16个,人口规模1-5万人。

  全市共确定水东、水阳、孙埠、港口、中溪

  、梅林、十字、狸桥、上庄

  、誓节、新杭

  、桃花潭镇、茂林、榔桥

  、三溪、新发等16个建制镇作为中心镇重点发展,其职能应起到各县市副中心或小区域中心作用,同时开发各自的特色资源和特色工业基地。

  (4)一般镇:共63个,人口规模小于1万人。

  以专业化分工为重点,按工贸型、农林资源加工型、旅游型、交通型等类型确定各镇职能发展方向。

  3.市域道路交通规划

  5/15⑴铁路:完善客货运站场建设,建设皖赣铁路复线工程,加强区域交通联系,发挥区域性交通枢纽的优势。适时建设京福(台)高速铁路、沪(上海)湖(湖州)宣(宣城)城际铁路。

  ⑵公路

  建设六条高速公路,具体为:

  铜南宣高速:路线走向为沿江高速钟鸣互通—南陵—宣城东—宣广高速,全长37公里。

  宁宣杭高速:路线走向为宁高高速—宣城东—宁国东—千秋关,全长122公里。

  扬绩高速:路线走向为溧阳—郎溪东—广德誓节—宁国东—绩溪—黄山,全长180公里。

  广黄高速:路线走向为广德太极洞—宁国—旌德—甘棠路线全长227公里(含溧黄高速重复路线)。

  205国道高速:路线走向为南陵—泾县—蔡家桥—雀岭—潭家桥,全长90公里。

  芜雁高速:路线走向为芜湖—太湖,宣城段全长8公里。

  远期改造建设两条一级公路,具体为:322省道(江苏高淳---水阳---宣城---泾县),230省道(江苏溧阳---广德)。近期建议按一级公路标准控制用地。

  完善市域县、乡二、三级公路网络,改建以泾县云岭为中心的三条旅游通道建设。

  完善县乡级公路网,增加公路网密度;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实现农村公路网络化。

  ⑶水运:以“两河两港”为建设重点,打通固城河,整治水阳江、建设狸桥港,扩建海棠湾港。芜申运河按三级航道标准、水阳江航道按四级航道标准进行疏浚和治理。

  4.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6/15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全面、系统、科学地保护好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环境。

  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以及其他相关条例规定,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与管理。重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绩溪县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宣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旌德江村以及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宣州区水东镇、泾县桃花潭镇,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龙川村---湖村---磡头、绩溪县上庄---冯村、石家村、泾县黄田村、泾县查济村。

  5.市域旅游规划

  ⑴培育3条旅游发展轴线:宣州---宁国---旌德---绩溪、宣州---广德、宣州---泾县---黄山区

  ⑵构建5大旅游区:旌德---绩溪绝特乡村与徽文化旅游区、宣州文房四宝、扬子鳄特色生态与多功能旅游区、泾县新四军文化与老区风情旅游区、宁国山水生态与绿色农业旅游区、广德---郎溪洞石竹海旅游区。

  ⑶树立6大旅游品牌:龙川胡氏宗祠与江村徽文化及乡村旅游、中国扬子鳄湖生态主题园、太极洞洞石竹、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红色旅游、清凉峰---大障山原始生态与天然瀑布群自然生态旅游、中国宣纸文化旅游。

  三、城市规划区城乡空间利用规划

  1.城市规划区空间管制分区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划分为已建区、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和为适宜建设地区四种基本空间单元。

  ⑴现状建成区:截止到2006年底,规划区内已建成的建设用地面积69.80平方公里,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51.70平方公里;包括宣州工业新区北区(巷口桥工业区)、7/15双桥组团、宣州工业新区东区(民营经济园)、夏渡组团等在内的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5.85平方公里。

  ⑵禁止建设区:规划划定的禁建区总面积为136.1平方公里。

  ⑶限制建设区:规划划定的限建区空间总面积192.1平方公里。主要位于规划区南部和西部。

  ⑷适宜建设区:适宜建设区也就是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之外的区域。划定的适建区面积是207.8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村镇建设规划

  ⑴适当迁村并点,建立相对集中发展的村镇建设模式

  ⑵村镇等级及结构:按照省、市新农村建设要求,规划村镇等级结构分为四级: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自然村)。

  ①中心镇:孙埠镇。镇区2020年常住人口达到5.0万人。

  ②一般镇:古泉、向阳、天湖、金坝、五星。2020年,向阳镇区常住人口4.0万人,古泉镇区常住人口0.5万人,金坝、五星常住人口0.5万人。天湖镇3.0万人。

  ③中心村:由2006年的51个减少到35个。2020年,多数中心村集聚农村人口在600~1500人之间。

  ④基层村:由2006年的1108个减少到817个。2020年,多数基层村集聚农村人口达到200~600人之间。

  四、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中心城区发展方向

  8/15“西进、北跨、东联、南扩”。

  ⑴西进:依托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跨越合杭高速,沿宣南线择地建设西部片区。

  ⑵北跨:跨过敬亭山,主要在宣南铜高速公路北部建设北部片区。

  ⑶东联:依托水阳江、双桥、宣州工业新区东区,拓展城市空间。

  ⑷南扩:南部是宣城山水旅游的精华地区,依托扬子鳄景区、夏渡森林公园,拓展城市空间。

  2.城市空间结构

  中心城区形成“一城、三片区”的城市空间结构,“一城、三片区”是指主城区(包含高教园区、夏渡组团)、北部片区、西部片区以及东部片区(由双桥、宣州民营工业园组团组成),主城区与三片区以绿色空间相隔离。

  3.城市用地布局

  宣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规划图

  ⑴居住用地

  9/15规划形成4个居住片区(分别对应一城三片区的居住片),共17个居住区。

  ⑵公共设施用地

  ①商业金融用地:1个面向皖东南的商务区、1个市级商业主中心、3个区级商业中心与17个居住区商业中心、网络化市场。商务区在西部片区结合城市生态绿地与商圈组织;市级商业主中心为叠嶂街区商业中心;3个区级商业中心为西部片区商业中心、北部片区商业中心、现状开发区商业中心(包括浙江商贸城);在巩固提高现有宣州市场和九州市场骨干市场的基础上,重点发展工业品市场、综合市场、专业特色市场、农产品市场及生产要素市场,形成多层次、开放式、网络化的市场体系。

  ②行政办公用地:在西部片区布置市级行政办公中心以及非市属行政办公用地为主的办公设施;在龙川路以东、主城区水阳组团阳德路以北集中布局宣州区行政办公用地;在敬亭山西南和鳄鱼湖以北、沿昭亭路地带布置开发区行政办公用地;以北部片区副中心为基础布置行政办公用地。

  ③科研教育用地:形成两个教育园区。

  ④医疗卫生用地:保留现状医院,拟新建6所200~300床综合性医院,每处占地4公顷左右。另外须设立口腔医院、康复医院等专科医院。

  ⑤文化娱乐用地:主要集中在昭亭北路全市性的文化会展中心以及沿景观轴及鳄鱼湖周边用地内,并合理布置在各城区、组团,为市民提供较好的教育、休闲、娱乐场所。

  ⑥体育用地:建设完善市级体育中心;加强区级体育场地建设;积极推广社区体育活动场所建设,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

  ⑶工业用地

  形成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工业园区北区(巷口桥工业区)和宣州工业新区东区(民营工业园)三个工业区。

  10/15⑷物流用地

  形成巷口桥公铁联运、双桥及经济开发区物流区三大物流区和火车站、海棠湾两大物流站。

  4.综合交通规划

  ⑴城市道路系统

  规划宣城城市道路框架由“三环、五射、三横、三纵”的主要道路构成。在此基础上,各区各组团结合自身的地形条件和用地布局构筑内部道路系统。

  “三环”:环城大道,近期中心城区环线,远期按快速路实施。

  环山路(开元路-环山东路-环山北路-环山西路-文昌路)。

  文昌路-水阳江大道-滨江大道,主城区主干道路。

  “五射”:薰化路-宣泾路、梅溪路-环山西路、鳄城路-宣宁路、宣向路、宣黄路

  “三横”:宝成路-宛陵路-泰和路、阳德路、鳌峰路

  “三纵”:宣水路-环山东路-昭亭路、宛溪路、西城路

  ⑵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规划期内,按300m服务半径计算,建成区公交站点覆盖率应该达到70%,按500m服务半径计算,建成区公交站点覆盖率应该达到95%;公交平均车速应该达到20~25km/h,高峰小时车速不应低于18km/h;95%居民于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出行时间不应超过40分钟。

  远期规划45条线路,首站按1000平方米/每线路、末站按400平方米/每线路控制,远期首末站共需用地6.3万平方米。

  11/155.绿地系统规划

  ⑴规划目标

  充分利用宣城市优越的生态环境,以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为城市发展的根本战略。融山、水、城、绿、文为一体,努力把宣城建设成现代化园林山水城市。202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不少于45%。2020年规划公共绿地面积为674.0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10.37平方米。

  ⑵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结构

  根据宣城市自然山水格局及城市“一城、三片区”的空间发展形态,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结构为:

  充分发挥宣城得天独厚的生态和山水优势,形成“一心、一带、一环,多廊相融”的生态绿地系统结构。

  “一心”:指依托敬亭山风景名胜区形成的生态绿地核心,主城区、西部片区、北部片区环山而建,敬亭山形成三城之间强有力的绿色背景,开放性的生态圈。

  “一带”:指依托水阳江形成的生态景观廊道。

  “一环”:指水阳江生态景观廊道、鳄鱼湖与夏渡森林公园以及西部、南部其他山体组成的绿环。

  “多廊相融”:指依托周边其他山体、农田、林地形成的绿地,与一心、一轴、一环相融合,对一城、三片区形成围合、渗透。

  6.城市特色规划

  充分尊重、挖掘和利用城市景观风貌现状特征和文化,通过规划形成“青山碧水绿林入城”的山、水、林、城一体的景观风貌特色与格局,进一步强化和突出宣城地域文化。

  12/15⑴文化特色: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一山(诗山敬亭山)、一河(宛溪河)、一湖(鳄鱼湖)、一园(中国文房四宝园)”等项目的开发建设,彰显皖南山水和独特地域文化特色;

  ⑵环境特色:结合自然环境本底,建设好扬子鳄湖,加强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敬亭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夏渡森林公园及周边其他山体、水体的保护。

  ⑶布局特色:形成“一核一带三轴四区”的城市空间景观结构。一核是敬亭山风景名胜区,一带是水阳江自然生态带,三轴分别为敬亭山---主城区---鳄鱼湖绿化景观轴、昭亭路---薰化路建筑景观轴、宝城路---宛陵路---陵西路---叠嶂路---阳德路建筑景观轴。四区指规划的一城三片区,组团式结构也是宣城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

  7.环境保护规划

  ⑴水环境保护

  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开展工业废水治理再提高和全面达标工作,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建设污水回用工程,整治城市河湖水系。强化农村地区的水污染防治,治理水土流失。合理调配水资源,增加生态用水,促进全市地表水体水质的改善。

  ⑵环境空气保护

  积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改善城市能源结构。城市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2020年达到356天以上。

  ⑶声环境保护

  零类区---包括自然保护区、疗养区、高级宾馆和别墅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地区。该区域及附近应无明显的噪声源,界限明确;原则上面积不小于0.5平方公里。

  13/15一类区---包括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一般指区域内扰民工厂占地面积比例小于10%,噪声均值50-55dB(A)的区域。各乡村居住环境可参照执行。

  二类区---包括居住、商业、工业混合区,噪声均值55-60dB(A)的地区。

  三类区---主要为工业区。

  四类区---包括城市交通干线两侧区域,穿越城区的内河航道两侧区域,以及火车站、长途汽车站、货场、仓库、码头。

  8.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宣城市总体规划近期规划图

  ⑴近期城市发展方向

  优先发展城市中心区、北部片区,实施开发区西扩。

  ⑵近期建设重点

  ①强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②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14/15③加强城市对外交通联系,改善城市内外交通。

  ④强化城市的工业功能,加快城宣城经济开发区、宣州工业新区北区(巷口桥工业区)、宣州工业新区东区和城东水阳建设。

  ⑤重视公园等绿地建设,加强对敬亭山风景名胜区、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宛溪河滨水地带等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品位。

  ⑥调整优化用地结构,促进北门工业小区和零星工业用地的功能转化;优化整合规模过小分散零乱的住宅区,实施老城区成片的综合改造,重点完善配套设施。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15/15

篇六:旌德县近期建设规划图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6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17.04.24?

  【字

  号】宣政办秘〔2017〕56号

  【施行日期】2017.04.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

  正文

  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2016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的通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单位: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委、省水利厅、省林业厅《关于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16-2020年)的意见》(皖国土资〔2016〕95号)要求,“十三五”期间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40.95万亩,其中2016年建设任务9.94万亩(国土部门承担2.55万亩、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承担5.39万亩、发改和农业部门承担2万亩)。经市政府同意,现将2016年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通报如下:

  一、建设进展情况

  根据各地上报情况,全市实际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8个、11.19万亩。已竣工项目4个、1.62万亩,在建项目10个、6.86万亩,未开工项目4个、2.71万亩。

  宣州区建设任务3.64万亩。实际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4个、4.29万亩,已竣工项目1个、1.00万亩,在建项目3个、3.29万亩。

  郎溪县建设任务2.86万亩。实际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个、3.18万亩,在建项目1个、0.93万亩,未开工项目2个、2.25万亩。

  宁国市建设任务1.00万亩。实际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5个、1.01万亩,已竣工项目3个、0.62万亩,在建项目1个、0.13万亩,未开工项目1个、0.26万亩。

  泾县建设任务1.16万亩。实际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个、1.16万亩,在建项目1个、0.96万亩,未开工项目1个、0.2万亩。

  绩溪县建设任务0.6万亩。实际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个、0.9万亩,均在建。

  旌德县建设任务0.68万亩。实际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个、0.65万亩,均在建。

  二、存在问题

  (一)项目进展缓慢。全市实际实施的18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竣工项目4个,在建项目10个,还有4个项目尚未开工建设。目前已近春耕和雨季,项目建设难度进一步加大,6月份完成验收时间紧、任务重。

  (二)组织协调不够。“十三五”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分别由国土、农业综合开发、发改和农业部门承担,由于组织协调不够,各地不同程度出现了项目重叠现象,影响了建设任务的完成。同时,因项目建设程序要求严格,需要招投标、审计等单位配合,而部分地方不能及时或按规定组织开展工程招投标、审计等,仅靠项目建设部门推进,导致项目实施进展缓慢。

  三、有关要求

  (一)落实责任,强力推进。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2016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函》(皖国土资函〔2017〕376号)要求,县级人民政府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按时完成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是县级人民政

  府一项重要职责。各地要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按时完成2016年度建设任务。国土、农业综合开发、发改和农业部门分别负责本部门项目实施工作,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共同推进项目建设。

  (二)倒排工期,按时完成。各地要以6月份完成项目验收为目标,倒排工期,并分别上报市直有关部门。倒排的工作图、时间表要符合实际、有操作性和前瞻性,工作量要按周进行分配。各地制定好工作计划后要狠抓落实,如遇特殊情况要及时调整,保障项目顺利推进。

  (三)加强配合,提高效率。项目建设涉及的部门要密切配合,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从快从简办理,提高工作效率。采取平行作业,加强标后管理,实行工程跟踪审计,同步推进相关工作,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各地要按照“统一布局规划、统筹建设资金、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监管考核、统一上图入库”原则,加强统筹协调,切实解决项目重叠问题,确保完成建设任务。同时,要提前谋划,及早安排2017年项目建设,抓住施工有利时节,确保按序时进度推进项目建设。

篇七:旌德县近期建设规划图

  

  安徽省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2009-2015)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二○○八年九月

  目

  录

  一、旌德县灵芝产业现状.........................................................1(一)基本情况

  ..............................................................................1(二)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优势

  .................................................3(三)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6二、旌德县灵芝产业环境及市场前景分析

  ................................8(一)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有利因素

  .........................................8(二)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不利因素

  .........................................9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1(一)指导思想

  ............................................................................11(二)发展目标(2009-2015年).........................................11(三)优化区域布局

  ....................................................................12四、工作重点

  ........................................................................17(一)品牌战略

  ............................................................................17(二)质量战略

  ............................................................................22(三)企业战略

  ............................................................................26(四)文化旅游战略

  ....................................................................29五、规划投资与资金筹措方案...............................................31六、保障措施

  ........................................................................32(一)切实加强领导

  ....................................................................32(二)加快发展灵芝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

  ......................32(三)完善灵芝产业人才机制和科技机制..............................33(四)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34(五)建立灵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34(六)招商引资

  ............................................................................35附图:

  旌德县万亩灵芝基地布局示意图

  旌德县生态环境图

  旌德县灵芝基地图

  灵芝文化图

  灵芝产品图

  灵芝加工产业园区总平面规划图(缺)

  中国(旌德)灵芝博览园规划图(缺)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2009—

  2015)

  为进一步推进旌德县灵芝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国经济林协会的建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和《旌德县农业产业化提升行动》、《旌德县旅游业增点扩面行动》精神,结合旌德县灵芝产业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旌德县灵芝产业现状

  (一)基本情况

  旌德县地处皖南山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0°07′—30°29′,东经118°15′—118°44′,属黄山山脉东麓。全县行政区辖5乡5镇,人口15.1万,205国道南北贯穿。现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森林资源林政管理先进单位”和“全国绿色小康县”等称号。境内重峦迭翠,山清水秀,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土壤肥沃,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黄山支脉自西向东蜿蜒而入,斜贯全县,境内海拨146—1295M,青山环绕,林木葱郁,全县林木面积7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0%,活立木蓄积量3500万立方米。野生动植物种类众多,有梅花鹿、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云豹、银杏、红豆杉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动植物。地表水洁净,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美。是最适宜灵芝生长的地区之一。

  灵芝,又名仙草、瑞草,被视为吉祥之物,我国古代就有用灵芝治病,强体健身的记载,中国最早的药学书《神农本草经》将灵芝列为“上药”,其功效独特,具有扶正固本,活血通经,健脾活胃,保肝解毒,利尿净血,止咳平喘,稳定血压,养心安神,抗老防衰的作用。“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神仙”。可以治疗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虚劳、气喘、肾炎、神经衰弱、失眠健忘、消化不良、积年胃病、白血球和血小板减少、多种肝炎、病后体弱、肿瘤等症。还对女性养生美容、更年期障碍、月经不调等有显著功效。灵芝能抑制和控制癌细胞生长、扩散,癌症病人手术后及化疗中同时服用灵芝,身体恢复很快,是癌症病人辅助治疗的最佳选择。灵芝是天然生态产品,服用无副作用,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健康人长期坚持服用,可以徒步轻盈,精力充沛。

  旌德的灵芝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中叶,主要是在云乐、兴隆和祥云等山区乡村,山民们采收灵芝,零星销售,作营养品和中药材使用,产量很少,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发展为人工椴木栽培,产量得到增加。进入二十一世纪后,由于真菌栽培技术的进步,采用阔叶木枝桠和木材边角料加工成袋料,载培灵芝,产量迅速大规模增加,年干芝产量达到几十吨。

  在灵芝种植规模逐步扩大的基础上,旌德黄山云乐灵芝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该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中心开展技术合作,引进国内先进的椴木和袋料灵芝种植技术,引进日本培育并提纯复壮的灵芝菌种,在旌德及周边宁国、泾县、黄山等地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并取得成功。现灵芝种植户已达1200余户,灵芝基地已达1200余亩。2008年灵芝干产量已达360吨(亩产300公斤),灵芝孢子粉产量达240余吨(亩产200公斤)。采用中科院南京微生物研究中心和国内中药界最先进的超细粉碎、细胞破壁、净化提纯和中药合成技术,先后研制出了超细灵芝粉、破壁灵芝孢子粉、蜂胶灵芝、银杏灵芝、松茶花粉灵芝、绞股蓝灵芝等灵芝系列保健品和双灵扶本散、破壁孢子胶囊等中药制品,投放市场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8年5月6日在中国(旌德)首届灵芝旅游文化节上,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旌德县“中国灵芝之乡”称号,旌德灵芝的美誉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为旌德灵芝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优势

  旌德县灵芝产业独特的历史、地理、人文等资源条件,形成了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可增强旌德县灵芝产业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1、灵芝生产历史悠久,灵芝文化沉积丰厚。旌德县地处皖南山区,黄山北麓,长江南岸高山丘陵区域,地域独特,生态环境优越,是我国最重要的灵芝产区。《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目》都有皖南黄山、宣城出产上品灵芝的记载,旧版《旌德县志》、《王桢农书》中也描述过旌德出产灵芝,且品质上乘。旌德的祥云村正是由于古代盛产吉祥之物上品灵芝,盖似祥云而得其名。中国的中医药文化在古徽州源远流长,沉积已久,旌德的灵芝文化已成为皖南古徽州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灵芝文化沉积丰厚。建国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灵芝栽培和加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旌德灵芝已从野生采摘向人工种植、高科技加工、制药方向不断发展,灵芝生产、加工、营销体系日趋合理,灵芝产业初步形成。2008年被旌德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灵芝之乡”称号,为优化灵芝资源配置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生态条件优越,灵芝品质优异。旌德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重金属含量低、无污染,森林覆盖率高,灵芝园生态环境好,有利于无公害灵芝和绿色食品灵芝、有机灵芝生产基地建设。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孕育了优异的灵芝品质,旌德所产的灵芝富含灵芝多糖、灵芝酸、有机锗、皂苷、腺苷、嘌呤、密啶、麦角甾醇、生物碱、内酯等对人体有益的活性物质,特别是灵芝多糖含量高,品质超群,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力。

  3、林木资源丰富,灵芝生产原料有保障。旌德野生阔叶林品种多,面积大,产量高,主要有枫、栎、粟等阔叶树种,面积达18万亩,每年修林、抚育,就可砍代林木及枝桠10万多吨,是生产椴木灵芝和袋料灵芝的优质原料。旌德的桑园有1万余亩,每年剪取的桑枝条近1万吨,也是生产灵芝的理想材料。旌德退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耕还林面积中有4万余亩是阔叶林,现已接近扶育间伐期,间伐的木材枝桠也都是生产灵芝的优质原料。

  4、野生灵芝资源丰富,为选育优质灵芝菌种提供了有力保障。大山深处原始森林里经过多年生长的野山芝,实体健壮,无杂菌,不含重金属,无污染,用野山芝的子实体进行无性繁殖,再提纯复壮,选育,制成生命力强、生长旺盛、产量高、功能优良的灵芝菌种,向灵芝种植户和灵芝基地推广、扩种,可以保证旌德灵芝种源纯正、品质正宗、质量可靠。

  5龙头企业脱颖而出,生产加工体系完备,带动作用较强。旌德黄山云乐灵芝有限公司,成立于1989年,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微生物研究中心等多家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合作,掌握了目前国内先进的椴木灵芝种植和袋料灵芝种植技术,并研发出了大棚种植灵芝、退耕还林地种灵芝和桑枝袋料种植灵芝新方法,以旌德云乐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宁国、泾县和黄山、太平等地1200余户种植灵芝。灵芝基地已发展到1200余亩。公司拥有国内先进的灵芝超细粉碎、超声波分离、净化提纯和破壁加工生产设备和生产线,生产加工体系较完备。终端产品灵芝超细粉、破壁灵芝孢子粉等保健食品被评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畅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出口日本、韩国等地,“公司+基地+农户”的雏形已初步形成,公司2008年再次被认定为安徽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基地的带动作用日益显著。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6、旅游资源丰富,灵芝与旅游结合日趋紧密。旌德地处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圈内,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开发,带动了灵芝产品的销售,灵芝与旅游形成了良性互动。

  (三)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1、灵芝基地规模小,无性良种灵芝种植比率低。虽然旌德黄山云乐灵芝有限公司的灵芝基地已发展到1200亩,但大部分分布在周边宁国、黄山区和黟县等地,由于近年来旌德灵芝产销渠道不畅,灵芝种植收益不高,造成芝农积极性下降,灵芝种植面积和产量严重下滑,现全县种植面积不足100亩。无性良品灵芝种植比率更低,大部分芝农还是采用五年前从日本引进的或自己在普通灵芝中选育的三代、四代菌种,多年未经脱毒、提纯、复壮,种植的灵芝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

  2、灵芝产品加工深度不够,系列产品开发有待加强。旌德的灵芝现只有农字号的灵芝干、灵芝片,而且只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还没有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或绿色农产品认证,灵芝基地还没有通过GAP认证。食字号的产品只有超细灵芝粉和破壁灵芝孢子粉。还没有按照国家GMP标准建设灵芝药品生产线,没有药字号的灵芝产品,使得产品附加值不高。

  3、灵芝产品市场开拓缺乏整体营销战略,品牌建设滞后。灵芝企业由于缺少专业营销人员,在市场开发上缺乏长远规划,灵芝终端消费市场营销工作做得不够,品牌广告宣传投入少,推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介力度不大。使得名贵灵芝虽多,但卖不出好价钱,高市场占有率的知名品牌少,灵芝品牌建设亟待加强。

  4、组织化程度低,灵芝产业发展缺乏组织创新。旌德县灵芝种植大多是千家万户经营,生产经营规模小,芝农组织化程度低,灵芝生产要素流转机制尚未建立,难以应对大市场。

  5、灵芝产业专项资金投入少,对外开放度不够。近年来由于多方面原因,各级政府对灵芝产业投入、必要的扶持和引导及招商引资力度都不够,影响了灵芝企业的融资和自我发展,制约了企业的做大做强。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二、旌德县灵芝产业环境及市场前景分析

  (一)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有利因素

  1、政府极为重视“三农”,良好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灵芝业属于“绿色”产业,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灵芝产销问题关系农村经济增长、芝农增收致富。因此,加入WTO后,政府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高度来制定灵芝产业政策、制度、相关规定和法律,在税收、资金、解决农残等方面给予政策的支持,使灵芝生产、销售、出口的协调和宏观调控体系更加完善。如灵芝农业税已经取消,困扰灵芝行业税负过重、税负不均的问题得到解决;灵芝作为优势农产品已被林业部列为大产业带加工示范项目;我省对灵芝产业化经营的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扶持正逐步增加,食用菌产业被《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列为农业鼓励类项目。这些为旌德县灵芝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21世纪以“健康、绿色、生命”为主题的消费需求益趋强烈。21世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潮流,将会促进世界安定以及世界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增加和富有,人们对天然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功能药品的需求明显地将从生理性需求发展至安全性、健康性需求。由于灵芝对人体健康特有而卓越的功效,越来越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尤其是灵芝系列保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健食品和复方中成药制品正在变成21世纪最畅销最流行的保健食品和药品。这一不可逆转的绿色健康消费趋势,将使灵芝突破区域性消费的局限性。对旌德县灵芝国内外市场的拓展无疑是极好的机遇。

  3、社会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文化与休闲消费需求日益凸显。理论和实践表明,随着人们经济收入不断增加,消费能力将不断增强。一方面,人们的消费与购买欲望将不断增强,这有利于提高灵芝的市场需求量。灵芝是绿色健康食品,随着食用灵芝有利健康的宣传促销,灵芝国内国际市场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人们的需求将由物质层次上升为精神层次,人们将不断追求文化和休闲的消费,以陶冶情操、休心养性、充分享受生活,体现生命的价值。历史、自然和地域赋予旌德县灵芝、生态极为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及休闲旅游优势,如能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可进一步提高旌德灵芝的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二)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不利因素

  1、以绿色为趋势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阻碍。自欧盟2000年7月1日起实施的新的苛刻的农残检测标准以来,目前已有19个国家和地区组织颁布了453项农药允许残留标准。对于农产品中夹杂物,重金属及放射性物质的污染,黄曲霉素和其他有害微生物污染等,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也都提出了限量指标要求,增加了检测项目。近年一些农产品进口国还对进口农产品及其企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业有关认证及包装、标签等等出台了一些限制性规定,因而旌德县灵芝出口将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更多的“绿色技术性壁垒”,灵芝卫生质量状况,尤其农残问题仍是制约扩大出口的最大障碍。

  2、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威胁。灵芝产业是新兴的保健食品和医药药品行业,市场前景广阔,效益潜力巨大,国内外很多大企业、先进企业已开始纷纷进入这一朝阳产业,利用中西部地区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凭借着自身雄厚的资金、技术,人才、品牌实力,凭借着先进的营销管理方式、制度、经验,市场开拓的能力,开展竞争。对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也将构成直接的竞争压力。

  3、国内外灵芝知名品牌的挑战。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交通不便(不畅)等因素的影响,旌德县灵芝产业步入市场经济的时间稍晚,国内外灵芝知名品牌已抢占了一定的市场,这对旌德县灵芝品牌的打造及市场的开拓发展是一挑战。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旌德县“灵芝之乡”共用品牌,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龙头、以企业为主体、以基地为依托、以科技为先导、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调整优化林业产业结构,通过实施品牌战略、质量战略、企业战略、文化旅游战略,提升旌德县灵芝产业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旌德县灵芝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2009-2015年)

  总体目标:基本实现旌德灵芝生产加工良种化、标准化、清洁化、区域化。力争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灵芝、绿色食品灵芝产销基地,全国较大的灵芝保健食品、中成药品加工生产销售基地,具有生态、养生文化内涵的灵芝文化旅游基地。

  计划到2010年末,全县灵芝园面积达到2000亩,无公害灵芝园覆盖率达到90%以上,亩产灵芝干灵芝孢子粉500公斤,和亩产值达到2万元,实现农业收入4000万元;加工生产灵芝系列保健食品200吨(其中灵芝超细粉100吨,20万元/吨;破壁灵芝孢子粉100吨,100万元/吨),实现工业产值1.2亿元。实现灵芝产业总产值1.6亿元,利税2000万元。培植1家年销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11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售额超亿元的龙头企业,争取1个国家驰名商标,2-3个省著名商标;实现芝农年人均灵芝收入超千元。

  到2015年末,全县灵芝园面积达到10000亩,建成有机灵芝基地0.5万亩,绿色食品灵芝基地0.5万亩,灵芝园全部实现无公害化;实现灵芝产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利税1.2亿元。其中灵芝种植业收入2亿元,实现灵芝加工业收入8亿元;培植年销售额超亿元的龙头企业2-3个,销售额超5000万元的龙头企业8-10个;灵芝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大中心城市,灵芝销售网点达100个以上;自营出口灵芝产品300吨,创汇1500万美元;争取1-2个国家驰名商标,2-3个省著名商标;实现芝农年人均灵芝收入2000元。

  (三)优化区域布局

  1、旌德灵芝总体布局

  重点布局灵芝种植基地,集中安排灵芝加工企业,精致布局灵芝文化旅游。灵芝加工企业,在保留旌德黄山云乐灵芝有限公司在云乐现有的工业生产实施的基础上,在旌德经济开开发区重点建设旌德灵芝产业园,布置灵芝酒、灵芝茶、超细灵芝粉、破壁灵芝孢子粉等灵芝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按医药行业GMP标准建设灵芝药品生产线,重点布局灵芝医药制品生产企业;发挥旌德灵芝文化优势,挖掘灵芝文化潜力,建设旌德灵芝文化博览馆。

  2、灵芝种植基地布局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12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旌德县地处皖南山区、黄山北麓,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质肥沃、自然植被好、森林资源丰富、工业企业少、环境污染小。全县总面积904.8平方公里,约132万亩,其中山场91.1万亩、耕地23万亩。山场中有林地

  78万亩,其中商品林68万亩,活木蓄积量达352万立方米。种植灵芝的阔叶林木资源十分丰富,阔叶林总面积18万亩,每年按总面积的10%可采伐量计算,可采伐林木1.8万亩,合5.4万立方米、6750万公斤(每亩林地按采伐3立方米、每立方米按1250公斤计算),按生产1亩灵芝用木材12立方米或1.5万公斤(即4亩林地采伐量)计算,全县每年至少可种植灵芝4500亩。

  全县现有23万亩耕地中有水田19万亩、旱地4万亩,其中桑园1.5万亩,按每亩夏伐桑树枝柴1000公斤,每亩灵芝需桑树枝柴1万公斤计算,全县每年剪伐的桑树枝柴可种植灵芝1500亩。灵芝种植基地农户还可收购本县周边县市丰富的桑树枝柴种植灵芝。

  旌德县有退耕还林面积6万亩,其中可用作种植灵芝的阔叶林达4万亩,现大部分阔叶林已进入郁闭成林期,可以进行抚育间伐,每亩可间伐林木和枝桠1000公斤,每年可间伐林木和枝桠4000万公斤,可种植小棒灵芝4000亩(每亩用阔叶木及枝桠1万公斤)。

  县林业部门将根据本规划,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菌用林植树造林计划,用于灵芝产业发展的阔叶林补充。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13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由于种植灵芝与林木柴、桑树柴和退耕还林木材资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抓好灵芝生产的区域布局就是要充分利用本县及周边县市阔叶林木资源、退耕还林及桑树柴资源,加快灵芝发展。

  根据我县各地阔叶林资源和桑园分布,结合各地自然气候条件、栽培历史等综合考虑,将本县灵芝种植规划布局为3个种植区。

  (一)云乐、俞村、庙首、孙村树柴段木灵芝种植区:该区林地多山高林深,平均海拔400-800米,雨量充沛、空气清新、自然植被好,富产多种阔叶林林木,独特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林木资源是种植上等灵芝、香菇等食药用菌的首选之地。到2015年,该区规划种植灵芝为3920亩。

  (二)蔡家桥、三溪、兴隆、白地阔叶林、桑柴枝和退耕还林段木灵芝种植区:该区多高山、丘陵,土壤肥沃,是旌德县天然保护区,枫、栎、楂等阔叶林资源丰富,同时又是我县蚕桑生产的重点乡镇,桑树枝条资源丰富,该区域内退耕还林面积较大,在充分利用林木资源的同时,可就近利用蚕农每年夏伐的桑树柴生产灵芝,并可增加蚕农的额外收入。到2015年,该区规划种植灵芝为4920亩。

  (三)旌阳、版书阔叶林、退耕还林段木灵芝种植区:该区高山、低山、丘陵错综复杂,阔叶林、退耕还林均有分布。各地可因地制宜采用树柴和退耕还林段木栽培或锯木屑袋料栽培灵芝,以靠近集镇和公路交通方便的地方栽培灵芝观赏示范基地为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14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主。到2015年,该区规划种植灵芝为1160亩。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15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区域布局表

  (2009-2015年)

  项目

  乡镇名

  树柴段木灵芝

  灵芝

  种植

  面积(亩)60200桑树柴段木灵芝

  灵芝

  种植

  面积(亩)100200退耕还林阔叶林面

  可采伐面

  桑园

  面积(亩)桑枝柴产

  量(吨)段木灵芝面积(亩)300300合计灵芝种植面积(亩)积(亩)积(亩)旌阳镇

  版书乡

  24458655245865700165014003300460700俞村乡

  蔡家桥镇

  云乐乡

  220205580410002200550410055014010001350140700270028014002002010030060030010507601400三溪镇

  兴隆乡

  庙首镇

  15250272251462515252720146038068036045004550280900091005606006403060040030015801720690孙村乡

  17250172543020040050300780白地镇

  856516251585020045090060600860全县合计

  16240400014500290402000400010000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16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四、工作重点

  根据旌德灵芝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充分把握国内外市场方向,精心组织实施四大战略六大工程,努力把旌德打造成全国规模较大的灵芝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和灵芝文化旅游中心。

  (一)品牌战略

  1、旌德灵芝品牌形象塑造工程

  旌德灵芝在全国灵芝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全县上下要以“旌德中国灵芝之乡”公用品牌建设为切入点,以2008年中国(旌德)灵芝旅游文化节和灵芝项目推介会为契机,启动

  旌德灵芝形象塑造工程。内抓质量,外塑形象,举全县之力做大做强旌德灵芝产业。

  (1)加强旌德灵芝公用品牌宣传推介。由部门牵头、企业参与、政府补贴,集中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每年采用不同形式组团到旌德灵芝主销区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进行宣传、推介。在旌德县各类交通要道及各类旅游景点树立灵芝广告牌。

  (2)提高旌德灵芝产品质量。加快制定旌德灵芝生产加工技术规程,制定灵芝种植和深加工产品标准,在重点灵芝区、骨干企业举办旌德灵芝标准化培训班,普及标准化知识。以示范推广旌德灵芝标准,完善工艺流程,规范旌德灵芝的生产、加工和包装,逐步实现旌德灵芝产品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确保旌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1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德灵芝产品质量稳步提高。

  (3)实施旌德灵芝公用品牌市场准入制度。尽快成立旌德灵芝行业协会,负责申请注册旌德灵芝原产地证明商标,协调管理旌德灵芝公用品牌的市场运行,建立旌德灵芝公用品牌市场准入机制,在鼓励旌德黄山云乐灵芝有限公司拥有自己品牌的龙头企业,自行开发包装、自行管理、自行销售的同时,对没有自主品牌的企业,由协会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管理、统一使用商标。

  (4)构建市场营销网络。内销市场上,在稳定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灵芝市场的同时,加大对华北、东北、西南市场的拓展力度,扩大灵芝的销售规模;外销市场上,充分利用旌德灵芝获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后,在出口通关上的优惠待遇,尽快在东南亚、欧美消费国抢滩设点,逐步在全国、全球构建旌德灵芝营销网络。

  (5)实施旌德灵芝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建立公用品牌的管理制度,明确公用品牌使用规则,开展相关知识培训,抓好公用品牌使用试点示范工作,建立旌德灵芝原产地域标志灵芝园保护示范村、示范园、示范场、示范基地等;建立旌德灵芝原产地域保护示范厂、示范店、示范公司等。同时建立公用品牌使用者受益制,加强公用品牌市场运行检查监督;建立公用品牌的奖惩制度,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企业使用旌德灵芝原产地域标识,使之效益得以真正的发挥。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1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2、旌德灵芝市场拓展工程

  (1)原产地证明商标保护。由政府委托相关部门积极申办旌德灵芝原产地证明商标及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专用标志。鼓励灵芝销售企业在销售地设立灵芝直销点或派驻对外推销员、委托外代理商等多种形式开拓国内外市场;并在国内外皆申请注册自用商标,以获得法律保护权,利于宣传,打造名牌。同时,企业要加强市场营销人员引进、培养工作,建立自己的营销人才队伍。

  (2)灵芝生产基地建设。灵芝企业要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强化管理,防止农业投入品的乱施乱用,切实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建设标准化生产线,净化生产环境,杜绝掺杂使假;改革传统加工工艺,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新产品的开发,扩大小包装灵芝产品销售,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拓展市场销售空间。

  (3)寻求海内外合作。利用旌德灵芝产品优势,积极寻求海内外市场著名品牌的灵芝零售商、批发商、加工商合作,通过协议、合同或合资联营等方式,在灵芝产品包装上,同时使用双方的商标品牌(双商标联营)。借助他们的资金、技术、管理、市场优势和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及美誉度,尽快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企业自有品牌、公用品牌的国际市场知名度及美誉度,最终拉动旌德灵芝产业发展。

  (4)培育灵芝销售企业联合会。鼓励外销灵芝企业成立联合会,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章程,实行企业自律和价格联盟,防止无序竞争、相互压价,进入低价格-低效益-低质量-低价格的恶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1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性循环,共同拓展旌德灵芝的国内外市场,宣传旌德灵芝品牌,扩大旌德灵芝销售量。

  3、灵芝系列产品开发工程

  (1)打造旌德名优灵芝精品。结合标准化实施,逐步启动旌德名优灵芝的精品工程,在重点抓好旌德灵芝发展的同时,各乡镇要结合自身特点,切实抓好自己的灵芝基地建设,创立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认同度的精品名灵芝品牌,完善传统名优灵芝标准,挖掘深厚的灵芝文化内涵,赋予其新的生命。再树旌德灵芝的质量形象,提高旌德名品灵芝附加值。

  (2)加快灵芝深加工系列产品开发。鼓励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共同研究开发灵芝深加工系列产品,重点研究灵芝酒、灵芝保健食品、灵芝中药制品、灵芝化妆品和灵芝旅游产品。

  在药品方面,目前,全世界约有80%以上的人口应用植物药进行治疗,年销售额在200亿美元以上,国际市场前景看好。我国加入WTO后,因为知识产权问题对化学药品研究生产有较大的冲击,而传统中药却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有灵芝汤剂、糖浆、片剂及用其孢子制成的注射液上市。以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其药用范围逐渐扩大,目前开发的有抗肿瘤制剂、肝功能促进剂、降血压制剂、免疫调节剂、抗诱变剂、灵芝合剂、灵芝猴头膏、灵芝冲剂、灵芝蜂王浆口服液及神草灵芝琼浆等产品。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2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在食品方面,灵芝产品也越来越多。武汉大学生物系和吉林粮油专科学校联合研究出以发酵法制备灵芝食品、灵芝香槟、灵芝乳胶饮料等工艺流程;此外,北京生产了中华灵芝茶,长春中医研制了复方灵芝饮料,汕头生产了中国灵芝糖(口香糖)。

  在保健品方面,灵芝作为保健品种类更是繁多,灵芝的有效成分非常丰富,目前已分离到的有数十种之多,其中主要有灵芝多糖、灵芝酸、腺苷还有麦角甾醇、甘露醇、呋喃、内脂、牛磺酸、灵芝碱甲和乙、尿嘧啶和尿嘧啶核苷、腺嘌呤核苷、腺嘌呤、油酸、灵芝总碱、灵芝孢子中的孢醚及纤维素等成分。灵芝有抗衰老、抗肿瘤,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它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代谢等均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它还具有抗炎、抑菌、杀菌、防腐的功能。

  在化妆品方面,灵芝是一种天然具有抗皱、消炎、清除色斑、保护皮肤、并使头发增加光泽的美容佳品。各种灵芝的护肤、养发、沐浴制剂也应运而生。仅上海霞飞日用化工厂生产的纯天然灵芝系列产品,就有“灵芝特效营养特效增白露”、“灵芝润肤露”、“灵芝抗皱蜜”、“灵芝爽肤沐浴露”等15个品种。

  县政府出台有效措施,加快促进灵芝科技成果转化,尽快形成具有旌德特色的灵芝产业体系。

  (3)扩大旌德灵芝市场网点。重点建设旌德县灵芝产品交易市场,借助旌德灵芝形象塑造工程,鼓励企业到大中城市建立经营网络、销售网点、分公司、专卖店等营销服务网络;同时,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21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支持芝农和其他经纪人从事旌德名优灵芝贩销和境外兴办旌德名优灵芝销售窗口,多方位扩大旌德名优灵芝销售渠道;利用旌德灵芝信息网、安徽农网、旌德农网和各种网络渠道,大力推行电子商务,开展网上销售,方便快捷地把产品推向市场。同时,名优灵芝企业要积极抢占国际市场,千方百计地扩大名优灵芝出口,提高旌德名优灵芝的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二)质量战略

  1、良种化工程

  为加快旌德县灵芝树无性系良种发展步伐,提高灵芝园产出水平,从2009年开始启动灵芝良种化工程,到2010年,用2年时间,发展2000亩无性系良种灵芝园,亩产值达2万元。

  (1)无性系灵芝良种选育和推广。根据旌德县当前及今后生产的主要灵芝种类、无公害生产的要求,以及当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条件,确定旌德县主栽品种。加快旌德云乐灵黄山芝的繁育、选育和提纯复壮,重点引进和推广韩国黄板灵芝和孢子粉灵芝等无性系良种。全县根据主要生产灵芝种类,确定2-3个品种进行推广。

  (2)无性系灵芝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设县、乡灵芝良种繁育基地,以良种繁育户为补充,建立灵芝良种繁育体系。推行良种灵芝菌种的生产许可证、植物检疫证、经营许可证制度和种苗质量的追溯制。农业部门要加强灵芝苗的“三证”管理,严厉打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22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击生产、贩运、销售假冒伪劣菌种的行为,保证菌种质量。并做好优良菌种的发展规划、产销衔接、供需平衡。

  (3)良种灵芝园基地建设。根据灵芝经济在当地农村经济中的比重,确定5—8个乡镇,20个行政村作为重点,建立无性系良种灵芝园“示范乡”、“示范村”。县里每年集中抓4-5个10亩以上的无性系良种灵芝园示范片,乡镇也要做好规划,集中建立自己的无性系良种灵芝园示范片。政府鼓励灵芝生产企业、个私经济以及外商通过反租倒包、土地流转等形式建立良种示范基地。县、乡政府建立灵芝良种专项发展基金,每年对连片发展良种灵芝园10亩以上的,给予一定的种苗补贴。加强资金管理和使用,层层落实责任制,做到发展一批、成园一批。农业、林业部门要加强灵芝良种推广的技术指导、培训和各项服务,引导芝农建设一批成规模、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良种灵芝园。

  2、标准化工程

  (1)标准制定和修订。为塑造旌德名优灵芝形象,稳定和提高旌德名优灵芝质量,现行旌德优名灵芝都应有灵芝标准。没有标准的要尽快建立标准;已有标准而不完善的要加以完善。县农业、药监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积极组织相关专家,结合各种名优灵芝市场需求及其趋势,以及我国目前实施的GAP认证标准和QS认证标准,制定一套从灵芝菌种制备、灵芝种植、灵芝园管理、采摘、初制、精制、精深加工、包装,车间、仓库至销售各环节的技术标准。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23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2)标准宣传。印制旌德灵芝标准手册、宣传单,举办灵芝种植、加工系列标准化培训班,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手段,普及标准化知识,强化灵芝产业从业人员的标准意识。

  (3)建立健全标准化监督体系。对标准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设置标准化实施情况监督举报的电话、网络、信函、来访等通道,建立举报登记核实制,举报情况一经核实,对被举报者通报批评和处罚,对举报者予以奖励。

  (4)实施标准试点及其推广。采取自愿申报和择优审核批准的方法,建立旌德灵芝标准示范基地和标准示范加工厂,同时建立管理档案,边总结边推广。鼓励企业和芝农申报试点,给予技术支持和资金扶持。每年由县农委牵头评选“最佳标准实施先进基地”、“最佳标准实施先进企业”、对标准化组织实施工作突出的乡镇,给予通报表扬、授牌和一定的物质奖励。

  3、清洁化工程

  (1)灵芝园基地清洁化

  灵芝园环境清洁化。严格控制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对灵芝园生态环境的污染,防止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对灵芝园生态环境和灵芝的污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源头上把好灵芝质量安全关。

  灵芝园投入品清洁化。加强灵芝种植区农药销售单位(或个人)的监督管理,严禁销售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灵芝园中使用的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24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农药。实行源头控制和产区督查相结合,杜绝各类农业禁用品进入灵芝园。

  灵芝园生产管理清洁化。以推进无公害灵芝、绿色食品灵芝、有机灵芝生产为目标,全面开展清洁化技术宣传与培训,普及和推广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和有机肥施用。支持和鼓励灵芝企业进行无公害灵芝、绿色食品灵芝、有机灵芝基地和产品认证。

  生态灵芝示范基地建设。县里重点选择4-5个生态条件好,自然条件特别优越的乡、村建设生态灵芝示范基地,重点对外推介招商。

  (2)灵芝加工清洁化

  加工环境清洁化。

  加快实施《食品药品生产许可证制度》,按照“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要求,对企业外部环境及内部厂房进行布局和整改。规范全县灵芝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在全面排查的基础上,限期整改,到时仍不达标的企业通过关、并、转等措施,淘汰一批、保留一批、新建一批,最终实现全县灵芝加工经营企业全部达标,布局合理化、生产卫生标准化。

  加工设备清洁化。选择国内先进水平的灵芝加工机械和标准化生产线,淘汰陈旧、破损设备,鼓励使用超细粉碎、微波净化、纳米破壁和冷冻干燥等环保加工设备,并配置必备的吸尘装置和洁净卫生精制灵芝器具。

  加工能源清洁化。逐步降低煤、柴在制灵芝中的使用面和使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25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用量,积极推广电源生产。

  加工过程清洁化。加强员工生产卫生知识培训,持证上岗,按QS认证和GMP管理体系要求进行全程卫生质量管理。

  (3)完善检验检测体系

  整合现有的灵芝检测资源,成立旌德县灵芝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充实检测力量,完善仪器设备和手段,提高检测能力。在县、乡建立监测网点,对生产基地(企业)进行监控和不定期抽检,确保旌德县灵芝的质量卫生安全。

  (三)企业战略

  1、培育扶持龙头企业

  (1)对拥有注册商标、建有基地、获得国内、国际相关灵芝质量或质量体系认证的;以经营名优灵芝为主,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灵芝企业,优先给予扶持。加快龙头企业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向靠近灵芝主产区、交通方便、市场环境好,基础设施功能完善的县经济园区集中发展,培育一批上连市场,下连基地的核心龙头企业。

  (2)建立旌德县灵芝龙头企业档案,关心龙头企业发展和变化。县政府及职能部门要根据企业需求,提供咨询、培训、技术、法律等服务。帮助企业协调与农户、农村的关系。

  (3)关注银企关系。定期召开由企业、政府、银行、审计等部门参加的年度财务运行情况通气会,协调银企关系。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26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4)建立科技专家大院,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各类培训、考察和参观学习;组织龙头企业参加灵芝推介会和产品展销会。

  (5)协助龙头企业申请产业化项目、招商引资、引进人才。

  (6)优先征地用地,优先进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申请省级龙头企业。

  (7)灵芝企业可以享受县委、县政府《关于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有关政策等扶持措施,加大对这些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龙头企业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向灵芝县经济园区集中,培育一批园区核心龙头企业。

  (8)获得省著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的,由政府奖励企业2万元;获得国家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及专利金奖的,由政府奖励10万元。

  (9)评选年度突出贡献灵芝企业,对当选企业由县政府授予“旌德县突出贡献灵芝企业”称号,并颁发奖牌和证书。

  (10)鼓励灵芝企业利用有型、无型资产通过评估、包装上市,吸纳更多的资金加快发展。

  2、鼓励发展中小企业和灵芝经销商。

  关心、支持有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的中小企业发展。建立旌德县灵芝加工企业、灵芝批发商店、长期运销旌德灵芝的经营大户、外地销售旌德灵芝产品企业的档案,关心他们的经营活动,邀请他们参加市、县(区)大型灵芝事活动。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各类灵芝商贾的联系。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2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关心北京、上海、南京、无锡、广州、深圳等灵芝市场的旌德灵芝商,与在外经营旌德灵芝的商号建立联系,充分挖掘公共关系资源,促进旌德灵芝流通。

  农委、工商、卫生、质监、税务等部门要做好服务工作,依法管理,维护良好的灵芝流通和市场秩序,对符合条件的等灵个体工商优先优惠办理各项证照,开放经营绿灯,为外来采购灵芝的商贾及本地的各种灵芝商构建自由交易环境。

  3、支持投资灵芝深加工项目。

  充分利用旌德县丰富的灵芝资源和灵芝无污染、内质好等优势,在现有超细灵芝粉、破壁灵芝孢子粉的基础上,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投资开发灵芝酒、灵芝饮料、灵芝食品、保健品、医药品、化装品和灵芝旅游产品等多元化灵芝产品,改变旌德县灵芝产品单一的现状,提高灵芝产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4、加快灵芝产业园建设

  为整合资源,形成集聚效应,全县应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建设灵芝产业加工园区。、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园区集聚,为旌德县灵芝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切实提升旌德县灵芝产业的外向度。力争将旌德县建设成全国最大的灵芝加工基地和华东最大的灵芝绿色食品、保健食品、医药制品加工销售基地和灵芝文化旅游目的地。

  县政府要把兴建和发展灵芝加工园区作为旌德县加快灵芝产业化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按照扶优、扶强的发展要求,制订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2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扶持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对进入园区的企业实行免查制、代办制、绿卡制,开展一站式的全程服务,并在用地、用电、税收以及贷款贴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吸引一批有条件、上规模、有注册商标的灵芝加工龙头企业进驻园区。

  (四)文化旅游战略

  1、为旌德灵芝原产地树碑立传

  建设旌德灵芝原产地观赏园,挖掘整理旌德灵芝文化及其典故或传说,纳入安徽省“两山一湖”旅游景点导游词,使旅游从业人员都成为旌德灵芝的宣传员,让国内外游客在游览黄山名胜风景的同时,领略旌德灵芝深厚多彩的文化底蕴,促进灵芝文化与黄山旅游文化相结合,达到提高旌德灵芝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的目的。

  整合旅游形象,进行有效整体形象推广。应按照区域联动,功能互动的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中国灵芝之乡”成为中国特色旅游品牌。促进灵芝旅游企业和其他旅游企业之间联动配合,如旌德所有宾馆和餐馆都统一使用印有“中国灵芝之乡”标志的物品,进行整体的对外形象推介,使旌德灵芝的形象在全县形成统一,达到和谐,提高旌德旅游品牌的竞争力。

  2、开发旌德灵芝休闲旅游

  结合旌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县的要求,选择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灵芝产区,建立生态旅游区,开发采灵芝、赏灵芝、品灵芝、购灵芝及观灵芝艺、学灵芝艺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游,吃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2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住在中国灵芝之乡的生态农家、全程摄像、制作光盘,进一步延伸旌德灵芝产业链。

  3、开发旌德名优灵芝旅游商品

  把旌德县名优灵芝作为特产类旅游商品,引导企业进行策划,开发灵芝旅游商品和特色包装,开发灵芝盆景和灵芝饰品,力争实现旅游商品灵芝占全县灵芝销售的10%以上。

  4、建设中国(旌德)灵芝博览园

  明末清初以后,古徽州逐步成为中国灵芝文化中心,旌德的徽州灵芝文化沉积丰厚,应加快建设中国(旌德)灵芝博览园。该园建设将灵芝文化与旅游深度结合,以旅游为龙头,以灵芝为主线,以文化为内涵,以生态为基础,建设中国灵芝文化及徽文化博物馆、十大名优灵芝文化村、灵芝商贸区、灵芝商俱乐部。收藏、承载、再现博大精深、绚丽多彩的中国及旌德灵芝文化的历史与现在,展现中国(旌德)灵芝的未来。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3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五、规划投资与资金筹措方案

  规划投资。为了实现旌德县灵芝产业规划设计的发展目标,必须加强对旌德县灵芝产业的投资。经初步估算,旌德县灵芝产业规划总投资4亿元,其中灵芝生产基地基础设施投资1亿元,灵芝系列产品加工工业投资2亿元,灵芝品牌广告宣传投资1亿元。一期工程投资1亿元,规划到2010年完成,主要是灵芝基地建设、灵芝加工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启动灵芝品牌广告宣传工作。二期工程投资3亿元,规划到2010年完成,主要是扩大并规范灵芝种植基地投资、灵芝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投资、灵芝加工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灵芝品牌广告宣传投资。

  资金筹措方案。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需要投资4亿元,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优化投资环境,多方面筹措资金加大对灵芝产业的投入。一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灵芝产业的投入;二是广泛招商引资,吸引外资加大灵芝深加工产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投资;三是树立良好信誉,争取银行信贷资金投资;四是精心策划一批符合上级投资方向的大项目、好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部门项目资金扶持投资,五是建立灵芝产业发展基金,加大对灵芝产业的奖励投入。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31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六、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

  加快发展灵芝战略性主导产业,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相关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关部门参与的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实施中的指导、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灵芝产业实施领导组,落实专人负责,开展工作,宣传实施灵芝产业规划,制定本地区灵芝发展规划,落实好年度发展计划。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把规划的目标任务纳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目标考核体系,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县政府每年将组织一次检查评比表彰活动,表彰奖励先进,对到期不完成目标任务的给予通报批评。

  (二)加快发展灵芝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

  按照自愿、民主、平等和互利原则,由政府引导,以企业为核心,成立灵芝行业协会。以规范和发展灵芝种植户、灵芝基地、灵芝加工企业、灵芝销售企业之间横向联合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其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要不断总结,逐步过渡到灵芝商会。

  加强乡、村芝农组织化建设,鼓励乡(镇)、村成立相应的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32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灵芝专业合作组织。提倡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利益主体的有机联系,逐步形成目标一致,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合力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提倡发展芝农专业合作组织,使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能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衔接,逐步完善机制,切实增加灵芝农收入。

  (三)完善芝灵产业科技机制和人才机制

  发展旌德灵芝产业,人力资源和科技水平是关键。根据实施“规划”的需要:

  (1)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学校和部门培训基地,大力发展远程教育、电化教育,加大对芝农和企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多渠道、多手段的培训方式,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灵芝专门人才。

  (2)通过编印技术资料、刻录光盘,普及灵芝生产技术,灵芝标准化、清洁化知识。引导芝农和企业树立大市场观念、流通观念,增强风险意识和效益观念,逐步改变芝农和企业的急功近利和小富即安思想。

  (3)构建灵芝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的再学习制度,及时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旌德县灵芝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灵芝生产和管理的综合科技水平。

  (4)逐步建立人才引进和科技引进推广机制,将旌德县灵芝人才及科技的引进纳入旌德县人才与科技引进的项目中,着重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33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引进和培养外销、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市场开拓策划人才和技术,灵芝深加工人才和技术。

  (四)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在稳定和加强各级灵芝技术推广机构的同时,鼓励各级灵芝技术推广机构、科研院所、大中院校、协会、企业及农民,以灵芝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承包和技术转让等形式,从事灵芝技术推广事业。

  鼓励扶持各类灵芝专业合作组织成立专业服务队,开展灵芝园种植、管理、采收、病虫统一防治等有偿技术服务,拓宽技术服务领域,增强技术推广和服务水平。

  (五)建立灵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为加大对灵芝产业发展的支持,全县每年筹集500万元作为灵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县政府每年拿出100-200万元,多渠道争取各种扶持资金和补助资金配套。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灵芝良种工程,灵芝生态示范基地建设,龙头企业扶持、品牌创建、评比奖励、市场监管、技术培训,灵芝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实施。项目实行申报制,由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筛选、确定项目,灵芝产业发展办公室负责项目审批备案和实施管理。要逐步完善扶持政策,加强项目管理,发改、财政和审计部门要加强项目督促检查和扶持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确保资金落实和使用到位。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34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规划

  (六)招商引资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外资投入灵芝产业。通过招商引资落户本县种植灵芝的企业和个人,可以优先承包经营本县的山林权,促进林木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县政府要将灵芝产业招商引资纳入旌德县招商引资项目,建立旌德县灵芝招商项目库,划拨专项经费。做到有钱招商、有项目招商。要落实专人,对外商投资项目进行跟踪服务,做到从项目立项到领取营业执照,全程代办服务。

  旌德县灵芝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

  35

推荐访问:旌德县近期建设规划图 旌德县 近期 规划图

版权所有:小联文秘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小联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小联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皖ICP备1802548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