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联文秘网>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8篇)

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8篇)

时间:2023-05-01 17:10:02 公文范文 浏览量:

篇一: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教师流失现状及其对策

  第一篇:农村教师流失现状及其对策

  农村教师流失现状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试图从当前农村教师流失现状入手,寻找过量流失的原因及问题所在,同时提出相应的措施已期对当前农村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关键词:农村教育;农村教师;流失

  人才的合理配置与流动无疑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它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和有效的利用。但由于人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弊端及教师职业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教师职务缺乏吸引力等原因,我国教师流动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现象,而在广大农村地区,这种不合理尤为的凸显。由于城乡区域的差距而导致的校际间发展的不平衡及待遇差异,人才竞争加剧,出现了城乡之间人才的单向流动,造成了农村地区教师的大量流失。

  一.

  农村教师流失的现状及所带来的问题

  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教师数量相对来说长期偏少,难以引进人才,也难以留住人才,一些优秀教师也在不断地流失。教师队伍的流失不仅表现在纵向结构,也表现在横向的结构,优秀教师一般都往上一级调。而横向方面则主要是朝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在其流失队伍中,很多都是教育中坚力量,而这一部分本身在农村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就不高。这一人群的流失,造成了城乡学校办学力量的两极分化。

  农村教师流失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教师数量减少。由于农村学校多处于深山区、浅山区和高寒阴湿地区,学校布点分散、规模小、班级小、人数少、校舍设施差,教师待遇低。很多农村教师不管是否有条件,还是有无能力,都想离开这样的“不毛之地”。虽然在不断地补充这些地区的教师,但往往是成熟一批,离开一批,而尤以教学骨干流失最为严重。二是,教师结构不合理。首先,年龄结构不合理,男54岁、女49岁以上教师占农村教师总数的20.2%,老龄化现象严重;其次,知识结构不合理,初中教师本科

  学历比例仅为31.9%,小学教师专科学历比例仅为40.6%。[1]最后,职称结构也不合理。农村中小学一般都是初级职称比例偏多,高级职称比例偏少,中级职称数目不够,原因在于农村教师职称评比名额少、比例偏低。三是,流失主要去向。一般而言,农村学校中一些有条件的、有能力的教师,一般都被调往高中或是城镇学校工作。相对这些有能力的教师,能力欠佳的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由于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认为在山村当教师还不如考公务员或是事业单位,虽然工资相对来说可能高不了多少,但进入机关单位有编制,在收入方面至少也比呆在学校强。除此以上两个去路之外,一些离开学校的教师很多都从事商业,这在流失教师队伍中还占有着相当大的比例。

  二.

  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一)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我国公共教育经费投入虽逐年增加,但经费分配存在着不均衡现象,在不同教育级别体系之间投入结构存在不合理问题,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投入比例关系失衡,而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领域的公共教育经费相对其它教育领域更是明显偏低,使得农村义务教育领域公共经费投入不足问题非常突出。教育投入不足必然导致农村学校经费短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校舍设施差,教学设备简单落后,使得教师工作环境不如人意,教师待遇差、工资低,同时大多数教师难以有进修培训的机会,这是许多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流走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农村学校管理体制主要都实行“县教育局——乡镇教育站(组)——中心校”三级管理体制。在教育管理体制上教育行政部门统得过死,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在学校干部或是教师聘任,办学条件及经费使用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农村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教工民主权益保障不够,校长领导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致使很多教师对学校的教学管理、财务管理和廉政建设都存在着不满,大多数教职工认为校长权力过大,滥用职权的现象比比皆是。学校内部干群矛盾的激化,人际关系不和谐,这是导致教师流失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的影响。在城乡差异上,城市办学条

  件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讲,都优于农村。农村办学条件相对城市来说本来就较差,教师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各方面的待遇又相对较低,在城乡人才流动的壁垒被冲破的情况下,一部分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都流向条件优越的城市学校。随着教育的发展,不论是东部对西部,还是城市学校对农村学校冲击性都不断地呈上升的趋势,不管是在生源还是教师资源方面。农村教师是发展农村教育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在西部的农村教育,其作用更甚。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基于其经济基础之上的文化落差同样也对教师的流失有着一定的影响。相对城市来说,文化水平低的农村,对教育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带有太多功利性的价值取向使人们难以认识到教育的终极价值。文化落后使农村家长目光短浅,认为读书无用。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下,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是难以适从的。

  (四)生源状况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始终是教育中很重要的两个角色。教育的发展,始终也与这两个角色成员的努力有着必然的关系,农村教育的发展亦是如此。由于农村学校无论是在硬件资源还是软件资源上与城市学校相比,差距是不

  [2]言而喻的。随着条件好的、有能力的教师被调往城市学校,受其影响,很多农村学生也跟随着到城市上学。相反之,随着很多农村学生进入城市学校,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农村教师的流失。当前很多办学单位竞争激烈,不从农村教育的大局考虑,争抢生源,择校热导致农村生源流失。另外随着生源高峰期已过,独生子女变多,很多家长都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孩子能出人头地,所以不惜一切代价,让子女到办学条件好的学校就读。但也有另一些家长基于经济的原因,不支持孩子上学,让其打工挣钱,而这也是农村生源流失的又一重要原因。农村生源的流失,势必造成农村由于生源不足而难成一定的教育规模,而这也直接导致农村教师流向他处,制约了农村教育的发展。

  (五)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要求和家庭原因。教师专业化主要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为一名专业

  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以促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而且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使之成为整个社会的责任,以合作的方式,在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中促进发展。[3]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当地政府和学校在这方面意识薄弱和缺少资金,很少组织教师进行严格专业训练,也很少考虑到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诉求。这样一来,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意愿得不到满足,其教学积极性被挫伤。我们知道很多农村学校流失的大多都是年轻的教师,他们的流失除了基于以上的原因之外,还有家庭方面等因素。由于恋爱、婚姻、或是子女的关系,为了方便照顾其家人,而不得不离开到其他学校或是另谋职业。三.减少农村教师流失的对策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教师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农村学校想要在“十二五规划”的大背景下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必须转变其发展观念,深化农村各级领导和管理者对农村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提高对农村教育的科学领导,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防止教师资源的过度流失,才能适应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加大力度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加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其教育基础设施的落后。现阶段,城乡教育基础设施投入上的差距悬殊。信息作为现代教育很重要的一种资源,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却相对滞后,信息基础设施落后,教学手段陈旧,中小学计算机普及率低,网络设施不健全。因此,应加大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学校的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二)转变传统教师管理理念,树立“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教育发展的趋势,农村学校应转变管理和服务

  部门的职能,把教师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相关机制,解决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明确学校机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定位和服务,转变管理工作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牢固树立“教师是农村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的观念,创造宽松的政策

  环境和协调机制,真正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发人才的潜能,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4](三)加强农村教师在职培训,健全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在重视引进人才的同时,要对现有的中青年及骨干教师实施在职培训,提高教育的“软实力”(即教师队伍素质,教育文化,教育工作者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科学水平等)。[5]通过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培训,使受训者在教学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在原有基础上有一个显著的提高。搞好教师培训,除了设计合理的培训内容外,还必须建立培训激励机制,要把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要求同参加在职培训的成绩同职务晋升、聘任联系起来。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一位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挖掘学校教职员工的内在潜力,使广大教职员工的智慧、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得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四)优化学校政策环境,为稳定教师队伍提供制度保障

  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贯彻落实“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知识分子政策。从思想上关心教师的进步与成长,在工作上放手使用,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培养教师对学校的忠诚感和归宿感。其次,保证学校教师管理政策的公开性与稳定性,使教师了解政策,运用政策,同时保持政策的协调性和连续性,防止不同政策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最后,明确树立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理念。[6]农村学校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拥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以此确保农村教育的长足发展。

  (五)提高学校人际环境,增强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

  良好的人际环境,能满足教师人际交往和社会尊重的需要,让教师消除不满意感,增强集体的团结协作精神,从内心接受这样的环境。增强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改进领导作风、改善干群关系,领导者平易近人,遇事能及时沟通,消除矛盾;第二,提高教师的素质,注意消除教师人际交往的障碍,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第三,要进行舆论导向,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宣传力度,在学校内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建设健康的校园文化;第四,关心爱护教师。只有在温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才能实现教师管理目标与教师个人发展的互惠互利、默契双赢。

  参考文献:

  [1][5]郭建平,农村教育城市化战略实践探索[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08:P105;P32[2]王景英,农村义务教育整体办学模式与评价[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08:P41-42[3]郭向东,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亟需解决的三个问题[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03[4][6]井晓英,教师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4收件人姓名:王蕾

  西华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

  教育经济与管理

  电话:***邮编:637002邮寄地址南充市顺庆区师大路一号二期13公寓650寝室

  第二篇:农村教师流失现状及其对策

  农村教师流失现状及其对策

  2016-06-0210:52云朵课堂

  国务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以来,农村中小学在公用经费、免除杂费、免课本费以寄宿生补助费、建立危房改造长效机制等方面,都建立起了责任明确的“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而对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只是笼统地提到:“中央继续按照现行体制,对中西部及东部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给予支持。省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财力薄弱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照国家标准按时足额发放。”由于省级政府对于财力薄弱的地区如何进行财政转移支付、按照什么项目、什么标准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并没有建立起明确的责任分担机制,以至于到了各地,特别是各县(市区)能发多少就发多少,致使各地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水平、保障力度差距很大。

  姚爱兴委员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总体水平及其基本标准没有明确规定,在“以县为主”的经费投入

  及保障机制下,各地差别很大。而财政支付能力不足的县,农村教师的津补贴从绩效工资当中出,对农村教师倾斜的分配导向并没有落到实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分配没能体现对农村教师的补偿与激励,因此,农村教师总是千方百计想调入城市,而年轻的又不远到农村任教,长此下去,农村教师队伍后继乏人,质量难以保证。为此,姚爱兴委员提出六点建议:

  一是,从国家制度层面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教师工资、津贴待遇等作出统一规定,规定农村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并建立问责机制。

  二是,明确由财政单列支出农村教师津补贴。进一步明确津补贴政策的实施范围、实施对象、发放标准、类别与分档、经费来源与保障等实施细则,形成农村教师津补贴政策的实施细则和相关配套措施,切实解决农村艰苦地区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的问题。

  三是,大幅度增加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增加农村教师任教津贴,可将农村教师任教津贴提高到工薪总额的20%-30%。发放依据应考虑距离和职称两个维度。按任教学校至县城距离远近和任教教师职称高低依次递增设定,然后依7:3比例加权核定。距离权重为70%,表示农村教师任教学校的地域差异;职称权重为30%,表示农村任教人员间的差异。对退休教师按其在农村任教教龄10年、20年、30年计算,分别享受额度的15%、30%、50%。

  四是,增加农村教师交通补贴。尽快设立农村教师交通津贴制度。以距离县城远近公里数的班车费用为依据,制定统一的发放额度。以每学年实际在校任教月数为依据,按每月往返4次,统一包干一次性发放。

  五是,增加农村教师周转房和公寓房。鼓励发展多元化的农村教师住房供给体系。一方面,主要由政府建设具有宿舍(公寓)性质的教师住校周转房和公寓房,教师工作调动随即搬离。结合当地城镇建设规划,在县城或交通便捷的重点镇集中建设教师住宅区。免收土地、建设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押金,对工程质量监督等服务性收费给予减收;无偿提供或低价划拨乡村教职工住房建设用地。为农村教师建设一定数量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限价房和集资房;同时,鼓励单位

  或个人投资在校园内和校园附近建房向教师出租,由财政给予教师一定的住房补贴。

  六是,加强督查。我国早在1994年1月1日实施的教师法第二十五条就明确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2012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再次要求“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因此,建议定期或不定期加强对相关政策执行情况的督查。

  农村教师流失的现状及所带来的问题

  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教师数量相对来说长期偏少,难以引进人才,也难以留住人才,一些优秀教师也在不断地流失。教师队伍的流失不仅表现在纵向结构,也表现在横向的结构,优秀教师一般都往上一级调。而横向方面则主要是朝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在其流失队伍中,很多都是教育中坚力量,而这一部分本身在农村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就不高。这一人群的流失,造成了城乡学校办学力量的两极分化。农村教师流失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教师数量减少。由于农村学校多处于深山区、浅山区和高寒阴湿地区,学校布点分散、规模小、班级小、人数少、校舍设施差,教师待遇低。很多农村教师不管是否有条件,还是有无能力,都想离开这样的“不毛之地”。虽然在不断地补充这些地区的教师,但往往是成熟一批,离开一批,而尤以教学骨干流失最为严重。

  二是,教师结构不合理。首先,年龄结构不合理,男54岁、女49岁以上教师占农村教师总数的20.2%,老龄化现象严重;其次,知识结构不合理,初中教师本科学历比例仅为31.9%,小学教师专科学历比例仅为40.6%。最后,职称结构也不合理。农村中小学一般都是初级职称比例偏多,高级职称比例偏少,中级职称数目不够,原因在于农村教师职称评比名额少、比例偏低。

  三是,流失主要去向。一般而言,农村学校中一些有条件的、有能力的教师,一般都被调往高中或是城镇学校工作。相对这些有能力的教师,能力欠佳的教师,特别是年轻的教师,由于理想与现实的落

  差,认为在山村当教师还不如考公务员或是事业单位,虽然工资相对来说可能高不了多少,但进入机关单位有编制,在收入方面至少也比呆在学校强。除此以上两个去路之外,一些离开学校的教师很多都从事商业,这在流失教师队伍中还占有着相当大的比例。

  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一)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我国公共教育经费投入虽逐年增加,但经费分配存在着不均衡现象,在不同教育级别体系之间投入结构存在不合理问题,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投入比例关系失衡,而投入到农村义务教育领域的公共教育经费相对其它教育领域更是明显偏低,使得农村义务教育领域公共经费投入不足问题非常突出。教育投入不足必然导致农村学校经费短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校舍设施差,教学设备简单落后,使得教师工作环境不如人意,教师待遇差、工资低,同时大多数教师难以有进修培训的机会,这是许多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流走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管理体制不健全。我国农村学校管理体制主要都实行“县教育局——乡镇教育站(组)——中心校”三级管理体制。[2]在教育管理体制上教育行政部门统得过死,学校缺乏办学自主权,在学校干部或是教师聘任,办学条件及经费使用等方面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农村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教工民主权益保障不够,校长领导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从而致使很多教师对学校的教学管理、财务管理和廉政建设都存在着不满,大多数教职工认为校长权力过大,滥用职权的现象比比皆是。学校内部干群矛盾的激化,人际关系不和谐,这是导致教师流失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的影响。在城乡差异上,城市办学条件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讲,都优于农村。农村办学条件相对城市来说本来就较差,教师的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各方面的待遇又相对较低,在城乡人才流动的壁垒被冲破的情况下,一部分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都流向条件优越的城市学校。随着教育的发展,不论是东部对西部,还是城市学校对农村学校冲击性都不断地呈上升的趋势,不管是在生源还是教师资源方面。农村教师是发展农村教育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在西部的农村教育,其作用更甚。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基于其经济基础之上的文化落差同样也对教师的流失有着一定的影响。

  第三篇:我国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摘

  要:当前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在农村中小学始终存在着教师流失的问题,尤其是骨干教师的流失,农村教师的流失加重农村学校教师短缺、学科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不仅阻碍了农村基础教育的顺利实施,也使农村应享有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无法得到保障。本文试图对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师流失;改革开放

  一、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提出

  海内外一直非常关注乡村教师流失问题。国外对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研究比我国早很多年,早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国外对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研究就比较深入了,这为我国学者研究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给出了理论指导与启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涌现出人口流动的大潮。在这个大潮中,我国学者敏锐的观察到大量乡村教师迁向城市的这一现象。但这一时期相关研究并不太多。随着时间推移以及人们思想更加开放,社会流动作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被人们接受。与此同时,乡村教师流失问题更加突出,农村教育质量每况愈下。

  (一)国外相关研究简述

  通过笔者在图书馆查阅国外相关文献发现,许多国家都十分关注农村基础教育,农村教师流失问题是许多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以美国为例,在美国基础教育中,农村基础教育占有较大的比例。据有关统计,有800多万儿童进入美国农村公立学校,占到所有公立学校学生的21%,有24143所公立学校在农村,占美国所有学校的31%,有7832个农村学区,占所有公立学区的49.3%,有40多万教师在农村学校任教,占所有公立学校的31%。因此,如何建设高质量的农村教师队伍是美国现在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二)对我国农村教师流失问题的研究简述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发展的速度很快。城市对农村居民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虽然教师在城乡之间互相流动归属于社会流动,但是农村教师大量涌向城区往往被认为是非合理的教师流动。现在,乡村教师流失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我国贫困地区更为突出。用徐中伟教授的教师劳动力流动来划分我国农村教师流动是属于非良性流动,农村教师流失形式严峻。

  二、我国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乡村教师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着复杂的社会背景和社会根源。通过笔者的研究,总的来说有以下几方面造成的。

  (1)教师子女的未来在农村教师涌向城区占据主导地位。俗话说,孩子的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就来有出息,由此出发,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城区学校里设施完善,有各种针对孩子全面发展的辅导班、少年宫和博物馆等,而在农村这些都是没有的。城市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城市产生了很大的劳动力需求,许多农民工都能在城市建筑工地或其他地方找到工作,一些去城里务工的农村居民选择把自己的子女安置在自己所在工作地学习,而农村教师的孩子只能在条件简陋的山区学校学习,这样作为父母,农村教师肯定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起跑上就比别的小孩慢一步。但是要是他们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城里上学,他们需要交付一笔高昂的择校费,这只会让拿着微薄工资动农村教师们望校兴叹,更别说孩子上初中、高中了。所以,为了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成长和学习环境,当教师的农村父母就会想尽办法外调到城市里去。

  (2)城乡工资和福利相差太大是造成农村教师流失重要原因。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而言我国经济发展东部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所以中西部教师的收入相对东部教师较低,一般情况下,付出同样的劳动,贫困农村的教师年薪平均在二万元左右,而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大中城市或城区学校年薪均在五万元以上,而且大中城市一般交通便利,医疗条件和办学条件好,文化科技交流方便。相比之下,这难免会造成教师心理上的失衡,严重挫伤了教师的事业心和积

  极性。一旦超过了农村教师承受的极限,即使留得住人,也留不住心了。于是农村特别是山区学校的教师就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甚至通过各种途径往外调,特别是刚分配到山区学校的年青教师,还没来上班就干脆或借调或改行,全往城区跑。

  (3)农村的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严重制约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促使教师涌向城市。由于农村中小学特殊的地理环境,制约了农村教师的自我发展。农村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而且农村小学的设施不完善,很多农村教师甚至需要出钱买教具。除此之外,农村教师缺少专业的学习的平台,在事业发展的晋升空间不如在城区教书的教师。

  三、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策略

  1.提高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福利

  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是以,政府应该大力提高我国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改变了以前对待教师“臭老九”的态度,教师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与日本相比,我国的教师地位在我国仍然不算较高。在日本,教师真的可以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就非常重视教育,在日本人看来,中小学教师是“圣职”,人们称教师为“先生”,地位等同于议员。

  2.为农村教师的发展搭建专业的平台

  教师为人师表,天天“传道授业解惑”,教育学生,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要“吾日三省吾身”,力求自己在教育的领域有所成就,使自己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是符合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的。当人们满足了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后,更重要的是要追求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很多乡村教师流向城区是因为农村学校不能满足教师对事业的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不到实现。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管理者应该为教师搭建专业的发展平台,让农村教师们在这个平台尽情展示自己的才能。

  3.管理部门要有相应政策

  机制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学校的目标,为了使城乡教育发展相对比较平衡,有关教育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条令。例如,用政策的手段

  让优秀师范毕业生优先到农村工作,给予这些教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吸引优秀师范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还可以以城乡学校以结对子的形式让城市教师去农村中小学支教,共享教育资源。同时要改革分配体制,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福利和工作晋升机会,让农村的优秀教师也能名利双收。

  参考文献:

  [1]徐中伟.教师流动与师资优化组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6,(2).[2]邵学伦.关于中小学教师流动问题的思索[J].山东教育科研,2002,(8)

  [3]江泽民.十六大报告.中国教育报,2002-11-18[4]赖德生.教育与收入分配[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00.[5]陈坚、陈阳.我国城乡教师流动失衡的制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8,(3~4)

  [6]陈坚、陈阳.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动的制度化问题研究[J].2008,(4)

  第四篇: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与对策

  目

  录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涵义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分析

  国有资产流失的形成及渠道很多

  (一)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1(二)在破产中国有资产流失?????????????????????????????????????

  2(三)在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2(四)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中国有资产流失???????????????????????????????

  2(五)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流失???????????????????????????????

  3(六)财政性蚕食,形成国有资产流失

  ?????????????????????????????????3(七)无形资产、土地不入帐?????????????????????????????????????

  3三、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一)从宏观方面讲,应做到以下几点????????????????????????????????

  31.建立国有经营责任制,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32.43.建建立立和一健个全完企善业的监人督才约管束理机机制制???????????????????????????????????

  ???????????????????????????????????4(二)从微观方面讲,企业的财务部门对保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其不断增值负有重要责任???????41.建立有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财务指标考核体系???????????????????????????42.建立与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43.建立企业内部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

  54.5.6.改建建立立革无企企形业业资内的产部分管审配理计制制制度度度???????????????????????????????????????5??????????????????????????????????????5??????????????????????????????????????57.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看家理财的本领?????????????????????????5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与对策

  参考文献?????????????????????????????????????????????5[内容摘要]进入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呈快速递增态势。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流失渠道:决策失误导致流失;在破产中、改制中、中外合资合作中流失;由于经营不善、财政性蚕食造成流失以及无形资产、土地不入帐造成流失。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提出了宏观和微观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关键词]国有资产流失对策

  国有资产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的快速递增,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源泉保障。但进入90年代以来,国有资产流失也呈快速递增态势,据有关部门统计,每年至少流失800―1000亿元。国有资产以如此惊人的速度流失,已经成了困扰改革与发展的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建立约束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国有资产流失的涵义

  所谓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指运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国有资产权益以及由此而产生出来的国有收益转化成非国有产权、非国有资产权益和非国有收益,或者以国有资产毁损、消失的形式形成流失。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分析

  国有资产流失的形成及渠道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决策失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较为普遍,其成因:一是“区域利益”作祟,盲目引进,重复建设。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目前有上千亿元的投资因决策失误而造成损失。我国几乎每个省都有彩电生产线,然而,彩电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5%;各地区为振兴地方经济,不注重实效,盲目引进冰箱、洗衣机生产线,但由于市场及产品本身质量等因素,只好纷纷停产,目前其生产线的利用率只有40%.由于市场的暂时过热,加上“区域利益”的驱动,从而鼓舞了地方政府、部门领导及企业经营者的获利信心,最终导致决策失误。二是决策不民主,一言堂。为使企业能在更宽松的环境中发展,80年代后期,改革提出了新思路:政企分开。政企分开后,企业摆脱了众多婆婆的干预,得以

  快速发展。但同时暴露出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法人代表一人说了算,即:一个脑袋、一个思想、一

  只笔、一张嘴。某电视机厂,是我国最早的电视机生产厂家之一,1988年到1990年间,厂长一个决策,投资6000万元与日本一家公司合资兴建空调器厂,利润分成与外方实行倒四六;而后又投资3000万元引进国外平绕行输出变压器生产线,由于选择不当,无法使用,成了一堆费铁;后又投资1亿元从美国引进纸箱生产线,因产品无市场,到目前为止设备仍无法启动。

  (二)、在破产中国有资产流失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价值规律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市场机制运行的形式是机遇与风险并存,其结果当然符合“优胜劣汰”这一自然规律。在这种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企业破产成为不可避免的现象,也正是由于商品经济客观发展趋势的冲击,破产才应运而生。据初步统计,从1988年试行《破产法》以来,全国共审结破产案件2000多件,已破产的企业当中,绝大部分企业占用大量国有资产,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破产的主要动机是逃避债务,企业破产了,银行贷款理所当然地予以核销。“破产有利”、“先分后破”的现象相当严重,破产企业中的资产流失,已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主渠道之一。

  (三)、在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

  党的十五大以后,股份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普遍推广。这种新体制的实施,为我国国有企业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注入活力提供了政治保证。但由于一些企业在操作中的不规范,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其现象为:一是将国有资产低估或不进行评估就低价入股。一些股份制企业在组建过程中,对国有资产高值低估。最常见的手法是对其中有形资产部分按原值等价折合入股,如对土地、房产等大宗不动产按原购入价评估,不计其市场升值部分。相当一部分企业甚至把原来国家拨给的土地,不计价折合成国家股份划作自己企业的法人股,对国有资产中的专利、商标、商誉、品牌等极具价值和增值潜力的无形资产,则不予评估或按极低的价格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

  二是将公有资产按比例送给个人。一部分人认为: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财富的创造者,在改制中为保护一己私利,将公有财产无偿量化给个人,致使国有资产流失。三是在红利分配时,国家股、集体股、个人股同股不同利。不合理的利益分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据国家体改委与财政部估计,仅1997年国家应得的收益流失约3亿元以上。四是改制企业发生的亏损由改制前单位负担。

  (四)、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中国有资产流失

  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提供的资料表明,仅1992年全国与外商合资合作的8550家

  国有企业中,有5000多家的675亿元帐面资产没有经过评估,按45.2%的升值率(有关部门计算的)计算,一年中就流失掉305亿元。

  (五)、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企业国有资产流失

  企业经营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国有资产的运营,一些企业经营管理混乱,没有章法,不按照严格的组织程序办事,对项目的开发不作充分的调查和科学的论证,拍脑袋定盘子,致使决策失误;粗放式的生产技术管理,造成生产技术效率低下,从而导致企业整体效益下降,甚至亏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如某冷冻厂投资2000万元建立两个万吨冷库,其利用率仅有13%,每年折旧及贷款利息共400万元,企业每年亏损200万元。此外,企业资产流失与管理不善有直接联系,财务管理混乱,存在大量的帐外国有资产。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推算:全国预算内国有企业帐外固定资产净值约147.6亿元。

  (六)、财政性蚕食,形成国有资产流失

  财政性蚕食形成的国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政赤字向银行透支。这部分早在历年财政预算中支出的资金,财政不可能、也无法归还金融部门,实际上是财政侵食了金融资产;二是银行垫付款项认购国债。自1981年到1998年全国发行国库券累计511.3亿元,银行认购167.4亿元占32.7%;三是财政应补企业亏损未补款项。这部分资金实际上是让银行信贷资金垫付了。这三项合计,财政蚕食金融性国有资产达1100亿元。

  (七)、无形资产、土地不入帐

  会计改革之前,无形资产在我国得不到国家和社会的承认,时至今日,很多企业的无形资产尚未估计入帐,企业的权益无从体现,商标、专利权、专利等无形资产流失于帐外。自然资源未纳入国有资产管理体系,土地未被列入固定资产,频频被蚕食侵占,招商引资不作价,流失严重。

  三、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国有资产流失速度之惊人,流失量之大,已形成严重制约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刻不容缓。

  (一)、从宏观方面讲,应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国有经营责任制,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一是建立科学的,可量度的国有资产经营责任指标体系,由企业的产品成本、产品质量、产品销售收入和实现利税等主要内容组成。二是建立一个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目标的确定方法体系。采用确立阶段目标,运用具体经营责任目标的确定方法体系。采用确立阶段目标,运用具体指标实行逐步考核的办法。三是建立一个确定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指标体系的规范化工作程序,在认真进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并由企业主管部门与企业签订国有资产经营目标责任状,并报同级计委、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四是建立一个严格、合理的国有资产经营目标考核及奖惩方法体系。以所列国有资产经营目标的诸项主要内容为依据,到期由上述诸部门共同组成考核小组,对责任人进行严格、科学的考核。这种考核是从企业的规模效益的角度评价企业的业绩,兑现奖惩,从而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

  2.建立和健全企业监督约束机制。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可量化的、可操作的企业监督约束机制,做到每年检查一次。财政部门要搞好企业决算检查,要评出优劣,分清责任,对损失巨大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3.建立一个完善的人才管理机制。企业经营的成败、事业的兴衰,关键在于人。由于企业领导人的素质低下,知识的局限性以及不民主导致企业由兴旺走向衰败的事例不少,因此,选拔优秀的企业领导人,组建好的领导班子,往往是搞好企业的关键。

  (二)、从微观方面讲,企业的财务部门是国有资产的管理部门,对保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促进其不断增值负有重要责任。因此,企业的财务部门和财务人员,应通过各种方法,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核算和管理,制定出一套合理、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主要有:

  1.建立有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财务指标考核体系,财务指标包括国有资产流失率、增值率、资产利润率及负债率等。指标的考核采取企业自查、重点抽查与年终审计相结合的办法。企业要将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自查结果及时报送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定。重点抽查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进行,根据考核与任期考核结果,兑现奖惩。对经营完成国有资产增值考核指标的,予以奖励;没有完成资产增值考核指标则予以处罚,并终止、甚至终身取消其经营国有资产的资格;对以弄虚作假或其他不正当手段,造成国有资产流失者,必须坚决追究经营者的责任,除令其赔偿外,给予行政处分或追究刑事责任。

  2.建立与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首先,应建立产权管理的法律责任制度。当前,要加速制定维护国有资产权益的有关法规,通过建立法规责任制度,明确企业的责任,规范企业的行为。其次,通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监督。再次,强化企业民主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职代会要把资产保值与增值列入重要的议事内容,并通过选举参加监事会与资产管理委员会的代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与监

  督活动,逐步创造条件实行民主选举厂长,以便强化对其经营活动的民主监督,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3.建立企业内部产权制度,明晰产权关系。对国有资产进行登记、记录、实行国有资产增加、减少的报批制度。如果企业内部单位实行独立核算,应对其占用的国有资产进行登记,按其占有国有资产的数量收取占用费,同时,审查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

  4.改革企业的分配制度。企业的利润分配,要按照国家规定的利润分配方法、程度进行,要保证国家的利益不受侵犯。对于股份制企

  业,不能以各种借口,对国家股不配股或少配股,不分利或少分利。

  5.建立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要求,企业应加大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开发、购入、使用过程中的无形资产的核算,以防止无形资产的流失。

  6.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主要是对企业生产要素的各主要环节及经营成果进行审计,通过审计可以发现资产在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对经营者的监督力度,保护国有资产的完整。

  7.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看家理财的本领。会计人员是国有资产的直接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负有重要的责任。如果由于其业务素质不高,使国有资产在核算时发生损失,是万万不该的。所以,要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他们熟练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不断更新知识,从而提高看家理财的本领以及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而不受侵犯。

  参考文献

  1、《国有资产委托经营管理规定》89-91页[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2、《国有资产监督管理》210-215页[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

  3、《市场经济的物质基础》125-130页[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二期

  第五篇:浅谈农村教师的现状

  浅谈农村教师的现状

  贵州省荔波县茂兰小学:蒙树辉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在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国实现全面的小康生活,必须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这就取决于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所以,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考虑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师德素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农村小学教师师德师风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责任心,敬业精神不够;二是缺乏进取心,安于现状;三是缺乏危机感,抱着捧铁饭碗,吃大锅

  饭的心理状态;四是缺乏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切向钱看,只求索取,不讲奉献;五是缺乏刻苦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六是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教学观念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七是有后顾之忧,思想负担重。

  [关键词]农村教师

  师德师风

  目标错位

  城乡差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经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时光荏苒,转瞬间在教育战线上我已经度过了十七个春秋。回首这几千个日日夜夜,酸甜苦辣各显其间,在这三尺见方的讲台上,凝结着我全部的心血与汗水,苦过、累过、但能与我可爱的学生们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我热爱我的事业,钟爱教育不言悔。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要在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国实现全面的小康生活,必须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这就取决于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所以,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考虑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师德素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农村小学教师师德师风中暴露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责任心,敬业精神不够;二是缺乏进取心,安于现状;三是缺乏危机感,抱着捧铁饭碗,吃大锅饭的心理状态;四是缺乏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切向钱看,只求索取,不讲奉献;五是缺乏刻苦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六是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教学观念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七是有后顾之忧,思想负担重。

  那么,造成当前农村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及人际关系的变化,时刻在影响着教师;市场经济的大潮,更是给教师的生活、工

  作、思想、感情等方方面面带来巨大的冲击。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教师的实际收入及生活水平还不太理想,尤其是农村小学教师,更差的是代课老师的收入太低。所以当教师在实际生活中遇到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冲突时,当他们遇到工作上的难与易,环境上的顺与逆,生活上的苦与乐,待遇上的高与低等各种现实的、无法回避的矛盾时,常常出现心理上的失衡,产生心理上的错位。于是有的教师牢骚满腹,有的自卑消极,应付工作。甚至有的经不起商品经济的挑战,把商品经济的原则盲目的运用到教师与学生、家长、领导的关系中去,用“一切向钱看”的错误思想去对待自己的职业,有些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发生了转变。有部分教师不甘过着清贫的生活,悄悄地做第二职业。甚至有些教师把发展生产作为第一职业,而教学却作为第二职业,教师职业的崇高性受到挑战。

  二是教育体制的不完善,现在家长是老大,学生是上帝,一味的人文给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带来了极度的困扰。老师普遍认为,不出大的安全事故就行了,教学成绩差点没关系。三是农村小学教师忽视了自身的学习,平时也很少有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所以教学思想落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应付工作。

  而且在农村小学学校教育目标严重错位。首先,在农村,升学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升学是农村基础教育追求的唯一目标,教师为升学而教,学生为升学而学。并由此引发一系列其他问题:学生厌学、辍学;教师职业倦怠;新课改“穿新鞋走老路”;学校德育无暇顾及,学生以及社会道德水平下滑……;其次,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教师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普遍,文凭学历与实际能力有较大差异,即便这样,农村教师队伍还存在“层层拔高”的情况,致使骨干教师缺乏,青黄不接。同时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不合理,老化严重,后继乏人情形日益严峻;学科结构不合理,音乐、美术、体育、英语等科目教师缺编尤为严重,一些非考试科目基本上不开;再次,农村社会大环境对教育有不利影响。社会环境对农村教育的影响主要有两

  个方面:①当前在农村普遍流行的“上学无用论”影响在校生及其家长,使部分学生在失学的边缘徘徊;②农村许多营利性娱乐场所将黑手伸向了在校生,许多学习成绩原本优秀的学生因为迷恋网络游戏而导致成绩急剧下降,厌学、逃学以致最后辍学。家长、老师为此头疼却无计可施。

  总之,农村教师问题归根到底是城乡差别造成的,在目前城乡差别仍然还比较悬殊的情况下,运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运用国家的法律,运用政策导向,运用人事分配制度的调整,促进城乡交流,促进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轮流工作。使农村教育具有可靠的师资保证。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光荣的,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我们不是教书匠,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可以感染同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我们可以感染家长,树立威信,真诚沟通;我们可以感染学生,积极进取、勤奋努力;我们更可以感动社会,爱岗敬业。

  不管我们身在农村还是城市,我们的生命在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身上延续,我们的青春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身上闪光。这对于一个有限的生命来说,不正是焕发着无限的生机吗?

  让我们身在校园,心怀天下吧!以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身份,以人民教师的光荣形象,走过这段无悔的苦乐年华。让我们在这个平凡,但是崇高的岗位上继续奉献,把我们的爱,我们的情,我们的德都留下来。

  以爱为根,以德为本,用我们的热血,谱写学生们美好的未来吧!

篇二: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及对策

  一、学校条件

  城市经济基础优厚,各种教学设备先进完善,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发展潮流。农村经济条件薄弱,教学设备落后贫乏,远远地

  落后于时代,发展举步维艰,差距越来越大。

  笔者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到一所古老的城市听课时,发现在这

  不算发达的中等城市里,多数教师已经应用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

  学。教学效果令人叹为观止!而农村学校到本世纪初,多数教师

  还没有接触过电脑。直到近年来,江苏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

  育工程的实施,才使学校有了多媒体条件。

  城乡差距这样算来是

  7年,其实远不止是7年,应是10年或15年。为什么这样说?

  看两个事实比较,一是仪器,一是校舍。教学仪器在城市上人世

  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普及,成为教学演示或实验用具,常规化了。

  在农村21世纪的今天,依然有多数学校没有仪器室,没有仪器

  设备,小学五年从没有做过实验,偶尔或有教师演示,如看西洋

  画片一般,每一个学生都把眼瞪得大大的,从来没有过的认真。

  这稀罕的物儿,在城市稀松平常,甚至将近淘汰,而在农村,“是

  我手心里的宝”。

  二十世纪行将结束的时候,我国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其中办学条件中仪器一项要求达到二类标准,表册上是要打上对

  勾的,写上满足日常教学需要,而实际是“一穷二白”,自己骗

  自己,我们阿Q着过吧。中国农村教育这么多年没有仪器都熬过

  来了,又不差这一代。图书要求人均

  15册,有的学校把所有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课本都算上,也不足人均

  是一个的问题了。

  再看校舍,上世纪八十年代走进城市学校,看到的多数校舍

  都是林立的楼房,晃得人发晕;农村学校那个时候干群集资建校,人民教育人民办,也建成整齐的瓦房就成为一道风景;

  如果建成

  10册。这个差距就不

  楼房那就在县内驰名了。九十年代,政府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

  学条件,多数学校先后建起漂亮的教学楼,教育进入政府办的阶

  段,面貌大有改观。可是还有很多农村学校还有危房、陈旧房,对它们的改造依然任重道远。有的教师说:“城市孩子一朵花,农村娃娃土坷垃”,也真是城乡教育的生动写照。

  二、发展机会

  城市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各种发展机会较之农村

  可谓得天独厚,这是吸引一部分农村教师“城市飞”的主要原

  因,特别是年轻教师。城市学校资源丰富,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教

  学条件,评模、评优、晋级、写论文都有很好的便利条件,近水

  楼台先得月。

  处在农村不但消息闭塞,失去机会,更有很多学校领导不重

  视教师发展,两眼紧盯着教学成绩,有机会也不告诉你,奈何?

  同在农村学校的一个朋友,课讲得相当好,基本功过硬,教学成

  绩也很优异,班级管理很有一套,形象气质也不错,多次参加县

  乡优质课讲赛,都能拿到一等奖第一名,按理应该推荐参加省市

  级讲赛,可是回回没有机会,临到职称评定的时候,连一个什么

  业绩也没有只是教龄长的老教师都不如,怎不叫人伤心。另一个

  在城市的同学,身无长物,业绩平平,却成为模范、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很多耀眼的光环,熠熠生辉,年轻轻的就晋升为高

  级教师了。留心一下各种新兴的教学专家、特级教师、骨干教师,真正能到农村学校的名额会有几个呢?而同样的评选条件,天

  时、地利、人和一点也不占的农村教师,又有什么能拿得出手去

  与城市同行相比呢?

  三、工资福利待遇

  城市学校各项收入相对较多,可用于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自然优厚。不说各种节日备办的福利,不说生活居住条件便利,不说工资名目繁多的差距,从校外进修到校内工作岗位津贴就可

  见一斑。

  农村教师出去进修一切都是自费,城市教师费用不但全报,每天学习还有出差补助。

  在农村学校做班主任,学校每月只给几

  块钱班主任费,而在城市学校担任班主任,原来学校每月则可拿

  数十元班主任费。另外还有这费那费,这奖那奖,这些都是农村

  教师望尘莫及的。有细心的热心教育人士算过城乡在工资上的差

  距,大约是每月300元。

  四、工作强度

  城市教师配备充足,有的学校各种职能部门齐全,细致入微

  地分工明确都能做到专人负责,还有盈余人员,实在没办法,让

  他们歇着吧,不好看,于是分到办公室或后勤处打杂去。较重的工作量每周是14节课,朝八晚六。农村教师配备显然严重不足,远没有达到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于是小学低年级只能包班,也就是说一个教师不但要上语文、数学课,还要上自然、品德课,又要上体音美课。这是一个全能教师吗?如果全能也无可厚非,可惜的是农村教师素质偏低又是不争的事实。

  遇到这种情况,很

  多的选择是只上语文、数学课。大多数教师任劳任怨,两眼一睁

  忙到熄灯,满负荷地运转着,像一台永远不能停止工作的机器,用健康赢取事业。早上5点半起床,早操,早自习,上午三节课

  或四节课,下午三节课,晚上晚自习,写教案,批改作业,哪一

  天工作的时间都在8小时以上,有的长达15小时,农村教育打

  的是持久战,周工作量都在

  25节左右。上级检查又多又滥,早

  些年是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学历达标,近些年是新课程理

  念,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高学历进修,更有5年一轮的继续教育,让人一眼看不到头,除了工作就得学习,加上这世界变化快,还

  没来得及适应就得接受,有点摸不清头脑,弄得人困马乏,心力

  交瘁。

  难怪关注农村教育的心理学家调查结果显示:有

  51.23%的农村教师心理健康存在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从另一个方面说,城市学生从幼儿园起接受优质教育,知识与技能都过得硬,稍有欠缺的,家长可以辅导,或者请家教。

  农村的家长把孩子往学校一放,在心理上就万事大吉,撒手不管,一切都交给了学校,交给出教师。要么不管不问,能识几个字,不当睁眼瞎,会写自己的名字,随他去吧,长几年个子,将来去

  打工;要么把自己梦想的宝押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替自己圆大学

  梦,一条道走到亮,让知识改变命运。不但布置家庭作业成绩不

  会辅导,而且由着自己的性子管教孩子,要么放任,要么溺爱,要么暴力,总是走在两个极端,很少有科学规范的家庭教育。家

  庭教育的缺失,让责任更大地落在教师肩上,学校、家庭、社会

  三结合只是一个教育理想,只要不给学校添乱,就已经很不错了,怎么敢有更高的期望,纵然戴着镣铐跳舞,慢慢来,总是会有一

  定的改观。

  农村教师流失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不能强求,但要擎

  起农村教育一片天,只有城乡教育差距真正缩小了,才能有效制

  止农村教师的流失,才能让更多的城市教师支援农村。

篇三: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第795期2020年第6期业务探讨BUSINESSDISCUSSION海外文摘OVERSEASDIGESTTotalof795No.6,2020教师流失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陈沐含(伦敦国王大学,英国伦敦WC2R2LS)摘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及教学专业性与学术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资源就极其重要了,教师职业是神圣的,他们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任务,但是教师流失率越来越高,给教育改革造成一定得影响。本报告分析了我国中小学教师流失的现状,探讨了教师流失原因及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以确保教师队伍健康发展,以期提供一定参考价值。关键词:教师;流失;影响因素;对策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0)06-0125-02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国内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教育迎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办学的主要条件与力量,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提高教师的水平,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1]。有人把学生比作教育中最珍贵的产品,那么教师无疑是最宝贵的财富,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流失率高的现象变得普遍,必须要引起重视。1关于国内教师概况现代教育下,教育迎来盛开之机,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引起了教师高流失率的问题,解决目前的职教师资问题,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的教师队伍,这个问题已刻不容缓[2]。当前,学校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教师的高流动率,其原因不在于学校本身,而在于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国内教师流失的特点是“年轻化”和“业务能力强”。也就是说,青年教师和专业能力强的教师更容易发生离职。有数据显示,教师流动率逐年上升,不仅在中国各地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都存在这样的挑战,国外亦存在这样的问题[3]。2关于国内教师流失的负面影响国内教师流失率的增加,从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第一,有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高教师流失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教师更替会影响学生的信心、连续性和一致性,从而影响成绩水平。同样有人认为,教师流失的影响不一定是负面的,离开教师的效果不如那些替代教师的人[4]。在这种情况下,人员流动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尤其是当新教师带来新的热情以及关于教学氛围和新学习方法。然而,从社会资本角度看,教师流作者简介:陈沐含(1996—),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本科,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动对学生学业成绩、学习连贯性构成一定得威胁,其害大于利。第二,教师流动率高不仅会破坏师生的关系,也会影响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比如:教师的离职师生关系就此中断,同时对在岗教师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坚持岗位的教师有时不得不承担额外的责任,且得不到更多的资源或援助等。第三,教师流动对学校财务和人力资源有很大的影响,招聘、雇佣及培训新教师相关的财务成本增大,最重要的更换教师的可能会直接影响教学本身。例如,面对同事的离开,一些在校教师可能会开始思考这些教师离开的原因,产生不信任现有的学校的心理,给学校带来不稳定的氛围,新老师的观念如果不能很好的融入学校,也会产生冲突和甚至不好影响。第四,教师流失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学校社会资源的开发和维护,特别是员工、社区和学校建立的信任之间的合作。3关于教师流失率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先了解国内教师流失的负面影响,进而分析教师离职的流失率主要原因:首先,教师对自己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不满意,研究发现,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低工资和福利待遇是导致教师离职的主要因素之一,他们受到同一地区其他职业的工资水平和周围地区教师的工资水平的影响,如果教师的工资低于其他职业,他们就有强烈的离职意愿。因此,建议提高教师工资可以降低教师的流动率;其二,工作量大,主要体现在工作时间长,非教育性工作也会给教师带来额外的工作量,老师提到工作量比部门老师大得多的班主任应该得到更多的班主任补贴,最高应达到基本工资的30%[5]。能力越强的教师被分配到任务更多,然而,他们的工资基本和其他人一样。繁重的任务负担可能会导致老师们考虑离开,尤其是当他们付出的额外努力没有任何经济回报的时候。这时候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很关键,建议学校能够真正落实绩效考海外文摘125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2020年3月下海外文摘hwwz2018@163.com重需求和自我价值需求:第一,满足生理需求,主要是衣食住行等需求,这是最低的需求,表现在基本报酬和收入需求;第二,社会需求,包括友谊、亲情、归属感及接纳方面的需求,它占主导地位,进而产生激励作用,表现在工作中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三,尊重需要,内在的自尊、自主和成就感,外在的尊重是提高地位、认可和支持。表现在希望工作能力得到认可,当需要被满足时,表现会更自信,如果尊重得不到满足,就会出沮丧;第四,自我价值实现,成长与发展是追求个人能力极限的内驱力,也需要在工作中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机会和平台,让其感觉自身工作的价值与意义。4.4 创设教师可持续成长的教学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对教师市场、岗位和新技术不断的挑战,需要教师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教材选用、实训条件、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都需要不断完善,更好的实现知识和技能的价值转移,使得教师队伍得以可持续发展。5结语总之,在深化教育改革过程中,要降低教师流失率,促进学校留住教师。虽然有规定承诺教师的工资和福利,他们的社会保障福利不应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但是这仍然有待执行[8]。教师流失不仅是中小学的问题,也是影响我国教育质量的社会问题,教育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影响流失率的问题,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才能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参考文献[1]陆德梅.我国教师流失研究综述:基于2009—2018年现状分析[J].智库时代,2019(45):160-161.[2]冯卉苒,李晓宁,薛丽红.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流失问题现状及对策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8):420.[3]钱扬阳.泰兴市农村小学教师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4]胡国华,张学仁.河北省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失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95-96.[5]毕宏宇.高校青年体育教师流失问题的现状调查与因素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5):111+113.[6]欧衍伽.独立学院教师流失现状调研分析——以广州市三所独立学院为例[J].文化学刊,2016(7):111-113.[7]王宏武.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0):85-86.[8]张志杰,李月莹,王艳霞,等.吉林省东南部山区乡村中小学教师流失的现状、动因及影响[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9,40(12):107-110.(责编:陈静姝)核政策,按劳分配,减少部分教师的工作量[6];其三,学校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不科学,如学校为了学校的利益建立在学生成绩、家长考评身上,就会使许多教师履行职责的努力失去意义,建议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和标准,绩效考核实行统一标准,由当地或区级教育主管部门进行。当然,目前教师对绩效评价体系几乎没有信心[7],这一举措将使该体系在教师中获得更大的可信度;其四,是学校领导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校长专制、与教师互动不当、对教师支持有限、教师受到严格的管理和控制等方面,他们认为学校的杰出领导力对教师的保留产生积极有效的学校行政支持,建议提高学校领导素质方能解决这个问题;最后,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误解,主要体现在教师与家长的矛盾上。仅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能力的标准是不合理的,可通过政府和媒体宣传的措施提高教师和行业的社会认可度。4关于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培养的激励机制为减少教师流失率,必须要采取对应的措施,建立、健全教师队伍培养的激励机制。如果教育管理者不制定适当和及时的措施进行调整,中国可能会面临教师离职的浪潮,这将会影响中小学教育的质量。激励的作用在于不同的需求,提供满足需求的可行条件,诱导人们为满足自身欲望必须付出努力,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目的。因此,如何有效而积极地采取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稳定人才的良性机制;在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同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借助多重激励手段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教师的行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高效优质的工作。4.1 激励机制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激励就是利用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向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他们的劳动性质和为人师表的自我意识,所以特别注重自我价值,注重名誉和在组织中的地位,希望获得大家的尊重及上级领导的认可。充分调动教师内在潜力去实现既定目标,就需要通过激励手段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给教师享受学术休假、出国培训、进修等,让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提升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以激励广大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使其积极主动工作,促进教师成长。4.2 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在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完善教师津贴制度。同时,科学合理的设置教师职务岗位,加强聘任和聘后管理,积极推进教师聘任制,实行评聘结合,发挥在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4.3 完善教师队伍激励机制的需求建设从人类的需要看可分为生理需求、社会需求、尊126海外文摘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篇四: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系统内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目前很多学校面临着骨干教师的流失,构建和谐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当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就是教育不和谐的主要表现之一。根据我的调查村里学校人才被乡里学校挖走,骨干教师从农村学校调到本地市重点学校,这种不合理的单向人才流动,困扰着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影响了新农村建设,阻碍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一、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现象

  据调查,由于种种的原因让很多教师选择“大逃亡”,乡里教师每年以约10%的比例外流,“却没有人愿意流进来”。而今,乡里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不到总量的20%,50岁以上的教师将近40%,老化问题严重,“优秀师资的流失,让好的生源也流走了,留下来的教师工作越发缺乏成就感,也不安心”。

  二、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

  (一)合村并校带来骨干教师分布严重失衡。

  随着行政村合并和小学生人数逐渐减少,许多学校的资源和资产遭遇闲置。为了有效加于利用,有计划地对一定范围内的学校进行合并,师资重组成了必然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撤掉单人单点,原先的完小变成了高小,高小变成了初小,初小的功能

  渐趋于过渡性状态。中小学骨干教师在合村并校的过程中经组织调动到或规模较大的学校任教顺理成章,于是小型学校师资力量单薄的矛盾就越发凸显出来。

  (二)不同地区间教师待遇存在的差异较大。

  追求更高的物质待遇是骨干教师频繁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样的工作性质,每个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待遇没有理由不相同。但现实情况是:农村教师收入比城市教师收入低,贫困地区教师收入比富裕地区教师收入低。这种教师之间的工资差异,是导致骨干教师流失的一大诱因。

  (三)环境对骨干教师流失的影响。

  目前,我国中部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农业乡镇由于自然条件差,人口素质较低等多方面的原因,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滞后。农村教师的生活环境也较艰苦,据了解安乐某中学,现在有的教师宿舍还是两个老师挤一间平顶房,还是土地板,每天下课还要用柴火做饭,既废时又废力。某村小,连教师宿舍也不够,有两位刚调去的老师被安排在学生家住。振兴民主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但目前中国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教师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仍然这么差,其中最优秀的一部分仍在不断流失,农村教师生活贫困及教育教学水平仍需提高等问题,成为了影响中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四)教师对人生价值认识的欠缺。

  一位人大代表说“农村教师想调到城里学校已成为青年教

  师的心理定式。”这抛开以上这些原因,我们是否可以从教师对人生价值的态度上来找找原因呢。现在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特别是骨干教师就是一心想着怎样往好的地方走,就没有反过来想想,扎身农村更能体现一名老师的真正价值。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做一位农村教师我幸福》里面有些“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和孩子们在一起是一种享受,一种幸福。”这种享受和幸福真正来自于自己人生价值的释怀。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这样的人生价值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三、留住中小学骨干教师的策略

  (一)建立教师良性流动机制。

  学校应当积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管理模式,要鼓励教师终生从事教育事业,更要还教师参与社会竞争和职业选择的权力,同时吸引有志从教的非师范类人才经过培训到学校任教,做到有进有出,合理流动。这样才能在流动中选择骨干教师,发展壮大骨干教师队伍。校领导要认真分析本校的特点,发挥本校的优势,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想办法增强教师的责任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改变学校的现状,而不是一走了之。国家和学校要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干预相结合,农村骨干教师在一面是经济的诱惑,一面是行政的约束下会安心留下来。切实保障农村教师待遇

  (二)切实提高教师待遇。

  骨干教师作为教师群体的特殊角色,既对社会有着特定的历史奉献,同时也要求社会给予必要的待遇保障,包括培训经费的落实,骨干津贴的发放,科研成果的推介,政治上进步要求的满足,家庭困难的解决。在学校工作中,学校应该切实关心教师生活,疏导其工作压力,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其工作环境,想方设法为教师排忧解难,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从而使教师能够安心工作。

  (三)加大鼓励骨干教师扎身于农村。

  教育是事业,是事业就要讲奉献。教师有使命,就是用人格去孵化人格,用生命去影响生命。“传道、授业、解惑”乃教师天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大教育家陶行知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激发了教师们扎根农村,立足本职,倾情奉献的无穷动力。鼓励农村教师坚持求真务实,做甘于无私奉献的表率。结合学校作为农村中小学的实际,勇做缩短城乡教育差距的推动者。除了精神方面的大力鼓励外,最主要的是要加大物质鼓励,只有教师们的物质需要得到保障才能安心地留在农村工作。

篇五: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教师流失原因及对策(全文)近年来,农村教师流失比较严峻,这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和可持续进展,农村教师流失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农村教育进展的瓶颈。因此,全面调查农村教师的流失状况,深入了解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找出解决农村教师流失的办法,是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不可缺失的一环,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

  1.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1.1地方教育治理体制导致农村教师流失。随着经济的进展,城区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城区新建学校的教师均由农村学校调入,同期农村学校缺口的教师大部分由刚毕业的非师范类大中专生担任,由此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失严峻,部分学科开课困难。农村骨干教师的流失严峻,使农村教育陷入恶性循环。

  1.2农村教师的超负荷劳动导致农村教师流失。农村教师大都担负着繁重的工作,88.5%的教师担任三、四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且部分教师还兼任学校部门工作,11.5%的教师采纳包班制(同一班级的所有课程由同一教师担任),和城市相对单一的教学任务比自然就不平衡。

  1.3农村教师住房难导致教师流失。安居才能乐业,农村教师住房难是一个普遍现象。现阶段,农村教师为解决住房问题大都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为了能真正住上自己的房子,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调进城镇学校,造成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

  -1-

  2.对策及建议

  目前教师流失虽然不能完全幸免,但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以减少农村教师的流失,确保农村基础教育的有序进行。

  2.1完善教育治理体制,用制度留人。首先,建立一套教师流失补偿机制。建立教师流失补偿机制,使得落后地区在教师流失后,仍有资金和能力招聘新的大学生进行培训,这样就不会因教师的流失而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其次,完善城区骨干教师“支教”治理制度,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出城区骨干教师到偏僻农村学校“支教”的制度,同时给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学习搭建平台。

  2.2搭建专业进展的平台,用事业留人。要留住农村教师就需要满足教师自我进展的内在需要,为其提供发挥才能和继续进展的平台。搭建教师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用事业留人。

  2.3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用待遇留人。教师不仅收入偏低,而且还必须从中付出相当一部分来自费购买学习资料。因此上,教师的经济地位不但没提高,反而降低了。尤其是中小学农村教师,有关部门应切实改善其生活工作环境,想方设法为教师排忧解难,这样才能稳定教师队伍不再流失。

  总之,伴随着XX和政府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农村教师的流失问题将会得到有效解决。

  -2-

篇六: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教师流失问题探析

  作者:毛宛馨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9年第04期

  【摘

  要】

  本文对教师流失概念作了界定,以苏北地区教师群为例,分析了优秀教师流失的原因,提出了应对策略。要加强师德教育,重塑职业价值观;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建立合理的人事管理体制;确定科学的职称评定制度;树立典型模范,弘扬教育正气。

  【关键词】

  优秀教师;显性流失;隐性流失;原因;对策

  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是影响人才质量的关键因素。一个班级、一所学校、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优秀教师群体都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力军,是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优秀教师群体的流失将影响到教师队伍的稳定,影响到人才配置的结构,影响到地区教育的长远、健康、持续、高位发展。研究教师流失问题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客观需求,是构建和谐教育的现实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要求。

  一、教师流失概念界定

  教师流失按其表现形式可分为显性流失和隐性流失两种类型。显性流失主要是指教师由于种种原因脱离教育系统不再从事教师行业,人事关系已经离开学校。我国的教师流失主要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其原因在于教师的社会地位较低,待遇较差等,所以很多老师选择离开了教学岗位,下海创业或南下淘金。隐性流失是指教师虽然还属于教育系统,还是教师编制,但本职工作效率弱化,不能全身心用于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显性流失在表现形式上比较明显,容易引起管理者的重视,而后采取相应的弥补措施,而教师的隐性流失在表形式上有很大的隐蔽性,不易被管理者察觉,且没有统一的量化指标,在当前的教育问题中较易被忽视,但教师隐性流失的危害较教师的显性流失更不容忽视,更要及时采取有效遏制措施。

  二、优秀教师流失原因分析

  影响苏北地区优秀教师流失的因素是多样化的,包括教师发展的体制制度、专业发展途径及教师个人的价值观念、社会地位、生存环境、经济收入等,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概括为以下几点:

  1、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教师应该是教育的奠基者,教师职业素养的高低決定着国家和民族未来。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甚至可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民族。苏北部分优秀教师缺乏坚定的职业操守,没有树立高层次的职业价值观,很多教师仅仅把教学当成一种职业,一种谋生手段,当他们把教师这个职业和其他职业在工资水平方面进行比较时,就会忽视

篇七: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教育智库民办高校教师流失原因及对策解析——以P高校为例程世云(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3)摘 要:作为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民办高校近年来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各种阻碍,对民办高校来讲,教师流失对其可持续发展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无疑都会造成极大的阻碍。该文从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深入研究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留住优秀教师的解决对策,促进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民办高校;教师流失;原因及对策教师适当流动可以为民办高校带来新鲜血液,优化学校师资队伍。但当教师流动率过高尤其是优秀教师的流失过多时,管理者便需要引起极大的重视。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现状民办高校教师界定。民办高校教师是民办高校通过公开招聘、推荐等方式引进并聘任,主要承担学校教学和科研等工作的教师,分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两种。本文所研究的民办高校教师特指民办高校专职教师,是指与学校正式签订劳动(或聘用)合同、专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教师[1]。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现状分析。P校建校已有三十余年,2015~2019年教师流失率逐年上升由5%到7%到9%再到16%,2019年因实行新薪酬制度,离职率有所下降。调查显示,P校近5年流失的教师多为女性、青年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院龄3年以下、中级及以下职称。P校教师离职的原因主要为:工资低福利待遇差、工作压力大、通勤时间较长、得不到培训与提升、寻求更好的发展及照顾家庭等。其中,作为学校赖以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中青年教师的流失的需要特别关注的。主要是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的流失,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研究生刚毕业的高学历无职称教师流失;二是高学历、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流失,一般都是在获得副教授甚至讲师职称后离职去往其他公办院校或者同类待遇更好的民办院校,这类现象在P校十分常见,对离职教师而言P校更像是一个去往更好学校的跳板。民办高校教师流失原因及危害民办高校教师流失原因分析待遇低及保障制度缺乏。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和安全需要对刚入职的应届毕业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充分的安全保障,便无法确保其稳定性。大多民办高校教师的收入偏低,特别是青年教师因刚入职没有职称方面的优势导致待遇低,进而导致其流失率偏高。内部管理水平较低。民办高校介于企业和公办院校之间,虽未继承二者的优势,但却将二者的不足充分展现。很多教学部门的负责人年龄较大,采取的是粗放式管理,管理方式缺乏现代化,新入职教师在得不到有效指导反馈的情况下承担较多的教学管理工作,工作压力大,进而导致其缺乏对学校的认同、归属感,使其离职。教师发展上升空间不足。民办高校更多关注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却不注重其培养。一方面是,教师教育和培训上缺乏专项经费支持与相关途径,不利于教师个人的提升;另一方面,民办高校因为经费有限,对教改、科研项目的资金投入少,使教师缺乏实践性锻炼,教师在岗位上得不到由科研成就带来的快乐,进而促使其离职。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的危害对学校来讲,教师流失危害是极大的,一方面造成人力资源管14理成本的消耗,如招聘成本、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另一方面教师流失影响了日常管理的连续性和师资队伍整体性建设,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来讲,一方面,在教师流失过程中,往往无心从教或厌烦从教,降低教学质量,使得学生课堂满意度降低;另一方面,教师尤其是专业课教师的流失严重影响了学生课程学习的连贯性,进[2]而为学生的流失埋下了隐患。

  总之,教师流失从对民办高校学校和学生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阻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民办高校教师流失对策解析提升教师薪酬待遇。在充分调研对标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承担能力,适度提升民办高校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如为应届毕业生提供教师公寓、员工食堂以及班车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刚毕业带来的生活压力,进而留住人才。同时应建立一套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和奖励机制,使教师收入与个人能力和教学工作[3]量、教学质量充分挂钩。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一方面,民办高校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更好为教师服务,提高其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对各类管理人员的培训,为教师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服务,进一步消除教师因为管理指导不善而引发的不满情绪,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完善各类培训体系。一方面,加强对新入职教师的培训,除组织其参加教师岗前培训外,还应加强入职培训,对学校各类制度、学校的愿景与规划和文化进行介绍,开展拓展活动,帮助新教师尽快融入群体,树立职业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支持;另一方面,鼓励在职教师“走出去”,创造外出培训的机会,尤其是对追求自我实现的教师,增加其对外交流的机会使其从工作中获得成就和[5]提升。此外,政府层面可以进一步加大对民办高校的优惠扶持力度,民办、公办一视同仁;教师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各类学校同等对待。参考文献[1]胡艳涛.民办高校教师流失问题及管理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5.[2]吕镇洋.民办高校人才流失问题及对策[J].鄂州大学学报,2012,(05).[3]刘林,朱杰堂.高校隐性激励与师资队伍稳定问题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3,(01).[4]陈思.民办高校教师流失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民办高校F校为例[D].厦门:福建师范大学,2017.[5]朱建华.影响民办高校与独立学院招生因素分析[J].中南论坛,2008,(04).

篇八: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山区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优秀教师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与实施者,对于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山区农村学校优秀教师出现了大量流失的问题,这不仅会对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起到消极影响,同时对于我国整体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山区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展开探究,进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期能够为增强农村教学整体师资水平,进而推动农村学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键词:山区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流失原因;对策分析

  优秀教师的流失,会导致学校部分学科教师出现严重短缺的问题,学校为了能够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会选择招聘代课教师,或者是临时让其他非专业的教师进行代课,这也就导致山区农村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始终处在低下的状态,进而影响到农村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因此加强对山区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流失问题的处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山区农村教师流失的原因

  (一)工资和福利待遇因素

  工资跟福利待遇是导致山区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流失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要普遍落后于城市地区,在公共设施、交通、企业以及教育等诸多方面都比较落后。直接反映在学校教育领域就是教师们的工资跟福利待遇较低,部分优秀教师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会选择到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应聘,因此优秀教师流失问题也不再是个别的现象。

  (二)工作和生活环境因素

  教师的工作环境通常是由软件与硬件两部分所构成。其中硬件主要指的是学校的基础设施。而软件则指的是学校管理层,通常情况下学校领导为了更加高效地达到教育管理工作目标,会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校的各方资源进行统筹与规划。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定,在山区农村学校也开始始终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但是由于受到经济与办学条件因素的限制,这一理念在农村学校并未得到很好地贯彻与落实,一些优秀教师没有得到重视,在学校管理工作上也缺乏足够的发言权。可以说在工作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优秀教师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三)教师自身的因素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追求,教师也不例外。当前在山区农村学校的很多优秀教师缺乏自我追求价值的机遇。首先,由于受到学校办学条件的现实,优秀教师的自我发展条件无法被提供,教师很少机会能够对自我进行充实;其次是山区农村学校的教师在数量中明显不足,导致优秀教师们往往需要负责多个年级段的教学工作,他们的时间与精力大部分都放在了教学工作时,没有时间再去学习与拓展自我;最后是学校方面的重视程度不足,无法为优秀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培训机会。

  二、解决山区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流失的对策

  (一)提高工资和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明确规定了教师的工资要比当地的公务员工资更高,然而从实际情况出发可以发现在我国部分地区教师的工资待遇要远低于所在地区的公务员工资。山区农村学校要想切实改变优秀教师流失的问题,就需要从教师们最关注的工资待遇出发,积极提升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首先可以向当地的政府部门进行财政申请,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其实可以在学校内部进行开源节流措施,从多方面出发切实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并且确保教师的工资可以按时发放。另外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机会向优秀教师进行关心与慰问,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及时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与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二)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

  需要加强对山区农村学校优秀教师的工作与生活条件进行改善。由于教师所出现的消极工作情绪通常情况下是因为学校恶劣的环境所导致的,进而致使教师产生不满心理,对教师所开展的教学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山区农村学校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教师所在的办公室必须要做到整洁与干净,对原本的水泥地面进行改造,从而促使教师可以时刻保持好的心情;其次教室应该是整洁明亮的,各种教学设施与教具应该保持安全性,进而保障教师与学生的健康安全;然后对不同季节所出现的温度差异要做到妥善的解决,利用夏天要做好防暑工作,冬天则要做好保温工作等;最后要从学校软件因素出发,切实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要全方位贯彻与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中来。

  (三)为教师提供更多发展机会

  山区农村学校优秀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因素:首先是提升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其次要转变与优化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最后要逐步引导教师加强学习,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山区农村学校要为教师实现专业化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可靠的条件,例如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或者是由教育部门出头组织优秀教师到城市学校进行参观学习等等,以此来推动优秀教师实现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的山区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流失问题是比较严重的,这需要山区农村地区的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以及学校等加强重视,积极分析导致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此来保证农村地区整体师资水平,为农村教育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芦萍.农村学校教师资源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少男少女,2021,5(21):13-14.

  [2]王芦萍.农村学校教师资源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21(6):45-46.

推荐访问:教师流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流失 原因 对策研究

版权所有:小联文秘网 2018-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小联文秘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小联文秘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皖ICP备18025488号-2